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大事記(六)
馬也
2008年11月
1日,全球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谷公司開始大幅減產,最高達一成。這家公司和必和必拓、力拓公司,掌握全球75%的鐵礦石產量。眾多鋼鐵公司已經向這三家公司提出降低價格20%-40%的要求。
2日,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在廣播節目“與總統對話”中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應當被扔進垃圾箱,它們對拉丁美洲人民遭受的災難負有責任。”他呼吁本地區利用世界金融危機組建一個新的地區金融機構。
3日,歐盟委員會公布秋季經濟預測報告稱,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已使歐洲經濟陷入衰退,面對投資、消費、出口三項指標全面疲軟,歐洲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存在繼續惡化的風險。
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非洲島國塞舌爾面臨破產,政府令2000名公務員辭職。
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部長級圓桌會議召開,認為全球10億人生活在貧民窟,城市貧富兩極分化嚴重。
古巴國務委員會副主席拉赫在第26屆哈瓦那國際博覽會開幕時講話說,盡管美國制裁加劇、颶風“古斯塔夫”和“埃克”造成93億美元的損失,古巴今年經濟增長率仍將達到4%。
4日,日本《朝日新聞》發表記者就此次金融危機形成的背景和未來世界經濟走勢問題對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的專訪,題為《背景是經常性項目收支不平衡》。文章說: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等亞洲國家經常項目收支大幅度盈余,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支撐了美國的低利率,是催生美國經濟泡沫的主要原因。然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泡沫產生和破裂的原因,最終應該歸結于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同時,政府實行的政策也存在問題。政府實行了鼓勵投資房地產的稅收政策,并對政府金融機構的貸款進行扶持。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刊出《全球因地產泡沫破產可能將損失20萬億美元》,這相當于全球GDP總量的36%。同時有《純粹資本主義從美國消失》,認為“如今,作為‘更加純粹資本主義象征’的證券公司已經從美國消失,只剩下了原本就處于監管和保護之下的社會主義性質的銀行。今后,對于銀行的這種監督和保護還會進一步加強。從這一點來說,美國等國家的金融系統將會發生大的變化”。
同期《經濟學人》發表《從金融崩潰到景氣惡化的惡性循環》,認為中東歐“國內生產基礎薄弱而高度依賴國外資本流入的經常赤字國家,也具有和冰島相同的風險”,“現在面臨的緊迫形勢與1997年的亞洲貨幣危機有相似之處”,“如果經濟表現一步步走向惡化,必然會出現更多需要外來資金進行支撐的國家。韓國和巴西目前已經現出類似征兆了”。
5日,韓國《朝鮮日報》報道,10月26日,日本非正規職(臨時工)勞動者在東京舉行示威,抗議日本貧富兩極分化加劇。截至2007年底,日本臨時工勞動者為1731萬人,占全體勞動者33%。這是小泉私有化改革的產物。由于臨時工擴大和兩極分化嚴重,日本已經發生多起抗議事件。最近的抗議,還涉及到新任首相麻生太郎。他的住宅占地2400平方米,僅地皮價格就超過50億日元。輿論指出,他的家就是“貧富差距的象征”。
6日,俄羅斯《新消息報》發表《幾家歡樂幾家愁——金融危機下的俄羅斯體育》,說俄羅斯職業體育淪為受害者。
香港《大公報》刊出《美國的‘達爾文主義’式的洗劫》:
次貸危機并非是沒有贏家的全球皆輸。盡管這場海嘯已經開始拍擊美國的腰部,但美國有足夠的經驗與實力來應付。
美國甘冒金融信譽受損和經濟受重創的代價,頻頻逆市場預期行事,既是維護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高風險舉動,更是在對自身經濟充滿信心的情況下,打壓歐亞主要競爭對手的一次戰略性出擊。
