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緣何懷念蘇聯 |
李瑞琴 2010-12-22 15:15:26 來源: <<馬克思主義研究>> |
【內容提要】俄羅斯社會出現重新認可蘇聯時代社會思潮的原因概括起來:一是蘇聯是俄羅斯國家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其在世界上的強國地位,俄羅斯各個時代無一企及。二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蘇聯時期全面的社會保障和國家義務教育制度、蘇聯時期的社會安全感,都令當今俄羅斯人難以忘懷。私有制條件下的貧富嚴重分化,則使當今俄羅斯普通民眾懷念蘇聯。三是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失望重歸蘇聯立場。盡管懷念蘇聯時代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但不容置疑的是,當時蘇聯強大的必要前提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關鍵詞】俄羅斯 懷念蘇聯 社會主義 作者李瑞琴(1963-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北京 100732)。
近年來,俄羅斯人懷念蘇聯的社會思潮持續不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曾有觀點認為,在葉利欽執政時期,俄羅斯人對蘇聯的懷念有許多客觀因素,面對經濟凋敝,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嚴重下滑,國家混亂無序,俄羅斯人不能不懷念穩定和富有的蘇聯時代,一旦俄羅斯經濟走出低谷,這種懷舊現象就會失去現實基礎而終止。可事實好像并不如此。2000年普京執政后,俄羅斯確立了以總統權力為核心的國家政治體系,并借助有利的外部環境實現了經濟增長,人民生活也隨之得到了改善。但是民調結果卻顯示,俄羅斯人對蘇聯、斯大林的懷念之情沒有減弱,而俄政府和學界重評蘇聯歷史之潮也始于普京執政之后。[1]俄列瓦達民意測驗中心社會學家鮑里斯·杜賓說,當前蘇聯復興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普京擔任兩屆總統期間,這種趨勢得到了加強。所有這些象征符號表明,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民眾,都在重新認可蘇聯時代。”[2]2008年8月全俄教育工作者會議上,俄教育部門 向歷史 老師們重點介紹了新版歷史教科書《俄羅斯歷史(1900-1945)》。該書認為斯大林的所作所為無法脫離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他的行為“完全是合理的”,“他是確保國家邁入工業社會的體系的維護者,他是一個瀕臨戰爭的國家的領袖”[3]。顯然,懷念蘇聯已經成為俄羅斯社會的廣泛意識。 深入分析俄羅斯人懷念蘇聯的現象,不僅同國家地位、經濟發展有聯系,更有其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各種因素。
一、蘇聯的世界強國地位當今俄羅斯難以企及
蘇聯劇變期間,俄羅斯歷史學曾經走過一段曲折之路,在戈爾巴喬夫“填補歷史空白點”的政治運動中,歷史成為意識形態、政治斗爭的武器。蘇聯劇變后,面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災難,歷史學家開始理性思考整個20世紀的歷史,并有意將蘇聯歷史放入俄羅斯歷史的長河中去觀察和研究。縱觀歷史,俄羅斯人得出一個無法回避的結論,即,自彼得一世1721年建立俄羅斯帝國以來,蘇聯是俄羅斯國家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其在世界上的強國地位,俄羅斯各個時代無一企及。國家不僅能夠保障本國人民的利益,而且能夠在世界上發揮作用,令世界敬畏。從斯大林時期一直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執政,盡管蘇聯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尤其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經濟發展緩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日益顯現,但是,蘇聯始終牢牢雄踞世界第二的超級大國地位。 蘇聯劇變后,俄羅斯是蘇聯國際法主體繼承國,但是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謂一落千丈,500年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衰弱。亞歷山大·戈洛夫科夫說,蘇聯瓦解在許多俄羅斯人心目中是偉大國家的地緣政治失敗和屈辱。俄聯邦保留了超級大國的某些屬性,比如導彈和核潛力,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席位,等等,但完全喪失了蘇聯在國際事務中曾經擁有的威望。真誠的朋友很少,幾乎沒有真正的同盟者。[4]普京自上任后,以重振大國為己任,反映了俄國家和民族精神的現實需要。但是,振興俄羅斯之旅任重而道遠。據俄高層戰略專家預測,如果俄羅斯要保持一級地位,俄GDP要達到占世界總量的4%-5%左右,才能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最發達國家。然而要實現此目標,俄羅斯需要追趕40-50年,而且必須保持5%-6%的增長速度,即使是8%-10%的高速度發展,俄羅斯實現自己的抱負也是2030年的事情。[5] 現實促使俄羅斯政府和學界將視野轉向反思歷史,重新認識蘇聯在俄羅斯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俄羅斯以重評歷史,尤其是以重評蘇聯時期、重評斯大林為契機,以偉大的衛國戰爭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凝聚全民族團結的精神載體,復興俄羅斯,開辟強國之路。