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雷鋒補了又補的襪子,看新中國工業的騰飛
到撫順雷鋒紀念館參觀過的人都會看到,在陳列著雷鋒生前用過的物品的展柜里,陳列著一雙代表了雷鋒艱苦樸素精神的雷鋒生前穿過的襪子。襪子是一雙軍用棉線襪子,襪底上不僅補滿了補丁,而且還更是補丁落補丁。盡管襪子很舊而且還補滿了補丁,但依稀還能看出原色是草綠色。雷鋒參軍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盡管仍然還保持著從紅軍時期傳承下來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但是由于建國之后我軍的后勤保障有了極大地改善,因而雷鋒似乎沒有必要如此地節省。故而許多人都認為雷鋒是在故意地做作,純粹是為了表現自己,甚至有的人竟然據此而質疑雷鋒精神的存在。
今天的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由于他們對那時人們生活的狀況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也就毫不奇怪。
雷鋒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由于新中國成立才只有十幾年,工業還十分落后,所以根本就沒有建立起化纖品的原料生產和化纖品的紡織工業,因而當時中國人的衣帽鞋襪,完全是以棉紡織品為主。棉紡織品雖然保暖吸汗,但就是不耐磨。一雙棉線織成的襪子穿在腳上,走不了多遠的路,腳趾和前腳掌與腳跟出就會被磨出窟窿。在那個年代,除非像《往事并不如煙》一書中所描述的那些吃豆腐乳都要十幾樣的人之外,上至黨和國家的最高領袖毛主席,下到普通百姓,凡中國人,沒有不穿補過的襪子的,甚至有人還要穿補了又補的衣服。毛主席的睡衣,就補了七十三快補丁。棉織品的不耐穿,加重了解決中國人穿衣問題的困難,于是號召與提倡艱苦樸素,也就成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當時有一首這樣的童謠在全國到處傳唱:“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條褲子穿九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一九五九年,在東北的松嫩平原上,地質工作者發現了大油田。大油田的發現時,恰逢我國的建國十周年大慶,大故油田被命名為了大慶油田。盡管發現了大油田,但是由于當時我國的基礎工業同樣也十分落后,所以開發得相當困難,但是王進喜等石油工人就是憑著“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硬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就開發出了大慶油田。到一九六三年,周總理就自豪地宣布了我國實現了石油自給。雖然有了石油這個原料,但是把原料加工成產品同樣也需要時間。為了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需,當時民間紛紛傳說是出自陳云的建議,在棉線襪子的基礎上,在腳上最著力的腳趾和前腳掌與腳跟的部位,加上一層尼龍。在襪子的底部加上了一層非常耐磨的尼龍之后,同樣的棉線就變得非常地耐穿,中國人從此免去了每晚都不得不補襪子之苦。由于整雙的棉線襪子又加上了一層尼龍底,故老百姓將這種襪子稱之為加底襪子。在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后的一九六七或是一九六八年前后,由于我國石油和化纖以及紡織工業的發展,純尼龍以及純尼龍絲的襪子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全國人民的需要,于是加底襪子和純棉線襪子也就離開了中國人的生活。直到改革開放二十年之后,由于棉紡織技術的提高,純棉線襪子又回到了中國人的生活中,而加底的襪子,直到今天也沒有回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可能是永遠也回不來了。
雷鋒不幸殉職的一九六二年,正是新中國工業騰飛的前夜,因此雷鋒沒有趕上新中國工業騰飛之后的時代。如果雷鋒趕上了新中國工業騰飛之后的時代,盡管雷鋒再艱苦樸素,也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展示出來。因為尼龍襪子、尤其是軍用的尼龍襪子,似乎根本就穿不破,因此也就根本不用補。
雷鋒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不僅是新中國精神文明騰飛的時代,而且也是新中國工業文明騰飛的時代。雷鋒的這雙補了又補的襪子,不僅記載了雷鋒艱苦樸素的精神,而且也更是清晰地反映出了新中國在那段時期的工業狀況。回想起雷鋒的襪子,看看自己腳上穿的襪子,簡單的一雙襪子,卻也同樣記錄了新中國工業騰飛的歷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