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人類文明的邏輯
——兼駁“市場經濟神圣論”
■ 環球財經副總編輯 張捷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鼓吹私有化的聲音非常多,某些輿論甚至把私有化和市場經濟神圣化了。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新近發表演講說,“主導人類歷史的就是兩種邏輯,一個叫‘市場的邏輯’,一個是‘強盜的邏輯’”、“計劃經濟完全是‘強盜的邏輯’”,即是其中一例。
對于問題的討論,最忌極端化。無論對某個人、某種理論,極端主義將之上升為“造神運動”,結果都是對社會的傷害。
人類的進步
與信用邏輯的進步分不開
人類文明的發展到底是由什么推動的這個根本性的問題,現在有很多的聲音。我認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實際上就是信用關系的發展信用邏輯的進步,在信用下人類的信用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復雜,并且在信用體系內部建立了信用秩序,信用就是人類的邏輯。
人類的進步是與信用邏輯的進步分不開的,與信用的發展分不開的。統計顯示,農業文明時代,大致來講年均技術進步率不超過0.05%,這意味著每1500年左右,人均收入才翻一番。18世紀英國人過的生活和古羅馬時代沒有什么太大變化。去博物館看在農村時用的農具與1000多年前沒有什么差距,可能人類的營養還不如那個時候。
但是進入工業時代后,人類的技術進步達到1.5%,意味著每50年不到人均GDP翻番。中國過去每9年人均GDP就翻一番。對于這樣快速的進步,有人說是市場邏輯的發展遏制了“強盜邏輯”,但筆者認為更本質的是信用邏輯、信用體系的發展。這200年來,人類建立了現代金融體系,有了現代貨幣體系,有了央行。依靠這樣的貨幣體系的發展,人類有了更根本的進步。
以往財富體現為貴金屬貨幣的時候,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他人是難以利用的。在現代貨幣體系誕生以后,貨幣所代表的財富是可以被其他人利用的。他人利用你的財富還可以被另外的人利用,這樣的層層衍生,財富被利用的程度就達到了極致,就如你有100萬元銀行存款,這100萬元所對應的財富就被銀行貸款給他人,他人就利用了你的財富,而且貸款給誰、什么利率,存款人不能控制。而貸款人取得的貸款也是存在銀行的,這存款還可以被另外的人貸款,如此往復,財富的效應得到了數倍放大。在這樣的放大下,人類的社會怎么可能不快速發展?這樣的發展所基于的就是央行金融體系,這個體系就是一個信用體系,這是人類其他歷史時期做不到的,也是人類這200年來有別于歷史的最大變化。
現今市場邏輯的背后
就是強盜邏輯
然而,把這樣的金融體系神圣化是有問題的。這個金融體系是市場的邏輯,但他也是強盜掠奪邏輯。如,國際金融大鱷以所謂的市場自由為名,屢屢掠奪其他國家取得巨額的財富,就連最近的希臘危機,也是帶有巨大利益輸送的新慕尼黑陰謀,即違反主權也違反人權,以國際條約征收國民財富,完全是強盜邏輯而不是市場邏輯。
在次級貸款和次級債的問題上,西方市場的吹鼓手也沒有說實話,次級債可以是級別最好的AAA級債券,次級債不僅僅是由于次級抵押貸款形成,中國人的首套房貸款都是次級抵押貸款,美國所有的的住房抵押貸款總計才7~8萬億美元,其中次級貸款只有1.5萬億,房地產市場崩盤所造成的損失才4000多億美元,怎么可能造成這樣大的危機?這里面又是一個強盜邏輯。
美國長期以來的負利率政策就是掠奪財富的強盜邏輯,他掠奪了誰的財富呢?是美國人民的養老金,美國的社保體系是被負利率擠爆的。
所有這些問題都要在信用層面進行討論,世界危機的發展,通常的三部曲就是:從金融危機到經濟危機,最后是信用危機。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如今就逐步演化到信用危機階段。
凡是把市場神圣化的,都把市場經濟變成了信仰。而市場經濟的理論是有其基本假設的,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滿足的,這基本假設就是市場出清、信息充分和絕對理性。但事實是,在我們所處的市場中,規則的制定者、裁判者和博弈者共同在市場中博弈;有人參與博弈的同時是規則的制定者、裁判者,這樣的市場邏輯肯定是一個強盜邏輯。有些人對于當今這種市場機制的本質或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倒應了張維迎教授所稱的:“人類犯錯誤,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無知,我們不明白;一個是無恥,我們太明白。”
市場規則在于追求交易利益的最大化,凡以追逐利益為最高目標的邏輯都不可能帶來光明。即使是人人具有選票,也可能是為了利益非合作的惡性博弈,西方公認為“黑暗”的中世紀時期,那時的教會也是有教會選舉選票的;西方社會近代能夠快速地發展,更深層地源于光明的信仰——文藝復興時期,真善美成為了信仰,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為價值觀和追求的時候,人類的文明才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只有信仰追求的是真理而非利益的時候,人類世界才走入高速發展和光明,這可不是自古就有的“市場”所能帶來!
信用邏輯中包含了
市場邏輯、信仰邏輯與暴力邏輯
信用的邏輯首先是市場的邏輯,各種市場的建立乃至市場的交易等等,都離不開信用體系和信用規則。但是市場的邏輯并不是信用邏輯的全部,信用邏輯里面還有信仰的邏輯,信仰的公信力帶來了社會的凝聚力,一個社會如果是非合作博弈,就會產生“囚徒困境”,在社會個體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社會的總效益反而是最小化的,這樣的社會不可能是光明。由于信仰的存在、價值觀的統一,社會進行合作性博弈,才能夠達到規模效益合作效益,合作的總效益大于個體效益之和。這樣的合作博弈不是在市場邏輯的利益規則之下,而是在追求真善美的科學精神之下的。信仰的本質就是信用公信力的最高體現。
在市場的邏輯之外還有大家熟知的暴力的邏輯,不要簡單地認為暴力的邏輯就是強盜邏輯,強盜邏輯帶有暴力,但是暴力邏輯不僅僅是強盜邏輯。
人類的暴力脫離了個體、變成群體行為以后,軍事力量和國家強制力量都是暴力機關,在宗教信仰社會和市場經濟社會也是要有暴力機關維持的,強盜要有組織也離不開信用,強盜要獲取的利益還是信用,名望、地位、金錢的本質都是信用,是信用的邏輯。就算是在強盜邏輯的社會,也始終有貨幣的存在,信用和市場的邏輯也是貫穿始終,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更是信用和暴力維持的,市場經濟是離不開法制體系的,法制就是國家合法的暴力,市場不是非暴力的,暴力的存在不等于黑暗。
所以信用邏輯涵蓋了人類各種復雜的社會邏輯關系,是最根本的“元規則”,只有從信用邏輯才能夠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這個世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