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科技創新的年代,如果教育跟不上科技創新時代的步伐,國家發展就會落后,落后就會挨打。這是中國近代歷史遭遇得出的很殘酷的結論。從這點看,教育能否做好成為國運的決定因素之一。
近代教育發展到現代教育,教育已經成為一門獨立性很強的學科——教育學。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學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以探索發展的眼光看待,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事情,這屬于社會發展的動態表象。可以下結論,作為一門攸關社會發展的學科,教育學必然是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不斷前進不斷完善的一種過程。
何謂教育?民間傳統的“教育”通俗概念其實就是“師徒之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就對“教育”下了原始定義。但真正被世界認可的,應該是東漢汝南召陵人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許慎,被后人尊稱為中國“字圣”而聞名于世界。因此,許慎對“教育”的定義具有真正的原始意義。
大多數學者認為,“教育”成為中國常用詞,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這個時期的教育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1905年末中國開始頒布新學制和廢除科舉制,并在全國范圍內提倡新式學堂。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在“教育”領域進入到了國際視野,悲劇的是,主導教育的公權力沒有汲取西方教育之精華,注重中西教育的有效結合,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國現在教育模式,教育體系,教育制度,幾乎是完全西化。著名學者劉仰在《教育弊病是誰的責任》一文中對此有詳細的論證。
還有一點值得探討的是,長期以來,教育學究竟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學界存在很大爭論。究其實,探討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問題不僅要結合當下教育及教育學的現實處境,更要結合教育及教育學的學科要旨;不僅應重視研究結論的合理性,更應重視探索過程的邏輯性。
有學者進行綜合論證后,得出教育學偏重于典型的人文社會科學屬性。但作為學科學術分類,“人文學科”與“人文科學”詞語迄至20世紀80年代才確定地進入以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為核心的漢語文化圈,落后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現代學科分類進入中國近一個世紀。
在這里,筆者認為,教育學不能夠單純歸納到人文學或者社會學,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學已經延伸到很廣泛的領域。
既然中國現在教育模式、教育體系、教育制度等幾乎是完全西化,那么教育的結果應該是完全一致。但實際上,殘酷的現實是中國教育確實落后。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得知,在教育模式、教育體系、教育制度外,中國與西方一定存在某種差距。這種差距在哪里?
全才加實用專業的有效連體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必要考慮的模式。
西方教育實用主義很強,西方實用主義思想認為,大眾接受教育為了更好地求職,所以在德國、美國,甚至在全世界也是這種趨勢,而貴族教育卻與此相反,教育傳授知識面很廣。這種教育無疑是對大眾受教育權的剝奪。就連中國教育界靈魂人物也認為,德國工業的發達是職業教育的成功,這種觀點,無非是為全面私有化接軌西方做鋪墊!其用心昭然若揭。十多年前,全國各地到處可見職業教育,而且呈現泛濫狀態,這種實用主義教育究竟對中國有多大效果不言而喻,殘酷的現實告訴人們,中國教育依舊沒有脫離落后,而且爭論更大。這種教育模式的引進,從某種角度看,是一種糟粕的引進。
有一點值得肯定:新中國建國后不久,中國引進了蘇聯的“全才”教育模式,其特點是:教育質量比較高,集百家之長,幾乎任何科目都有學到,對個人的素質,知識面有很大擴充,有利于發現和發展全面型的人才,也即是“全才”。并延續至今。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僅是塑造全才,為國家建設提供的“才源”具有廣泛性,也為大眾的受教育權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條件。
僅僅從學識視野的需要廣闊性的邏輯推理,引進蘇聯全才教育模式是具有進步意義。西學沒有錯,但掌握不了西學內在實質意義,只是出于形式化套用,就很難做到中西融合,必然成為邯鄲學步。所以,全才加實用專業的有效連體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必要考慮的模式。
中國與西方的教育一定存在某種差距。這個差距存在哪里?其實我們還可以從教育一詞的原始定義尋找問題。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于拉丁文educate,從詞源上說,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我們只從字義上就能夠明白,西方的教育一定蘊含或者運用了豐富的心理學,而且西方教育特別重視“智”的開發。而中國傳統的教育內容大多是為了少數統治階層利益,甚至嚴重扭曲了教育的自然意義,成為一種思想的束縛。甚至到了走向社會走向官場的二次教育,奴化教育非常嚴重,在《誰在閹割中華雄風?》一文中,筆者簡單闡述了這一奴化教育對于國家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危害性。
周必大的《三忠堂記》說:“文章,天下之公器,萬世不可得而私也……”
在這里,我們也可以說:“教育,乃天下之公器,萬世不可得而私也!”
