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埃及啟動對前總統穆爾西的“歷史審判”。穆爾西是埃及首位民選總統,合法性按理不在話下,但執政剛滿一年便遭軍方強行罷黜,而且還面臨牢獄之災。這不僅讓穆爾西本人難以接受,也令穆兄會及其眾多支持者想不通。因此,審判穆爾西只會使本已動蕩不定的政局更加混亂。
顯然,埃及軍方已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在推翻穆爾西政府之后,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試圖將穆兄會徹底打回原形。這些舉措似乎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納賽爾時代的做法頗為相似。無論是當年推翻法魯克王朝,還是這次推翻穆巴拉克政權過程中,穆兄會和軍方都一度是“同一條戰壕里的戰友”,但兩大勢力政治理念大相徑庭,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因此隨著舊政權垮臺,雙方必然由盟友變成死敵。穆兄會掌握“伊斯蘭”大旗,組織嚴密,社會動員能力強大,在“動口不動手”的選舉政治中優勢突出;軍隊掌握“槍桿子”,組織性更強,在“槍桿子里出政權”的時代掌握著最好的發言權。2013年7月3日推翻穆爾西統治就是典型例證。
然而,軍事政變可以實現政權更替,卻解決不了政權鞏固問題。很多人知道,埃及“一二五革命”包含了民主、民生和民權等多重訴求,穆巴拉克沒能解決這些問題,穆爾西同樣沒有解決,因而埃及民眾在推翻“獨裁的”穆巴拉克政權后,又贊同軍方推翻“民選的”穆爾西政府。這兩個政權的先后倒臺,表明埃及民眾似乎不太在乎未來的埃及政權究竟是“民主政體”還是“集權政體”,而更需要的一個能解決他們切身問題的“好政府”。套用中國那句俗話,“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才是好貓”。
當年的納賽爾總統是典型的強人政治,鎮壓反對派(包括穆兄會)毫不留情,但多數民眾依然對其充滿感情。當埃及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戰敗、納賽爾主動提出辭職時,數十萬民眾涌到納賽爾住所,懇請其繼續執政;當1970年納賽爾因病去世后,上百萬民眾涌上街頭,參加納賽爾喪禮。這與后來薩達特總統遇刺后冷清的喪禮場面反差鮮明,更與穆巴拉克被強行趕下臺的命運有天壤之別。何也?說到底,納賽爾是真心站在多數人民一邊,對內推行社會主義,倡導工業化、國有化、土地改革;對外倡導阿拉伯聯合,反對以色列,抵抗新老殖民主義者入侵。由于這些政策符合埃及人民根本利益,使自1798年以來屢遭外敵欺辱的埃及民眾首次贏得民族尊嚴和民族自豪感,因而即便納賽爾統治有這樣或那樣的弊病,民眾仍對其充滿感情,將其更多視為“鐵腕總統”而不是“獨裁者”。
由此觀之,埃及民眾并不反感軍人干政,只是反感“壞的軍人干政”。尤其在經歷了民主神話破滅的慘痛經歷后,日漸成熟的埃及民眾對徒有其名的民主轉型越發失去興趣,而更關注未來新政府“葫蘆里究竟賣什么藥”。因此,對埃及軍方來說,要想鞏固政權,不是匆忙審判穆爾西,刺激和加劇政治對抗;也不是修改憲法,讓塞西將軍可以合法參選總統;甚至不是設法與穆兄會和解,而是明確未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正像當初埃及民眾與穆爾西短暫的“蜜月期”一樣,民眾與埃及軍方的“蜜月期”同樣短暫。如果軍方不能用明確的語言和切實的行動證明自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政權,多數民眾仍會像當初反對穆爾西統治那樣,對軍人政權棄之如敝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