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崩潰,只差臨門一腳
2008年08月26日 世界知識
江涌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7月26日簽署命令,任命對美“強硬”人士謝爾蓋·基斯利亞克出任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國際有評論認為,俄羅斯已經做好與美國“決裂”的準備。這純粹是一則政治信息,但若將其與美元持續貶值、次貸危機惡化、“世界第一產油國”易主以及美俄對抗不斷升級等關鍵詞聯系到一起解讀,就很可能會得出“美元崩潰難以避免”的結論。
促使美元崩潰的能量在持續、快速積聚
美元穩定的基礎
越來越薄弱
世界各國普遍厭惡通貨膨脹,像德國幾乎視通貨膨脹為洪水猛獸,但對美國而言卻不盡然。通貨膨脹對美國有很多積極功用,可以將國際財富悄悄轉移到美國,可以減輕其國際債務。美國需要通貨膨脹,但是又不希望公眾與國際社會意識到通貨膨脹,因此,美國在不斷制造通貨膨脹的同時,也在不斷編制五花八門的理由來掩蓋通貨膨脹?!睹涝蟊罎ⅰ芬粫治?,以所謂核心通貨膨脹來替代一般通貨膨脹,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要遠低于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CPI。剔除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價格容易受到短期因素影響,但實際上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早已長期化。而且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后,消費者的其他開支會相應縮減,其他商品價格因此還會下跌。將通貨膨脹歸結為“成本推動”、“需求拉動 ”、“工資——價格螺旋上升”以及通貨膨脹預期等因素,有意忽略政府的蓄意行為。實際上,美聯儲的貨幣供給擴張才是導致美國總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美聯儲已經成為制造持久通貨膨脹的引擎。
儲蓄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線。沒有儲蓄就沒有資本積累,而沒有資本積累就沒有資本投資,經濟也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增長。美國人原本習慣于儲蓄,節儉被認為是一種美德。在沒有信用卡與房屋凈值貸款(房屋市價與房屋按揭額之間的差額可以作為依據用來進行新貸款)等金融產品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同樣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事實上,信用卡與房屋凈值貸款等金融產品的發明,給美國經濟鋪就了一條走向自我毀滅的不歸路。無節制的借貸消費,使目前美國積累起約9.6萬億美元國債,如果再加上或有負債(即過去事項引起的、未來可能發生的各類潛在債務,如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退伍軍人福利等)計算在內,美國的債務規模超過53萬億美元,人均超過17萬美元。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龐大的國債和預算赤字,使美國政府總是傾向推行高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政策,這樣有助于緩解國家債務與財政赤字壓力。
在巨大的債務存量上,是迅速增長的債務增量。根據白宮預算辦公室不久前公布的年中預算報告,美國聯邦財政赤字 2007財政年度(從10月1日計算)為1620億美元,預計2008財年為3890億美元,2009財年將面臨更大的赤字壓力,超過2004年4130億美元的記錄,達到48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由于美軍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等開支未被計算在內,因此實際的赤字將會更為龐大。布什政府原先預計在2012前消除赤字,這幾乎不可能了。與此同時,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美國各州的財政陷入緊絀狀況。根據全美州議會聯合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美國各州財政(從7月1日計算)預算赤字累積達到400億美元,是2008年的三倍以上。
美國在不斷制造假象
掩飾美元危機