德國《星期五》周報網絡版發表《資本的改革——下次危機肯定會來,那時社會應該比今天準備得更好》,說“現在的任務是消除新自由主義,而非資本主義”,“資本主義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下一場危機肯定會來。重要的是:那將是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危機”。
俄通社援引土耳其《共和報》消息,土耳其計劃再版長期被禁的馬克思的《資本論》。這是土耳其不贊同馬克思觀點的出版社首次出版這本著作。
7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財長在巴西圣保羅就金融危機對策舉行磋商,認為有必要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改革。
8日,《華爾街日報》發表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經濟衰退對外交政策來說意味著什么?》,如此看待美國的經濟形勢:
現在看來,美國極有可能面臨廉促幾個季度的負增長,然后跟隨多年的低速增長。現在我們越來越少聽到V型經濟復蘇的說法。即將到來的經濟發展形態似乎是L型的:急劇的收縮之后跟隨著緩慢的復蘇。
英國《經濟學家》刊出《全球經濟“衰退計”》,認為目前的危機將使新興經濟體出現“相對溫和的衰退”,而使發達國家面臨“嚴重衰退”。
因一直支持三洋公司的美國高盛等金融機構陷入危機,日本松下公司決定收購三洋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同社認為,此舉將引發日本產業“大洗牌”。
9日,中國政府出臺總額達4萬億人民幣的經濟計劃,引起世界各國強烈反應。
10日,美國第二大電子零售商電路城申請破產保護。
臺灣中央社報道,意大利刮起企業倒閉風。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奧運大臣特莎·喬韋爾在一次休閑業者晚餐會上說,“如果我們早知道今天發生的一切,我們還會申辦奧運會嗎?答案幾乎肯定是——不會。”預計10億多英鎊的奧運村工程,出現了2.5億英鎊左右的缺口。英國有關方面已經在談論,是辦“簡陋奧運”還是“節約奧運”的問題。
德國《明鏡》刊出對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的專訪,題為《“一場沒有戰爭的世界大戰”》,認為目前金融危機的后果,是“紐約可能變成威尼斯”——一個展示自己的博物館。美國能否成為危機的贏家,取決于中國的決策影響,“美國人希望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而這正是中國人在生產的”, “一個經濟體要平衡另一個經濟體的不足,這并不壞。美國能承受這場危機的代價,只要它能從北京獲得低利息的資金”。
11日,美國汽車巨頭通用公司繼續向破產的邊緣邁進。股價跌至2.92美元,為1943年以來最低。福特股價跌至1.8美元。以當日收盤價計算,兩家的總市值之和僅余60億美元。在得不到政府救助的情況下,通用明年2月將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彭博新聞社網站發表《因農礦產品需求下降,澳大利亞面臨自1990年的首次衰退》。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受金融危機影響,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女士日前發電子郵件給全體師生以及校友,稱哈佛收入預計本會計年度減少三成,必須評估有些事情能不能晚點做或者放棄,必須積極地刪減支出,包括人事方面的花費,同時調升學費。另有《中國時報》等媒體報道,美國越來越多的公立、私立大學財務短缺,加上往來銀行無法再提供學生貸款,越來越多學生可能被迫輟學。大學里的小型學院涌現關門潮。
12日,美國財保爾森說,政府將全盤放棄購入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計劃,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的焦點將該為注資銀行。
13日,布什走訪華爾街,說“全世界都會相信,美國仍是世界經濟的領導者,因為我們的市場具有足夠的靈活度,能夠在遭遇挫折后迅速恢復”。
《洛杉磯時報》刊登《保爾森的毒債計劃從未啟動》,批評寶森放棄購買銀行不良資產、改為注資銀行的計劃,說“此舉或許可以比作停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進行緩慢的靜脈注射,改用對心臟注射腎上腺”,“會激起人們對美國救市計劃的新的疑慮”,“眼下一個很大的擔心是,衰退中會接二連三地出現陷于困境的企業”。
