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的雙困境與中國經濟的畸形發展
郭春孚
國家的上層建筑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而經濟基礎的核心是所有制,圍繞所有制構建的各種關系使經濟基礎形成一種網絡結構。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在以公有制為核心的經濟基礎之上,如果公有制被挖掉,社會主義制度就成了空中樓閣,一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關系的性質就會隨之改變。
所有制是基礎的基礎。中國失去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就會面對合法性爭議,由此引發制度和權力的非正常嬗變。這種連鎖反應,最可怕的是政治變化之后的報復性屠殺和為鞏固權力進行的血腥鎮壓。顯然由誰代表人民掌握領導權是極其重要的,但問題的核心不在于此,而在于所有制。
從中國的實踐來看,公有制有兩種類型:以國家為產權載體的全民所有制,主要是國有企業;以人民公社為產權載體的集體所有制,主要是生產隊。前者是城市工業發展的實現方式,后者則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實現方式。
蘇聯用二三十年建成了世界第二大強國,中國用二三十年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和農業格局。事實表明,這兩種所有制形式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能夠推動工業、農業和其他經濟成分健康、快速、持續發展,與之相適應構建的保障機制能夠維護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制度。盡管存在著吃大鍋飯、養懶漢等平均主義弊病,以及市場手段被長期忽視而弱化的機制性缺陷,但比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更具有優越性,比中國現行的體制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和發展優勢。
從30多年前開始,社會主義公有制受到了懷疑、攻擊和否定,可能國營企業背負的罵名最多。這也不能完全怪怨資改派,因為當時的國營企業的確出現了經濟效益滑坡的情形,雖然不是全部的國營企業經濟績效下降。然而,問題歸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就可以了,比如在工資、獎金和福利上拉大一點差距,更多的引入和強化市場機制,國營企業由國家控股引入私資和外資等等,但不能完全推翻重來。不幸的是,公有制經濟被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徹底否定了。國營企業在改革的旗號下被破產重組、被私有化、被賣給外資。
一、國有企業何罪之有?
強加在國有企業之上的罪名可以說數不勝數:承擔了不該承擔的社會功能,效益低下,機制不靈活,競爭力弱小,壟斷,等等。我認為,國有企業無罪,而且功勞巨大。
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一靠國營企業,二靠人民公社。
社會主義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國營企業的長足進步,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國營企業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和經濟命脈,決定著工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和全國工業產品的供給能力。沒有國營企業有計劃、按比例、高速度的發展,中國就不可能在26年內構筑起比較完善的工業基礎體系,就不可能為研發高端武器、人造衛星等提供足夠的財力,就不可能對大江大河實行綜合治理,就不可能施行全民基本免費教育和醫療政策……雖然在改善人民生活上是低水平的,但所有的事業發展都是從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國營企業也不例外。
農業上的紅旗是大寨,工業上的紅旗是大慶。這兩個先進典型激勵了多少人為發展農業、振興工業艱苦奮斗啊!國營企業還創造了惠及世界的鞍鋼憲法,工人、科技人員和領導“三結合”,共同管理企業,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也防止了企業領導人的腐敗。工人在8小時內工作,勞動強度不大,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保持了健康、向上、樂觀的精神狀態。
國營企業不僅支撐起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半壁江山,而且創造了令世界羨慕的就業機會,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和幼兒入托等福利保障。
中國人均壽命由解放前的35歲提高到70歲,人口由4億快速增長到9億。人均壽命的顯著提高和人口增長呈現出少有的高峰期,說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穩定是歷史上和世界上少有的。
沒有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沒有國營企業的貢獻,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國營企業被那些所謂精英篡改為“國有企業”,他們偷梁換柱的目的就是要將“全民所有制”改變為國家所有制,進而改變為私有制或私人控股的股份制。
