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曾以“農用拖拉機”名于08年5月28日發表([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0/200805/40391.html)。現重發,希望能引起讀者重視。
作者按:中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
美國《能源政策法案》是未來世界新格局的起點
作者:李昌平
一, 美國《能源政策法案》是一個大陰謀
近來,由于糧食供應短缺和糧價飛漲,一些非洲國家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海地等國家爆發了騷亂,共有37個國家面臨糧食安全危機。目前世界糧食儲備已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只夠維持53天,遠遠低于去年年初的169天的水平。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都發出了嚴重警告,《誰來養活中國》的作者布朗先生近期也發出強烈呼吁:必須用非常手段應對全球糧食危機。
這次糧食危機和以往不一樣,是有大背景的。
2005年8月,美國總統簽署《能源政策法案》,在美國政府財政扶持下,生物能源成為美國新型產業。當時,多數人都認為用糧食生產能源,成本過高,短期不會有太大的前景。至于生物能源產業的出現,會對世界經濟產生何等影響,經濟學家們幾乎一無所知。但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里,石油價格狂漲三倍。兩年以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大約是10000億美圓,可以購買200億桶石油,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到了16500億美圓,卻只夠購買130億桶石油了!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美圓貶值和石油價格飆升,使生物能源產業變得前途無量了,不僅一下子使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更加有底氣[F1] ,還使人多地少、資源稀缺、且重倉美圓的中、日、印、韓等國,損失慘重[F2] !美國不費力氣就賴掉了數以萬億美圓計算的帳。美國不僅由此成為生物能源產業的最大收益國,而且,生物能源產業導致的糧食危機還強化了美國的“糧食武器”(例[F3] ),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回過頭去看3年前的《能源政策法案》,《能源政策法案》不是一個簡單的法案[F4] !是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起點,美圓貶值、石油和糧食價格飆升,只是《能源政策法案》出臺后的后續步驟。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去思考此次全球性糧食危機,可以預見石油價格還將進一步上漲,糧食價格也必將較長時期在高位運行,鐵礦石等各種資源價格還將會一路攀升,日中韓印等資源需求巨大、糧食自給困難、且外匯儲備龐大的國家,不僅發展成果會逐步蒸發,且發展優勢也會隨之消解。
二, 美國視中國和日本為頭號假想敵
上個世紀,蘇聯是美國的假想敵,里根政府拖垮了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一個像八九點鐘太陽的經濟大國——日本,曾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通過廣場協議消解[F5] 了日本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經歷了十幾年的停滯不前。最近20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已經淪為二流經濟國家,至少10年內不對美國經濟構成任何威脅。但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日本也開始恢復元氣,受美國金融大鱷主導的亞洲金融危機所害的亞洲四小龍等國家也步入快速增長軌道。特別是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貿易順差一年比一年大,美圓儲備占到了全球一半多,并且資源消耗快速增長。而美國負債累累,幾乎完全靠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等國家輸血而支撐著,長此下去,美國根本沒有能力償還債務。中國、日本等當然成為美國主要的戰略對手。
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F6] 之后,即使美國有能力償還債務,美國也不會償還,因為美國是美圓的生產者,只要美圓依然是世界貨幣,美國就可以依靠生產美圓賴帳[F7] 。美國無限制生產美圓,一方面導致美圓大幅貶值,致使中國、日本、印度、韓國、俄羅斯等國高額的美圓儲備大幅蒸發;另一方面,由于美圓貶值,石油、糧食、鐵礦石等資源大幅漲價,導致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資源進口國損失慘重,發展的好處幾乎全部流向資源輸出國,最終通過美圓儲備流向美國。美國雖然也是石油進口大國,石油漲價表面看對美國也是不利的,但世界石油供應公司幾乎都是美國控股的,美國石油大亨們大發石油漲價之財。此外,由于石油價格飆升,美國一方面可以獲得糧食和生物能源收益對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美圓貶值獲得巨額“賴帳收益”以此抵消石油漲價的不利。自從美圓成為世界貨幣后,美國就從來沒有停止通過美圓向全世界吸血和輸出通漲的流氓做法。誰對美國的霸主地位構成挑戰,美國的美圓(石油)武器、糧食武器和軍事武器就對準誰。