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宣布,美國、日本、歐元區“明年可能同步陷入衰落”。
俄羅斯《新消息報》刊登《各色各樣的兄弟》,報道原屬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遭遇資本主義金融危機沖擊的情況,“危機涉及所有獨聯體國家”,“首先受到打擊的是與世界金融系統聯系緊密、經濟較為市場化的國家”。白俄羅斯出口減少。烏克蘭煤炭工業許多礦井已經停發工資,這個行業幾乎停產;預算撥款部門職工的工資和退休金不能按時發放。格魯吉亞銀行和建筑業掀起裁員高潮;所有東西都在漲價,特別是食品和藥品。亞美尼亞沒有出現大的動蕩。波羅的海國家加入歐盟后GDP增幅超過10%,“專家預言,上得多高就會跌得多狠”。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摩爾多瓦這樣的自然經濟國家,比其他國家所受的打擊小一些。
14日,全球最大采礦企業必和必拓稱,全年鐵礦石發貨量將至少下降5%。
韓國通用大宇汽車技術公司宣布,下屬所有汽車工廠將于下月底開始為期兩周的停產,表示未來不排除其它暫時停產的可能性。
路透社報道,美國三個大城市提出申請,稱至少需要500億美元聯邦基金來為基礎設施改善、退休金和短期借貸買單。一些城市紛紛宣布裁員和削減服務業。
《紐約時報》發表保羅·克魯格曼《衰退經濟學又回來了》,認為“局面已經在朝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
俄羅斯《觀點報》報道,全球抵御此次金融危機已經花費9.4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15%。其中美國3.5萬億美元,英國逾萬億美元,德國8930億美元,日本5760億美元,俄羅斯2200億美元。
15日,20國峰會在華盛頓召開。英國《觀察家報》16日刊出《這次峰會發出信號,富國俱樂部過氣》,說“八國集團代表的富國俱樂部將成為過去”,“此次峰會為八國集團代表的富國俱樂部敲起了喪鐘,未來將由包括主要發展中國家在內的20國集團主導”。《今日美國報》17日發表《20國峰會改變全球政治》,認為峰會“標志著世界經濟主要的指導委員會從七國或八國集團變成了20國集團,這可能是本次峰會最重要的部分”。《日本經濟新聞》18日文章稱,峰會的首腦宣言“雖然照顧到了各方的利益,但并未找到解決危機的有效途徑”。德國《明星周刊》載文評論說,它“意味著所謂大工業國的內部俱樂部八國(G8)峰會的終結”。
英國《經濟學家》刊發《凱恩斯博士的中國病人》,說中國4萬億人民幣的一攬子經濟計劃,“說明中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刊發《美國的復蘇之路不能繞過北京》。
17日,《紐約時報》刊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一步步戰勝金融危機》,承認美國金融體系的危機“已經擴展到整個經濟領域”。文中歷數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過程: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我們有生以來最嚴重、最難以預測的金融危機。我們目睹了貝爾斯登公司、印地麥克銀行、雷曼兄弟公司、華爾街相互銀行、美聯銀行、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國國際集團相繼倒閉或瀕臨破產。上述任何一家公司破產,都足以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更何況我們在金融體系凍結及經濟遭受嚴重損失時受到這一連串的打擊。
《紐約時報》網絡版發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陷入衰退》,說“日本國內外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刊發《中印與世界經濟衰退》,說“席卷歐美——如今又席卷日本——的這場經濟危機,不可能像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那么嚴重,原因何在呢?因為有中國存在”。
路透社根據美國農業部調查報道,3620萬美國人吃不飽,
18日,美國汽車三巨頭強烈呼吁美國政府在9月間已提供的250億美元節能研發貸款之外,再從7000億美元金融救助計劃中撥款250億美元。保爾森表示,7000億美元計劃救助的是金融業,并非汽車業。