有罪的不是國有企業,而是否定公有制經濟、瓜分國有企業、侵吞國民財富的中外特殊利益集團。
二、國有企業的雙困境
中國的國有企業面臨雙困境:搞得不好是制度問題,發展得好是由于壟斷地位。
少數國有企業效益不好,這就為那些精英展開氣勢洶洶的批判提供了炮彈。誰都知道私有企業也有效益不好的,而且破產倒閉的也不少。不說中國的私有企業每年都有不少倒閉的,單說私有制經濟非常發達的美國不也有私有企業倒閉的現象嗎?美國的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房地美瀕臨破產,于2008年9月7日被美國政府接管。創立于1850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世界500強之一的雷蔓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15日破產倒閉。
在資本主義世界,不僅存在著私有企業破產倒閉的現象,而且有的國家也面臨破產。希臘、美國等高福利國家因透支未來、超前消費,造成經濟泡沫破裂,巨額赤字難以抹平,債務纏身難以擺脫,陷入瀕臨破產的困境。
中國的精英對外國私有企業的破產倒閉視而不見,或報以理解和同情之心,甚至認為是正常現象,而對中國的國有企業出現個別業績不佳的狀況則多是指責、批評,甚至常常上升到理論、制度層面加以否定。他們認為公有制是萬惡之源,國有企業效益差是制度問題,所以極力主張私有化,將國有企業改造成私資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甚至賣給私有企業。
多數國有企業的效益較好或很好,中國的精英便惡狠狠的指斥:國有企業處于壟斷地位,民營企業不能與之公平競爭,壟斷是制約市場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容易產生權力腐敗,中國市場化程度不夠,必須拆分國有企業,打破壟斷,等等。
本來中國的國有企業因為行業集中度不夠,主要是私有企業眾多導致行業集中成為不可能,形成惡性競爭,使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利益損失慘重,亟待整合,可那些自以為是的精英還在責罵國有企業壟斷,厲聲指責“國進民退”,還指桑罵槐,斥責中央慫恿和庇護國有企業壟斷。
三、中國經濟社會畸形發展的四大原因
中國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問題是向何處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轉變發展方式是以消減公有制經濟、全面私有化和市場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這種以私有制為基礎,以市場手段自發配置資源的發展方式,徹底否定了發展經濟的計劃性和宏觀調控。他們表面上提出為政府減負,實質上是要將政府的作用弱化到最小,企圖建立“小政府經濟”。在他們看來,只要是政府行為和非市場行為,就是不合理的、違法的。這種販賣新自由主義的言論顯得十分幼稚可笑,但卻迎合了高層的改革需要,被冠以創新的理論加以運用。
中國的精英將國家推向全面私有化、市場化的罪惡企圖基本上實現了。僅2001年就有1.7萬家國有企業被破產、重組、合并或脫售而結束營業。2005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在全國企業法人單位中,國有企業數量占5.5%,集體企業占10.5%,私有企業占61.0%,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占10.6%,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2.3%,外商投資企業占2.4%。現在中國國有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比例只能是低于5%,遠低于私有企業的數量。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將僅剩的大型國有企業拆分重組,名為打破壟斷,實為消滅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現在中央再次提出轉變發展方式,由于概念的模糊不清造成了思想上的巨大混亂,對中央轉變的方向,老百姓不清楚,恐怕大多數領導干部也不甚了了。
極端私有化、市場化、金融化和產業化,是導致中國經濟畸形發展的四大原因。
有必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極端”是指全面的、過度的、反國情的、超常規的。
1.極端私有化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理想道路。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債務危機和社會危機,是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激化的結果。金融資本和統治權力的貪婪腐敗等,只是導火索。
今天的“晚期資本主義”,就是因為私有制的極端膨脹才陷入制度危機的。隨著資本主義頻繁的自我毀滅,逆轉、危機和復制,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走上窮途末路。
私有制曾經在社會進步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極端私有化只能將社會推入因財富占有的巨大不公而形成的畸形化黑洞。