正如俄學者列昂季耶夫所說,蘇聯情結表明俄羅斯人開始正視歷史,而這也是國家擺脫困境,逐漸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標志。[6]普京直言不諱地說,蘇聯解體事件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并以俄羅斯各界和民眾能夠認可和接受的方式,以現實主義的態度,既表明了其對蘇聯的懷念,又立足于蘇聯劇變后俄羅斯的現實而面向未來。如填寫新詞恢復蘇聯時期國歌的旋律,以紅旗作為俄羅斯正式的軍旗;同意豎立克格勃前身、秘密警察機構“契卡”創辦人捷爾任斯基的塑像;從 2007年1月1日起 ,在蘇聯時期曾獲得過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勞動榮譽勛章的俄羅斯人,每月可獲得國家補貼2萬盧布,等等。[7] 2008年5月9日 蘇聯劇變以來俄羅斯第一次舉行的盛大閱兵式,其蘇聯特征更是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俄羅斯政治分析家奧列什金說,重振“勝利日”閱兵游行只是普京采取的諸多舉措之一,這些舉措旨在恢復蘇聯的特征,再現這個國家昔日的輝煌。美國歐亞新聞網就此播發了題為《俄羅斯:蘇聯又流行起來了嗎》的文章,文章指出,17年來,俄羅斯首次通過大規模展示本國武器裝備的方式,來慶祝針對納粹德國取得的勝利。盡管如此,還是可以看出這次活動是在有意回到共產黨領導的那段日子。[8] 普京執政以來,以其政績和強烈的振興民族國家意識,贏得了俄羅斯各界的贊譽。但如果深入分析,普京贏得贊譽還應該有一個更深層的因素,即在于普京對蘇聯70年歷史的態度。蘇聯社會主義70年間,在蘇聯廣袤的土地上,承載著蘇聯各民族人民幾代人的悲情與光榮。歷史已經證明,全盤否定這一偉大時代導致了昔日大國的隕落,導致民族絕望。而要重振山河,就需要凝聚人心,全民族團結一致。這樣,只有正確認識和評價蘇聯歷史,才能夠獲得廣大人民的擁戴,才是開辟振興俄羅斯新征途的明智之舉。因此,呼應俄羅斯人民懷念蘇聯的感情,重溫蘇聯時代帶給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將這些懷念化作凝聚全民族和人民團結的精神財富,普京正確對待歷史,不僅贏得了人民,也迎來了俄羅斯歷史發展的新契機。 有觀點認為,俄羅斯人懷念蘇聯的強大并不等于懷念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懷念蘇聯時代和懷念社會主義制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蘇聯強大的必要前提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2007年4月俄共中央主席團在《關于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90周年》決議中指出:“牢固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確立,為蘇聯人民取得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可靠的基礎。”[9]“國民經濟有計劃的發展”在實現工業化和衛國戰爭勝利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蘇聯在那個時候如果不是利用“社會主義計劃管理”的優勢,無法在一個落后的國家短期內集中調動國家有限資源實現工業化、打敗法西斯侵略、拯救自己的國家。同時,也只有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人民擁有了當家做主的地位,人民群眾才能產生巨大的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熱情,使蘇聯在短短的十幾、幾十年間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俄羅斯科學院學者謝爾蓋說:“在那個年代,生活物資都是計劃分配,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難。但是,國家卻出現了空前高漲的建設熱情,紅軍戰士盡管從理論上并沒有完全懂得馬克思主義,并由此確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但是他們依然為了祖國和人民而勇敢地戰斗、忘我地工作。正是這些思想觀念的確立點燃了革命的熱情,保證了布爾什維克最終取得各方面的勝利。”[10]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千百萬蘇聯共產黨人和各族人民不怕犧牲、英勇無畏,打敗了侵略者,建設了偉大的國家。因此,蘇聯的強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有著直接的聯系,這一點無論怎樣都無法否定。
二、蘇聯時期各項社會保障和穩定安全的社會秩序不復存在
2007年12月,《俄羅斯記者周刊》第27期載文指出,社會學家的研究已經證明,當今俄羅斯青年對蘇聯時期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從負面評價到肯定評價的變化。一篇題為“76-82年代的一代人”的文章,因為懷念蘇聯時期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已經成了這一代人的“宣言”。[11]法國時尚雜志《巴黎時裝公報》俄文版主編葉韋利娜說:“起初,我們這代人想嘗試父輩不能嘗試的東西,但現在什么都見過了,我們想回到自己的根。”顯然,經過10多年的西化,社會中出現“回歸蘇聯”運動似乎是順理成章的。[12] 為什么俄羅斯當年不顧一切西化之后,現在會出現“回歸蘇聯”的運動?