《紐約時報》刊發《新近退伍的老兵受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美國10月份平均失業率6.5%。2005年退伍的老兵中,18%兩年后還沒有就業。目前傷痛、失業、遲遲拿不到傷殘補貼,“三重打擊迫使許多老兵失去住房,或者處于其邊緣”。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日本推出漫畫版《資本論》。報道談到最近幾年日本民眾對社會主義作品需求,“閱讀的趣味大幅向‘左’轉”,說本年度最暢銷的書之一,是描寫剝削和革命事件的《蟹工船》。
隨著這個國家陷入7年來的第二次經濟衰退,公司開始裁員,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認為,問題在于資本主義本身。
漫畫通過一組受壓迫的勞動者形象,傳遞了馬克思的主題思想。就連原著中最艱深的概念也沒有回避,從“商品拜物教”到“剝奪剝奪者”的準確過程,它都給予了詮釋。
預計漫畫版《資本論》上市的頭幾周銷量將數以萬計。
《紐約時報》發表《曾經的中產階級》,說正是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產生了“集體主義運動時代”。當前的金融危機和蕭條,使“很多人對民主和資本主義怒不可遏,認為這是他們夢想破滅的原因”,“這場蕭條可能產生大批查韋斯”。
19日,最新一期美國財政部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中國(不包括香港)持有的美國國債,從8月份的5414億美元增加到9月份的5850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海外債主”。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余額增加25%。《華爾街日報》發表《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債主》,說這“標志著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的轉移”。
全球最大化學工業集團德國巴斯夫,宣布關閉80座工廠,另外100座工廠也將減產。
道-瓊斯指數自2003年3月以來首次跌破8000點,距離10年來最低點7700點只有一步之遙。新華社分析說,“如果10年前你投資美國市場,并一直持股到現在的話,那么其結果有90%的可能是虧損。”
烏克蘭中央銀行再度在外匯市場拋售約6億美元,未能改變外匯市場美元供不應求的局面。烏銀行業也遭遇流動性不足的寒流。自年初以來,烏第一證券交易所主要股票指數下跌超過7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月初同意兩年內提供164億美元的貸款,40億美元已經到位。國家破產可能性不大。公司和銀行的商業外債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明年需要償還的商業外債總額為390億-450億美元,最困難的時期尚未到來。
20日,法新社報道,第十次共產黨工人黨國際大會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說“1989年柏林墻被拆除和市場經濟獲勝之后,歷史之風似乎已將古老的馬克思主義橫掃一空。但如今一切都在改變”,“全世界共產黨人在數年保持低調之后,如今又開始利用震撼資本主義的全球危機,讓馬克思主義重新受到推崇”。
世界最大鉆石生產商德比斯瓦納公司宣布,將縮減產量。
21日,本日為星期五的一周,成為全球的“慘淡一周”。主要股市周跌幅超過5%。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市值因金融危機蒸發超過32萬億美元。
繼前4天大幅下跌后,紐約三大股指走高,而美國花旗銀行股價仍暴跌近20%,達15年來最低水平,市值縮水九成多,從“老大”淪為“老五”。
加利福尼亞州兩家銀行破產。美國今年銀行破產已達22家。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通用汽車董事會考慮申請破產。歐洲汽車制造商已向歐盟要求提供400億歐元低息貸款。歐盟委員會負責競爭事務的委員內莉·克勒斯說,歐盟和美國不應為拯救各自的汽車業陷入“補貼競賽”。
洛杉磯汽車展開幕,冷落蕭條。被譽為美國“汽車城”的底特律正在消失,各廠商為出清庫存大幅打折,一輛4萬美元的通用車降為2.5萬,克萊斯勒向顧客提供6000美元的折扣和連續6年的無息貸款。
美聯社自倫敦報道,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上月的41.1降至36.2,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上月的45.8降至43.3。按照常規,采購經理人指數低于50,表明經濟活動收縮。“分析家說,這些數據突出表明,歐元區國家經濟正在快速衰退”。