社會主義社會可以不完全消滅私有制,尊重喜歡單干的人的自由選擇,給他們留出致富和發展的另外一條通路,形成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相互競賽的格局,這是一件好事。但公有制經濟必須占據主體地位,而國有企業是主體中的主體,這是決不能馬虎、動搖和改變的。農村以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組建經濟自由聯合體,以企業化、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的模式發展,但土地集中不是將農民的土地全部收歸集體經營,而是一種自由聯合,對那些不愿走集體化道路的農民,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允許他們繼續單干。即使是愿意走集體化道路的農民,也可以給他們分配自留地,以利于他們調劑生活,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過去搞的“割資本主義尾巴”那一套是極左行為,是錯誤的,今后必須杜絕。
中國成為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之一,雖然有分配政策失誤、機會不均和操作違規等等原因,但禍根在極端私有化。如果中國的國有企業全部私有化,人民就沒有了活頭,國家也會破產。
允許私有制經濟成分適量存在不等于搞極端私有化,消滅公有制經濟的言行是極其反動的、邪惡的,給社會主義社會帶來的危害罄竹難書。
中國人口眾多,發展社會主義經濟不能走極端私有化的道路。
2.極端市場化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模式。市場經濟是一種高效經濟,是商品經濟的高級形態。但只有與國家的發展道路、經濟狀況和現實需要相符合,才能較好的發揮作用。市場機制是需要的,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但將這種發展經濟的手段強調得過了頭,運用得過了度,將計劃調節和宏觀調控打入冷宮,就是反動行為,至少是過激行為。如果將市場化上升到制度層面,企圖將工具強加在制度之上,甚至取代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再是理論之爭,而是政治取向之爭。極端市場化的主張者們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就是“市場化程度不夠”,可是連權力、性、人的尊嚴等已經成為交換的商品,他們的所指大概就是國家的最高權力還沒有成為商品。可見他們是何等的反動。
市場手段是自發調節,而不是計劃調節。自發調節無法排除盲目性,必然造成資源、勞動、儲藏和運輸的巨大浪費,增加經濟成本。因為有了人才產生了社會,因為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階段才產生了商品經濟,因為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才產生了市場經濟,人的主觀能動性始終貫穿了社會發展的歷史。到了現代社會,難道發展經濟就不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了嗎?
大資本排斥國家和政府采用計劃調節和宏觀調控的手段,說穿了就是要限制國家權力和政府行為,讓資本調節經濟,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中國的經濟學者以精英自詡,實則是一些販賣外國經濟理論,為中外特殊利益集團鳴鑼開道、保駕護航的痞子。他們之中有一些是書蟲,但不少人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其險惡用心令人發指。
發展經濟有多種手段,市場化只是一種手段,而且由于不可克服的盲目性,根本不是發展經濟的最佳手段,市場經濟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經濟的最佳模式。極端市場化是人類史上的一大倒退,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顛覆和毀滅。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以來,在其初期曾經將資本的地位和作用抬高到無以復加的地位,從而使人們形成了對資本的虛幻式迷信;在“晚期資本主義”陷入多重困境的時期,又將資本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到無可比擬的程度,企圖強化其合理性,維護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壓迫和統治。
國有企業是中國市場的主體,也只有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才能較好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3.極端金融化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手段。在現代社會,金融是國家經濟的基石行業,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調控、引導、支撐和維護信用等重要作用。離開金融,國家就無法組織開展經濟活動。但是,極端金融化把金融的重要性強調到了超社會的程度,反過來影響甚至控制國家權力和政府行為,或者是金融資本與國家權力相勾結,共同魚肉人民,就形成了金融資本霸權。美國有金融資本霸權,中國有沒有?
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哪一個不是建立在巨額的貸款之上?又有哪一家銀行不是大企業的后臺老板?離開了金融部門,有幾家大型私有企業可以活下去?小企業或新創辦的企業想貸款,由于沒有抵押、無力行賄,有幾個能貸到款?