美國政府、大眾傳媒和華爾街因為有著顯著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因而聯手制造了“美國一切運行良好”的假象。制造假象的一個重要手法,就是篡改經濟統計數據。這些數據最先由政府部門發布,然后再經過政府發言人和金融界人士解讀,最后通過大眾媒體傳播,為迎合政府的需要,相關信息早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美元大崩潰》一書認為,美國的經濟統計數據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宣傳幌子而已。
美國的政治領導人必須依賴經濟,因此總是千方百計地延緩各種問題出現的時間,以便使這些壞消息發生在其他執政者任內。美國的現代政治是建立在民眾的高期望值基礎之上的,政府已經熟練掌握了一種“技巧”,即如何將不利的經濟信息轉化為有利的經濟信息,這樣便可以取悅民眾,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政府官員定期操縱經濟數據,以繼續維持消費者和外國投資者的信心。然而,政府的每一次暗中操縱都只會使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作為美聯儲,執著于制造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而且將創造通貨膨脹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它打開了貨幣這個“潘多拉魔盒”,通過貨幣擴張來維持美國經濟的繁榮,其結果就是以房地產泡沫取代股市泡沫。格林斯潘在1987年~2006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大部分時間里,非但不采取措施吸收過剩的流動性,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流動性,從而導致在房地產與消費領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格林斯潘的繼任者伯南克蕭規曹隨,與格林斯潘有著同樣的思維。
華爾街又會怎么樣呢?在樂觀的市場情況下,華爾街會賺到更多的錢,因此華爾街積極為政府幫腔,粉飾太平,總是希望國際與國內投資者背離理性決策。為此,制造了一系列諸如“貿易赤字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標志”等似是而非的理論,搞出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工具,誤導民眾借貸與投資。次貸債券,這一“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沃倫·巴菲特語)就是華爾街金融創新的產物。而這一“金融武器”在殺傷世界的同時,也殺傷了美國自己。
次貸危機重創了美國信用,
也重創了美元
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事件后,為刺激經濟,美國政府出臺了1.35萬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一系列的增加開支計劃以及美聯儲大刀闊斧地降息。這些措施雖然暫時性地扭轉了經濟衰退趨勢,但是也催生了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破滅沖擊的不只是房地產業與金融業,而且涉及廣泛的消費領域。因為房屋凈值貸款早已成為諸多消費的源泉。房屋凈值的消失促使消費開支縮減,由此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陰影中。經濟衰退將進一步加劇房價的崩潰,而房價的崩潰又將惡化經濟衰退,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格林斯潘慨嘆:“有一天,人們回首今日,可能會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評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則更進一步指出:次貸危機“是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時代的終結”。
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甚至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都介入了針對房屋建造商、貸款機構、信用評級機構與銀行等眾多機構在內的涉及投機、欺詐等違規行為的調查。西方媒體報道,甚至包括金融監管在內,美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廣泛的道德風險。由于金融創新可以分散風險,放貸機構因此肆意放貸,根本不在乎借款人是否能夠償還貸款,因此有了“零文件”、“零首富”的放貸條件。在房地產不斷升值的誘惑下,在抵押貸款公司極其優惠與便利的放貸鼓勵下,購房者(借款人)會故意隱藏不利于實現其目的的信息,或者是提供虛假的信息來騙取貸款。