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中國需特別警惕兩位“著名經濟學家”
陳志武和李稻癸兩位年輕少壯派經濟人物在中國已經是如日中天,被很多主流媒體稱為“著名經濟學家”,我不知道媒體是根據什么標準認定他們是經濟學家的,更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著名的,他們是國內著名還是國際著名?在我眼里,這兩個人不但算不上著名經濟學家,連“經濟學家”這個頭銜都不配。
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美國名校讀過書,取得過學位,有不少光環,最后又被美國送回中國。陳志武曾經在一個民間經濟學家的評選中入圍過,大家都以為他就著名了,根據此種說法,我托美國的朋友查了一下陳志武在美國的真實學術地位,結果是:他在美國就一不入流的普通教授而已,根本算不上什么經濟學家,沒有任何理論上的新成就,更談不上在美國的主流地位,這樣一個人近幾年被美國有關方面重點包裝一下就“著名”了。李稻癸可能比陳志武更加不入流,他除了擁有美國的名校光環之外,就只有中國的“清華光環”了,不要說李稻癸,中國所有帶有“經濟學家”頭銜的經濟界人物都是徒有虛名的,他們都只是一個學經濟的老師而已,中國沒有一個所謂的經濟學家有自己獨立的經濟學理論,陳志武和李稻癸是兩個值得警惕的經濟界人物。
我從陳志武回國后的一系列言論和行事風格來講,他可能身負某種“任務”,我可以簡單地給他作出三個判斷:一是快速打通人脈關系并直通中央,這不是一般人和一個人獨立能完成的,是需要很多很多條件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的;二是他承接了茅于軾對于美國人的作用,茅于軾老了,再服務也就只那么久了,況且最近幾年還經常講外行話,所以主子不滿意了,啟用年輕人說話是必須的,陳志武在一個特殊的時期達到了一個特殊的目的,他已經被中國主流社會接納了,并且開始得到象茅于軾過去一樣的優惠待遇;三是陳志武背負兩個堅定的任務——鼓吹中國私有化和推進中國民主化,這兩個任務是陳志武的“政治任務”,這種任務一方面是為他的特殊對象服務,另一方面也是為中國的某些政治力量服務,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在中美兩國都有強大的“集團保護勢力”,從中國近幾年的政策轉向看,陳志武比茅于軾更加成功,他對中國私有化政策的推動力比任何人都大,中國私有化政策正在向所有的領域進軍,除非以后有人校正,否則,陳志武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推進中國走美國化民主也是一項重要任務,陳志武的思維和行動都是為此作不懈地努力,中國不是有很多政治人物在配合他嗎?他將會選擇尼克松眼中的主要對象——中國的年輕人和大學生作為突破口,他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
陳志武在執行任務時,比茅于軾更加聰明,他經常寫一些貌似“替人民說話”的文章,他經常批評一些不作為的官員,他還不時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講話,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比茅于軾更“愛窮人”,其實這都是假象,他不是愛民,他是在用一種更加聰明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從這一點上講,他超越茅于軾了,因為恨他的人會比較少,他潛伏的深度超越了他的前輩,茅于軾現在只能算是他的“護駕者”之一了,并不是他依靠的對象,他已經在國內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和團隊,對中國的未來影響不小。
李稻癸也許不如陳志武那樣復雜和深藏不露,但是,他的基本任務和目的與陳志武是一致的,他同樣是美式民主和私有化的隱性鼓吹手,只是他在清華的任職要求讓他更加理性一些而已,在他成為“中央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之后,他的言行也極不負責,我在前兩個月已經多次批評過他,他的言行舉止不是一個正常經濟學家的正常表現,即使他成為官方委員之后,他還是隔三差五地發表自己的怪論,在加息與減息的問題上,他一直信口開河地指使別人,好象只有自己懂得利率政策,他是個留美人員,在美國,利率政策是非常嚴謹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就能亂誤導國民的,而李稻癸在當了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以后,還是動不動就公開談論利率政策,多次給市場錯誤導向,引發市場不穩,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在中央貨幣政策委員會任職,我不知道中央是憑什么作為評定標準選擇他?難道是因為清華的光環?難道是要平衡與北大的均等?難道是想利用他的美國式金融創新?我看這都不是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某些用人者已經下決心用“美國模式”改造中國經濟,李稻癸正是這種模式的執行人之一,在我看來,李稻癸沒有達到當貨幣委員的水平,選他當還不如在央行內部選人,如果以后可以適時調整的話,我建議頂多用他四年,他不退出會損害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健康性。
有很多人罵張維迎、厲以寧、吳敬璉、高尚全等人,我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陳志武和李稻癸兩個人,這些人都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陳、李二人由于年輕,將對普通中國人產生更大的危害性,我是對他們保持警惕的,也會經常性批評他們,要阻止他們是很難的,但是,不說出我對他們的敵視不符合我的常規思維。
孫錫良(轉載須署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