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莫把現象當本質——也談“金融海嘯”的教訓

沈水根 · 2009-05-01 · 來源:烏有之鄉
金融海嘯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莫把現象當本質

——也談“金融海嘯”的教訓

(2008年10月24日)

http://shenshuis.blog.hexun.com/

2008年震驚世界的頭等大事,莫過于從美國發飚、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對于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成因、災禍程度、發展趨勢、解救方法、教訓吸取……,雖然已有各國首腦、政府要員和各式專家、學者,作了大量的闡述。但是,似乎至今沒有人能把這件大事說透徹。究竟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災難的本質是什么?這樣的經濟大震蕩給世人有哪些啟示?筆者試圖對此作些深層的探究,簡敘如下。

從許小年的一篇新作說起

日前著名“海歸”經濟學家許小年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新作:《金融大海嘯的教訓》(原創10月17日 )。文章認為,這次金融海嘯的原因是“銀行的錢太多,金融機構的錢太多,錢太多沒地方去。”而銀行和金融機構之所以“錢太多”,是因為“貨幣供應超出實體經濟的需要”,由此形成“各種各樣的泡沫”。“錢太多”給對沖基金提供了“在市場上興風作浪”的機會,這“一幫聰明透頂的人”,只要“在銀行面前一站,把自己的商業計劃和銀行一講,銀行覺得有道理,你去炒,我借錢給你,于是對沖基金拿了商業銀行的錢”,以20、30倍的高杠桿操作,“在市場上到處交易,尋找各種各樣的利潤機會。”所以,這次金融海嘯給人的教訓“一是貨幣政策過于寬松,放出了大量的流動性;二是監管不力。”為了防范這種情況在未來的再次發生,作者除了提出“要畏懼自然、畏懼上帝、畏懼市場”、“要對資本市場有一個敬畏之心,腦子不要發昏。投資要理性”的忠告,還十分中肯地建言:“不能輕易動貨幣供應”、“要設法管住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流動性總源頭”、“中央銀行要獨立”、“貨幣不能亂發”、主張按照“弗里德曼提出3%的貨幣增長的固定規則”、“貨幣供應每年增長3%,中央銀行無權變動,用立法的方式管住中央銀行”。

這篇文章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惜,這些“道理”,只是對“金融海嘯”的現象描述,并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因而,文章所提出的那些“建言”,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淺薄之見。

“錢太多”只是“金融海嘯”的表層原因

如所周知,這場“金融海嘯”是由房地產的次級貸款出了問題而引發的。正如許小年所說,“銀行的錢太多,金融機構的錢太多,錢太多沒地方去。”便亂貸款,甚于給沒有還款能力的人貸款,由此形成“次級貸款”。這種沒有還款保證的貸款,其風險不僅僅表現在銀行貸了一次款就完了,而是隨著炒作房地產的價格上漲,銀行還以“按上按”的方式不斷地擴大了風險。所謂“按上按”,是指按揭貸款的再按揭。舉列來說,本來一套60萬的房子,首付30%后,客戶可從銀行獲得70%(42萬)的按揭貸款。等到房價漲到100萬時,銀行對客戶說:“你的房子漲了,你可以有70萬的貸款”,于是,扣除前次貸款的42萬,還可增加28萬的貸款。客戶拿了銀行貸款,或消費、或投資股票……,風險越積越大。07年問題開始暴露,業內人士將此稱為“次貸危機”。對于這種不良資產,“一幫聰明透頂的人”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對這些銀行爛帳進行證券化,把銀行的不良貸款包裝成“優質資產”,然后打包,分期分批用發行債券的方式,即所謂的CDO(債務抵押債券),推銷給那些傻B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就買了幾百億美元的這種垃圾債券。這些號稱“金融創新”的衍生品,經過層層加碼、蔓延,不僅巴菲特讀不懂,而且“連投資銀行的人也不知道如何給這些金融產品定價,自己也暈了”。

據估算,次級貸款本身形成的爛帳不過4、5千億美元,但經過CDO金融衍生品的傳導,它所涉及的金額至少在3萬億美元以上。當美國5大投行一下子倒閉了3家,便立即形成雷霆萬鈞的“金融海嘯”,并迅速影響實體經濟,其波及范圍之廣、禍害之深,目前還沒人能說得清,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個深不見底的“金融黑洞”。

可見,形成“金融海嘯”的原因,表面上看確是“銀行的錢太多,金融機構的錢太多”造成的。但是,為什么銀行、金融機構會“錢太多”呢?按許小年的說法,是因為中央銀行“不獨立”、沒有管住中央銀行,是中央銀行在濫發貨幣,充當了資本“流動性總源頭”。對此,似乎只要“用立法的方式管住中央銀行”、執行“弗里德曼提出3%的貨幣增長的固定規則”,今后就可以杜絕這種金融危機了。

事情果真如此嗎?