除了蘇聯的強國地位之外,對于俄羅斯民眾來說,概括起來,可能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為當今俄羅斯民眾無法忘卻 當今的俄羅斯已經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在評價歷史時,執政者也無意強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及制度的優劣種種,而是立足現實,利用國家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一頁,填補蘇聯解體后留下的思想真空。如莫斯科大學 歷史系 教授巴爾新科夫說:“歷史的評價應該有個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就是愛國主義。”[13]但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兩種制度的根本區別還是無法淡化。“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4],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蘇聯改變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的命運,使人民擺脫了被奴役被剝削地位,成了國家政治生活的主人。這種制度能夠從根本上關懷最廣大勞動人民的生存狀態,使人民群眾獲得平等、自由發展的權利和空間。而私有制決定了社會的基本原則就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社會公正和公平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勞動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也無法得到體現。兩種社會制度下,即便是經濟同樣高度發展,發展成果惠及人民也有本質的區別。 謝爾蓋的分析很深刻。他說,在斯大林時期,蘇共能夠給予人民最寶貴的、其余非馬克思主義政黨所不可能給予的財富,即讓最普通的勞動人民成為社會的主人。按照他們的理論,工人農民出身的人絲毫不低于貴族和資產階級。黝黑、卑賤的人民,就是國家的主人。對社會階層的劃分標準、判斷標準,打破了千百年來的等級制,使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的出身或者財富,再也不是社會地位高低的象征和標志。[15]因此,蘇聯是與國家的發展規模、大國威力結合在一起的時代,這個時代沒有失業、恐怖主義和民族沖突,人們的關系樸實而純凈,有保障的教育制度使人人平等、人民是社會主人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 俄羅斯經濟在2008年世界爆發金融危機之前,呈持續發展態勢達8年之久,但民眾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大多數俄羅斯人認為是金錢主宰世界。94%的國民表示:他們完全無法主導或者只在極小程度上能影響當前俄羅斯發生的事情。[16]莫斯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緬希科夫認為,俄羅斯經濟的實質是僵化的寡頭壟斷。這種體制的主要制度性特征有:寡頭壟斷和獨家經營而不是競爭盛行;寡頭金融——工業集團與相對說來發展不充分的銀行業一起占據支配地位;企業寡頭與政府密切結盟,但后者在指導經濟方面的作用仍然非常軟弱;總利潤在GDP中所占份額過高,收入和財富分配方面的不平等高得過分;影子部門——腐敗和有組織犯罪在GDP中所占份額過大,而高額利潤是刺激某些領域貪污發展的基本因素。[17]俄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精英研究中心負責人則在2008年8月指出,國家實際上是由具有戰略意義的70個俄羅斯公司進行管理的。這些公司主要分屬四個領域: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軍事工業綜合體、核能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公司。[18] 進入2008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機已經殃及俄羅斯,出現了盧布急劇貶值、通脹加劇、資本外逃嚴重、失業人數陡增、企業開工嚴重不足等危機態勢,并且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已經大降,標準普爾9年來首次降低了俄羅斯主權信用評級。危機時刻,蘇聯時代的國家威力成為民眾首選的擺脫危機之舉。據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報道,半數以上俄羅斯人希望銀行和大型企業國有化。民眾表示:本應拯救國家,然而官員們都在忙著挽救自己的生意,他們沒有考慮民眾的命運。[19]前蘇共領導人利加喬夫撰文說,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制度危機。俄羅斯走出經濟危機的根本方法在于,將國家權力、財產和蘇維埃國家,歸還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20]波蘭前副總理兼財長格熱戈日科沃德科在其新作《世界運動》中,專門講到了新自由主義及其對俄羅斯的影響。他說:在1990年,在俄羅斯主要不是處在西方顧問的影響下,而是處在西方利益的控制下。俄羅斯后來出現的長達10年的衰退期,皆因為采取了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并且,正是新自由主義導致了目前世界的經濟危機。[21]俄一些左翼學者提出,大規模的危機已經迫使世界承認,最后的“官方”烏托邦——資本主義全球化夢想已經死亡,對全球化概念的責罵已遠遠超過了當年對蘇聯共產主義的責罵。[22] 2.蘇聯時期全面的社會保障和國家義務教育制度,讓當今俄羅斯人深感懷念 至少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在蘇聯人民生活中發生了某些積極的變化。