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
作者: 宋 圭 武
內容摘要:目前,我們應提倡“乘船出海”,這“船”,就是公平正義之船。公平正義應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層面。建設公平正義,一是要建立更加民主的體制;二是在分配領域,要堅持勞動價值論原則;三是要抓好人的精神建設,這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人格基礎;四是公平正義實現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
關鍵詞: 改革 公平正義
作者簡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生,先后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數學專業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專業;現為甘肅省委黨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學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三農問題、經濟理論、中國發展等方面。
通訊地址:甘肅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郵編:730070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經驗不足,或對問題需要進一步通過實踐來認識,這時提“摸著石頭過河”,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另外,當改革處于淺水區時,“摸著石頭過河”所導致的風險也不大,“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但“摸著石頭過河”,其代價也是沉重的。一是有可能一些人會乘機渾水摸魚。改革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一些有權的,一些善于投機的,抓住機會,逮住了河里的大魚,而大多數人,雖然手里也逮住了魚,但都是小魚。二是造成“河水”污染嚴重。這污染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污染了人的道德之“河”,人們的道德世界走向墮落;另一方面是污染了自然之“河”,為了撈魚,自然成了人們任意破壞的對象。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今天,我們已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首先,我們的改革已經到了深水區。在深水區,是不能亂摸的,否則,就存在極大的改革風險。其次,我們的發展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既然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就不存在亂摸的問題,否則,就是對方向自身的否定。再次,目前,我們對存在問題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重要的是如何解決,也就是說,我們對“河”里的石頭已經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也沒有必要再去“摸”。
目前,我們應提倡“乘船出海”。這“船”,就是公平正義之船。公平正義,是建設良好社會的根本。首先,公平正義,是建設道德社會的根基。公平正義,是產生優良道德的沃土。沒有公平正義,道德之花就是枯萎的,道德就是稀缺產品。其次,公平正義,是產生效率社會的基礎。沒有公平正義,效率就是少數人對多數人剝削的效率,效率就是異化的,就是反人類的。若一個國家,既充滿道德,也充滿效率,這樣的國家就必定的強大的,就必定是充滿希望的,也必定是能夠經得起風吹浪打的。
中國改革,目的就是強國和富民。公平正義,既是強國的基礎,也是富民的基礎。若沒有公平正義,國家就缺乏道德,就缺乏秩序,強國就只是夢;若沒有公平正義,富裕就只屬于少數人,富民就是一個幌子。
目前,我們需要建設公平正義這艘真正的“航空母艦”,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最強大武器。中國人既聰明,也勤勞,若再加上公平正義的制度,中華民族必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
什么是公平正義?筆者認為,公平正義應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層面。
在政治層面,所謂公平正義,就是社會應盡可能實現個人之間具有相同的選擇權利,而不是少數人具有特權。就是在選擇的自由和權利方面,要更多強調機會均等,而不是一些人多,一些人少。首先,自由和權利并不是無限度的。個人的自由和權利總是要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同時,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也必須要考慮到自己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對別人的自由和權利的限制,所以,自由和權利是有限度的。其次,對于有限度的自由和權利而言,公正的分配原則就是大家均等,不能有些人有較多自由和權利,而另一些人有較少自由或權利。
在經濟層面,所謂公平正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是社會應盡可能實現個人之間嚴格的按勞分配。勞動代表了一種貢獻,按勞分配就是按貢獻分配。這既符合公平原則,也符合效率原則。因為社會若不實行按勞分配,一些真正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就沒有做貢獻的激勵,社會發展就缺少了動力。同時,不實行按勞分配,也使少數人坐享其成,社會就是奴役性的,這也是以往不合理社會的典型特征。二是社會應盡可能保證先天資源收益的平均分享。對于人類而言,先天資源,就像一個沒有失主的黃金,其公平的分配原則就是收益平均分享。比如土地,就是先天資源。馬克思指出:從一個較高級的經濟的社會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以至一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們應當做為好家長把經過改良的土地傳給后代。這里筆者認為,對于先天資源收益,關鍵不在所有權,關鍵是要實現收益的平均分享。但由于在收益分配中,所有權具有強勢地位,所以,國家要對所有權進行限制,要通過稅收等多種手段,實現全民在先天資源收益方面的平均分享。三是人道原則。有些人由于遺傳等原因,在勞動能力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但這種不足不能歸結為個人的原因。所以,按勞分配也是有缺陷的。為了彌補先天資源收益平均分配和后天按勞分配的不足,就需要有人道原則做補充,其中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就是對這種不足的一種必要補充。
在文化層面,所謂公平正義,就是要有公平正義精神,就在要在人文價值中體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
如何建設公平正義?
