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人民日報:土耳其是新自由主義戕害“模范國家”
6月初以來,土耳其因廣場拆遷引發的抗議仍在持續發酵,抗議范圍遍及全國各大城市,造成數人死亡,近5000人受傷,約2000人被捕。曾經風靡一時的“土耳其模式”黯然失色。表面看,土耳其堪稱發展中國家中的“模范國家”,不應該出現大規模騷亂:土耳其議會民主政體較為成熟,而且還是西方重要盟友;經濟總量過去l0年間增長一倍,目前是“展望五國”G20成員,經濟排世界第l7名。有估計預計,2050年該國經濟規模有望進入世界前l0位。但事實卻是,不僅土耳其亂了,而且很多發展指標類似土耳其的國家,也出現過政治動蕩乃至政權更替。突尼斯在2011年政權更替前,經濟競爭力排非洲第一,世界第40位,幸福指數世界第29位,并榮獲“抵御金融危機十佳國家”之一。埃及2008年曾被評為“全球最佳改革國家”之一,在178個國家中列第l6位,在中東僅次于阿聯酋和以色列,但穆巴拉克最終卻黯然下臺。
西方眼中的“模范國家”何以頻頻遭遇滑鐵盧?仔細辨析,這些國家雖政體各異,國情有別,但共性特征就是信奉新自由主義,將經濟私有化、自由貿易等奉為實現經濟繁榮的“萬能靈藥”。土耳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推行私有化政策。目前,土耳其政府已從水泥、畜牧飼料和乳制品、飲食服務、石油分銷行業完全退出;旅游業、鋼鐵、紡織、海運和肉類加工行業中國有股份50%以上被出售;電力、通訊、銀行、石油、煙草、鹽業、航空、高速公路、橋梁等公共基礎性行業也正被私有化,或面臨私有化命運。埃及則進行過兩輪大規模私有化,涉及制造業、煤礦、公路運輸、銀行、保險、電力、電信等不同行業。
經濟私有化看似有助提高生產效率,形成競爭性市場經濟,但這種“改革紅利”有限而短暫,私有化帶來的消極后果卻嚴重而長遠。
首先,人為加劇貧富分化,使社會出現結構性動蕩危局。私有化從來就是權貴的饕餮盛宴,而是人民的夢魘。由于私有化無形中設立的資本門檻,加上權錢交易的可能性,很容易造成資產流失,使私有化成了“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弱肉強食過程。例如,埃及在第一輪私有化中,政府出售了236家國企,這些企業估值達2700億埃鎊,但實際政府只獲得330億埃鎊收入,約2370億埃鎊國有資產流失。一家被出售的零售商有82家連鎖店,最后以590萬埃鎊私有化,但實際上僅門店的土地市值就達400億埃鎊。結果,經濟私有化使少數權貴短期內成為億萬富翁。與之相伴的,則是政府大幅削弱公共福利開支,勞動群眾生活更加艱難乃至完全下崗。而且,在私有化完成后,生產資料被少數人占有,社會財富分配必然向生產資料所有者傾斜,在權錢交易已經導致貧富分化基礎上,又出現更嚴重的收入兩極分化。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土耳其貧富差距程度僅次于墨西哥,貧富差距超過l4倍。埃及40%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種貧富懸殊無形中包含了階級沖突的禍根。
其次,經濟潛力被提前透支,國際經濟體系中處于依附性地位。對外開放不會自動創造財富和價值,私有化更是“崽賣爺田”,只轉移財富,而不創造財富。惟有發展民族制造業才是國家富強之源。在凱末爾和納賽爾時期,兩國不約而同地奉行進口替代、發展民族工業的經濟政策,由此使國有企業逐步壯大,并成為國民經濟中流砥柱。然而,在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沖擊下,土耳其、埃及等國誤入迷途,將經濟私有化奉為圭臬。而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虎視眈眈的背景下,經濟私有化非但不會提高經濟效率,反而會使民族工業在跨國競爭中日漸萎縮、凋零,國內產業日漸被外資控制,淪為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外圍地帶。土耳其等國經濟看似風光,實則距離發達國家行列越來越遠,并變得更加脆弱,發達經濟體稍有風吹草動,便遭遇寒冬。l994年,土耳其首次爆發金融危機,GDP下降6%。2000年初,埃杰維特政府按照IMF教條進行經濟改革,結果該國年底就爆發金融危機。2012年,受周邊局勢不穩定、歐債危機外溢效應等不利因素影響,土耳其2012年經濟增長率僅有2.2%。事實證明,經濟私有化是通往動蕩之路。看似微小的偶發事件,便可能釀成潑天大禍。當年突尼斯的小販自焚事件如此,當前土耳其的廣場拆遷事件亦不例外。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通過私有化而實現繁榮的已知案例。世界上二十多個發達國家也沒有一個是通過遵循全球化教義的處方而取得各自成就的。“全球主義教義是一種富強國家戕害其第三世界犧牲者,確保他們永遠無法挑戰帝國列強和分散其注意力的智力鎮靜劑。”私有化在短期釋放“改革紅利”之后,隨之而來是無窮無盡的動蕩與危機。中國正處在發展關鍵階段,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必須警惕新自由主義的泛濫。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6月15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