由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的原始定義,通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認識過程進行辨析,通過古今教育對比和中西教育對比,在這里已經可以給現代教育下一個現代較為籠統的定義:教育,是為了加大學生認識社會和自然的意識空間,采取了符合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一個理性引導過程。
由此,我們應該明白西方教育的先進之處,在于其教學過程實現師生平等的民主教育態度上,這種民主式教育態度不會出現中國師長式教育造成的學生人格缺陷,相反,會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人格,為具備創新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具有西方代表性的美國教育來講,其教育制度推崇創新型思維方式。如早期兒童教育中提倡兒童多玩,在玩中啟發他們探索的天性,通過讓他們接觸,認知最終建立起對知識的渴望。西方教育中重視閱讀,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象力。同時,西方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創造性等。這些特性都有助于學生將來在工作中的發展。
至此,我們就能夠明白,在教育模式、教育體系、教育制度外,中國與西方一定存在某種差距,其實就完全可以確定在于教育的方式、方法、態度的問題上。
而西方這種教育方式、方法、態度,幾乎就是出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論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譯文就是“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在這點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是西方學習并領悟了中國古代的教育文化的精髓。中國教育西化反而成為邯鄲學步,忘了本。今天反對傳統教育的西化派,是無知上升到了無恥,情何以堪啊?!不是西方教育的先進,而是我們自己沒有掌握傳統文化的精髓!
僅僅從近代教育的發展歷史看,我們完全有理由分析出為什么中國近代科技發展一直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中國沒有認識到傳統教育文化的精髓,教育思想的真正落后在于有效繼承文化傳統后融合西方模式體系。
“落后就會挨打”,講的就是科技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立國之本。因為科技的發展在于具有創新的思維,而“創新”絕不可能是無源之水,是一定知識積累后產生量的突變或者說是有效繼承之后的突破,這也說明如何教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國家強盛至為關鍵的一步。
中國糾正教育方法方式態度應該走向哪里?
其實,創新思維也在于教育本身。這種創新思維就在于如何運用到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教育態度上。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學習(Computer Based Learning)就一直在發展和完善。隨著科技發展不斷進步,計算機不斷演進,互聯網迅速崛起。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視頻教育已經有了廣泛應用基礎。
諸如歷史、地理、生物、化學、政治等枯燥無味的傳統課堂教育,完全可以依靠互聯網和多媒體把生動的內容運用到課堂上,這種高科技運用到課堂上,可以通過無窮變幻的多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開發學生潛意識,挖掘潛能,協調大腦機能,強化知識的記憶。
我們通常把視頻教育當做了一個概括性的詞匯,主要用于描述一種通過視頻形式的增強型學習方式。
當人們提到視頻教育時,很明確的都了解是通過視頻中介進行知識的傳播。從許多方面來看,它通常是以多媒體視頻為載體的,也就是說該種學習媒介可以為用戶同時提供視覺和聽覺的內容。廣義上說,通過有指導性的視頻資料進行學習都可以被稱作視頻教育的范疇;視頻教育強調專業知識的傳遞以及用戶在觀看后有相關能力的提升。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學堂上某些實驗性的視頻教育,是把真人授課錄制為視頻,依舊沒有脫離簡單枯燥,根本就沒有充分運用多媒體效果。與互聯網上各種教授技能的豐富內容的視頻相差很遠。
中國教育跟不上時代,除了視頻教育沒有被真正利用好以外,心理學和生理學等運用到教育學上也存在很多的遺憾。比如說教育上注重激發人體潛能,通暢左右大腦回路。不過,這也屬于世界普遍性的現象。這個現象是由于缺乏對各種學科知識能夠有效融合的全面性人才導致的結果。
中國教育學能夠緊跟科技步伐,緊密融合心理學和生理學等各種學科,放棄詭異的政治企圖,僅僅出于考慮國家強大和民族繁盛,就像教育考試制度一樣,西方還會向中國學習,中國也能夠再度引領世界教育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