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經濟貢獻已經耗盡
資本主義曾經對人類社會的經濟增長做出巨大貢獻。但是,500年過去了,這種貢獻和它顯示出來的活力,表明遠非永恒,而僅僅是一種有興有衰的歷史性現象。
明確提出它對經濟發展貢獻耗盡這一論斷的,是曾經參與制定政府經濟戰略的日本大學國際關系學部教授水野和夫。
水野和夫注意到,2013年4月美國一家非政府組織發布的全球132個國家“社會進步指數”中,排首位的是新西蘭,其次是瑞士、冰島、荷蘭,日本排第14位,美國第16位。這一指數的創始人是“市場主義的代表人物”、哈佛學者邁克爾·波特。水野和夫說,20世紀最為看重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實際上與人民的幸福程度并不相關。換句話說,人們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過度信仰,反而損害了最實際的幸福。”全球越來越多人從質疑到抗議這種過度信仰。這是一種僅僅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窮人、導致生態破壞的經濟衡量指標。“資本主義對經濟發揮的貢獻已經耗盡,從現在開始的資本主義的影響,將全部都是負面的。”世界不再需要資本主義,而是需要一個適應人類全面發展和進步的系統,“這不僅是經濟上的變革,更可能是社會的變革”。(1)
水野和夫對這一論斷的具體分析為,世界資本主義秩序由“中心”和“周邊”地區組成,現在一方面“周邊”擴張已到極限,日、美、歐發達國家長期利率下降,美國利用信息技術和金融全球化締造世界金融帝國,制造新的過剩和龐大泡沫。非生產性虛擬經濟的泡沫之大,遠非實體經濟所能承載,已經超過美國甚至西方所有國家的實體經濟的規模。人類社會不可能在這樣一種世界秩序中持續。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社會均衡被打破,歐洲在第三世界化,西方發達國家內部產生“中心”和“周邊”,“這是內部剝削的開始”。一些西方學者還把西方內部的階級的、民族的剝削和壓迫,稱為西方“自我殖民”。正如水野和夫所說,西方歷史已經拋棄所謂“‘經濟增長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資本主義價值觀”,“日、美、歐國家紛紛陷入低增長、通貨緊縮和低利率,這絕非偶然。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繁榮的資本主義已經走到臨界點,等待它們是死亡。”(2)
注釋:
(1)見《向成長病說再見》,日本《東京新聞》2014年7月6日社論。
(2)水野和夫《通貨緊縮是資本主義的臨界點》,日本《經濟學人》周刊2014年5月2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