華爾街的銀行(包括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從放貸機構那里購入抵押貸款后,精心包裝,以次充好,衍生成各種“有擔保的債務權證”(CDO),然后再出售給各類投資者,轉移風險。信用評級機構“付錢給級,錢多級高”,眾多低質高險資產得了高等級標號,以光鮮亮麗的外表呈現在債券市場上。購買持有次貸債券的有各類銀行、基金尤其是對沖基金等投資機構,其經理們為了眼前業績,進行高風險高收益的投機賭博,很少對購買的次債進行風險對沖,使得風險暴露嚴重。監管機構也存在著道德風險:次貸泡沫本身就是美聯儲以超低利率刺激經濟而一手造成的;美聯儲像1998年救助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一樣,出手拯救貝爾斯登,顯然會助長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美聯儲是個有“私人身份”的特殊的中央銀行,是華爾街利益的代表者,因此傾向于華爾街的金融決策。
雖然FBI介入了次貸調查,但如果由此推斷FBI扮演著最后公正角色,那就大錯特錯了。FBI的介入是保證美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以糾正普遍存在的道德風險,減弱其對美國國家利益可能造成的傷害。國際有報道披露,美國決策層早就預料到次貸危機的爆發,并為應對這場危機做了最好的準備。因此,美國遠不是次貸危機的最大受害者,歐洲中央銀行比美聯儲的市場注資要高得多,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股市財富“蒸發”遠遠超過美國。美國借次貸危機推進美元貶值,而美元貶值是美國轉嫁和化解危機的有效手段,由此所造成的通脹只要在美國人尚可承受的范圍內,反而能對美國發揮積極作用。因為美國總體上是個負債國家,通脹可以減少美國國家、機構、企業、個人的各類債務。近來,隨著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大巨型金融機構驚爆債務危機,美國政府意識到,金融投機有可能毀掉美國的金融系統,危及美國國家利益,因此SEC迅速發布緊急命令,強化對金融市場秩序的管理,保護包括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高盛集團及花旗銀行等在內的19家重要金融機構免于遭受金融投機的沖擊,并向50余名對沖基金顧問發出傳票。但相關專家認為,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美國國會與政府都曾信誓旦旦要打擊石油期貨惡性投機,然而國會議案曠日持久,政府則是顧左右而言他,懲戒之劍又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對金融投機的“嚴厲打擊”肯定又是不了了之。明眼人都知道,美國的把戲已經玩完了。
天真的可能會塌下來
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
開始崩潰
從2001年底以來,美元指數連續96個月下跌,從112降到72以下。美國人對美元早就缺乏信心,美國跨國公司與美國投資者在海外賺取的利潤都不愿換成美元;美國從政府到機構發行的各類債券,美國人越來越不愿持有,因此不斷需要海外資金來填補。1971年美國放棄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應當承擔的義務,關閉了“黃金窗口”,終止了美元與黃金掛鉤。這樣,美元的價值完全取決于它的購買力,而美元的購買力又取決于美國的經濟發展和美元供給的規范性。美國出現巨額赤字,累積起天量債務,美國解決的方法不是節衣縮食,而是不斷發債。各種跡象與研究顯示,美國從未認真考慮過如何清償債務,而是不斷發新債還舊債。
當債務累積到一定數量令美國不堪重負的時候,美國就通過美元貶值的辦法加以緩解。次貸危機爆發后,是美聯儲而不是財政部沖在第一線;解決信貸萎縮與資金緊缺的方法,不是財政資金,而是發行貨幣,由此流動性增加而導致的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則由全世界承擔。美國無約束的消費開支與美聯儲的“不負責任”增加貨幣供給的經濟政策,嚴重地損傷了美元的購買力,進一步促進美元的貶值?!睹涝蟊罎ⅰ芬粫淖髡哒J為,美國政府鼓吹的所謂的“強勢美元政策”,猶如“大腳怪 ”與“尼斯湖水怪”一樣,都是一個幌子。當國際社會意識到美國“強勢美元政策”只是一個“美麗謊言”的時候,在不久的將來,將不再接受美國的貨幣,而且他們還會用先前的儲備來蜂擁購買美國生產的商品。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即便美聯儲采取措施限制貨幣供給,商品價格也會迅速上漲。屆時,美國就會陷入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嚴重衰退的深淵。
岌岌可危的美元之崩潰