三, 未來世界格局之變化
自2005年8月布什簽署《能源政策法案》開始,世界格局就開始了新一輪眼花繚亂的調整。美國主導的新一輪調整,目標只有一個——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使用糧食武器將使許多缺糧國家陷入動亂和戰爭。
生物能源強化了美國的糧食武器,而糧食武器是比石油武器、美圓武器更為強大的政治武器。1949年新中國成立,美國等西方國家隨即對中國實行包括糧食在內的全面封鎖和商品禁運。1965年~1967年,美國對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糧食的政策,最終迫使印度改變其反對美國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1980年~1981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對其實行谷物禁運。最近一些年,美國為了逼迫朝鮮就范,對朝鮮實施了多年的糧食禁運。世界史上有10次糧食禁運,其中8次是美國干的。
糧食禁運只是短期事件。更主要的是,美國對農業出口實施高額補貼政策,成功地摧毀了眾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體系,讓這些國家的農民失業,讓這些國家的農業基因化、石油化、化學化和機械化,從而購買美國生產的種子、化肥、農藥、機械。
美國主導生物能源產業發展,將糧食危機推向了高峰,糧價4個月內竟然上漲了150%!全球一億多人陷入斷糧境地中,2000年聯合國首腦會議通過的“2015年將世界赤貧率減少一半”的“千年發展目標”化作了泡影。糧食危機來得如此突然和兇猛,以至于被世界糧食計劃署形容為一場“無聲的海嘯”!美國卻在他一手制造的糧食危機中坐收漁利,并且控制非洲、菲律賓、朝鮮等一大批欠發達國家于鼓掌之中。
據聯合國測算,當原油價格超過60至70美元/桶時,生產生物能源將有利可圖。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超過120美元,這對利用糧食生產生物能源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何況生物能源可以強化美國的糧食武器呢!面對世界糧食危機,無論聯合國怎么呼吁,世界仁人志士怎么譴責,美國都不會放棄生物能源,寧可將世界糧食危機的責任推向印度和中國人吃肉。美國人不放棄生物能源,還有更深的考慮——生物能源還是美國10年后轉身對付中東、俄羅斯等國的手段。所以,糧食武器將是美國的常規武器。
美圓(石油)武器將使中、日、韓、印等國,變成“蠟燭經濟”國家
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消耗資源以生產美國和歐洲需要的產品,不斷換回美圓。一方面美國不斷生產美圓導致美圓不斷貶值,以蒸發中日韓印等國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中、日、韓、印等國不斷增加對石油等資源需求、美國主導石油等資源不斷漲價,以抵消中日韓印等國的發展優勢;美國使用美圓(石油)武器,將使中日韓印等資源貧乏且進口巨大的國家變成“蠟燭經濟”國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美國最希望日本和韓國淪為二流經濟國家,美國更不會讓中國、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成為經濟強國,頂多讓中國、印度成為美國和歐洲生活物質生產基地和人才輸送基地。美國出于對日、中、印等國制約的需要,還會進一步默許美圓貶值和石油漲價,直至消耗掉中、日、印、韓等國家的大部分外匯儲備;中國和日本必須認識到,在蘇聯解體之后,日本和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事實上的對手。中國和日本再怎么和美國稱兄道弟,都只能是一廂情愿。
美國從來就喜歡玩戰爭武器。
朝鮮戰略后,接著就是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剛剛平息接著就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個世界,大戰爭似乎成為了美國的專利。能夠打、并且有打的價值,美國決不手軟。石油富裕地區,都必須控制在美國的手中,否則,美國不會善罷甘休,譬如中東;世界貿易都必須用美圓結算,誰不用美圓結算,美國就動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威脅誰,甚至開打,譬如伊朗;是戰略要害國家,都必須聽美國的話,否則美國就會分裂瓦解這個國家,或直接打,譬如朝鮮半島。對于那些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會支持恐怖勢力造成內部戰爭,如俄羅斯。
既然美國選擇了美圓貶值、石油漲價和糧價飆升來對付中國、日本、韓、印度等主要對手國家,我相信,只要伊朗愿意和美國合作,幫助美國從伊拉克抽身、并在石油貿易中用美圓結算,伊朗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戰略伙伴;以色列要么低身和巴勒斯坦握手言和,要么自我邊緣。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對待布什下臺之后的美國之行,不過不是順便路過,而是美國的盟友和座上賓。
為了鉗制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美國可能會力促南韓和北韓和好,并和北韓結盟。甚至不論南韓和北韓怎么“不懂事”、“不聽話”、甚至訛詐,美國都會遷就,因為美國需要朝鮮半島成為一顆鑲嵌在中國、日本、俄羅斯之間的釘子。美國一定會帶頭公開支持西藏、臺灣、新疆“問題”國際化,甚至將恐怖活動引入中國內部,俄羅斯和日本、甚至印度不會這樣做,因為一個穩定的中國對日本、俄羅斯和印度非常有利。印度這樣的有核人口大國,也不要做和美國結盟的美夢,一個無核的人口小國——日本強大起來美國都不允許,有核的人口大國——中國、印度強大起來,美國怎么會允許呢?
