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理論在我國改革的最近十余年來非常流行,似乎即將進入中央的核心理論體系和政策體系。但是,這種理論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產階級理論,是對廣大一線勞動階級的思想欺騙!
目前流行的中產階級的定義或說法有:
(1)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于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2)作家王朔說,“中產階級不見得要從經濟收入上劃分,安于現狀的,尊重既有社會等級和道德規范的都可在觀念上列入中產階級。”
(3)中產階級的十大標志:1、年收入20萬元以上。2、持有已經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權,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內上市。3、有度假小屋或別墅以及一輛看上去不錯的車,跟人合買的也算。4、有豐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總會或者打麻將,通常是商務談判或者聽音樂會。5、有外國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國呆過三年以上。6、對一些時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興趣,但對于古老文化非常感興趣,對各個國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識,特別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識。7、知道各種禮儀,風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歐洲。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劇和芭蕾舞劇。9、談話中經常夾雜外語單詞,聽眾不懂再用中文解釋。10、著裝隨便,但不是普通的隨便,而是一種非常刻意的隨便。文章很有意思,提出的中產標準也很明確,但字里行間,暴露出作者臆淫成分居多。(《經濟觀察報》和零點調查公司:《中產群體的生活方式及消費形態調查報告》,)
(4)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稱,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早已超過8億。在這份報告中,亞行將中產階級定義為每天消費2至20美元的群體,其中又分為“底層”、“中層”和“高層”三類,這個標準遠低于西方。按照這個標準,亞洲2008年中產階級人數達19億,占亞洲人口總數的56%,這一比例在1990年僅為21%。
(5)…………
上面的列表可以拉得很長,不同的定義反映了定義人的社會心態。有的人以成為中產為榮,從而列出了許多中產的“優秀”品德,有人竟然要中產人士忠于現有社會等級秩序。
在各種文獻甚至中央文獻中都提出了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這是一個非常沒有科學意義的說法。如果認為,“中產階級”或“中等收入階層”是一個統計概念,那么,這個階層在全社會的比例就是一個既定數,沒有擴大之說,如60%、70%、80%.等等。如果說,這個階層是社會中有特定地位的一群,那么,這群人的比例或人數也很難擴大,因為這是由社會的職位等級所決定的,職位有限,人數也就有限。如果我們以美國等發達國家某一階段“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標準來統計中國的中產人數,那我們的中產階層人數確實是可以逐漸擴大的,因為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是處于不斷增長之中。如果按照某些人對中產階級的優裕生活的標準要求,中產階級必屬于小資產階級。
理論界討論“中等收入”階層,其應有意義在于弄清楚作為最大比例的社會人口的收入水平,它比較貼切地反映了社會的真實生活水平,可以作為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但是,同時,國家不能忘記對于中低收入人群的關心愛護和對暴富階層的管理控制。
國家對社會階層的了解,不是為了要炫耀社會的公平合理,而是為了更好地管理社會。特別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把對全體勞動人民的考慮作為國家政策的基石。在我國今天,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基層群眾的收入水平,堅決地毫不猶豫地控制資本的分紅水平,適當時候開征遺產稅。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一切勞動階級沒有貴賤之分,一切勞動沒有根本的社會貢獻高低之分,就如一個螺絲釘在一臺機器中的作用一樣。只要一個人盡了自己的努力,發揮了自己的腦力和體力,他們就應該在社會中獲得基本同樣的生活待遇。只是現階段,我們的總體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為了鼓勵某些特殊技能人才而實行了等級分配制度,但不能讓這種收入比例差異過于擴大。
資本主義社會鼓吹中產階級理論不過是為了掩蓋其深刻的社會矛盾現象,掩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利益對立。我國現在作為處于發達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中間的一個過度階段,需要在理論上搞清楚我們的發展目標和我們社會的根本性質,以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利益為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理念,不能把由于各種原因處于低收入的人民群眾與所謂的“中等收入階層”劃分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