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危機看自由資本主義的弊端 | |
2008年11月11日 09:55:57 來源:半月談 |
10月2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眾議院政府監督與改革委員會作證。格林斯潘當天說,住房價格穩定是目前金融危機終結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這可能是“未來很多個月”都不會發生的事情。 新華社/路透
當今世界,高舉自由資本主義大旗的自然是美國。美式自由資本主義被學界稱為“盎格魯-亞美利加體系”,與萊茵式資本主義(典型代表就是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并稱為當代世界兩大資本主義模式。
美式自由資本主義于20世紀80年代興起,它崇尚極端自由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推行最保守的資本主義價值觀,極力主張大市場小政府,多市場自由競爭,少政府干預調節,高效率少賦稅,企業融資主要通過資本市場,唯股東是從,唯贏利是圖……這些概括雖難以窮盡美式自由資本主義的特征,但可勾勒其基本輪廓。
對于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稱,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颶風”,是一股強大的“腐蝕性”力量。如今看來,這一“腐蝕性”力量,不僅“腐蝕”了華爾街,“腐蝕”了國際金融與世界經濟,更“腐蝕”了美式自由資本主義。
次貸危機發生之初,美國官方固守自由主義信條,任由市場調節以解決資本主義失衡問題。在危機不斷蔓延期間,政府猶半抱琵琶,對市場的介入舉棋不定,對貝爾斯登與雷曼兄弟的“顧此失彼”就反映出當局投鼠忌器的復雜心態。但是,當危機隨著市場信心的不斷重挫而愈演愈烈時,美國政府在強大壓力下大手筆介入市場,直至效法英國的國有化“極端”舉措。由此,有不少經濟學家大膽斷言,美國政府大范圍、大力度介入市場標志著美式自由資本主義的終結。
人們不禁要問:長期以來被美國鼓吹“具有無比優越性”的自由資本主義,為何眨眼間就轟然坍塌了呢?筆者認為,這與美式自由資本主義的理論與政策實踐緊密相關,與自由資本主義的弊端密切相關。
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一大弊端是:群體的非理性。自由資本主義的理論基礎就是“理性經濟人”。在西方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那里,“經濟人”的理性能夠實現社會財富的最大化。他強調,“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是有原則的,是受到誠實信用、公正、公平等市場規則(法律、制度、規范)所制約的。“經濟人”與“道德人”的統一,是古典自由主義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跨越真理,哪怕只有半步,也會使真理變成謬誤。新自由主義對古典自由主義的發展不只是“半步”,而是“一大步”。新自由主義不斷乃至無限夸大個人理性,主張極小化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制約,極大化個人經濟自私,認為每個人的利益最大化會導致社會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社會現實反復表明,個體的理性往往會帶來群體的非理性。
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在缺乏警察與適當監管的十字路口,往往容易形成擁堵。道理很簡單,每位駕駛者都按照自身的邏輯爭取在最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在這里,個人理性的集合,完全有可能形成整體非理性的無政府狀態。正是華爾街銀行家不斷伸張個人理性(為了個人、眼前的經濟利益),才給美國乃至世界帶來金融災難。在美國引領下,各個國家的個體理性導致國際經濟合作日益困難,多邊體制式微,“多哈回合”談判久拖不決。如今,金融危機呼嘯而至,各國都在力求自保,各掃門前雪,這應是美式自由資本主義結出的國際苦果。
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二大弊端是:自由的不對稱性。近讀報紙,有一題為《自由,自由,多少罪行假汝名而行》的文章頗有味道:美國式自由,已經慢慢淪為失醫的自由(美國人平均壽命78歲,接近第三世界水平;嬰兒死亡率世界倒數第29名)、饑餓的自由(救濟糧券長期存在,2007年增至2600多萬人)、流浪的自由(無家可歸的露宿者2000年已有350萬,最近因危機激增)、赤貧的自由(有近3成就業人口生活在貧窮線的8成以下)、暴力的自由(2006年底美國有720萬人坐牢或假釋,即31個成年人便有1個在服刑,世界之最)。
在美式資本主義體制下,自由的實質是資本的自由,是富人的自由。資本與富人的完美結合就是銀行家,因此美式資本主義的自由就是銀行家的自由,是華爾街的自由。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管與力量制衡,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可以通過不斷的成功冒險,獲取巨大收益。作為職業經理,作為美國政治的后臺老板,他們無論在機構還是國家都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與解釋者,他們為自己安排了“黃金降落傘”,即使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過失而使自己所服務機構出現嚴重虧損,也可以在離職時拿到豐厚的“補償金”。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所折射出的無處不在的道德風險,反襯出美式自由的不對稱性與虛偽性。
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三大弊端是:“無形之手”的危險性。自由資本主義認為市場能夠進行自我糾偏,認定市場的“無形之手”要遠好于政府的“有形之手”,極力主張社會經濟任由市場進行調節,反對政府干預。但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是叢林法則下的弱肉強食,市場壟斷出現,經濟自然呈現兩極分化,經濟分化帶來社會分裂與政治對立,危及經濟與社會繁榮。而這恰恰是與自由資本主義理想社會目標相反的結果。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隨著經濟金融化的提高,市場自我糾偏的代價越來越大,這種依靠價格的大幅度波動乃至出現經濟金融嚴重危機來進行糾偏的劇烈調節方式,已經成為一國社會、政治難以承受之重。而且“無形之手”作用下的“市場失靈”越來越頻繁,投資者與消費者在持續打擊下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弱,金融市場震蕩越來越劇烈。
自由資本主義在經濟上一直反對政府的“有形之手”替代市場的“無形之手”,但是有趣的是,它卻熱烈歡迎政府以“有形之手”來維護“無形之手”,包括削減社會保障與福利、削弱工會與減少對勞工市場的保護等等,以維護資本、富人的利益。代表金融寡頭的美國政府,在里根當政時期就曾對工會罷工進行了嚴厲的鎮壓,博得資本與富人的支持與喝彩。
如今,金融危機不僅重傷美國,而且波及全球,“隱形之手”失敗了,華爾街喝下了自己釀造的苦酒,美國吞下了自己生產的苦果。如果說,伊拉克戰爭意味著美國民主價值的終結,那么,此次金融危機與美國的“國有化”救市舉措則清楚顯示,美國自由價值的大旗已經從旗桿上滑落。多年來美國不惜侵犯別國主權、違背別國意愿而大力推行的自由資本主義模式,問題多矣!(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江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