《華爾街日報》消息,通用汽車公司考慮申請破產。
香港《文匯報》報道,由于布什將前往出席在秘魯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秘魯反對派和工會認為美國是此次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布什應該向世界道歉,為此將組織大規模抗議活動,“光輝道路”等組織也準備發動襲擊。政府組織10萬軍警,處于“高度戒備”狀態。
22日,法新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說,全球金融危機還將惡化,2010年之前不會好轉,“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
曾為歐洲經濟增長最快國家的拉脫維亞,第三季度經濟縮水4%,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支援。歐盟官員宣布,以低于援助匈牙利的65億歐元的水平,向拉脫維亞提供緊急財政援助。
英國《衛報》發表《富國發起大規模圈地以確保糧食供應》說“這種受爭議的土地交易的增長,可能導致一種‘新殖民主義’的產生,使窮國為富國生產糧食,代價是窮國人民食不果腹”。
23日,《衛報》網站刊出《糧食危機導致非可持續性土地掠奪》,認為 “全世界私人公司正在購買大量外國土地用于大規模糧食生產。這種權宜之計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環境危機”,這是“十九世紀對非洲的爭奪重新上演”,“只不過是將自身的糧食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
香港“星島環球網”轉發《中國時報》文章《性、謊言、房貸商搞垮美國經濟》:
這波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最初源自美國的次貸泡沫迸破。而在這個巨大泡沫中充斥著性欲謊言,不少次貸業女性不惜以美色換取貸款案成交,不少把關高層恫嚇不肯配合造假的屬下,行賄、偽造文書等行為層出不窮,最后演變成橫掃全球金融及經濟的刺骨寒風。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首都利馬閉幕。胡錦濤主席出席會議。會議通過宣言《亞太發展的新承諾》,提出采取所有必要措施應對金融危機。
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采取聯合行動,宣布對花旗銀行提供一攬子救助方案——除將為花旗提供包括住房抵押貸款、商業房地產貸款在內的總計3060億美元債務的擔保之外,政府還將從7000億美元金融救助盤子中撥出200億美元用于購買花旗股份。三家為此發表聯合聲明說,“我們將繼續動用一切資源,維護銀行機構的穩定,幫助其恢復、修整,管理其風險。”
萬事達信用卡咨詢機構公布一份調查報告稱,由于消費者對整體經濟和就業市場“心存憂慮”,11月份前兩周美國零售市場服裝、鞋類及家用電器的銷售明顯下滑。服裝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滑19%,,鞋類下滑11%,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下滑22.1%,珠寶和名牌產品在內的奢侈品下滑21.1%。分析人士預測,“今年美國將出現20年來最‘冷’的年末銷售季”。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許多中產階級家庭由于付不起高昂學費,被迫放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面臨生源短缺。
24日,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介紹他的財經團隊時說警告,“美國目前面對的金融危機是長期形成的,因此修補沒有快捷方式,不可能隔夜就變好,而且在好轉以前還可能會繼續惡化。”
日本《朝日新聞》援引瑞穗證券公司的報道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資料估計,歐美不動產貸款、對個人或企業提供的貸款以及貸款證券化的金融商品,總值共達32萬億美元。損失率17.9%,其中美國約4.4萬億美元,歐洲約1.4萬億美元,共計5.8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間的估計為2.8萬億美元。報道說,瑞穗的估計顯示,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后對金融市場造成極大的混亂。
《華爾街日報》發表《中國將成為新經濟的贏家》。