銀行的資金是從哪里來的呢?當然是勞動者創造的財富,銀行是生不出錢來的。
極端金融化造成少數人利用廣大的勞動者創造的財富為個人暴富服務。更加可恨的是,一些私有企業老板從銀行騙取巨款后轉移到國外,然后搞假破產,逃往海外。不僅浙江省有跑路者,江西也有,全國的大中城市都有,而且早就有了。他們不僅剝削勞動者,占有勞動者創造的財富,還將國民財富轉移到境外,由剝削者轉變為叛國者。
如果沒有銀行貸款,多數大中型私有企業連一天也活不下去。私有企業都有兩本賬,為了少繳稅或不繳稅,他們故意把賬做成虧損,以應付有關部門查賬。
金融部門是重要的,但不能取代其他經濟部門,更不能凌駕于政府之上。如果金融成了社會發展的指揮棒,政府調控經濟的作用就會被削弱,其他經濟部門就會削足適履,從而引發金融泡沫或金融危機。我們不僅要對金融部門的地位和職能具體化、制度化、法律化和科學化,而且要對政府管理金融、監督金融、利用金融、發揮金融作用的方式實現上述四化。
無論金融多么重要,它只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發展經濟的最大的、唯一的、終端的決定因素。金融資本統治著資本主義社會,中國決不能搞金融資本極端化。
4.極端產業化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唯一方式。經濟是由不同的產業組成的,比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制造業等,發展經濟要搞產業化,但不能將所有的社會要素都實行產業化。
極端產業化不是經濟發展的唯一方式,也不是社會發展的必選方式。醫院、教育、住房、養老和自來水等部門可以引入一點市場機制,但是不能產業化。醫院產業化導致醫德醫風惡化,醫德醫風惡化導致醫療事故頻發,醫療事故頻發導致人民對醫生和醫療體制強烈不滿。教育產業化的惡果更為嚴重,許多學校巧立名目亂收費成風,增加了學生的經濟負擔,給我們的后代造成了心理暗示和心理陰影,必將對他們的人生產生負面影響。住房的商品化和產業化嚴重的背離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原則,雖然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高的比重,是GDP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要GDP,而是要改善人民生活。養老產業化更是荒謬透頂,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尊老愛幼的文明國家,除了由家庭負擔養老外,國家發給老人養老金。現在不同了,開辦養老院成了某些人的發財之道,收費之高堪稱世界之最。一些有錢的人家將老人送往養老院,以減輕拖累,自己享受生活,而老人日夜思念親人,望眼欲穿的盼著家人來探視。由于國家發給的養老金太低或很多人沒有養老金,造成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老人生活困苦。有人將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養不起老稱為壓在老百姓頭上的“四座大山”。
讓人民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養,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價值導向和發展目標,可是因為按照產業化思路推進,最終陷入了發展盲區。對此人民怨聲載道,而決策者仍然堅持錯誤的發展方式,不肯轉向正確的軌道。
自來水產業化是一步險棋,特別是允許外資進入甚至控股,將會帶來一系列惡果,水價上漲事小,影響國家安全事大。萬一中國與某國發生軍事沖突或戰爭,城市就有可能面臨斷水的威脅。美國的自來水是由國防部管轄,私人資本根本別想插足。
有幾個問題必須澄清:
文化是一個可大可小的概念。就能否實行產業化來說,從小文化的范疇出發,可以將文化劃分為三種類型:(1)能夠實行產業化的部分,主要是物態文化。例如:以商品為載體的民族文化、信息傳輸和服務包括電話、手機等等。(2)不能實行產業化的部分,主要是精神產品。例如:廣播、電視、報刊、網站、文學創作、科學技術研究、博物館、圖書館和意識形態包括知識、信仰、道德、法律、習俗等等。(3)介于中間的既可以又不可以產業化的部分,主要是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的文化。例如:圖書出版、文藝演出、影視制作、教育等等。
產業化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行為,說到底是一種盈利性經濟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盈利。以盈利為目的,在文化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是可以的,但只能限定在第一種類;即使實行放寬政策,第二種類和第三種類也只能限制性引入和選擇性引入,并使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保持在低度狀態,不能完全產業化,更不能深度市場化。電影節目的娛樂化、庸俗化、市場化,除了指導思想的偏差外,主要是為了追求高收視率、增加廣告收入造成的。中國的文化產業化是極端化的產業化,不僅將第三種類型的文化實行了產業化,而且正在將第二種類型的文化推向產業化。媒體產業化已經不是三天兩天的新鮮事了,一大批報刊名義上屬于國家的相關部門管理,實際上由私人承辦,到處騙錢、拉贊助。人民網也成了股份有限公司。
產業化發展主要是在經濟領域,而不能無邊界的擴大化。將產業化擴展到文化領域,是一種涉嫌跟風的盲目舉動。有的文化產品永遠也不可能盈利,例如文學創作、科學技術研究等往往是獨立的個體行為,盡管在科學技術研究上可以集體攻關,但不能否認它的過程的獨立性,在結果未產生和實際運用于生產領域之前,無論怎樣都是不能盈利的,如何產業化?
