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你將走向何方
中國,你將走向何方,這是一個令國人非常關注的重大問題。之所以關注,是因為,中國正面臨著嚴重危機和政治抉擇。作為執政黨,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決定著國家政局走向,也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縱觀新中國六十余年風雨歷程,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跌宕起伏,動人心魄。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分水嶺,大致分為兩個時代,即毛澤東時代和特別是時代(包括后鄧小平時代)。對這兩個時代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兩個時代,雖然同為共產黨領導,同走社會主義道路,但給人們展示的是兩個不同版本的政治和經濟形態,一個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體制;一個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私有制為主導的市場經濟體制。兩種形態可用“社會經濟”和“經濟社會”來表述,前者側重的是意識形態,注重以改造社會推動經濟發展,后者側重的是物質形態,注重以經濟建設推動社會發展。兩者體現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由此,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何為社會主義,揭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一、社會現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進入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時期。在政治上,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政治綱領,取消階級斗爭,徹底否定反“右”和“文革”等政治運動,建立了以“唯經濟論”為基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指導思想也逐步演變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已被取消,由此可見,兩者具有明顯政治差異。
在經濟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實行經濟轉軌,全面推行市場經濟,通過一系列顛覆性的經濟體制改革,除保留少數壟斷性國有企業外,建國以來建立的國營和集體經濟在改制中徹底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私營經濟一統江山。在市場經濟作用下,我國的經濟社會出現兩極分化,形成剪刀差式發展態勢,即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目前位列世界第二。社會狀況不斷惡化,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出現嚴重倒退,社會矛盾不斷加劇。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官場腐敗。政治運動取消后,制約機制和群眾監督被嚴重削弱,受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黨內許多的領導干部思想發生轉變,在燈紅酒綠中迷失了方向,喪失了理想信仰和黨性原則,蛻變為改革的投機分子和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官位意識濃厚,官僚主義嚴重,以權謀私,追逐名利,官商勾結,索賄受賄,幾乎是無官不貪,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反腐斗爭雖一直進行,卻收效甚微,貪官依然層出不窮,越貪越大,查辦涉案金額千萬元的貪官屢見不鮮,成為一個依附在黨的肌體難以根除的毒瘤,危及黨的生存和發展。
2、社會污濁。黨內“資改派”為推行資本主義路線,極力宣揚西方普世價值觀,利用人們求富的心理,大搞物質刺激,大力發展私營經濟。于是,一切向錢看便成為社會潮流。在利益的驅動下,新中國消聲滅跡的社會丑惡現象又死灰復燃,沉渣泛起,黃、賭、毒、黑大行其道,為獲取暴利,不法經營者肆意在食品中放置有毒有害添加劑,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人販毒販不惜鋌而走險,喪心病狂的干著唯利是圖、危害社會的勾當,昔日淳樸清新的社會風氣蕩然無存。
3、貧富懸殊。改革開放后,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催生一批腰纏萬貫的富豪和貴族階層,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私有化程度的不斷擴大,社會財富向改革的精英們急劇流動,導致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蛋糕逐漸做大,可分配卻嚴重失衡,據有關資料顯示,占人口0.4%的富豪們擁有著70%的社會財富,他們逐步掌控著中國的經濟命脈。新生的資產階級,過著揮金如土、醉生夢死的生活。而按照聯合國每人每天1美元的標準衡量,約1億的老百姓尚未完全擺脫貧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民,依然存在看病難,買房難,上學難問題,加劇了兩極分化和社會矛盾。
二、成因分析
評價改革開放,許多人往往看到的是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增長的一面,卻忽視改革開放前奠定的堅實政治經濟基礎的客觀事實。我們不否認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但必須明確的是,沒有前三十年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和完整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體系作支撐,就不會有后三十年的經濟騰飛。而且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有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外資涌入對民族經濟形成的巨大沖擊等市場化帶來的負效應。更有市場經濟給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1、路線錯誤。縱觀新中國發展歷程,我國建立并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影響,黨內一直存在兩條路線的斗爭,走資派掀起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私有化之風,對公有制經濟形成巨大沖擊,加之蘇聯出現修正主義對我國的影響,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面臨嚴峻挑戰,為確保新生的人民政權,毛主席毅然發動反“右”和“文革”運動,力圖通過群眾運動鏟除資產階級滋生的土壤,清除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帶來的威脅。
