再看所謂的高砂義勇隊。自從1942年3月第一次高砂義勇隊被派到菲律賓后,他們的活動就得到了日本軍方的“絕大贊賞”,菲律賓派遣軍司令官田中靜一和奈良部隊長,對高砂挺身報國隊、高砂義勇隊都給予很高的評價。《臺灣事情》昭和19,第146頁。日本殖民者大肆鼓吹:“高砂青年至高無上的榮譽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帝國軍人。被選入義勇隊,與皇軍將士一起戰斗,是他們的無上光榮。”戴國:《臺灣與臺灣人》,研文堂,東京,1980,第218頁。所謂的參戰決心書、血書也是充斥耳目。在高砂義勇隊中,臺灣原住民處于被裹脅的地位,被迫參加者占大多數,但也有個別人是作為皇民化青年而報名的,轟動一時的中村輝夫事件就是一個例證。1943年被派到印度尼西亞作戰的原住民青年史尼育唔(當時改換了日式姓名中村輝夫),不知日本戰敗消息,獨自為日軍守衛陣地長達31年之久,直到1974年才被發現。淳樸善良的臺灣原住民就這樣成為皇民化運動及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
此外,勤行報國青年隊組織,被日本殖民者稱為皇民化運動中“最成功的典范”。他們將各地青年集中進行兵營式訓練,從事各種“效力”活動,畢業后使之挺身于鄉村皇民化運動,以率先響應志愿兵募集,并作為勞務奉公團小隊長或班長,派往南洋和華南地區。周金波在他的《志愿兵》小說中,便描寫過勤行報國隊員高進六,此人公學校畢業,改日式姓名高峰進六。針對留日學生張明貴的疑問,他反駁說:“這是你的認識不足,拍手是讓神引導,接近神,——祭政一致不正是皇道政治的根源嗎?我們(勤行報國青年隊員)隊員通過拍手敬神,努力接觸大和心、體驗大和心,這種體驗對本島青年來說是盼都盼不到的可貴體驗。”王育德:《臺灣》,弘文堂,東京,昭和39,第134頁。
再看光復后“二二八事件”中的一些情形。1947年2月28日,臺灣爆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國民黨殘暴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斗爭,其主要矛頭針對國民政府的倒行逆施和貪官污吏,是進步的人民民主運動。但是,在運動中曾經一度出現過亂打外省人的現象,提出過一些過激的口號,而制造事端的人,正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受皇民化毒害較深者,主要是皇民奉公會、勤行報國青年隊、青少年團的骨干分子和一些戰后從海南島、南洋各地返臺的日軍臺籍官兵。楊亮功、何漢文稱:“原在日軍服役之臺籍青年軍人,以自海南島及南洋各地遣送回省者最多,人數約為十萬人。此等人因受日人之熏陶甚久,為日本軍閥之鷹犬(在海南島時無惡不作,故投降時海南島同胞不免有乘機加以懲戒者)。渠等返臺以后,大都無正當職業,流浪各地,恢復其流氓生活。對于國人,深懷仇恨,一旦有事,乃首先參加,在事變中毆打外省人,搗毀或搶劫外省人財物,亦最為積極。”此番言論不免有夸大之處,但這一現象的存在是不容否認的。楊亮功等:《臺灣現狀報告書》,《臺灣光復和光復后五年省情》(下),南京出版社,1989,第555~556頁。他們利用臺灣人民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不滿情緒,挑撥臺灣人民與祖國的關系,鼓吹“皇軍比中央軍好”、“總督比長官好”、“皇軍頂多在十年后再回臺灣”等等。這些人雖然人數很少,他們的活動在“二二八事件”中屬于支流,但卻在臺灣社會造成很大的動亂,給臺灣人民的民主斗爭抹上了污點。
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者研究問題的出發點,如實地指出臺灣皇民化運動中出現過某些受害者,并不影響我們對廣大臺灣人民在抵制皇民化運動、保持祖國傳統文化上體現出偉大的愛國精神這一總的評價。何況任何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的洪流中不免會出現一些渣滓。當時的祖國大陸,不也曾出現過甘為侵略者走狗的漢奸嗎?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在日本殖民主義統治中受到皇民化的影響較深,且在日本殖民統治架構中分得一杯羹的人,往往念念不忘日本人的好處,心底深處的媚日、親日情結時時沉渣泛起,成為臺灣社會的逆流,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覺。我們看到的是,在沉默多年的臺灣民眾中,心底激蕩的是對祖國的向心力。有人調查過在日據時期基層組織任職的人物,除了極少數人外,大多數還是一面敷衍日本人,一方面替臺灣人辦事,在戰爭年代還有不少人“暗地里只有祈求神明庇佑,使日本早日戰敗,回歸祖國。及至轟炸日烈,日本節節敗退的消息傳來,本島住民對回歸祖國的愿望愈高,信心愈強”。蔡慧玉采寫《保正、保甲書記、街莊役場——口述歷史之二》,《臺灣風物》第44卷第2期。日本戰敗、臺灣光復的消息傳來后,臺灣舉島上下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就是一個明證。
第七部分臺灣光復(1)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形成。1941年12月9日,中國對日宣戰,這標志著以美、英、蘇、中四大國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確立。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開辟的敵后戰場,均給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在淞滬、忻口、臺兒莊、徐州戰場和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中,國民政府的正面戰場以頑強的戰斗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圖謀。八路軍的平型關、雁門關戰斗也揭開了敵后抗日游擊戰的序幕。中國正式對日宣戰后,國民政府組織了緬甸遠征軍,協助美英聯軍對日作戰,同時確保大后方戰略物資的運輸。八路軍也開展了百團大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的民心士氣。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1942年夏,戰局朝向有利于反法西斯聯盟國家的方向發展,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重創日本海空軍,奪得了空中優勢。11月英軍阿拉曼大捷后,在埃及獲得了勝利。1943年3月,蘇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殲滅德軍150萬人,徹底扭轉被動局面,開始轉入戰略反攻。1944年,蘇軍除了將德軍逐出國門,還繼續向德國本土挺進。美英聯軍發動諾曼底登陸,解放了西歐國家,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場上,1944年初,美軍收復馬里亞納群島,日本本土納入了盟軍轟炸范圍內,東條英機內閣宣布辭職。同年中國軍隊也展開了局部反攻,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越來越清晰可見了。
為了在消滅希特勒之后讓蘇聯紅軍參與對日作戰及謀劃戰后世界和平和安全機制,籌建國際機構,1943年后,反法西斯聯盟的主要領導人開始舉行一系列重要會晤,共商大計。1943年10月19~30日,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在莫斯科舉行,會上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得到了各國的承認,美國外長赫爾說:“中國已經在世界范圍內作為四大國之一進行戰爭”,因此決定邀請中國參與并形成了四國宣言,強調“(四國)一致決心對它們現正與之分別作戰的軸心國繼續采取敵對軍事行動,直至各軸心國在無條件投降的基礎上放下武器為止”。朱貴生等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第472頁。并且蘇聯也明確地表示:“在同盟國打敗德國后,蘇聯將參加對日本的戰爭”。朱貴生等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第474頁。在后來的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再次表示:“一旦德國最后被打敗,那時就有可能把必要的增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后我們將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美國對外關系》(1943年的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轉引自同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第478。
戰時有關臺灣的重要法律文件主要是《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1943年11月22~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中國國民政府首腦蔣介石在埃及開羅舉行首腦會議,會議發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開羅宣言》,該宣言也呈送蘇聯首腦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正式公布。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
二、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的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三、日本亦將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