文化單位和生產文化產品,必須始終不渝的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盈利只能是第二位的。對文學創作、科學技術研究和媒體等文化行為必須舍棄盈利要求。
教育就是為了提高民族智力和能力的前期文化投資,讓教育部門追求產出,實現盈利,這是一種什么行為?教育產品就是學生,難道要將學生作為商品買賣?沒有商品買賣,利潤從哪里來?教育產業化害苦的人還少嗎?
現在又叫嚷要推進文化產業化,不知今后還會對什么實行產業化。中國只剩人口沒有產業化了。
中國急需搞好的是提升公有制經濟的產業化水平。將文化產業化不是轉變發展方式,而是悖逆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不正常行為。第二次轉變發展方式,只能轉變到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的軌道上來;必須有效的減少資源消耗,降低自然成本、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優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必須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重點發展國有企業,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基石和社會支柱,創造性回歸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
四、國有化是世界走出危機的選擇方向
世界陷入危機,尤其是歐美深陷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不能自拔,統治者束手無策。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擺脫危機困境,走出經濟衰退的泥沼?
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推行國有化,收購一大批私有企業,改造成為國有企業,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國有企業的高速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無私心、樂于奉獻的吳仁寶式的管理者和領導人。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國有企業不是盡善盡美的,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有的效率相對比較低、養懶漢等問題。給國有企業和管理者設定的目標或者不清晰,或者目標是相互沖突的,評價國有企業的表現是壞是好的標準往往也是不太清楚的。正如眾所周知的一樣,即便是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也是很難的,更不用說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的控制和管理了。有的時候可能是存在著過度的監管,有的時候可能監管又不夠。有些國有企業確實是擁有壟斷地位,有的國有企業可能會存在管理方面的問題。
此外,國有企業還存在著隱性或潛在的體制和機制問題,但問題的根源不在于所有制,而在于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的設計和運行機制的不科學以及管理者的素質較低。
中國第一村華西村,就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導,引入市場機制取得成功的。一個村子花9000萬元購買兩架飛機,成立航空公司,推出空中旅游項目;每戶出資1000萬元、總投資30億元建設與北京328米最高樓相同的、中國第八高的摩天大樓,在這座超五星級的龍希大酒店里有一晚開價10萬元的總統套房,樓里還放了一頭價值3億元的金牛當擺設;2010年華西村人均交稅突破56萬元,村里結余30億元;家家都有設施現代化的別墅和高收入,村民都有600平方米左右的大別墅,有2個車庫、5個衛生間、6個臥室、2個書房,除100平方米的客廳外還有小游泳池,最先進的音響系統和寬帶網早已是他們的生活必備品,其中一家的別墅里有8個衛生間;華西村還有良好的文化、教育、醫療條件和生態環境,村民感覺自己生活在“人間天堂”……這一切沒有公有制經濟的長足發展是根本辦不到的。
華西村是中國農村城市化的典型,而老書記吳仁寶則是這個典型成功的最高管理者和領導人。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吳仁寶就沒有華西村。
吳仁寶說:“農民人口占中國人口總量的大半,如果農民不富裕,那么將無從談及國家富強,沒有農民的現代化,中國就沒有真正實現現代化。華西村一定要帶個好頭。”
如今的華西村在傳統工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海洋工程、金融、旅游服務業等,與4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經濟實現成功轉型,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512億元,可用資金35億元,人均純收入8.5萬元。
華西村新一代“掌門人”吳協恩說:“當一個村莊的名字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緊密相連的時候,它所承載的已不單純是個體命運的沉浮,而是整個時代的生動縮影。”
細心研究現在的華西村就會發現,這個一直實行集體所有制的村莊,現在更像一個大型國有企業。撇開它的所有制形式不談,在經營管理和發展模式上也與大型國有企業非常接近,只是它的管理效能更高、運營機制更加靈活罷了。
迄今為止,并沒有系統性的證據表明只有私有化才能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效率。反而有無數事實證明,私有化并不能優化勞資關系,會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體制性矛盾困境;公有化可以使工人成為企業的主人,從而使企業與工人的關系優級化,極大的提高企業效率。
不僅中國的國有企業要向華西村學習,世界各國也有必要借鑒華西村經驗,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
五、理直氣壯的發展公有制經濟
人們為什么要反對資本主義?為什么有了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實現共產主義?