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不可謂不獨立,其貨幣供應受制于國會,不可謂不受“管住”,為什么也成了“流動性總源頭”?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發行的規模是依據經濟增長(GDP)、商品價格(包括資產價格)、貨幣流通速度來確定的。而經濟增長(GDP)、商品價格(包括資產價格)、貨幣流通速度這些經濟指標,本身就包括了實體經濟和虛似經濟二個方面,豈能單單考慮實體經濟的需要、而忘記虛似經濟的需要呢?虛似經濟的貨幣需求,恰恰在“金融創新”的倡導下,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多,對貨幣流動性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而迫使央行加大貨幣供應。究竟是央行貨幣供應太多“形成各種各樣的泡沫”?還是“各種各樣的泡沫”逼迫央行貨幣供應越來越多、甚至失去了控制?這種“雞生蛋、蛋變雞”的關系,豈是3%的固定規則所能守得住的?立了法就不能修改了嗎?作為新自由主義頭面人物的弗里德曼,生前竟然求助國家干預來平衡貨幣供求,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否定自己鼓吹的“市場能夠自動調節供需平衡”嗎?

所以,“錢太多”只是產生“金融海嘯”的表層原因。如果被這個表面現象所迷惑,就無法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其量治了標而治不了本!

 “金融海嘯”形成的客觀必然性

如果我們從更深的層面去探究“錢太多”的源頭在哪里?追問中央銀行為什么控制不住貨幣供應?便可發現,“金融海嘯”的產生決不是偶然的,它的深層原因決定了爆發“金融海嘯”只是遲早的事,這種必然性是市場經濟本身“繁榮——危機——衰退——復蘇”的周期性運行規律決定的。

對于市場經濟產生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的必然性,馬克思早已作過全面而深刻的闡述,只是近幾十年隨著各國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增強和“一幫聰明透頂的人”制定反周期措施水平的提高,人們都誤以為馬克思的理論“過時了”,而且對小規模的短期的危機也習以為常、不當回事了。全球性的大規模金融或經濟危機,80年前的1929年才發生過,久遠的時間相隔,以至人們差不多忘了還有那種事。這次“金融海嘯”重新讓人看到全球性金融或經濟危機的周期性規律其實并未消失。這個事實深刻表明,只要實行市場經濟,金融或經濟危機的周期性規律就不可能消失,所不同的只是每個周期的各個階段所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而已,人們可以制定“反周期”措施,那也只是設法延長繁榮的時間或縮短危機的時間而已,最終還是抗拒不了這一客觀規律。

那么,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規律與金融機構的“錢太多”是一種什么關系?“錢太多”是怎么形成的呢?從市場經濟的周期性運行過程中,可以看到:每一次出現短期的經濟危機、衰退、下滑,政府就會通過減稅、補貼等擴張的財政政策,或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待到繁榮階段,物價上漲了,外貿出口擴大了,失業率下降了,居民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也增加了,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都節節攀升了……,這時候,即使收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只是減少了貨幣流動性的增量,并不能改變已經擴大了的貨幣流動性的存量。所以,每一次短期經濟危機、衰退、下滑,就是一次銀根的放松;每一次繁榮,就是一次泡沫經濟的增大,從而推動貨幣供應和流動性的擴大。尤其在金融創新衍生品不斷翻新的條件下,造成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的膨脹,形成各式各樣的泡沫,反過來又加大對貨幣的需求,進一步逼迫央行增加貨幣供應,擴大資本流動性。所以,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之所以“錢太多”,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地上冒出來的,更不是中央銀行無緣無故隨意亂發貨幣造成的,而是市場經濟的周期性運行一次次積累起來的。中央銀行在市場經濟“江湖”上混,也是“身不由已”!因此,解決“錢太多”問題,決不是“用立法的方式管住中央銀行”、固定“貨幣供應每年增長3%”所能解決的。

這種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規律,決定了經濟危機、“金融海嘯”的爆發,具有客觀的必然性,只是發生的時間早點晚點,終究是不可避免的。

市場經濟的罪惡本性是“金融海嘯”的根本原因

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規律雖然能夠形成“錢太多”的現象,但是,“錢太多”本身不是壞事,也不一定產生金融危機。之所以出現“金融海嘯”,是“錢太多”的背后,還另有一種魔力,這種魔力,就是市場經濟的罪惡本質!

