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國的改革開放,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未來,也與每一位中國人息息相關! 在國人的意識里,國家大事與我們平民百姓無干,很少有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一是覺得一介平民太微不足道,二是你想說又有誰聽!三是為了生計,沒時間扯淡!
在這么多年里,我有一個感覺:仿佛陷入一個漩渦,身不由己地在旋轉!為了尋求發展,挖空心思地找項目,干事業,想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發生在身邊的能人們,人家都成功啦,你不成功,只能說明你無能。這個漩渦就是追逐利益,為了這該死的錢,整日就陷入這追逐之中!從學校畢業二十年啦,從一個充滿激情和憧憬的熱血青年到不惑之年,已飽經坎坷,歷經滄桑,至今仍一事無成,在反思自我之時,悟出一些大道理來,有時反思的結果,把自己竟出一身冷汗!
引言:
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文明史綿延不絕,世界上也就此一家!燦爛的中華古文明是個奇跡,中華民族是個能創造奇跡的民族。毛澤東是中華民族文明史孕育出的杰出代表,是集大成者!在他領導下創建社會主義主義中國并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百姓們以宗教般的虔誠,癡迷地熱愛他。他是中國人民的守護神,更是中國社會主義的守護神!我們每一個正義的中國人沒理由不愛他!
毛澤東創造的奇跡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結晶:中國社會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這個成果的取得,是付出三千萬中華兒女的青春熱血,歷經二十八年的浴血戰斗取得的!自4 9 年建國至76 年毛主席逝世,又是二十八年!毛主席領導著人民,在一片焦土上建立起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這是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所取得的最偉大的輝煌成果!這期間還歷經抗美援朝、援越及援助世界上的貧窮兄弟國家,同時經受著來自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封鎖、圍攻和分裂!!這是最值得引以為榮和自豪的偉大成果!!是誰讓我們自卑?是誰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是罪惡的污蔑和引誘!!
正文:
中國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把治國大事與廚藝相提并論!乍一聽,胡亂聯系,驢頭不對馬嘴,但仔細琢磨,竟恰如其分,妙不可言!在這大與小之間包含著先人們高超的治國理念和智慧!把國家治理的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繁榮富強。這不是一道色香味型俱佳的美味佳肴!天下人共享之!! 對照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現狀,如果用一道菜比喻的話,那就是河南地方小菜“大鍋菜”,或者叫“胡辣湯”!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體系之時,就已經對資本主義把脈:病入膏肓,無藥可治!于是他們天才地提出自己的理論。這就是一場偉大的社會管理創新!列寧斯大林在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毛澤東周恩來領導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其實已經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其實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也自覺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改良,使資本主義得以茍延殘喘。從另一個側面也證明了馬克思理論的偉大!歐美現在深重的危機不更進一步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嗎! 那么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什么還要把“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消滅的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又輕而易舉地引回來!!!???
中國改革開放正確的道路是什么?
我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對改革開放的技術路線做以解讀。
我把古人說的一句話改為:治國如同管理一家集團公司。一個國家就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公司:國家主席就是董事長,總理就是總經理。各級官員就是各層管理者,每個國人都是員工。全國人大就是董事會,全國政協就是監事會。這樣對比不是更加準確嗎?!
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人都知道,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是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歐美資本主義管理學家們創新并逐步完善,并推廣實施使資本主義經濟暫時擺脫經濟危機得以繁榮,成為世界各國競相學習的范本。但這個管理模式就資本主義管理學家們是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啟迪下,總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教訓后,才逐步形成的。但這些改良并不能根本性地解決金融寡頭政治的根本矛盾。可悲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卻放棄馬克斯恩格斯設計,列寧毛澤東實踐創造的卓越優秀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模式,卻盲目地皈依資本主義!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 歐美現代企業管理的指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借鑒馬克思主義經濟原理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理念而誕生的。
現代企業管理的指導思想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靈魂,主要內容有:行銷導向、市場觀念、用戶觀念、競爭觀念、創新觀念、時間和信息觀念。。這些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實施推廣,可以使企業保持充沛旺盛的活力,迎接經營國際化,經濟全球化,市場區域化挑戰。所謂的行銷導向和市場觀念,,就是就是對市場近行全面、深入、客觀、準確地了解,根據市場的需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生產出消費者需要的優質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行銷導向的提出,被譽為一場經濟革命,它的所產生的影響決不下于世界上任何一場技術革新。這一理念的提出就是在引導企業自覺遵守“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念(被冠之以“行銷導向 ”)。避免盲目投資和市場惡性競爭,從而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用戶觀念 提出顧客是上帝,這恰與毛主席提出的“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解決“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供應不足的矛盾”相對照。提出企業的最大目的是創造顧客 而不是追求利潤,。顧客是上帝,是維系企業生存的最核心的根本,把利潤當成檢驗企業經營好壞的標準,是企業為社會服務過程中的應得報酬,就像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一樣,這個說法不僅掩蓋了資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價值的事實,但從另一方面宣揚了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為社會服務的理念,要融入社會生活中。為減少階級對立和沖突,也起到迷惑大眾的作用。 這些都是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靈魂,是企業要保持不變的。
從現代企業管理度角度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我們在社會主義改革中也是堅持和捍衛的核心靈魂,絕不能動搖!社會主義經濟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而不是“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場經濟”!中國政府在經濟管理中的計劃職能應該進一步加強,而不是放棄!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科學布局、合理規劃有條不紊健康協調運轉的最佳的經濟管理模式。這種先進的社會管理模式,需要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先進的管理辦法才能規范地、高效地運作!同時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運作的基礎,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能分離!這也是區別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關鍵!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自由市場是造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決定因素。資本追逐利潤的天性發展到壟斷資本時更是變得無節制的貪婪,當今正肆虐在歐美國家的金融危機及北約國家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不又印證了馬克思《資本論》的精準論斷!資本主義私有制是世界一切罪惡的罪魁禍首!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推行的私有制經濟(即被稱為民營經濟)是造成中國社會混亂和不公的源泉!所推行的市場經濟是造成不正當惡性競爭、重復盲目投資、資源掠奪性開發并嚴重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社會成本高昂、經濟畸形發展的根本原因!最典型的事件有:光伏產業全國一哄而上,以至于產能嚴重過剩(污染也很嚴重)、全國各地的鉛酸電池的鉛污染是企業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環境為代價,目前鋰電池依舊是遍地開花,鋰電池還沒普及就面臨產能過剩。2011年爆發的溫州經濟危機不正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中國的翻版嗎
從目前情況看: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是對立的,不能兼容并蓄地統一在一起,和社會主義公有制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關系一樣黑白分明,非此即彼,不能和諧共處,用毛主席的話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難怪毛主席高瞻遠矚英明果斷地發動文化大革命,批判走資派。現在中國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最有力地證明了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必要性和正確性!
