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國企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當前國企遇到了有史以來最為不良的國際輿論環境。各種批評和責難,一方面顯示出國企的競爭對跨國公司構成的壓力在增大,另一方面暴露了國際新自由主義勢力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誘導中國國企改革方向的企圖。這些不良輿情,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做出正確的應對。
指責中國國企的政治背景有損于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國會下設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于2012年秋指責中國國企為兩個對象服務:中共和私人股東,中共有最終發言權。國企老總的任命權掌握在中共而非企業董事會手中。西方決策者懷疑中國國企“走出去”是一匹“潛在的特洛伊木馬”。
其實,國有企業是世界各國都存在的一種企業制度。其性質取決于國家的性質。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企受國家制度制約理所當然。中國國企的作用不是單純為股東服務,還要承擔許多社會責任。國企掌握著大量全民財產,管理層由黨組織任命始于國企誕生之日,在企業改制后那種直接任命制已經同現代公司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共產黨代表全民利益,如果連全民財產都無權過問,經濟大權豈不旁落?
指責國企存在壟斷。長期在華盛頓擔任律師并曾在小布什政府中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的羅伯特·金米特說,在中國國企主導著能源、銀行、交通、通信、電力和煙草等市場。政府應開放產生國有實體占主導地位的行業,這樣一來那些行業就不會形成國內壟斷。曾在華爾街日報工作的詹姆斯·麥健陸指責說,國有企業在中國電信業占據的份額達到96%、電力行業中占92%、汽車行業中占74%。單是中石油和中國移動兩家企業在2009年的利潤就超過了中國500家最大民營企業的利潤總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競爭就有壟斷。早在自由競爭時代每個企業就對所掌握的原料供應、技術、人才、銷售渠道謀求壟斷。當今美國的關鍵行業同樣由幾家寡頭壟斷。倡導競爭是為了全民福利,國有企業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本身的利益就是全民利益。退一步說,即使壟斷不好,與其由少數寡頭壟斷不如由全民壟斷。
指責國有企業存在不公平競爭。華爾街日報2013年1月16日在一篇《中國國有企業在全球競爭中黯然失色》的文章中稱,國企的性質使其所獲得各種生產要素的成本被人為壓低,這包括資本、電力和勞動力等。
顯然,這不是不公平競爭,而是中國國企的制度優勢,任何一種企業都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謀求競爭力的提升。美國企業制度演化史上曾吸收過日本豐田制,如今也可以學習中國國企制度,而不是一味指責不公平競爭。任何競爭都存在實力差距,實力差距與不公平競爭毫無共同之處。
指責國企效率低下。華爾街日報2013年8月13日在一篇題為《復蘇跡象難掩中國國企弊病》的文章中,引用數據說:中國上周五公布的強勁的工業增加值數據為經濟反彈再添佐證,但好消息難以掩蓋中國經濟的重大包袱——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這種指責與前述指責國企因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獲得巨額利潤自相矛盾。可見,中國國企盈利就是壟斷,虧損就是包袱,殺豬殺驢都不行,完全看不到中國國企對中國經濟增長所發揮的基礎保障、結構調整、基本面支撐和維護穩定增長的主導作用。
最嚴厲的指責莫過于把國企作為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基石加以攻擊。2012年9月29日華爾街日報《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挑戰世界秩序》一文認為,主導中國半數經濟產出的數萬家國有企業,政府對它們實行大額補貼和強力保護。外國競爭對手威脅到了它們近乎壟斷的地位。所以受到政府規則的束縛,被迫在它們與國有企業建立的合資公司“分享”技術,并且拿不到利潤豐厚的政府業務。相反,這些業務都給了國有龍頭企業。美國國務院經濟政策負責人羅伯特·霍馬茨說:以前我們未曾遇到過如此規模的問題。霍馬茨提醒人們警惕中國的中央集權經濟。
這是笑話。中國的改革正是從破除中央集權經濟體制開始的,以集權經濟指責中國國企十分荒唐。中國為引進外資,各地所給予的是優惠政策,絕不是以“政府規則”歧視外企。至于“合資”,那顯然是雙方合意的結果,單有中方同意,外方反對,能夠實現“合資”嗎?
唱衰國企。麥健陸說,如果中國最大的幾家國有企業沒有政府補貼,它們實際上是虧損的。他相信,中國國內求變的壓力正在不斷積聚,導致這一現象的種種原因包括國有企業創新力度不夠、經濟增長放緩、民營企業感到憤怒等。他威脅中國領導人:“如果他們不改革,他們將成為扼殺中國經濟奇跡的罪人。”他對此感到樂觀,因為中共沒有選擇。
事實上,三十多年來,中國國企改革腳步從未停止,但總是按照自身存在的問題去改,走的是自己的路,至于別人是悲觀還是樂觀沒有絲毫影響。
國企當前面對的不良國際輿論環境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指責的聲音在時段上集中在國企“走出去”戰略實施階段;二是與政府的貿易和投資管理機構的審查相配合,與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內外配合;三是形式多樣,通過采訪、會議、研究報告、文章、著作和網絡等發布信息和觀點;四是誘導性極強,絕不限于單純的“曝光”;五是持續不斷進行宣傳;六是自相矛盾的之處頗多。
針對這種不良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國政府、企業界和學術界要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企業和學者要以有說服力的事實材料闡明中國國企“走出去”對世界各國就業增長、收入增加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政府可以考慮發布國企白皮書,對國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的地位與作用,國企與政府關系,以及國資管理和國企制度等進行闡述,以正視聽;不允許國內學者與研究機構對外發布不利于國企“走出去”的言論;要圍繞國企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為世界所關注的重大問題開展學術研究,做出科學結論;要及時堅決回擊誤導中國國企改革方向的各種外部言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