一、要建立更加民主的體制。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資本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沒有人民的當家作主,社會主義就是一句徹底的空話。同時,讓人民當家作主,也是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步驟。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1918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羅莎·盧森堡在德國共產黨成立宣言《斯巴達克同盟想要什么?》一文中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在于大多數勞動群眾不再是被統治的群眾,而是自己的全部政治和經濟生活的主人,并且是在有意識的、自由的自決中領導著這全部生活。但民主建設應考慮不同的人文背景。國情不同,民主的道路就不同,否則,民主就不能很好體現正義原則,民主就與民主的本質相悖。在中國,如何建設民主,筆者認為,由于面子文化和血緣文化濃厚,所以,在中國,應考慮要建設更多具有公開性和協商性特點的民主制度。
二、在分配領域,要堅持勞動價值論原則。第一,國家要限制勞動收入差距過大。合理的勞動收入差距不要超過1--10倍,也就是來自勞動方面的高收入與低收入的比例最高不要超過10倍。目前,我國有些行業和不同群體,收入差距過大,如有些經理年收入過百萬,而有些一般勞動者的收入一年才二三萬,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公平原則的,國家應當用法律限制這種來自勞動收入方面差距過大的現象。第二,由于存在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區分,所以,筆者認為,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從事復雜勞動的勞動者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是社會最高的。而社會的一般管理人員,包括公務員、一些后勤人員等,筆者認為其工資水平應當與社會平均水平持平,不應高于專業技術人員的平均水平,但要高于社會從事簡單勞動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第三,軍隊工資應分戰爭狀態和和平狀態兩種情況。在戰爭狀態下,軍人的工資要大幅度提高,這也是合理的。同時,對于付出生命代價的軍人,要給予高額補償。但在和平時期,軍人的工資平均水平應和公務員持平。第四,要堅決杜絕一切隱性收入和灰色收入,收入要盡可能陽光化。目前,我國的隱性收入問題和灰色收入問題是十分嚴重的,國家要加大治理的力度。王小魯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國灰色收入規模急劇擴大,增速也很快,2008年中國灰色收入粗略估計為5.4萬億元。與2005年相比,三年內增長了近1倍,遠高于GDP增速。所以,如何規范隱性收入和灰色收入,是一個十分緊迫和重要的問題。這既影響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也影響到社會道德的健康性。第五,要堅決治理權力壟斷、經濟壟斷和學術壟斷所產生的一些尋租行為。分配不公平深層次也是權力的不均衡,而權力主要有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和文化權力三種形式。政治權力的不均衡就是政治權力壟斷,實質就是權力集中和特權,這是產生腐敗的基礎;經濟權力的不均衡就是經濟壟斷,主要導致經濟利益不合理集中;文化權力的不均衡就是學術壟斷,主要表現就是一些學術權威和學霸的通吃和學術腐敗。對政治權力壟斷主要要通過推進民主化等來限制;對經濟壟斷主要要通過法制手段、稅收手段、經濟政策手段等來限制;對學術壟斷主要要通過建立和健全學術權力制衡機制等來治理和規范。第六,對體制內勞動者的工資要加強宏觀計劃管理。各地區之間要有一個平衡,要減少地區之間的差距。目前,在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同是國家公務員,或同是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差距也很大,在這方面,國家需要通盤考慮,要加強通過計劃管理的手段進行平衡,要提高落后地區人員的工資水平。而對體制外勞動者的工資要更多通過法律、稅收等手段進行調節和管理。第七,單位內部要制定更加公平的績效考核體系。在績效考核中,要注意克服領導意見傾向和多數人意見傾向。領導意見傾向就是注重領導的分配意見,多數人意見傾向就是注重多數人的分配意見。但這兩種情況都可能產生一些誤差。如領導意見傾向有可能導致分配法則有利于領導,而多數人意見傾向有可能導致分配法則有利于多數人。分配法則有利于領導未必就公平,這要視情況而定。同樣,分配法則有利于多數人也未必就公平。因為在注重多數人分配意見的情況下,一個單位的少數勞動精英或少數勞動尖子,往往有可能就是利益受損者,這也不符合公平原則。所以,在制定績效考核標準時,公平原則是首要的,同時,符合公平的績效考核體系也就是符合效率原則的,是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第八,國家要制定提高勞動者報酬所占比例的中長期計劃。國家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時,要將提高勞動者報酬所占比例的計劃納入其中,要力爭勞動者報酬所占比例在短期(5年)內占到50%以上,在中期(10年)內占到60以上,在長期(20)內占到70以上。筆者認為,對一個國家而言,從現實出發,當勞動者報酬所占比例占到80%以上時,這個國家的收入分配就是比較公平的,也是比較理想的,這個社會也就是較為和諧的社會,勞動者也就得到了基本應得的比例,這個社會也就大體實現了按勞分配,同時,也就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第九,對電力、油田、煤炭、銀行等行業,國家要加大管理力度,要使他們的工資收入保持在社會平均收入的水平上,而不應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第十,國家應當對來自所有權的收益盡可能通過法律、稅收等手段進行限制,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而不應高于工資收入水平。