蘇聯在嚴格限制公民政治權利的同時,使公民的社會保障維持在很高水平上。威權主義國家把犯罪活動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上,不允許民族沖突和其他性質的內部沖突發生。于是,老百姓得以過上有保障的、初步富裕的、安全的生活。[23]蘇聯長期以來基本不存在失業現象,相當多部門還面臨著勞動力的短缺,社會收入的分配愈益平均化。在普及全民教育方面,1984年蘇聯的中學入學率即為100%,而美國同期的中學入學率為95%,法國為90%,西德為80%,巴西僅為36%。在社會治安方面,蘇聯一直以社會秩序良好聞名,顯著優越于一些犯罪率高的西方國家如美國、意大利。[24] 現在的俄羅斯,按照市場經濟法則,已經不可能得到蘇聯時期那樣全面的社會保障,不可能獲得平等共享的教育和醫療幫助了。目前,60%的俄羅斯人認為,俄羅斯衛生體系形勢嚴峻[25];大約70%的俄羅斯人認為,他們無法獲得優質高等教育。[26]2008年初,梅德維杰夫接替普京執政,俄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社會政策中心主任貢特馬赫爾認為,俄羅斯新總統將面臨五大社會問題:第一,財產分化持續蔓延。國家還沒有掌握推行有利于保障最低收入居民的有效的再分配政策。第二,多數居民(甚至包括中等生活水平居民)的生活質量在惡化。優質的衛生保健和教育在越來越大程度上需要付費,只有15%-20%的國民有能力保持自身高水準的健康狀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富有競爭力的教育。第三,盡管俄羅斯的人口情況有所好轉,但國家人力資源仍然緊缺。如果沒有理性的移民政策,勞動力市場形勢就不可能正常。第四,通貨膨脹的上揚將使近4000萬退休人員陷入極其艱難的生活狀況之中。同時,俄羅斯的平均退休金相對于國內平均收入在不斷下降。第五,今后居民消費的天然氣、水、電費用會不可避免地成倍增長。能源消費價格提高不僅會導致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下降,也會使中產階級的利益遭受極大損害。[27] 這些在蘇聯時期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此嚴重困擾著俄羅斯政府。鑒于此,俄羅斯人自然會懷念蘇聯時代全面而穩定的社會制度了。 3.蘇聯時期的社會安全感,令當今俄羅斯人難以忘懷 《俄羅斯記者周刊》評論說,在當今的俄羅斯,如果具體分析,“安全感”這個詞的使用率最高,在蘇聯劇變后成百倍地增長。在蘇聯時期,因為擁有無限權威的組織——國家安全委員會,那時的人們不僅不擔心社會、人民生活安全,也不敢隨便談論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任何事。不過如果沒有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思想,也不會有什么麻煩。可是現在,“安全感”這個單詞在一切領域都是關鍵詞——從高層政治家到普通公民的寓所。[28]盡管俄羅斯政府力出重拳,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分子,但民眾的不安全感仍然居高不下。 2008年1月25日 ,俄內務部社會秩序維護司代司長阿爾塔莫什金在接受采訪時不無遺憾地表示,俄羅斯目前的犯罪率高于蘇聯時期。2002-2006年,在內務部登記的犯罪數量比蘇聯增加了一半。[29]俄杜馬安全委員會代表說,人們在20世紀90年代對俄羅斯犯罪率將有所下降的樂觀預測落空了。俄內務部每天都會收到5.77萬條有關犯罪或者其他事故發生的消息。俄羅斯每10萬名常住居民中,就有626人在監獄中長期服刑。這個指標比美國(735)低,但比英國(140)、德國(90)和日本(60)要高得多。這就是說,俄羅斯每1/10的公民會同法律發生沖突。那些在剝奪自由的地方度過部分生命的人犯罪經驗增加,失去同社會的聯絡,他們會有意識地把犯罪才能用在反社會上。[30] 2009年5月21日 ,俄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不無憂慮地透露,俄羅斯以民族仇恨與敵視為由的犯罪數量在10年內幾乎翻了一番,增幅達到68%,而大部分極端主義犯罪主體是未成年人。[31]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說明,俄羅斯的社會安全問題還非常嚴峻。多數俄羅斯人甚至希望將所有的特工機關合并成統一的蘇聯克格勃式的國家安全機構,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秩序的安全,保障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4.私有制條件下的貧富嚴重分化,使當今俄羅斯普通民眾向往回到蘇聯 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俄羅斯,即便是進入了經濟極大好轉的普京時代,其社會財富兩極分化依然非常嚴重,貧富差距不斷加大,令普通民眾無法不想念蘇聯。 2008年3月5日 ,在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年度富豪排名榜前20名中,就有4名俄羅斯富豪入選。在蘇聯解體的16年后,俄羅斯以擁有87個億萬富翁的數字,繼美國之后首次榮居第二位,遠超德國(59)。而德國占據第二名已長達6年之久。[32]《福布斯》雜志還公布,俄政界高層中的億萬富豪人數排名已達世界第一。俄議會中共有12名億萬富豪,總資產共計410億美元。連續8年擔任俄國家杜馬議員的克里莫夫排名第一,其名下資產共計175億美元。[33]對于俄羅斯的貧富嚴重分化現象,俄聯邦審計署署長斯捷帕申表示,俄億萬富翁的數量同國家經濟規模和發展水平不符。他說:“從2000年開始,居民實際收入平均每年增長10%。但是公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不僅沒有減小,反而在繼續擴大,我不害怕這樣說,已經達到了危險的水平。”最富有和最貧窮的10%的俄羅斯人,其收入之差,從2000年的13.9倍提高到了2006年的15.3倍。