俄羅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越南、烏克蘭等國,或將會成為美國的新戰略伙伴,其親密程度將遠遠超過歐盟,因為這些國家和美國的中短期戰略不沖突、甚至在美國制約中日印發展的過程中韜光養晦。美國或許會將戰火引入歐洲,或許美國最希望看到歐元和歐盟解體。
假如十年之內上述預測基本實現,在美國的全球戰略調整基本完成之后,或許俄羅斯將再次成為美國的下一個對手。那時候,美國將再次推出《新能源政策法案》,美國推出更新的能源法案,參與并積極推動全球性減排,美圓將重新升值,石油、糧食、黃金、鐵礦石等商品價格將直線下降。俄羅斯或許再次淪為二流國家。這個世界只要美圓的地位不動搖,就是美國的世界,其他國家都別想崛起,管你和平崛起還是非和平崛起。
四, 中國、日本、俄羅斯和歐盟的戰略選擇;
在美圓殖民全球的全球化背景之下,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可避免地向美國輸血,并承接美國輸出經濟危機。世界人民已經有所覺悟,未來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必然發生深刻變化:以區域化抵抗美圓殖民化,全球化讓位于區域化;區域化的貨幣、區域化的貿易、區域化的政治聯盟、區域化組織等等,將成為主流。公平的全球化,只有等到區域化完成之后。一個能夠在區域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優勢——武器。要么有貨幣武器、或糧食武器、或戰爭武器、或石油武器、或技術武器。當今之世界,只有中國、日本、俄羅斯和歐盟是能夠在區域化中發揮核心作用。中日俄歐應對美圓殖民全球和美國新一輪戰略調整,需要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中國
中國有什么武器?中國有核武器,但只能自衛。中國有人民幣,但不是世界貨幣。中國還有什么?每年的貿易順差,這不僅不是優勢,在美圓不斷貶值和石油等資源不斷漲價的背景下,貿易順差其實是劣勢。但中國還有一個潛在武器——可以成為世界第一糧食出口大國。
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糧食武器也許比什么武器都重要。中國有眾多的勤勞農民和水利化程度非常高的農田,加上農業技術進步等因素,只要國內糧食價格主動和國際糧食價格接軌,提高種糧比較效益,中國的糧食就可以大幅增產。中國最近30年的糧食生產核心經驗是,只要種糧比較效益上升10%,糧食就產量增長3%。如果中國糧食價格和國際接軌(價格上漲1.5倍),中國的糧食產量在3-5年內增長1.5億噸(總量超過6.5億噸)是完全可能的。屆時,中國將有1.5億噸糧食的出口能力。日本、韓國、菲律賓、非洲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需要糧食,糧食可以為中國換來需要的東西,甚至包括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和眾多的朋友。
中國必須放棄外向依附型發展戰略,要依靠國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貿易順差不是越多越好,中國需要的是平等貿易和平衡貿易。很多低端的加工車間型“制造業”是可以放棄的——加工一雙鞋,自己賺一塊錢,別人在鞋產業鏈條中賺9塊錢,卻留給自己一大堆污染和社會問題,中國做這樣的“世界工廠”是沒有必要的。中國需要優先發展技術含量高的軍事工業,通過軍事工業發展,帶動民用工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延伸和升級。軍事工業要賺錢,民用工業也賺錢。如果沒有自己自主的產業,中國不僅留不住外資,內資也會跑的,總有一天會空心化的。中國各地各自為政的招商引資可以休戰了,中國缺的不是資本,缺的是自主的技術和產業。
過去,中國過于重視同美國和歐洲貿易。實際上,日本、俄羅斯、印度等東北亞、東南亞才是中國最好的貿易伙伴,互補性強,完全可以發展平等和平衡的貿易,實現互惠互利。這些國家持有人民幣是不錯的選擇,同樣,中國持有這些國家的貨幣也比持有美圓強。非洲或許最需要中國的糧食、技術和經驗,中國將過剩的資本、糧食和適用的民生技術投向非洲,中非合作或許會給這個世界創造最大的福音。
日本
日本的優勢是日元、技術和發展經驗。日本是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和中國、俄羅斯、印度不在同一水平,因此并不存在深刻的利益沖突,相反,具有很好的互補性。在美圓危機、石油危機、糧食危機的面前,日本和中國已經沒有成為對手的理由,應該成為戰略伙伴應對共同的危機。中日聯手,世界將由單極格局變成多極格局,不僅彼此互補互助而受益,還可以使世界變得民主、公平、正義,從而使很多國家受益。中日合作,可以使中日都成為有尊嚴的世界大國;否則,美歐就會通過美圓貶值、糧食和石油漲價向日本轉嫁危機,日本經濟將會象蘇聯一樣崩潰,將成為二流國家,甚至淪為美國的蠟燭國家——新殖民經濟國家。
日本有經濟總量龐大和技術優勢,中國有地大物博、市場龐大、勞動力豐裕、制造業基礎良好優勢,日中聯盟可以改變世界,日本應該承擔起主導的角色。日本應該倡導建立亞元和亞元貿易區,攜手中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國締造亞元,東盟和東北亞國家都應該參與其中;亞元區國家之間的貿易,統一采用亞元結算,逐步放棄美圓結算;亞元應該和“糧食+石油”掛鉤,成為“糧食+石油”本位貨幣,和沒有信譽的美圓構成鮮明對比,恢復世界貿易的公平性。