資本主義社會的私有企業是以叢林法則運營的有形競爭實體,在不受限制的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規則移動,雖然就個體來說可能是高速度、快節奏的,但就整個社會來看則是低速度、慢節奏的,因為野獸般的競爭使這些企業的活動就像一群螃蟹撕咬在一起,互相掣肘,根本無法快速前行。在超強競爭格局中,私有企業變成了互相制衡的“戰爭機器”,互相作戰成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企業管理者就是一些“后現代無政府主義者”,將政府行為視為發展的羈絆,他們的背臺老板則是一些在經濟社會中以資本和權力媾合為依存的“移動的恐怖分子”。
就是這些大財團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無止境的增加個人財富,什么卑鄙手段都可以派上用場,大肆欺騙、搶劫生意、不講誠信、撕毀合同、貿易保護……無所不用其極。
在資本家眼里,勞動者就是他們的會走動的賺錢機器,他們給勞動者一定的報酬,甚至是比較高的報酬,是給機器涂抹潤滑油,以使機器保持更好、更快的運轉狀態;這些被奧巴馬稱為“碩鼠”的大財團老板,自視聰明,種族優越,其實是一些不知羞恥、貪得無厭的吸血鬼。他們庫存量巨大的財富實際上是勞動者的血汗。
所謂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好像是可以在沒有邊界的空間上推廣的行動指南,是可以用來平整社會空間的法寶,其實是一些建立在資本和權力上的陳腐觀念。資本主義社會是溝壑縱橫交錯的不平等社會,奉行的民主、自由也僅僅是資本和權力的民主、自由。勞動者卻被他們用籬笆、高墻、溝渠、路障等等封閉圍堵起來。
正是人們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腐敗,才開始探尋破解之道和發展新路,以圖為人類帶來光明的前景和福音。英國托馬斯·莫爾的不朽巨著《關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烏托邦),開創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學說,其思想也成為現代社會主義思潮的來源之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蔓延美國、引發全球效應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從反對華爾街的貪婪腐敗、要求增加就業機會等直觀感受,上升到將矛頭指向金融資本霸權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理性認知,說明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人民也在覺醒,對資本主義的反思、認識有了深度性的升華。
國資委10月21日披露了120家央企中102家央企的“成績單”:2010年資產總額達到244274.6億元,凈利潤總額為8522.7億元;央企上交稅金總額為14840.4億元,比上年增長31.7%。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以凈利潤1241.8億元成為“最賺錢央企”,中移動、中海油、中石化的凈利潤則緊隨其后。在120家央企中虧損企業僅有6家,分別為中國聯通虧損41.4億元、大唐集團虧損30.3億元、中鋼集團虧損14.7億元、中國鋁業虧損2.8億元、中國印刷集團虧損0.4億元、彩虹集團虧損0.2億元。其中中國聯通虧損最多,而且已經連續2年虧損,虧損額逐年擴大。與2009年相比,虧損企業減少2家。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電網2010年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324.4億。該公司在2009年的虧損額為23.4億元。
由此可見,國有企業完全可以創造佳績,并不像某些精英所說的效益低下或沒有效益,只能破產重組,實行私有化。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喬莫·桑德拉姆 10月21日 在“2011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發表演講指出:在過去30年里,推動全球的私有化運動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經濟性的。如果我們去查看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私有化的檔案的話,就會發現他們的政治性目標。第一個是要消除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第二個是為了獲取民眾的政治支持。之所以推行私有化要越快越好,目的是防止老百姓醒悟過來,對私有化進行抵抗。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私有化并沒有像他們宣稱的那樣給人民帶來一系列的好處,反而造成了新的貧富不均,甚至導致極其嚴重的貧富懸殊。盡管如此,世界各地都在濫用私有化,而由此帶來的惡果越來越明顯。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有大量的國有企業非常成功,例如全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新加坡的國有企業都是非常成功的。
這次經濟危機爆發以后,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新一輪國有化浪潮,主要是挽救那些失敗的瀕臨破產的私有企業。