而據俄科學院專家評估,這一差距甚至達到了30倍,莫斯科市為41倍。[34] 俄羅斯的腐敗程度也達到了8年來最高水平。 2008年10月24日 ,國際透明組織資料表明,俄羅斯在世界180個國家中落居第147位,與肯尼亞、敘利亞和孟加拉國并列。專家評估稱,受賄官員的收入超過俄聯邦國家預算總額的1/3,僅海關每年受賄就高達200億美元。[35]戈爾巴喬夫時期揭露的蘇共腐敗情況與其相比,可謂九牛一毛。百姓對腐敗問題甚至到了絕望地步。 2009年2月27日 ,《獨立報》載文稱,俄羅斯腐敗已經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國家的核心內容,已經成為國家的基本支柱。絕大多數法官、檢察官、林管區和水電系統的管理者,海關、稅務部門和市政府官員以及杜馬議員,不受任何管束,任意收受賄賂、拿回扣、開好車和從事其他惡劣活動。這就是俄羅斯的現實。[36]盡管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已于2008年12月簽署了《反腐敗法》,又于 2009年4月18日 簽署了多項旨在根除腐敗的政令,要求俄政府公職人員必須每年公開年收入,但是,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2009年4月27的調查顯示,58%的人仍認為貪污受賄現象從根本上不可戰勝。[37] 這些身價為天文數字的億萬富豪及目前俄社會腐敗的規模,對于普通的俄羅斯人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與這些富豪和貪官污吏相比,大多數俄羅斯人的情況就相當不樂觀了,以天壤之別都不足以表達其間巨大的差距。 2007年12月,俄羅斯有223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工資低于3809盧布。貢特馬赫爾表示,如果以最低消費參數來計算,超過1/3的俄羅斯人都是“窮人”。[38]貢特馬赫爾說:“俄羅斯居民貧富分化與歐洲完全不同,卻與巴西、哥倫比亞有著相似之處。這些國家中有一小撮富人,但大多數老百姓都很窮。而且根據官方資料,俄羅斯居民的貧富分化還在繼續增長,雖然不像90年代那么迅速。”他認為,問題不僅在于有人掙得少,有人掙得多,還有相當大的機會差異使俄羅斯人對不公平、不公正感到不滿。醫療制度實際上分成收費醫療服務、內部醫療服務和免費醫療服務三種。有錢人享受收費醫療服務,供職于優勢資源公司的人享受單位內部醫療服務,而其他人則接受不能保證服務質量的免費醫療服務。教育領域同樣如此,這種機會差異加重了分化的后果。在俄羅斯大約還有30%的居民,其收入僅限于購買基本食品,幾乎算計著每個盧布的開銷。[39]而對于俄羅斯的貧困階層,那些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標準的人來說,2008年的通貨膨脹則不低于25%。這將導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標準的貧困人口,從2007年的1890萬人增長到2008年的2000萬人。尼古拉耶夫強調:“這是21世紀俄羅斯貧困人口數量首次增長。”[40] 面對俄羅斯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俄羅斯人的眼里,蘇聯成了社會穩定和生活保障的同義詞。人民對蘇聯的懷念之情,有時甚至通過一種直觀和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目前,雖然只需要交100盧布就能更換新的護照,但還有近20萬俄羅斯人仍在使用蘇聯護照。[41]而在2008年9月,愛沙尼亞兩家農場自己宣布成立了“愛沙尼亞蘇維埃共和國”,農場主人塔姆、薩阿爾說:“我們不想再生活在資產階級的愛沙尼亞,那里誰也不管普通老百姓,木材都被砍伐光了,到處都是失業和腐敗現象,那里都是北約和美國人說了算,而法西斯敗類卻在辦慶賀活動。”兩家農場的居民成立了自己的蘇維埃政府,政府成員包括來自俄羅斯的共產黨人。他們還成立了“民兵”來保護新“國家”的邊境。[42]盡管這一舉動不會具有法律意義,但是,其懷念蘇聯社會主義之情,相信蘇聯國家的人民都會為之而動容,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聲。
三、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失望重歸蘇聯立場
俄羅斯人對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曾經是寄予厚望的。1990年,戈爾巴喬夫因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蘇美關系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葉利欽時代,俄羅斯完全采納了以急劇轉向西方資本主義為目標的“休克療法”。但是現實呈現的卻是“超級大國”的衰落和被西方掌控的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歐美根本無意將俄羅斯引入“西方文明世界”。近年來,幾乎在所有戰略方向上,俄都不得不直面來自西方的擠壓。所有的東歐前華約國家都加入了北約和歐盟,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有些加入了西方陣營,或者公開表達了對莫斯科的蔑視。俄羅斯在歐洲地區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孤獨。[43]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先后在1997年和2002年進行了兩輪東擴,蘇聯時期的戰略空間已經成了俄羅斯的歷史記憶。2008年,北約又開始醞釀第三輪東擴,其中毗鄰俄羅斯西南和南部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是北約的主要發展對象。 在這些殘酷的現實面前,俄羅斯人終于認清自己曾經一廂情愿的可悲之處,轉而在各方面重振蘇聯時期大國雄風,走自己的強國之路。