日本應該放下歷史包袱向前看,重建有大國姿態和心態。日本只有和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結盟,才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如果日本甘愿做美國的“跟屁蟲”,是沒有前途的,必然會淪為二流國家。這是日本面臨的歷史性抉擇。
俄羅斯
目前中國經濟規模是俄羅斯5倍。以中國人口因素推算中國20~30年將接近或超過美國經濟規模,而俄羅斯百年都不可發生威脅到美國的經濟規模。俄羅斯雖然不是經濟大國,但俄羅斯是一個資源超級大國,也是超級軍事大國。俄羅斯不僅是重要的國家,而且還是一個O型血國家。不論當下世界格局如何變化,中日戰略同盟需要俄羅斯,美國需要俄羅斯,歐洲其實也需要俄羅斯。俄羅斯的選擇,對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日本、中國、俄羅斯能夠擱置爭議,建立互信,共同以美國為對手,今天的英國就是明天的美國。如果俄羅斯倒向美國,俄羅斯可以獲得5-10年韜光養晦的機遇,但不可能成為世界核心國家;如果俄羅斯和日中結盟,俄羅斯將成為世界的核心國家之一,會獲得數十年的長期發展機會。俄羅斯年輕的總統把中國作為第一個出訪國家,是否表明了俄羅斯的意愿呢?毫無疑問,不論怎樣,俄羅斯都必將再次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國家。
俄羅斯、中國、日本聯盟的形成,將對印度和中東國家產生巨大影響,亞元和亞元貿易區就指日可待;獨聯體國家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前途,對俄羅斯多幾分尊重;歐洲和美國將會討好俄羅斯,而不是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歐洲
歐盟以歐元抗衡美圓,這個已經成為現實。歐元一天不死,美國一天都睡不好覺。意識形態固然重要,但利益更重要。歐洲反美或美反歐洲的情緒會在利益沖突下延伸和衍生。歐洲不會對日本有興趣,日本也不會對歐洲有太大的興趣,因為彼此處于同一發展水平,結構趨同,都會覺得對方像一杯白開水一樣沒有味道。歐洲和俄羅斯、中國互補性強,只有和俄羅斯和中國交朋友,才能獲得巨大的實際利益。歐洲和俄羅斯、中國交惡,必然會在美國的擠壓下出現較長期經濟蕭條。日本的昨天也許就是歐洲的明天。歐盟沒有核心,做出反中、反俄羅斯的傻事也不稀奇。歐盟是年輕的,需要出成熟的大政治家,那些機會主義式的、小家子氣十足的政治人物,只會糟踏了歐盟。
2005年8月,美國《能源政策法案》出臺,世界格局將由此發生深刻改變。《能源政策法案》出臺,就像雷頓森林體系誕生和解體一樣,歷史將記住《能源政策法案》。
[F1]世界銀行報告說: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3個月間,嘉吉公司凈收入從去年的5.53億美元增至10.3億美元,上漲86%。經營農業化肥的美國美盛公司同期收入5.208億美元,是去年同期12倍。主營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工工業的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在今年前三個月中收入5.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該公司糧食銷售和管理帶來的營業利潤幾乎增加15倍,從2100萬美元躥升至3.41億美元。 農產品價格上漲減少了政府補貼支出。2007年,價格依賴型的政府支出預計為24億美元,較2006年下降了60億美元,較2005年下降了110億美元。政府總轉移支付因而下調為124億美元,這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農業部預計,美國2008財政年度的農業出口額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010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億美元。
[F2]在中國現有的165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70%為美圓資產,如果按照2005年匯改前的人民幣對美元比價8.2765:1計算,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經超過15.5%。中國美元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1700億美圓。其利率風險也不可低估,每年大約300億美圓。
[F3]11945年,南斯拉夫在鐵托總統的領導下進行改革,試圖擺脫蘇聯對南斯拉夫的控制。這時,美國伸出了“友誼”之手,為南斯拉夫提供了巨大的糧食援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美國等西方盟國隨即對中國實行包括糧食在內的全面封鎖和商品禁運,妄圖將新生的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美國對中國的禁運一直延續到70年代初期。
