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返鄉(xiāng)之事,最近已成為臺灣朝野的熱門話題。
本人無意直接評論“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第1項的規(guī)定,即“投敵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否合理。對于林毅夫當年的游泳渡海行動,是否早已逾越了“20年的追訴期”,也無意參加意見。而是,僅想就幾個觀念范疇,探討當前的政治現(xiàn)況與兩岸均該思考的政策措施。
首先,當前兩岸的軍事對壘,不過是1949年內戰(zhàn)未決狀態(tài)的延續(xù)。盡管近幾十年雙方未曾發(fā)生過軍事沖突,卻也沒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譬如簽訂和平條約),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因此,上述軍法規(guī)定與非戰(zhàn)現(xiàn)況,便構成互相抵觸的矛盾點。國人首先該考慮的是,是否應當及早結束內戰(zhàn)未決狀態(tài),以促進兩岸的和平發(fā)展與合作;而不是繼續(xù)拿著陳舊的條例,制造新的矛盾與仇恨。
其次,六十多年前內戰(zhàn)之爆發(fā),原因不外是國家的民主法制長期失修,致使不同利益團體無法依據(jù)法律程序達成妥協(xié),因而被迫施用暴力手段以圖制服對方。鑒于此,軍職人員在缺少自由選擇條件下的“投敵”,可視為用腳投票的選項。一個著眼于建立正常民主法制機制的當局,應當加強本身的合理性與正義性,使得對方的戰(zhàn)員受到感召,紛紛投誠;而不是對己方不滿的軍職人員進行法律追究,或繼續(xù)加諸以任何暴力、強制措施。對此類“良心犯”采取打擊報復的心態(tài)與手段,是否本身就屬于犯罪行為,便相當值得探討。言及此,我們必須詳加區(qū)分內亂與外患之別。前者大多屬意識形態(tài)問題;而后者才真正涉及賣國與叛國。
七十年代東西兩大陣營的對立,已惡化到核武威脅逼近同歸于盡的地步。值此關鍵時刻,西德在布蘭德總理領導下,毅然與東德當局簽訂了相當于和平條約的基本法。更加令人矚目的是,西德軍方將領隨即提出了新概念,即“德國軍方繼續(xù)協(xié)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華沙陣營進行嚇阻,然而一旦嚇阻失效,即刻宣告己方軍事任務的結束”。此概念說白了,就是:為了防止無謂的犧牲與破壞,一旦無法阻止敵方的軍事進犯,德國軍方絕不充當炮灰或讓國家陷入核子戰(zhàn)爭。根據(jù)同樣的“避免淪為核子戰(zhàn)場“思維,德國政府還一度拒絕美國提出的“在德國部署中子彈”的要求。
西德政策的合理性與正義性,構成了感召東德同胞的重要條件。這種無心插柳的巨大成果,正是兩岸當局都應吸收的寶貴經驗。
2013-6-15
相關文章
- 曾飛:林毅夫新結構主義與中美國新階段
- 豎琴螺2013年3月8日、9日點評參考消息
-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傳奇
- 更加懷念、向往社會主義——轉軌后德國東部狀況及反思
- 駁斥所謂我國有改革開放蘇聯(lián)東歐沒有才導致我國沒有跟隨蘇東一起解體的胡言亂語,我國沒有跟隨蘇東解體是因為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的積累!!
- 在蘇聯(lián)解體二十周年之際駁斥所謂“蘇東因缺乏市場經濟而亡國”說----蘇聯(lián)和東歐在1988年走向崩潰時其“市場化”和“私有化”程度很可能比當時(1988)的我國更高!!
- 世行副行長林毅夫忽悠國人?——2030中國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50%
- 扯淡經濟學之經濟學的數(shù)據(jù)
- 林毅夫是否在將中國推向萬丈深淵?——中日韓“自慰區(qū)”(1-3)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