俄羅斯民眾也在歷史中總結了教訓,認識到,國家的“民主化”和“資本主義化”并不能幫助俄羅斯成為與西方權利平等的伙伴,美國在從各條戰線向俄羅斯發起了全面進攻,俄羅斯民眾期盼的“民主”和“自由”的幻想已經破滅。[44]2007年6月,俄社會輿論基金會的調查顯示,排斥西方價值觀的俄羅斯人越來越多,主張走“有俄羅斯特色道路”的俄羅斯人從6年前的53%增加到了74%。[45]幾乎一半的俄羅斯人認為美國的目標是徹底摧毀俄羅斯,美國是俄羅斯的最大敵人。[46]俄地緣政治問題科學院院長伊瓦紹夫認為,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犯了一個錯誤,選擇了傾向西方價值觀和聽信西方作為地緣政治的指導思想。他說,“今天,我們需要客觀評價西方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衡量西方在國際強大金融組織面前展示的軟弱,同時不僅僅在戰場上尋找盟友,而且還要在尋找全球系統性危機解決辦法中在南方和東方尋找盟友。”[47] 進入2008年以來,俄羅斯反美情緒愈益嚴重,俄美相互不信任度不斷增加。 6月11日 ,美國務卿賴斯稱美國對俄羅斯過去8年來的國內政治發展“極度失望”。[48] 8月8日凌晨 ,格魯吉亞仰仗美國靠山,無視“奧林匹克休戰”原則,在南奧塞梯與當地武裝力量爆發武裝沖突,實際上是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駐扎在當地的維和部隊發生沖突; 11月2日晚 ,數千“支持克里姆林宮青年組織”成員聚集在俄駐美使館外舉行反美示威游行,抗議美國的外交政策。[49] 11月5日 ,梅德韋杰夫的首次國情咨文報告中,指責格魯吉亞軍隊進攻南奧塞梯是美國政府單邊政策導致的結果,稱有必要建立多個機制,凍結國際社會中某些成員作出的錯誤、自私,有時甚至是危險的決定。[50]不日,《紐約時報》配上一幅蘇聯時代紅場閱兵式的照片,發表文章說,梅德韋杰夫在國情咨文中,如此刻薄地向他未來的美國同事表達了祝賀。[51]如此種種,俄與歐美的這種對立情緒與互不信任,敏感與激烈反映,可以說是蘇聯劇變以來,十幾年間,歐美對俄羅斯歧視與壓迫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歷史和現實的共同作用,迫使俄羅斯重新評價西方對俄羅斯的真正態度。俄羅斯不可避免地回憶蘇聯時期在世界事務上,蘇聯與美國平分秋色,幾乎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里都能夠擁有發言權的昔日輝煌。也因此,重評斯大林,重評蘇聯歷史,重溫蘇聯時代強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成為俄羅斯與歐美反目的歷史心理支持。
四、幾點認識
第一,當今俄羅斯政界懷念蘇聯是建立在現實主義立場上的。政府采取的一些恢復蘇聯傳統的措施,以俄羅斯各階層各方面力量都能接受為原則。同時,一方面恢復蘇聯時的一些傳統,以恢復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滿足其他社會思潮和社會意識的需求。如,普京支持重新安葬俄國皇后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和沙俄將軍安東·鄧尼金; 2008年5月9日 俄羅斯閱兵式8000多名軍人的新制服同時突出了蘇聯和沙皇俄國時期的特征。 10月1日 ,俄最高法院主席團裁決為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恢復名譽。[52]還有,因為國家主要經濟命脈實際是掌控在大資本家手中的,因此,俄羅斯政府也尊重現實,以穩定社定、穩定經濟形勢,保證俄羅斯經濟持續發展為大局。普京表示,“俄羅斯經濟不可能也不會進行國有化,這不是我們的任務。擴大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存在,是被迫采取的措施,具有暫時性。”[53]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其國情咨文報告中強調:“公民的政治自由和他們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54]所以,俄羅斯政界無論是恢復蘇聯傳統,還是恢復俄國沙皇時期的特征、穩定俄羅斯大資本持有者,其主要目的還在于團結俄羅斯社會各階層,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實現強國夢想。 第二,不同的階級階層懷念蘇聯、斯大林有著不同性質。俄政府、學界,俄羅斯大資本家階層、中產階級,俄羅斯各黨派、廣大民眾對于蘇聯的懷念有所相同亦有所不同。共同之處是,都懷念蘇聯時期的大國地位。而俄共和廣大民眾則更多地懷念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尤其是普通民眾對蘇聯的懷念,是在經歷了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后的真切感受。盡管對于蘇聯的看法,俄羅斯并不是一種聲音,依然有不少俄羅斯人并不懷念蘇聯。但是,這種懷念和惋惜之情遠遠超過了蘇聯解體時的1991年。 第三,俄羅斯人懷念蘇聯目前看還不會引發社會主義革命。懷念還處在較低層次,不足以構成對俄羅斯社會制度的沖擊。但是,這種懷念卻印證了鄧小平的一段精辟論述:“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55]俄羅斯民眾懷念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現象,是以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挫折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只有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夠將追求社會公平、公正,實現人的解放作為己任。