市場經濟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經濟形式,是以市場機制調節供求關系的“無形之手”來進行資源配置的經濟形式,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本質。

這種市場經濟的本性,派生出它的5大特征:

(1)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必須盡量降低成本,為此,就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從而促進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

(2) 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必須盡量擴大經營規模,為此,就要千方百計爭奪低價原材料、勞動力等資源,拼命擴大銷售市場,從而使盡渾身解數,不擇手段,罔顧道德、良知,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

(3) 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僅激活了貪婪的人性之惡,而且隨著利潤的增長,貪婪之惡也無限地膨脹,永遠追求、永無滿足,演繹出五花八門的人生經歷和社會戲劇。

(4) 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必須拓展銷售市場,為此,故意人為制造虛假的市場需求,編造美麗的“故事”,營造“起哄”的氛圍,形成“供不應求”的虛假需求,誘人上套,推動商品價格不斷地高于自身的價值,制造五彩繽紛的“泡沫”。所謂“泡沫”,就是價格遠遠脫離價值。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就是“起哄”經濟,靠“起哄”打開市場、靠“起哄”獲取最大利潤。什么叫市場經濟?其實就是“騙你沒商量”!

(5) 以無止境的貪婪之惡去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種本質決定了市場經濟總是在激勵、鼓惑人們去犯罪。市場經濟本身不存在任何“發善心”、“行善事”、營造精神文明的機制,恰恰只有摧毀社會道德、破壞精神文明的機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文明,從不來自市場經濟本身,而是來自政治民主、法制建設、道德教化和宗教信仰。如果政治不民主、法制不健全、道德淪喪、宗教信仰缺失,勢必社會風氣日趨惡化、精神文明一片空白。

從上述市場經濟的這些特征可以看到,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一種罪惡經濟,它靠人的貪婪之惡作為發展經濟最原始的動力,把人性的各種惡性推向極至。所以,市場經濟除了有促進科技進步、資源配置比較靈活、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的正面作用,其他方面全然無一可取之處,反而全都是損害社會進步、摧殘真善美的負面效應。所以,在市場經濟的罪惡本質的趨動下,制造經濟泡沫,形成經濟危機、出現“金融海嘯”都是不足為怪的。

號稱“經濟學家”的許小年,質疑“為什么華爾街搞金融創新會搞過頭?為什么會搞出次按?”時,僅僅歸咎于銀行和金融機構“錢太多”,看不到市場經濟罪惡本性的魔力在作崇,妄圖通過“管住”中央銀行來避免再次出現金融危機,未免過于天真了!

“錢太多”并不是壞事,只有起了歹心才會把“錢太多”變成壞事。華爾街搞金融創新為什么搞過頭?很顯然,就是貪婪的魔鬼在支配“這一幫聰明透頂的人”的頭腦,魔鬼一出現,上帝就不見了,還侈談什么“敬畏上帝、敬畏市場、理性投資”?

什么是金融創新?一定意義上就是“罪惡創新”!這次“金融海嘯”給人的最大教訓,遠不是“管住”中央銀行的問題,而是不能輕信“創新”!那些帶著“創新”光環的東西,恰恰可能就是罪惡的圈套!要避免這種罪惡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設法束縛并嚴厲打擊、懲治人的貪婪之惡!

“金融海嘯”的啟示

這次“金融海嘯”的爆發,雖然是件壞事,但對中國來說,未必全是那么壞。且不說,它可能恰恰是推動中國崛起的又一次機遇。更重要的是,這次“金融海嘯”給了中國政府和廣大民眾清醒頭惱、重新認識市場經濟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的一次大好機會,它給中國政府和民眾上了一堂真正的市場經濟課!