其實,美元之崩潰只差“臨門一腳”。能夠扮演這關鍵角色的有很多經濟體,且不說日本、中國等這些擁有巨額美元證券資產的國家,就連阿布扎比主權基金都有這個能力。只是,顧及與美國多方面戰略關系以及錯綜復雜的利益,這些經濟體都不會輕易出手。然而,美國一手“培植”的俄羅斯既有這樣的意愿,也擁有這樣的能力。
石油美元以及石油以美元計價結算是美國金融霸權的基礎,但同樣也是美國霸權的最薄弱環節。二戰結束前,中東石油的2/3由英鎊標價。但戰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與“第三點計劃”,使“美元石油”最終取代了“英鎊石油”。隨著兩次石油危機的出現,生成了對國際金融產生巨大影響的“石油美元”,并形成了所謂“石油美元環流”。上世紀70年代初,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后,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搖搖欲墜的美元及時得到了“世界第一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鼎力支持 (1974年沙特宣布以后的石油交易只接受美元),通過與石油“掛鉤”,還有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日本的協助,美元才繼續充當“世界貨幣”。“石油美元”以及“美元石油”不僅給美國帶來持續的豐厚收益,而且直接支撐著美國經濟的繁榮。
但是,石油以美元計價以來,價格波動日益加劇,其原因不僅在于石油市場的供求,更主要的是石油計價貨幣——美元幣值的起伏以及美國對外政治、經濟政策的變化。在每次油價大幅波動中,西方石油類金融寡頭總是賺取大頭,而作為國際主要石油輸出者的OPEC不僅難以獲得“石油溢價”的更多好處,而且還在油價波動中不斷降低國際市場份額,并遭受國際社會的普遍指責。有鑒于此,早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夕,包括美國親密盟友沙特在內的一些中東石油生產國就曾表示要增加石油出口的歐元結算部分,或將“美元石油”轉換為“歐元石油”。從2003年底到2004年初,OPEC多個政要紛紛表示:從長遠看,必須將歐元代替美元作為原油的結算工具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然而,懾于美國的權威,這些國家敢怒、敢言而終不敢為。2000年11月,前伊拉克政府決定將石油交易從美元轉換成歐元,后來又將100億美元儲備改為歐元。美國經濟學家隨后預言:“當伊拉克在2000年底轉向歐元時,薩達姆的命運就已注定”。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算是“殺一儆百”,保住了“美元石油”。然而,時移勢易,如今挑戰美國霸權的不僅有其近鄰、產雪茄的古巴,更有盛產石油的委內瑞拉與伊朗,尤其是俄羅斯,越來越擁有埋葬美元的實力,而一大批中東產油國明顯在持觀望態度。
蘇聯解體,俄羅斯破出。俄一改先前的冷戰思維,采取全面擁抱西方的策略。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趁俄羅斯虛弱,加緊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歐盟越滾越大,北約不斷東擴,顏色革命在“獨聯體”內開花,導彈防御體系正向俄羅斯邊境延伸,因“休克療法”而陷入經濟凋敝與社會矛盾凸顯的俄羅斯只有忍氣吞聲。而當經濟走向復蘇、社會實現凝聚后,俄羅斯又展現出巨人的能量。尤其是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大大助長了俄經濟實力。進入新世紀,俄羅斯一舉扭轉了持續十年的經濟下降,變為快速增長,八年來俄羅斯年均經濟增長率近7%,2007年的GDP達到1.35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財政預算也由赤字變為盈余,黃金外匯儲備從150億美元增加到5021億美元,對外從欠債1370億美元到擁有250 億美元純債權。經濟實力增強,對科研、國防的投入不斷加大,與西方尤其是美國對抗的本錢越來越雄厚。
如今,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是,俄羅斯的原油產量已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原油出產國。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俄羅斯原油日產量約為950萬桶,沙特為920萬桶,排名第三位的美國為510萬桶,第四名的伊朗為400萬桶,委內瑞拉是第十大生產國但是第五大輸出國。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直接影響歐洲的油氣供給,掌握著歐洲的經濟命脈。在美國不斷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同時,俄羅斯也正在全力反擊。國際關系專家注意到,俄羅斯正與美國的主要敵手構筑反美同盟的跡象日益明顯。目前主要停留在政治與外交層面,但是經濟與金融層面已經暗流涌動。