肯尼亞《民族日報》發表《富裕國家在非洲大肆購地》,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雅克·迪烏夫的話說,這本質上是一種“新殖民主義”。
新加坡總理公署公共服務署發表文告說,由于經濟增長放緩,政府2009年將下調總統、總理、部長和高層公務員的薪水。所有政府高官減薪,幅度達11%-19%。
25日,經合組織發表《經濟展望報告》說,很多西方主要工業國家政面臨25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的經濟下滑趨勢經在今年底變得更為嚴重。受經濟形勢惡化影響,今明兩年其成員國失業人口將增加800萬。
美聯儲和財政部宣布推出兩項總額8000億美元新救市方案,以刺激消費和支撐樓市。《紐約時報》26日的文章稱,“最新舉措是政府進入私營市場的兩個重要里程碑”。
美國聯邦儲備公司宣布,美國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第三季度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94%,“問題銀行”增加近50%,達171家,總資產1156億美元。其中大約13%面臨倒閉。但是“那些沒有出現在名單上的銀行,也可能倒閉——今年倒閉的兩家最大的銀行華盛頓相互銀行和印地麥克銀行,就不在問題名單上”。
歐洲最大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在巴黎宣布,2008年以來,客戶已經取消119項飛機訂單,其中10月份為71宗。
埃菲社報道,紐約反饑餓聯盟今天發表的年度報告說,紐約饑餓人口數量在過去的一年里增加28%。
《紐約時報》報道,隨著經濟前景黯淡,美國人不僅華爾街的金融專家自身難保,政府官員也對如何救市亂套,茫然焦慮,紛紛求助于靈媒、占星家、手相師。人們說:
都這種情況了,你還敢找房地產中介、銀行理專咨詢嗎?那些中介、理專只會照本宣科勸你要如何如何。大家忽然覺得,多年架構起來的經濟安全體系一夕崩解,傳統方式行不通,只好求助靈媒聽聽不同見解。
當人覺得理性做事沒好結果時,就開始走左道旁門。
靈媒收費,每小時75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有“青苔味道的祈福蠟燭”網上熱銷,每根70美元。前來占卜的人中過去女性居多,現在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律師、醫師、企業高管、保險經紀人以及世界時尚、藝術與金融圈知名人士。還有共和黨人士來問:“本黨前途如何?”
26日,國際勞工組織預測,2009年發達國家員工實際薪酬增幅將為負0.5%,為2001年有可比數據以來首次負增長。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報告顯示,本月前幾周美國網絡購物業績較去年同期衰退4%,是電子商務購物破天荒出現下跌景況。
歐盟出臺一項總額2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歐盟預算和歐洲投資銀行出300億歐元,其他1700億歐元將包括各成員國自己采取的經濟刺激行動。法新社報道,經濟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稱這項計劃“更像是一個宣傳噱頭”,“這不是一份歐盟計劃,這是各國計劃的大雜燴”。
路透社報道,紐約財經作家協會照例舉辦名為“財經富麗”的盛大聚會。由于沒有公司愿意提供贊助,往年供應的免費酒水不見蹤影,只有有償酒水。這家協會的執行經理杰恩·雷里說:“這真是對現狀的一種反映”。
彭博社報道,美國國際集團宣布,在得到政府援助后,取消高級官員的紅利,不會給7名高級官員發放2008年的紅利,50名高管也將放棄2009年的加薪。不過公司仍將給130位經理級官員發放“現金獎勵”。
香港《經濟日報》刊出《最壞時刻已過,金融余震仍在》,援引摩根大通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股票策略師莫愛德的話說,“金融危機最壞情況已經過去,惟短期內市場還有余震”。
27日,美國政府公布4份報告:失業人數處于經濟衰退期的水平,消費者支出降幅達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高水平,工廠訂單量驟減,新房銷售量降至18年來最低位。美聯社報道說,這“表明美國經濟前景黯淡”。
中國《經濟參考報》載文說,至25日,花旗股票累計下跌六成,市值僅為210億美元,不及2006年底2740億美元的1/1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說,“這或許是一件標志性的事情,金融危機正在轉道”。許多國際機構的判斷是,“金融危機走勢正從投資銀行轉道商業銀行,一場商業銀行的危情將在2009年真正開始”。
