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被作為特定時期的反腐對象,轟然中槍,一時間,從社會上的坊間話談,再到充斥網絡的輿論風潮,甚而還有更趨向于無限意淫與充滿樂觀化的諸多想象與展望,竟而將今次的反腐之舉,提高到了一個充滿政治化意向與未來改革之道路預測的子虛烏有高度去看待了。對此不能不說了,這些僅屬一廂情愿之樂觀化預測。
以仇和本人此前的諸多表現,即如賣、分、拆……等等,等等,對于原屬社會主義之遺留的部分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以極具功利性、殘暴性的目的與方式,分別作出了令人匪夷所思之“改革”舉措,為此,其所建立的不凡“政績”應是為一個特定社會之“改開搞”當局所贊許與承認并被看好的。非此,既不能解釋仇和為什么還會不斷步步爬升,于一個“特別是”官僚體制的進階臺級上步步攀爬,后至副省部級別。但同時,仇和也難以避免還會收獲大量的社會對立面。此也可解釋為什么仇和今次成為“十八大”之后反腐的又一個中槍目標,且已被拿下,會引發一片叫好之聲。
但對于仇和被反腐之槍轟然擊倒,泛左翼內部于此所作的又一次“左轉”的指向解讀與過分渲染,筆者實在不敢認可。
同樣是“3.15”,倘使我們將基本級別相差不大的兩個人作以比對,似可讓人們能更為明白一些的。
三年前的“3.15”,某人引發的一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輿論風潮,至今尚不曾完全消聲。也由此,一個名字亦成為了網絡敏感詞,且至今依然如故,可見當局于此的鮮明態度并未改變多少。仇和呢?隨著他被拿下了,輿論的一片叫好聲與網絡的歡慶表現,這些難道還不能表明民情民意所指向?
但于此也僅表現了一些人們一廂情愿之所好罷了。我們還要說,隨著仇和被倒掉,一個社會的運行軌跡并不會偏離預設軌道,接下來該怎樣進行改革,并不會隨著仇和的倒掉而改變分毫。
三年前的“反腐”業績,槍口所指之人還有另外的罪名,即人所共知的“余孽”入罪。此隱約可辨所謂的腐敗不過只是一種附屬之罪。非常明顯,那是欲步“老路”之“余孽”了。在一個一再明確表述要做與時俱進改革,并且還堅定不移進行與外接鬼的社會,此絕對是難以被容忍的。所以,那次作為反腐對象的被倒之人,與“特別是”政治作牽涉就是顯而易見的。而今次,只是單純的反腐之罪,并不曾有官方放風的任何一項政治罪名。我們應該明白,所謂腐敗入罪,單純的腐敗不過只是一個頗為中性的罪名,任是怎樣的社會體制,都難以容忍的。
于私有化改革之初,以允許并且鼓勵一部分人先行富起來,作為一項國家政策,是否于特定時代起過積極作用?于此不論。我們只就某些方面看,其實堪稱是一步很老辣的政治棋局。在那樣的政策鼓勵與慫恿下,只見得人們紛紛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能過得特別是“先富”獨木橋的,實在頗具難度。能平穩過去的,就更屬難得了。這過“橋”委實是要具備某些必要或特定條件的,至今看來,真正過去了的,又有多少是干凈的?
由于很多人們廣泛、積極且踴躍響應“特別是”之“先富”號令,且無不作身體力行,那個“先富”獨木橋呈現出熙熙攘攘、紛亂擁擠狀也并不難理解。即便是已涉險跨過橋的那些僥幸之輩,由于自身難以避免之“犯臟”、“染污”之因,舉凡有國家大政方針的風吹草動,難免會令他們心驚肉跳的。尤其是處于“特別是”體制之中,所謂的官場險惡,政爭無情,世事難料,人心叵測,誰又敢確保自己不會不幸而成為下一個中槍目標?
即此,小心翼翼,極力揣測上意,以作緊跟,便會成為更多人們的不二選擇。
而任由“特別是”改革的大方向怎么確定,本已屬自身難以改變的實際,再出于自身安全計,其它一切都退居其次了。唯有緊跟、緊貼、緊靠,至于什么信仰、理想,早拋至煙消云外了。這應為普遍意義的人之常情,也屬揣摩透了人情世故后對官場所作的駕馭術。
換個角度而言,于某些私有化精英來講,治理國家之道無非是馭官與牧民。牧民之術,本已有了承繼多年又不斷改進發展的維穩與河蟹之策,至于馭官,上述揣測應該點破一些了,由此,也應該能明白為什么鄧會被后來者作十全十美之紀念,這極具遠見的“總設計”之一,實在高明的。再由此,又何愁不能做到江山永固、“盛世”河蟹?
如果有好事者非要將仇和今次被倒掉從“特別是”政治方面作解讀,那么不能不借鑒了三年前的“反腐”。
那時是借“反腐”否定了“老路”,今時是對“邪路”說不?
既不會退回去,又不能太過激。一部私有化改革的大戲,還是要堅定不移唱下去的。但一些必要的鋪墊、過門還是離不開的。有人明白,對于一個有著幾十年社會主義傳承的社會,某些事還不能來得太急。急則有生變之虞,急什么?慢慢來,只要堅定了步伐,認準了道,穩步前去,看似是慢,其實才是更快。
至于有些借仇和被倒作極力吹捧,過分渲染意淫的,又從中看到了“左轉”,或再將作出又分明過了黃河,再到了河北平山……接下來似乎已該籌備新政協等等遠見卓識之人,之聲,大概連他們自己也未必相信這些連篇的鬼話的。不過習慣性意淫一番罷了。大抵他們會以為也確實需要如此之吹捧,不過是一己所好的慣用之拍馬術。但無數無比清晰的社會現實告訴人們,任了他們怎樣不遺余力地作一廂情愿之鼓吹,又可曾改變了社會的分毫?又有誰稀罕了?
還是回到現實中,改革的軌跡是早確定好了的。倘以實事求是之眼光看,一個特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已基本成型、穩固,試圖憑一個、幾個偶發性事件,就亟不可待作出要改變的搶先預測,仍不過既往的做夢罷了。
單純于腐敗而言,有經濟上的腐敗之舉,更有絕不容忽視的政治上的腐敗。試想,這么長時間過去了,政治腐敗可曾有人提起過?從政治與經濟的不可分割地位來看,單純的針對經濟領域之反腐,是不排除會有背后的政治之因。但究竟該是怎樣的政治之因?
而對于一個政黨組織而言,政治腐敗才是綱,其余都是目。對于其客觀存在的主要矛盾不敢觸及,而只是對由主要矛盾所引發的非主要矛盾,作出一副非要滅絕之打擊狀,對于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本問題不去觸及,能收怎樣之效?
且拭目以待了。
也許不用多長時間,無情的社會現實又會將好作意淫展望與閉了眼鼓吹的人們再一次扒個精光的。也許他們一直就在作“裸奔”,所以也無所謂什么再一次被扒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