也因此,無論國際環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不管前進道路上出現什么樣的重大挫折,共產黨人都要堅定信心,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 第四,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啟示意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人類發展進步的總體趨勢和一般規律。蘇聯劇變后,俄羅斯走過的曲折之路,俄羅斯人民懷念蘇聯的社會思潮,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這一真理。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堅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問題,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李慎明主編:《世界社會主義跟綜研究報告——且聽低谷新潮聲(之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248頁。 [2] 李亞龍、方亮:《俄羅斯教科書重新評價斯大林》,《環球時報》 2008年8月26日 。 [3] 斯坦尼斯拉夫·緬希科夫:《俄羅斯資本主義剖析》,載《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10、11期。 [4] 亞歷山大·戈洛夫科夫:《蘇聯解體十五年的總結》,載《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7期。 [5] 殷娜:《俄羅斯數千人在美國使館外舉行反美游行》,《環球時報》 2008年11月3日 。 [1] 參見吳恩遠:《俄羅斯重新評價斯大林》,載《歷史研究》2003年第5期。 [2] 《俄羅斯民眾期盼回歸蘇聯時代》,新華網, 2008年5月22日 。 [3] 俄羅斯《新聞時報》 8月25日 ;方亮:《俄羅斯教科書重新評價斯大林》,《環球時報》 2008年8月26日 。 [4] 亞歷山大·戈洛夫科夫:《蘇聯解體十五年的總結》,載《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7期。 [5] 張樹華:《普京的治國思想》,新華網, 2002年12月2日 。 [6] 《俄悄然刮起蘇聯風 懷念昔日強大尋找輝煌感覺》,《環球時報》 2007年1月26日 。 [7] 《曾獲蘇聯勞動勛章的俄羅斯人將領取國家津貼》,俄新網RUSNEWS.CN, 2006年8月29日 。 [8] 《俄羅斯民眾期盼回歸蘇聯時代》,新華網, 2008年5月22日 。 [9] 李慎明主編:《世界社會主義跟綜研究報告——且聽低谷新潮聲(之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248頁。 [10] Серг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Дзюба.Тирания именем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и Авторитет Сталина связан в сознании людей с гуманитарными достижениями его эпохи//“Независимая”2008.3.18. [11] Ольга Андреева, Григорий Тарасевич, Сергей Шейхетов ∕∕Хочу в СССР∕∕“Русский репортер”№27 декабря 2007. [12] 《俄羅斯“回歸蘇聯”成時尚》,新華網, 2007年11月30日 。 [13] 李亞龍、方亮:《俄羅斯教科書重新評價斯大林》,《環球時報》 2008年8月26日 。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頁。 [15] Серг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Дзюба.Тирания именем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и Авторитет Сталина связан в сознании людей с гуманитарными достижениями его эпохи // Независимая2008.3.18. [16] 馬克西姆·克蘭斯:《為什么俄羅斯人對政治不感興趣》,俄新網RUSNEWS.CN, 2007年10月22日 。 [17] 斯坦尼斯拉夫·緬希科夫:《俄羅斯資本主義剖析》,載《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10、11期。 [18] 《調查顯示:莫斯科人收入差距大》,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8月15日 。 [19] 《民調:半數俄羅斯人希望大型企業國有化》,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0月24日 。 [20] Е·К·Лигачёв//Кризис экономики – кризис системы//Советская россия,2009.3.17. [21] Иван Антонов//Неолиберализм не принес пользы России//Известий,2009.9.7. [22] Виталий Лейбин//Где взять мечту//«Русский репортер» №11 (90) / 26 марта 2009. [23] 亞歷山大·戈洛夫科夫:《蘇聯解體十五年的總結》,載《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7期。 [24] 振東:《也談蘇聯》,http://www.xiaolaotou.com/world.files/cccp.htm [25] 《民調顯示:俄羅斯人對衛生體系不滿》,俄新網RUSNEWS.CN, 2007年5月23日 。 [26] 《大多俄羅斯人都無法獲得優質高等教育》,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9月8日 。 [27] 《俄專家:新總統面臨五大社會問題》,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3月3日 。 [28] Ольга Андреева, Григорий Тарасевич, Сергей Шейхетов ∕∕ Хочу в СССР ∕∕“Русский репортер”№27 декабря 2007. [29] 《俄內務部:俄羅斯犯罪率高于前蘇聯》,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月25日 。 [30] 《杜馬:俄羅斯上世紀90年代對犯罪率下降的預測落空》,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9月24日 。 [31] 《俄稱民族主義犯罪10年間增加近一倍》,俄新網RUSNEWS.CN, 2009年5月21日 。 [32] 《俄羅斯躍升為全球億萬富豪人數第二大國》,俄新網RUSNEWS.CN紐約, 2008年3月6日 。 [33] 《俄羅斯議會億萬富豪人數排名世界第一》,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4月2日 。 [34] 《俄審計署長:俄羅斯億萬富翁數量與經濟規模不符》,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3月26日 。 [35] 《俄羅斯腐敗程度更是達到了近八年來最高水平》,《官員受賄收入超俄羅斯國家預算三分之一》,《俄羅斯海關每年受賄多達200億美元》,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0月24日 、 9月25日 、 7月22日 。 [36] Николай Усков∕∕Кризис цинизма :России нужны идеалисты∕∕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009.2.27. [37] 《民調:俄羅斯人深信貪污腐敗不可戰勝》,俄新網RUSNEWS.CN, 2009年4月27日 。 [38] 《七分之一俄羅斯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俄新網RUSNEWS.CN, 2007年12月24日 。 [39] 《學者認為俄羅斯社會分化繼續擴大》,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月25日 。 [40] 《專家稱今年俄羅斯通貨膨脹對窮人來說超過25%》,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7月14日 。 [41] 《近20萬俄羅斯人仍在使用前蘇聯護照》,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4月26日 。 [42] 《愛沙尼亞兩家農場宣布成立蘇維埃共和國》,俄新網RUSNEWS.CN圣彼得堡 2008年9月3日 。 [43] 參見常喆、曾望:《俄回擊西方戰略擠壓》,《環球時報》 2007年1月24日 。 [44] А. С. Сенявский∥ХХ съезд КПСС в контекст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 "Круглый стол" Институ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 РАН∥《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No1. 2007. [45] 《大多數俄羅斯人認為美國是一個不友好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主張國家走特色道路》,俄新網RUSNEWS.CN, 2007年6月25日 、 8月13日 。 [46] 《俄羅斯人反美情緒上升》,《環球視野》摘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2008年2月18日 。 [47] 《俄學者:俄羅斯還需要在東方與南方尋找盟友》,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8月27日 。 [48] 《賴斯:美國對俄羅斯國內政治發展極度“失望”》,俄新網RUSNEWS.CN, 6月11日 。 [49] 殷娜:《俄羅斯數千人在美國使館外舉行反美游行》,《環球時報》 2008年11月3日 。 [50] 《梅德韋杰夫指南奧沖突是美國外交路線所致》,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1月5日 。 [51] 《專家:歐洲人對俄總統國情咨文帶有尋釁語氣倍感吃驚》,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1月7日 。 [52] 《俄最高法院主席團裁決恢復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名譽》,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0月1日 。 [53] 《普京:俄羅斯經濟將不會國有化》,俄新網RUSNEWS.CN新奧加廖沃, 2008年10月29日 。 [54] 《公民政治自由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俄新網RUSNEWS.CN, 2008年11月5日 。 [55]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383頁。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