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毛澤東,往往讓人們無從說起。關于他老人家的偉大、神奇和超凡,幾十年來,盡管這方面的文字汗牛充棟,但仍覺得未能盡情勝意。而今天,我卻要從一個人們容易忽略的組織觀念這個小處著眼,來窺探其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黨性光芒。
眾所周知,在自己親手開辟的中央蘇區,毛澤東承受了來自黨中央“洋房子先生們”的多次政治打擊,而他則不抗爭、不申辯,還盡己所能,在逆境中努力做好政府工作。當組織需要他出面排憂解難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盡力而為,不鬧情緒、不討價還價。人們對此頗為不解:是當時的毛澤東資格不夠老、功勞不夠大?還是實力太弱、沒有靠山?要不然,以他的個性,怎會受這份窩囊氣?
還是來擺擺當時毛澤東的“硬件”。先說黨內資歷:毛是中共創始人之一,1923年中共三大上就成了黨內實際上的二把手。三十年代初的黨內,只有遠在鄂豫皖蘇區的張國燾才在資歷上與之相當。甭說留蘇回來的學生娃娃王明、博古、張聞天,即便是黨內元老周恩來、項英等,在資歷上與毛也相差一大截。再說革命功績:且不說建黨初期的開天辟地上下求索,也不談國民革命時期的大浪淘沙風雷激蕩。單說八七會議后,毛澤東謝絕瞿秋白的挽留,離開黨中央,毅然赴湘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了工農紅軍,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然后又率紅軍轉戰贛閩,創建了中央蘇區。還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圍剿”,鞏固了中國當時最大的一塊蘇區,也使得中共臨時中央在上海呆不下去時,有了一塊亡命立足之地。這么大的功勞,在當時黨內又有誰能出其右?接著談談毛澤東的實力:按照傳統的封建統軍標準看,中央蘇區的紅軍其實就是毛家軍。當然,毛澤東可不是這么自私偏狹。他不僅創建了這支軍隊,還用無產階級建軍原則將之改造成新型的革命軍隊。這支軍隊在毛澤東的率領下,東征西戰,出奇制勝,博取了無限榮光。從統軍主將到各級軍官再到普通士兵,毛澤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又有誰能取代?至于根據地的人民群眾,面對一撥撥派駐蘇區的欽差大臣,除了毛主席,他們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最后說說毛澤東的“靠山”:毫無疑問,三十年代的中共還是共產國際直接領導下的支部,要想成為中國革命的領袖,離開共產國際的支持和認同,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前人們也許有個錯覺,認為共產國際和蘇聯支持從莫斯科回來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而打壓毛澤東,以致毛有苦無處訴。現在有關資料證實,共產國際和蘇聯,無論前期的布哈林還是后期的季米特洛夫,以至大老板斯大林,早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就把毛澤東視為中國革命的崇高領袖,這一點與蔣介石的判斷倒是不謀而合。就在毛澤東蘇區受打擊的時候,共產國際大會開幕式上,居然將他的名字與德國臺爾曼、保加利亞的季米特洛夫排在一起,作為東西方著名革命領袖接受與會代表的致敬。當時中共黨內享受這種待遇的,顯然沒有第二人。順便提一下,當時的蘇區保衛局長是毛一手栽培的羅瑞卿。這在坦蕩無私如毛澤東那兒,好像感覺不到有啥奧妙,可在某些有私心、有野心的政治人物那兒,這可是一張致政敵于死地的王牌!
至此,人們難免會發這樣的疑問:毛澤東既然具備了如此諸多優勢,憑啥還要受那樣的窩囊氣?坐上老大的位置豈不名正言順、眾望所歸?答案只有一個:是堅強的黨性原則、是經歷雷打火燒而矢志不移的組織觀念,支撐著毛澤東在蒙受打擊時忍辱負重、顧全大局,極力維護黨的團結。這也使得我們對毛澤東后來所說的自己身上“虎氣”與“猴氣”兼而有之的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像毛澤東這樣強勢的領袖人物,既具有不畏強權、勇于挑戰、戰而勝之的“虎氣”;同時又具有忠誠于黨、服從組織、嚴守紀律的“猴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