二. 現代企業管理的組織形式和管理組織機構
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 一般是股份制合資公司,這是一套完整的企業組織形式。充分地體現了集體決策,經理負責執行,獨立監督和民主管理的職能。這種模式,使所有者、經營者、生產者之間通過公司的權力機構、監督機構形成各自獨立、責權分明、相互制衡的關系,依照公司章程、法律、法規確立這種關系。股份制企業的特征主要是:①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借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②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眾多的股東都從利益上去關心企業資產的運行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于優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這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相吻合,社會主義公有制度:全國人民都是股東,人大是董事會,政協是監事會,政府就是管理機構。 中國的政治體制與現代企業的形式一樣,都非常適合經濟的發展,那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就要在堅持這種模式,而不是削弱或者去顛覆,中國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家經濟管制的放松,民間私有制資本開始活躍起來,政府發現了其管理的大量國有企業竟然是財政支出的沉重負擔。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狀況,政府“被迫”地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而此時的改革卻是一場大規模的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改革。當初如果要改革的話,也只能是公有制的基礎上如何能充分發揮組織形式的優越型!改掉那些這些影響發揮機構職責的不合理制度和傳統! 真正需要改革的內容是建立企業的科學完善的管理組織機構(即下面所講的內容)
現代企業的管理組織機構 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效率出發,按照崗位職責分工明確,指揮靈活統一,精兵簡政的要求,合理設置組織機構,配置人員并建立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科學的、嚴格的規章制度保證管理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國家各級政府機構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也應該按照該這些原則去增設或撤銷,每個崗位要建立明確的工作責任、范圍、規范、程序、目標,考核標準,辦法,以及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嚴格的獎懲激勵措施。崗位工作人員的選拔上,根據崗位要求制定選拔標準,公開公正透明地篩選,民主評議。把那些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放到那些重要崗位上來。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把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以及整頓吏治為頭等大事。而中國現代的改革卻大面積地滋生腐敗,這難道不是改革方向性和策略上的失誤嗎?!
三. 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
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表現形式。企業管理工作者在具體的工作中綜合地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思想教育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運用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原理和方法,并依靠充分而準確的數據和信息,把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結合起來,積極推廣先進的管理方法:戰略管理,目標管理,精細化管理,系統化管理,標準化管理,成本財務管理,創新管理 等等先進的管理方法。這些管理方法要納入具體的管理體系中,體現在管理程序上,這些先進的管理方法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中國的改革的重點就應該放在推廣應用這些先進的管理方法上,但這些內容并沒有被重視起來,即使有一些,比如目標化管理,也是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缺乏可操作性,一切都流于形式。
四. 現代企業完善的企業規章制度
現代企業都有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主要有: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責任制度和獎懲制度。這些是保證企業健康規范運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在中國各級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里,其實都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卻為何不能制止官場腐敗、不能讓國企扭虧為盈?國家和企業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一各方面,是不能湊效的。
五. 現代企業管理以培養和選拔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打造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核心工作。
現代企業管理 非常重視員工的職業化教育,提高員工的職業化素質和水平。人才因素是企業經營成敗的決定因素。
特別是企業對高層管理人才的選拔上更注重高尚品德,企業絕不會把一個品德敗壞的人擔當重任的。
中國對人才的培育上,一直在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但在人才的使用上卻沒有做到任人唯賢和知人善任!
清朝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盼時至今日依然在延續著、喟嘆著!
以上五個方面共同組成現代企業管理的整體管理架構。
1998年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與朱镕基總理會面時曾坦言:中國重點應對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生產效率、應對金融風險、平衡地區差異等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國急需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我們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就是,建立完善的國家經濟管理模式和機制,加強基礎教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選拔高水平的優秀人才參與國家各領域的管理,對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人才和技術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采用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國家生產力和創造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