改革開放以來,新自由主義的極右勢力在中國囂張了多年,鼓吹“市場萬能”的噪音充斥所有的媒體和論壇,誤導中國的經濟改革在斜路上越走越遠,忽悠大眾只看GDP高速增長的“輝煌”,掩蓋了市場經濟摧殘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猙獰面目。這次“金融海嘯”給了那些崇尚“市場萬能”的“吳市場”、“張無常”、“張蚊蠅”之流一個響亮的耳光!讓全國人民在他們的忽悠中猛醒過來,從而冷靜地思考:究竟市場經濟是不是最佳的資源配置方式?究竟市場經濟是不是最有效率的經濟形式?行政干預、國企壟斷該不該全部取消?……

(一) “市場萬能”的追隨者總是鼓吹,市場經濟是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事實卻并非如此。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方式比較靈活,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快,這二點確實不假。但是,方式靈活、速度快,并不等于有效率!“效率”是指投入與產出之比率的概念,“速度”是本期經濟總量與上期相比的關系,這完全是二碼事!市場經濟在繁榮階段取得的成就,也許到了危機階段全被抵消,甚至還可能倒賠,從總體來看,其實并沒效率。筆者曾經在1995年和2005年作過兩次粗略統計:從改革開放前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78年的所有投入與所有產出分別相加,再把改革開放后的26年的所有投入與所有產出分別相加,比較兩者的投入產出之比,結果竟然是改革開放后的效率還不如改革開放前!2006年北大、清華兩個由眾多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分別發表了2份投資效益的研究報告,計算了改革開放后26年的資本投資效益,并與1978年的投資效益作了比較,2組投資效益曲線圖顯示的最高點竟然都是1978年,改革開放后26年的投資效益沒有一年達到1978年的水平。事實充分證明,市場經濟是只有速度、沒有效率的經濟形式!把速度冒充為“效率”,是一些偽專家、偽學者忽悠民眾的惡劣把戲!

(二) “市場萬能”的追隨者總是鼓吹,市場經濟是發展經濟的最佳載體。事實恰恰并非如此。市場經濟雖然可以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但不見得提高了經濟效率,它是有速度沒有效率的經濟形式,更談不上公平!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經濟,它本身不存在公平分配的機制,恰恰是制造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的最佳平臺!市場經濟那種貪婪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只能形成社會分配不公的機制,既不存在、也絕不可能產生公平分配的經濟機制!因此,指望通過市場經濟來實現“共同富裕”、“社會和諧”,本身就是癡人說夢話!而且,市場經濟是以激勵人性的貪婪之惡作為發展經濟的原始動力,不惜摧殘社會道德和精神文明,它不僅不會推動社會進步,反而會腐蝕人的心靈,導致社會腐敗、潰爛、百病叢生。如果沒有政治民主、法制建設、道德教化、宗教約束,社會面貌不堪設想。如果以為“只要經濟上去了,人的素質就自然會逐步提高、社會文明就自然會慢慢改善。”那不是天真無知,便是別有用心的忽悠!

(三)“市場萬能”的鼓吹者為了掩蓋市場經濟的罪惡本性,總是喜歡把市場的運作人為地復雜化,讓人弄不明、看不清,以便誘人上當,混水摸魚。其實,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過程以及研究它的經濟學,本身并不復雜。只有心術不正、總想“騙你沒商量”,才會把事情故意地復雜化。所以,市場經濟的所謂博弈,說到底,就是人性惡與人性惡在博弈,看誰惡得過誰!沒有正義、沒有良知,只有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滿肚子壞水,正人君子的包裝下不過是男盜女娼,都在黑吃黑!結果把整個人類社會越搞越惡、越博弈越黑!惡人當道,好人活不了!過去的宏觀調控,只要抓住財政、信貸、物資、外匯“四大平衡”,基本上就出不了什么亂子。而現在的市場經濟,搞了那么多復雜的數學模型,結果還是預測不了、控制不了、收拾不了。每月、每季、每年一到公布統計數據之際,人人精神緊張,個個神經兮兮,無論GDP、CPI、利率……,只要數字稍有變化,似乎馬上就要變天。搞經濟值得這么搞法嗎?把馬路挖開、填上;再挖開、再填上,GDP就上去了。如果有人吃掉一堆大便,給他100萬,GDP就增加100萬了。這算哪門子“發展經濟”呵?市場經濟在繁榮階段只會制造“泡沫”,在危機階段又必然造成巨大的破壞,市場經濟究竟有什么好?好在哪里?對于“市場萬能”的種種謊言,是不是該清醒清醒了?