1965~1967年間,美國總統約翰遜曾對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糧食的政策,從而最終迫使印度改變其反對美國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
1970年,當“馬克思主義者”薩爾瓦多·阿連德當選為智利總統后,美國對智利的糧食援助立即停止了。阿連德領導下的大眾聯合政府,卻是致力于農業改革和公平分配的。在阿連德下臺后,美國的糧食援助很快又恢復了。糧食援助是尼克松政府反對阿連德所采取的秘密戰略的組成部分。
1973年,美國由于國內食品價格史無前例地上漲,對大豆、棉籽及其制品實行禁運。日本97%的大豆依靠進口,其中92%來自美國,因此而受害最大。
1980~1981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對其實行谷物禁運。但當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進行改革時,西方議員阿德·梅爾科特立即指出:蘇聯需要多少糧食就提供多少糧食。之后是蘇聯解體。
最近一次明顯的以糧食作為武器來干預他國內政的事件,要算是美國對朝鮮的糧食援助政策了。1994年以來,朝鮮連續幾年歉收,國內糧食供應嚴重短缺。美國聯合日本、韓國對朝鮮提供糧食援助,但條件是,朝鮮必須放棄核計劃,并在緩和朝鮮半島局勢方面與西方合作。
糧食援助的另一側面,則不僅僅限于這樣的短期事件,而是打擊、改變進而控制受援國的農業生產體系,讓這些國家形成對美國等援助國的經濟依賴與政治依賴。這就是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淪為美國附屬國的奧秘。
所謂“沒有扭曲的、充分競爭的、跨國界的、完備的市場體系”,僅僅是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帶有烏托邦色彩的幻想,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糧食貿易或援助時常作為大國政治外交的手段,用以干預別國內政。曾是美國里根政府農業部長的約翰·布洛克在一次聽證會上直言不諱地說:“糧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各個國家系在我們身上,那樣他們就不愿和我們搗亂。”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報告說,第三世界國家缺糧“使美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力量……華盛頓對廣大的缺糧者實際上就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政治家所關心的國家利益,與食物集團關心的經濟利益結合在一起,就促成了危及全球每個地方農業與食品體系的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浪潮。
主要農業發達國家,在農產品自由貿易框架下,已經將世界各國的農業生產,綁上了同一輛戰車:要么各國比拼財力,進行補貼生產競爭;要么讓出農產品市場,由這些國家提供低價格糧食和一整套食物體系。由此,產生對糧食生產國的全面依賴。2006年底以來的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已經清楚表明了這種依賴性。
——摘編自周立《美國的糧食政治與糧食武器》
[F4]美國生物能源戰略的背后
美國之所以在本世紀以來大力推廣和加速發展生物能源,這與冷戰之后全球政經局勢的發展、美國經濟結構的改變以及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密不可分。
美國能源政策的改變,乃是因為美國要解決這樣幾個危及其國家利益的問題。其一是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以便必要時懲罰中東不聽話的國家),其二是通過非戰爭的手段減緩中日印等國家崛起的速度,三是不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大的負面影響,四是最好能夠間接對美國其他經濟部門產生利好影響,或對其他國家產生不利影響。顯然,只有生物能源符合上述四個方面的期望。
[F5]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占當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于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1985年9月,美、日、德三國達成廣場協議,協議中規定日元與馬克應大幅升值以挽回被過分高估的美元價格。自從廣場協議之后,日元與馬克開始大幅升值,日元從1985年2月的1美元兌換236日元到1987年升值到1比120日元,馬克亦然。在日元與馬克持續升值而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疲軟的美元對國際經濟穩定并無好處,美國的對外出口也沒有成長且貿易赤字仍舊在逐年擴大。