俄羅斯總統6月7日公開將當前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危機直接歸罪于美國的“侵略性金融政策”,并聲稱“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正式作用與其實際能力并不一致,這一點正是造成當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氣價格的持續上漲,給俄羅斯持續積攢挑戰美國的武器彈藥。從2006年7月1日起,盧布就已實現自由兌換。在俄龐大外匯儲備中,黃金比例不斷增加,美元比重持續降低,已不及歐元。跡象顯示,俄羅斯早就在做美元崩潰的準備。2008年7月22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訪俄時,直接提議以盧布計價石油。因此,依照美國與俄羅斯目前持續對峙態勢,俄羅斯與伊朗、委內瑞拉聯手引爆美元崩潰只是時間與時機問題。
美元崩潰,中國將面臨嚴峻挑戰
依照《美元大崩潰》一書作者的分析,僅就內在問題不斷積累,美國經濟與美元崩潰遲早會發生。這可能是突發性的,即美元突然失去儲備貨幣地位,或出現美元擠兌;也可能是漸進式的,即美國政府成功掩蓋了美元購買力不斷下降的事實,由此延緩了美元崩潰的時間。但不管是哪種形式,美國經濟和美元崩潰都將不可避免地沖擊全球經濟,并在世界范圍內造成混亂,甚至是恐慌。未來,有了俄羅斯的“臨門一腳”,美國經濟與美元難以避免會出現突發性崩潰。
美元一旦發生崩潰,可以預料的結果是:其一,全球巨額的外匯儲備資金涌向美國,竭盡所能地購買美國資產。但是,美國以防范主權基金的名義,已經通過了《2007年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案》等相關立法,強化了對外國購買美國資產的審查和限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將巨額外匯儲備轉換成美國資產將十分困難。其二,世界通貨膨脹急劇而且嚴重惡化,黃金、資源性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爆炸性上漲,歐元、瑞士法郎、英鎊甚至盧布的匯率急速攀升,持有巨額美元儲備的東亞國家的貨幣肯定會一敗涂地,巨額外匯儲備勢必成廢紙一堆。其三,國際金融會劇烈動蕩,國際貿易大幅萎縮,世界經濟衰退不可避免。高度依賴對外經濟的東亞國家將陷入持久經濟危機,而擁有豐富自然資源、黃金儲備雄厚的國家的經濟與金融實力將會進一步增長。
自從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送給中國“Stakeholder”(利益共享者)之后,中國似乎真的扮演起美國的 “利益攸關者”的角色來,在努力地與美國一同承擔起大國責任,承擔起糾正世界經濟失衡的責任,承擔起維護國際金融穩定的責任。在政治外交領域不便多言,就經濟金融領域來說,中國明顯承擔著遠遠超出自己能力的負重。中美之間,中國本來是債主,結果債主卻一直被債奴劫持,不斷被敲詐: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人民幣不斷升值,熱錢不斷肆虐,股市不斷動蕩,欣欣向榮的珠三角與長三角的中小企業不斷倒閉——最近數字已有6.7萬家……
截至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8088億美元。由于其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因此美元大幅貶值使中國外匯儲備損失巨大。不久前,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巨型金融機構陷入危機,使中國持有美元資產問題部分水落石出。根據美國財政部2007年6月30日發布的海外持有美國證券情況報告,中國持有3760億美元公司債券,其中資產支持債券為2060 億美元。而資產支持債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債券,并由“兩房”發行或者擔保。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去年夏天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中國還增持美公司債券1000多億美元。
《美元大崩潰》一書作者這樣寫到:外國央行總是認為龐大的美國經濟是不可能衰退的,這一想法是“非常天真的” ,因為他們被美國政府、大眾傳媒和華爾街聯手制造的“美國一切運行良好”的假象給蒙蔽了。其實,被蒙蔽的少之又少,缺乏的只是指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沒有穿”的小男孩。當俄羅斯點燃美元崩潰的引信時,我想沒有幾個國家會站到美國一邊,原因很簡單,失道寡助。美國的諸多盟友,包括中東與歐洲的盟友早就持觀望態度,大廈將傾時,都會奪門而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