(四) “市場萬能”的追隨者總是迷信市場會自動調節供求的“魔力”,主張經濟完全自由化、反對行政干預、國家壟斷。可這次“金融海嘯”中,自由經濟的典范——美國及所有發達國家,無一不用行政干預的武器來拯救金融危機,甚至采取直接國有化手段,做得比社會主義還“社會主義”。經濟自由主義拉屎,國家干預主義擦屁股,次次如此。這深刻表明,人類的物質生產,即使采用市場經濟的形式,也不是光靠市場機制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事實上,市場調節并不“萬能”,只有“二能”,即方式靈活與速度快。如能說它“萬能”,那就是干壞事方面確實萬能!市場調節干出的壞事,必須得靠國家干預來解決,沒有國家干預還不行!市場經濟本身存在國家干預的客觀需要,繁榮階段需要國家干預來抑制“泡沫經濟”的蔓延,危機階段需要國家干預來拯救經濟的崩潰。如果沒有國家干預,光靠市場機制,任憑市場自動調節,必將造成無法想象的破壞。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相反,市場機制在繁榮階段對于防范、控制“泡沫”毫無作為,聽任其自我膨脹、自我爆破;在危機階段對于阻止經濟的崩潰、衰退,又完全失去了調控能力。這充分證明“市場萬能”純系騙人的謊言!中國經濟成功躲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當時還沒有徹底自由化,尤其外匯管制沒有太多改革,這是托了毛澤東的福!這次“金融海嘯”雖然受損不是很大,但畢竟受了損害,說明經濟自由化程度越高,抵御風險的防火墻能力就越差!市場機制的調節能力其實非常有限,它可以調節資源配置,但調節不了信心,調節不了人心!而經濟的穩定發展,有時并不是靠資金、靠物資,而是要靠信心!人心、信心最終還得靠國家政策!市場機制在經濟震蕩中,對此基本上是無能為力!

(五) “市場萬能”的追隨者總是美化私有制的種種“優點”,認為只有自己的東西才能搞得好,“公”的東西都是搞不好的。事實證明,搞不搞得好,并不取決于東西是“私”、還是“公”,而是取決于有沒有一套能夠管好、能夠搞好的機制和制度!無論歐美國家,還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每年照樣有大批私人企業在破產、倒閉,而國有企業也有大量搞得有聲有色的。在這次“金融海嘯”中,美國政府直接注資銀行,把部分私有股權國有化,這再次說明,中國的一批偽學者鼓吹只有私有化才能更好發展經濟的言論,完全出于卑鄙的目的!

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雖然資源配置較靈活、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但總體來看,劣跡斑斑,弊端多多。但一批喪盡天良的偽專家、偽學者,竭力把謬論當“真理”、把毒草當“香花”,在市場經濟的混水中,肆意忽悠民眾,使中國人嘗到了經濟高速發展的甜頭,同時又吞下了社會畸形發展、人生變態的惡果。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都習慣了畸形變態現象,反而視為一種常態,認可了這種“正常”的中國國情。人人都在貪婪之惡的趨動下,個個為有機會“撈一把”而慶幸,為沒有機會“貪一把”而遺憾,為此可以不惜搞腐敗、去犯罪,這已成了當今中國的主流意識和時尚潮流,還把這種畸形變態的理念和行為方式,推向全球、走向世界。這究竟是人類之大幸?還是悲哀?

可見,盡量市場經濟罪惡累累,但是,人們還是對它愛不釋手,好比吃臭豆腐,盡管臭,還是愛吃!為什么?因為人性惡!人的本性是惡的,行惡不用教,無師自通。行善則需要通過教化、通過熏陶才能慢慢培養,而且還不一定培養得起來。市場經濟自發地在激勵人性惡、膨脹人性惡、滿足人性惡,所以人們喜歡它。猶如逐臭是蒼蠅的天性、總是喜歡飛向糞坑一樣。人性惡逐臭市場經濟,也是人的天性!

人的避香趨臭的本能,喜歡摟著一塊靠貪婪的人性之惡來刺激經濟發展的“臭豆腐”當寶貝,愿意象蛆蟲一樣在糞坑里摸爬滾打,這正是人類的荒唐之處。

所以,卡夫卡說得最為透徹:人類是荒謬的!

( 沈水根)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