三、要抓好人的精神建設,這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人格基礎。如何建設人的精神世界?第一,就是要建設自覺人格。所謂自覺人格,就是自覺向善的人格。善有兩個層次:基本的善和超越的善。基本的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有誠信意識。這是人與人之間應具備的基本德性,人與人之間的其它德性,都不能脫離誠信的底蘊。二是要有理性意識。理性意識,就是科學精神,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是人對自然應保持的基本德性。三是要有敬畏意識,這是人對不確定性世界應具備的基本德性。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保持敬畏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而超越的善,就是愛和奉獻。自覺向善,就是要自覺追求基本的善和超越的善,但保持追求基本的善,應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說,要達到自覺人格,你可以不追求超越的善,但應保持追求基本的善,否則,就是不自覺的,就是他律的。若一個人既追求基本的善,又追求超越的善,這樣的人就是大圣人,就是圣人的人格。第二,如何建設自覺人格?一是要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從我開始。這里尤其要注重教育,在小學階段或幼兒園就要抓起。相應,目前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也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二是要從輿論抓起。要建設陽光媒體,要多宣揚和報道好人好事。這里尤其要建設陽光網絡,對利用網絡進行造謠誣蔑的人要進行嚴厲打擊。三是要注重文藝建設,對不健康的文藝內容和形式要進行禁止或限制。要盡可能杜絕色情暴力類的文藝內容。要維護文化的神圣性。四是要創新制度,要建設陽光制度。制度設計要更多注重公開化的形式,要多一些辯論、協商等。五是要加大法律對不道德行為的懲戒力度。要對見死不救進行法律懲戒。六是要積極吸收西方文化中一些先進的東西。七是要注重習俗的改造。要對婚喪嫁娶中的陳規陋習進行改革。八是領導要起帶頭作用,政府要積極推動。
四、公平正義實現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重視穩定,是一種實踐理性的客觀要求。從理論分析角度看,穩定是發展的有效前提。第一,穩定為公平正義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沒有穩定,秩序就是紊亂的,秩序就是真正的弱肉強食。在社會動亂的情況下,機會主義者、坑蒙拐騙者、社會強勢群體等,往往就是利益的最大獲得者,公平正義也就根本無法體現。第二,穩定為生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沒有穩定,生產就是低效率的,生產的成果就是有限的,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話。第三,穩定為生命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在動亂的環境下,人的生命就是缺乏保障的,生命也就是廉價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是受害者,沒有贏家。從國內外發展實踐看,重視穩定,其意義也是深遠的。從國內看,在歷史上,每一次農民起義,雖然對推翻舊統治有積極意義,但對社會的破壞也是嚴重的。從國外看,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文明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大破壞。從博弈論的角度看,戰爭對雙方而言,都不是一種理性選擇,都是一種非理性的表現。但歷史總是往往充滿非理性。《法國革命史》的作者米涅在1825年指出:“假如人們能互相諒解,假如一些人肯于把過多的東西讓給別人,另一些人雖然匱乏而能知足,那么人們就會是非常幸福的;歷次革命就會在和睦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歷史學家就沒有什么過激行為和不幸事件可以回顧,只要指出人類比以前更為理智、自由和富足就行了。但是,迄今為止,各民族的編年史中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在牽涉到犧牲切身利益時還能保持明智的態度。應當做出犧牲的人總是不肯做出犧牲,要別人做出犧牲的人總要強迫人家犧牲。好事和壞事一樣,也要通過篡奪的方法和暴力才能完成。除了暴力以外,還未曾有過其他有效的手段。”社會在發展,人類已經進入到了21世紀,人類對發展的態度和手段的選擇也應更理性化。目前,黨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反復強調穩定問題,這就是一種理性精神的體現,也是一種務實態度的表現,我們應堅決擁護和執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