有人說私有化會有利于大眾,有利于消費者,是不是這樣呢?并非必然如此。很多人指責說很多國有企業具有壟斷性,但是如果把國有壟斷企業改為私營壟斷企業,很明顯私有企業的擁有者會濫用壟斷地位。壟斷企業產品的價格會上升,尤其當我們發現有若干個所有者的時候,有效的監管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究竟是誰從私有化當中獲利了?私有企業老板只對那些具有盈利能力的或者是具有盈利潛力的企業感興趣,往往是那些最好的、最具有盈利性的企業被私有化了。在私有化之后,政府留在手上的往往是那些不具有盈利性的企業或職能。私有化只是有利于這些國家里最富有的那些精英,這種做法會導致政府與大眾之間、政府與普通企業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私有化會惡化消費者、普通大眾和企業雇員的利益,即便是私有化可能會改善政府的財政狀況,但往往只是暫時的。私有化使企業利潤變成最優先的,但資本利潤的最大化,會使社會福利和社會效益受到損害。
私有企業購買國有企業,其實是把本來可以用于投資創辦新工廠的資金,用于購買現有的生產能力,從這一點上說并沒有增加社會財富,甚少是沒有增加新的社會生產力。
在私有化的失敗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鼓吹公共部門和私有企業“合作”,搞私人資本參股或控股企業。但“合作”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利潤被私有化了,被個別人拿走了,而由此造成的損失卻被社會化了,要由社會大眾來承受。一些國家實行雙軌制服務,那些好的服務被資本和權力的擁有者享有,那些差一些的服務卻提供給了公眾,其實這是對普通老百姓的一種歧視。
國有企業被私有化后,很少有新的投資,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新主人往往只關注于自己的短期利益,急功近利必然導致殺雞取卵。
在前蘇聯的地區有非常明顯的證據證明,私有化會提高人口的死亡率。自從蘇聯解體實施了大面積的私有化之后,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人均預期壽命下降。
無論是在東亞還是在北歐的一些國家,很多國有企業是管理得非常好的。國有企業是需要改革的,但國有企業的改革要透明,要強化它的責任,還要改善激勵機制。絕大部分導致國有企業效率較低的原因,都不需要通過私有化來改善。
對于那些正在發展的國家,政府必須考慮怎樣能夠使這個國家的經濟更好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選擇可能就是要用國有企業來帶領這個國家前進。這一點不僅僅對于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是正確的,美國有一個階段國有企業也是起到非常重大的、促進國家進步的作用;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考慮相關問題的時候,應該擁有戰略性的思維。
近年來,中國不僅許多國有企業被私有化,而且一大批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或控股。這樣的經濟格局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將產生無法估量的負效應。
我們必須理直氣壯的發展公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國有企業。不要害怕來自精英和既得利益集團所謂“國進民退”的指責,要敢于頂住來自內外部的壓力,收回一部分被改制的國有企業,創辦一批國有企業。就現階段來看,國家投資在城郊結合部創建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基地、科學技術深度開發運用研究基地、民族文化整理創新發展基地、傳統日用品和特色工藝品生產基地、對工人農民進行培訓的文化教育基地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聯系短信:14747373659
[附件一]
102家央企去年凈利潤8522億元
新京報訊 (記者 馮堯)昨日(10月21日),國資委發布了《央企2010年度分戶國有資產運營情況表》,亮出了2010年央企的“成績單”。國資委此次披露的120家央企中102家央企經營情況顯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以凈利潤1241.8億元成為“最賺錢央企”,中移動、中海油、中石化的凈利潤則緊隨其后。
央企上交稅金超萬億
國資委此次披露的數據顯示,102家央企去年資產總額達到244274.6億元,凈利潤總額則為8522.7億元,此外,央企去年上交稅金總額為14840.4億元,比上年增長31.7%。
鋼鐵央企、航運央企在2010年度表現突出。航空運輸行業3家央企收入效益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國航凈利潤達到123.7億、東方航空凈利潤60.5億、南方航空51.1億,三家航空公司凈利潤總額達235.3億元,比上年增利約172億元。
受益于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增加,2010年度3家中央鋼鐵企業全年實現凈利潤262.9億元,比上年增長73.3%。
分公司來看,中石油集團、中國移動、中海油集團、中石化集團分別以1241.8億元、972.7億元、742.3億元和721.2億元的凈利潤分列前四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09年,中石油凈利潤1285.6億元,位列第二,而2010年,該公司超越中國移動,位列央企利潤排行榜首席。