加拿大政府發表最新經濟報告,顯示該國進入經濟衰退。
澳新銀行調查顯示,新西蘭經濟已經陷入衰退,企業對于銷售和獲利的信心降至20年新低。
彭博社報道,瑞士聯合銀行前執行官們已經將7000萬瑞士法郎(合5830萬美元)紅利交回,前董事會主席奧斯佩爾和兩位前同事也放棄3300萬瑞士法郎的酬金,前首席執行官烏夫利放棄1200萬瑞士法郎。
英國《金融時報》刊出《日本卷入全球衰退》。
時值美國感恩節。《紐約每日新聞》稱,“感謝經濟蕭條,我們不用遭受感恩節帶來的交通擁堵了”。美國汽車協會統計,今年感恩節出行超過50英里的人,比去年減少60萬人。美國國防部原定邀請1500名駐美外交使團官員、美國和外國軍事人員以及國家安全部門官員出席圣誕前夕的盛大招待會,在發出1000封邀請信以后,宣布取消。
世界銀行發表聲明,敦促西方發達國家履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的承諾,指西方七國未履行的援助承諾為300億美元。
28日,英國《經濟學家》發表《亞洲不會再陷入深淵》。
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主席楊保康認為,馬來西亞制造業明年會出現衰退。
泰國泰華農民研究中心預計,2009年該國失業率將上升2%,失業人數達到85萬到100萬,造成消費減少400億到500億泰銖,“就業情況受到經濟影響較大的主要制造業,有以出口為主的制造業、高科技制造業和跨國公司下屬的制造廠商”。
29日,英國《經濟學家》發表《漸進主義的危害:非常規猛藥才能讓世界經濟起死回生》,認為“對世界經濟的看法,從沒有像現在這樣令人沮喪。美國、英國、歐元區和日本已經陷入可能是過去25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新興經濟體也不能幸免。”
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增加150億澳元(約合100億美元)的財政撥款以抵御金融危機。
法國《外交世界》11月號刊出《美國后世紀即將來臨》,認為“十九世紀上半期確立的西方霸權宣告終結。當前金融體系的削弱只能更加加速西方的衰落。”
從今往后,隨著多種發展道路被認可,隨著多極化的確立,受到質疑的不僅是西方的經濟統治地位,還有西方定性善與惡的權利,制定國際法則的權利,還有以道德或人道名義干預世界事務的權利。法國前外長貝爾·韋德里納說,西方已經失去了“對歷史的壟斷”。兩個世紀前發明的世界歷史,就是歐洲上升并保持優勢的歷史。世界走向多極化,可以被看作推進真正的世界性的一次機會。
本月裁員——
全球銀行和券商已經裁員15萬人;IT產業年底失業人數將達18萬;全球最大鋼鐵商阿賽洛-米塔爾將裁員9000人;全球最大化工集團巴斯夫關閉80座工廠和將有100座工廠減產,會影響到2萬名員工;全球最大手機廠商諾基亞9月間已經裁員6000人,還準備裁員1820人,另一手機巨頭摩托羅拉裁員3000人。
經濟合作組織25日宣布,30個成員國已有3400萬人失業,預計2010年將達到4200萬人。
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減少 53.3萬,為1974年12月以來最大減幅,失業率上升到6.7%,為15年來最高;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達409萬,為1982年以來最高;花期銀行計劃在全球裁員5.2萬人;郵政總局將裁員4萬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裁員1.2萬人;美聯社將裁員400人;西部硅谷各大高技術公司宣布裁員,太陽微系統公司將裁員15%以上。
英國11日5300人同時失業,被稱為“黑色星期二”;英國電信宣布裁減1萬個工作崗位。
德國郵政集團將裁員4萬人。《法蘭克福大眾日報》形容,這次裁員猶如一場“大屠殺”。
日本將有24萬人失業。
加拿大削減71000個工作崗位,失業率為預期的3倍。
印度紡織業將有50萬人失業。
因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國內房地產蕭條、外貿受阻、生產下降,支柱產業鋼鐵業幾乎全面停產,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發布總統令,總統府裁員45人、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裁員50人、國家事務管理局裁員43人,隸屬總統府的總體戰略研究所裁員100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