1987年G5國家再度在法國羅浮宮聚會,檢討“廣場協議”以來對美元不正常貶值對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以及以匯率調整來降低美國貿易赤字的優劣性,結果是此期間美國出口貿易并沒有成長,而美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在于國內巨大的財政赤字。于是羅浮宮協議要美國不再強迫日元與馬克升值,改以降低政府預算等國內經濟政策來挽救美國經濟。也就是說,廣場協議并沒有找到當時美國經濟疲軟的癥結,而日元與馬克升值對其經濟疲軟的狀況根本于事無補。
相反的是,“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余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日本著名的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后,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后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到現在,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蘇之跡象.
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制造的產品充斥全球。日本資本瘋狂擴張的腳步,令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占領美國!”
美國許多制造業大企業、國會議員開始坐不住了,他們紛紛游說美國政府,強烈要求當時的里根政府干預外匯市場,讓美元貶值,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制造業。更有許多經濟學家也加入了游說政府改變強勢美元立場的隊伍。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雪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這就是有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廣場協議”簽訂后,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對美元的拋售終于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日元持續升值。1985年9月前,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后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便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此后日元升值趨勢大體持續了十年之久。有專家認為,“廣場協議”意味著國際匯率協調已成為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機制,盡管匯率協調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各國之間的經濟矛盾,但是它對市場心理有一種牽制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干預市場的效果。
有專家認為,日本經濟進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禍首就是“廣場協議”。但也有專家認為,日元大幅升值為日本企業走向世界、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擴張提供了良機,也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最終有利于日本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不應該全部歸罪于日元升值。
[F6]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
1944年7月開始,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方各國經過磋商,最終達成協議,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也是黃金非貨幣化的開始
197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再干預黃金交易的市場價格,自此開始了黃金市場化的進程
[F7]上世紀80年代,日本金融機構在美元貶值最高峰時,損失高達70%,1000億美元只剩300億美元。今天,中國外匯儲備 + 私人持有共計17000億美元外國紙幣資產。如果小布什政府向里根政府學習,那么中國就可能出現單在持有的美元資產上的損失就達10000億美元的事,相當于中國GDP30%多。這就是中國將面對的最大風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