但隨著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相繼離世,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有了翻盤的機會,曾經的“走資派”重新掌權,地、富、反、壞、右分子摘了“帽”,階級斗爭之火從此熄滅。“資改派”們在不爭論,不管姓“資”姓“社”和解放思想的高壓政策下,清除異己,掃除阻礙,使資本主義復辟最終得以實現。
2、組織不純。改革開放后,為適應轉型需要,黨的組織路線也出現重大調整,發展黨員注重所謂“能人”,核心力量逐漸由過去的工農兵,變為知識分子、私營業主等改革“精英”和投機分子,許多人進入各級領導層,參與決策,共產黨的屬性發生重大變化。
我們知道,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消滅剝削階級,建立平等共富的社會主義社會。而私企本身具有剝削性質,通過剝削,最大程度獲取剩余價值,積累財富,這些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黨內發揮著主導作用,他們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3、思想異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面對浩瀚的古今中外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應本著“科學嚴謹、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打造文化精品,引領社會發展,為大眾服務。如果敞開山門,不加批判的奉行“多元文化”,勢必導致思想混亂。改革開放以來,文化領域逐漸偏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封、資、修腐朽文化甚囂塵上。在共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旗幟下,我國在世界各地大力創辦“孔子學院”,甚至孔子塑像也悄然走進莊嚴的天安門廣場(后在民眾聲討中黯然退場),共產黨人不宣揚馬列主義,相反,極力推崇曾被批判的孔孟之道,極大的搞亂了人們的思想。
各類媒體和教科書對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逐漸減少,對毛澤東時代和毛主席多是淡化或負面宣傳,使許多人,特別是青年人對那段歷史缺乏客觀公正了解,有的是不解與仇視。而影視作品多是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是武俠暴力內容,低級庸俗文化潛移默化將人們的思想引向歧途。
如今,許多人的價值取向是“物質至上”,注重的是個人利益,追求的是財富與享受,對國家大事莫不關心。因而,表現為好逸惡勞,貪圖享樂,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思想頹廢,道德缺失,這是黃、賭、毒、黑等社會丑惡現象產生的根源。
三、未來期待
一個政黨,一個國家需要改革,需要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因為改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去除社會管理體制中舊的不合理的東西,建立適應社會發展客觀要求的新體制的重要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革命戰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奮斗目標,這就是中國社會歷史性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它極大的推動了中國社會跨越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如果堅持走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之路,那是完全正確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它逐漸背離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背離人民的期盼,演變成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資改派”利用改革,倒行逆施,修正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借發展經濟之名,行毀社會主義基石之實,這樣的改革持續下去,勢必重蹈蘇聯黨亡政息覆轍。面對國家政治危局,反抗的浪潮風起云涌,重慶的唱紅打黑風暴,縮差共富之舉傲立潮頭,得到全國人民的充分肯定和熱烈擁護,他反映的是民意,體現的是人民呼喚社會主義回歸。
然而,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穩固的市場化政治經濟體制,使復興社會主義之路面臨諸多難題:一是目前尚無毛澤東式的政治人物領導復興運動,群龍無首難成大氣。人們看好的薄熙來同志,由于王立軍事件,使他面臨空前壓力,前途難料。二是各地開展的聲討“資改派”復辟活動,各行其是,而且隊伍中魚龍混雜,思想和觀點各異,沒有形成統一的、足以摧垮“資改派”的強大力量。三是充滿誘惑的洗腦,使許多人對改革開放性質認識不清,深陷泥潭卻渾然不覺,不聞政治,講求現實,追求享樂成為生活的基調。
我黨是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斗爭中發展壯大的,沒有斗爭,黨便失去存在的意義。今年,黨將要召開“十八大”,中央領導層的更迭關系中國政局走向,是延續現行政策,還是作重大政策調整,目前不得而知。在這決定共產黨前途命運的歷史關頭,又一次考驗著人民的智慧,考驗著黨是否有糾正錯誤的勇氣和能力。面對危局,全體真正共產黨人和擁護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的仁人志士,應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精神,集合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形成統一戰線,有組織有計劃的與“資改派”作堅決斗爭,通過各種傳媒,宣傳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揭露“資改派”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罪惡行徑,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認清形勢,盡快覺醒,迅速行動起來,形成強大的革命聲勢,力挺毛派領導人進入中央領導層,領導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撥亂反正,開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征程,走富民強國之路,實現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復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