三大石油巨頭企業利潤大增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石油石化巨頭2010年共實現凈利2705.4億元,比上年增長47%,實現營業總收入40446.9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國資委報告稱,這樣的業績歸功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業加強生產經營管理,積極開拓國際市場,2010年國際油價持續走高更使其收益大幅提高。
廈門大學中國石油經濟研究中心專家林伯強認為,去年該行業盈利大漲除了油價飆升及前兩年業績欠佳的因素外,其背后存在著國家大規模投入以及國內產油成本的不透明等因素。
虧損企業僅有6家
以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看,102家央企中虧損企業僅有6家,分別為,大唐集團虧損30.3億、中國聯通虧損41.4億、中國鋁業虧損2.8億、中鋼集團虧損14.7億、中國印刷集團虧損0.4億、彩虹集團虧損0.2億。其中,中國聯通虧損最多。與2009年相比,虧損企業減少2家。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電網2010年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324.4億,該公司在2009年虧損23.4億元。
記者注意到,中國聯通已經連續2年虧損,而且虧損額逐年擴大。國資委日前報告稱,中央通信企業受行業競爭激烈、終端補貼成本增加、網絡規模擴大導致折舊及運維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造成了經濟效益水平有所下降。
[附件二]
被外資掌控的十大民族品牌
對于諸多已成為外資或者被外資控股的民族品牌,公眾卻不知情。下面是被外資掌控的十大民族品牌:
1.蘇泊爾:蘇泊爾公司始建于1994年8月。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頭號品牌)意圖收購蘇泊爾,2008年完成收購計劃,持有蘇泊爾52.74%的股權,獲得蘇泊爾控股權。日前,蘇泊爾因陷入“質量門”風波而備受質疑。
2.中華牙膏:雖然仍是綠色包裝,但中華牙膏已然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1994年1月,荷蘭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控股權,上海聯合利華牙膏有限公司成立。中華品牌經營權租賃給聯合利華公司。
3.大寶: 2008年7月30日 ,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布,收購大寶事項已經獲得了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準,大寶成為該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
4.南孚電池:自1999年9月起,通過數次轉讓,2003年72%的股權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10年,市場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如今這一曾經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中國第一的電池品牌已經不屬于民族品牌了。
5.哈爾濱啤酒: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誕生于1900年, 2004年被百威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B)公司全額收購。
6.銀鷺:銀鷺是福建省一家家族式食品企業,旗下擁有銀鷺八寶粥與花生牛奶等產品,資料顯示,其2010年的銷售額約合54.6億元。今年9月,商務部正式通過雀巢收購銀鷺食品集團(“銀鷺”)60%股權案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在 9月8日 的廈門投洽會上,雀巢這家全球食品行業巨頭最終如愿以償,將以生產八寶粥和花生牛奶聞名的食品企業銀鷺收入囊中。
7.雙匯: 2006年4月26日 ,由美國高盛集團、鼎輝中國成長基金Ⅱ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
8.小護士:創立于1992年。據AC尼爾森的調查統計,小護士的品牌認知度高達99%,2003年的市場份額達4.6%,是中國第三大護膚品牌。2003年底法國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9.統一潤滑油:曾幾何時,統一潤滑油憑借其“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走紅大江南北。2006年8月殼牌宣布購買“北京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統一石油化工(咸陽)有限公司”各75%的股份。
10.樂百氏:2000年,樂百氏被達能公司收購,現在樂百氏品牌已經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另外,總部設在法國巴黎、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位列全球同類行業前六名的達能在中國收購了上海梅林正廣和飲用水公司50%股權、匯源果汁22.18%股權,在乳業收購了蒙牛50%股權、光明20.01%股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