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資派”在華西村問題上的思維梗塞(9)
有“天下第一村”美譽的華西村隆重舉行建村50周年紀念大會,報道的標題《華西村人均資產過百萬 家家住別墅開轎車》不但讓所有的勞動者羨慕讓所有的農民心動,也叫一些“愛資派”人士很坐不住了,于是想方設法來消除這種影響。可是因為他們唯利是圖,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思想指導,所有在討論華西村問題時常常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思維梗塞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關于《如果華西村當年走了小崗路》的討論中表現得很明顯,有些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說說個人的看法——
日網企“副總”[我愛孫]對華西村最近舉行高調的50周年大慶思維梗塞得特別嚴重。他的思維中有兩個比較大的結石,一個是想要華西村公開三十年給各級領導干部的送禮清單與賬目;二個是認為“離開了官方權力的支持,華西村什么也不是”。
按[我愛孫]的說法,華西村這次50周年大慶從中央各主管部門請來了老領導為之捧場、請來了江蘇省委歷屆老領導為其站臺,請來了大腕明星為其高歌。據媒體報道:華西村50周年村慶“賽春晚” 明星云集出人意料。為了高調宣傳華西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成果,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朱迅和水均益擔任主持,國內演藝界知名藝人閻維文、毛阿敏、譚晶、蔡國慶、鮑國安、楊洪基、韓紅、黃宏、馮鞏等加盟演出,青春派實力歌手及華西村少兒藝術團也獻上了精彩的節目。 他還聽別人說華西村為了搞大慶,僅僅舞臺裝飾費用就花了500萬,大為感嘆:真是財大氣粗啊。
[我愛孫]不宣傳,還不知道華西村“財大氣粗”。不是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嗎?如今人家“財大氣粗”了應該是社會主義了呀,辛苦了半個世紀就是鋪張一次也合情合理呀。你憑神馬對人家“財大氣粗”的社會主義還要橫挑鼻子豎挑眼的,這不是自己找氣受找罵挨嗎?
關于[我愛孫]說的“華西村三十年給各級領導干部的送禮清單與賬目”,他的意思是改革開放前是不興給各級領導干部的送禮的,改革開放后才是一定要給各級領導干部的送禮才能得到支持。如果他的這個理論成立,那么不但中國首富梁穩根就麻煩了,所有的企業家和各級領導干部都麻煩了。顯然,這是在含沙射影地攻擊改革開放。[我愛孫]經常用攻擊改革開放作棍子打人,看來他棍法不精,結果這一棍重重地打在了自己身上。
不過,從公開的報道看,華西村至少給兩個省的領導人送過大禮,一個是寧夏,一個是黑龍江。
據說若干年前吳仁寶踏上了西部荒涼的土地,沿途村落的貧困圖景,深深硌疼了他的心,他決心在銀川郊區新建一個寧夏華西村。幾年時間,不僅在這里投下了300多萬元,而且還派出華西集團副總經理瞿永興,長期駐扎在寧夏,幫助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 目前,寧夏華西村一些村民已經蓋起了別墅式樓房,200多輛神宇汽車已經進入了農民家庭。今日的寧夏華西村,呈現了道路暢通,綠樹成蔭,工廠林立,商貿繁榮的喜人景象。
西部扶貧取得成效之后,江蘇華西村又將援助之手伸向了黑龍江肇東市五站鎮的一個小村,起名為肇東華西村。肇東華西村原先只有800畝水田,55戶人家,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這里的村民都是以前從全國9個省逃荒過來的,人心不齊,不思進取,打打鬧鬧、偷偷搶搶的事也時有發生。引入江蘇華西的管理機制以后,先后有200多人到江蘇接受培訓,學習歸來,這些人已經成為村里的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99年就實現總產值4500多萬元,人均收入超過4000元。1998年,肇東華西村被洪水淹沒。江陰市政府、華西村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出資180萬元,幫助他們災后重建家園。當年的12月22日,吳仁寶親自到這里看望干部和村民。當他來到受災戶鄧波的家中,聽到他們一家農副業收入達到三萬多元時,欣慰地笑了。翌日上午,黑龍江省委書記徐有方、省長田鳳山在會見吳仁寶時說:“華西村是中國農村的希望所在!黑龍江華西村現在已成為北國農村的希望!”
至于[我愛孫]說的“離開了官方權力的支持,華西村什么也不是”。大于認為官方對華西村最有力的支持就是讓吳仁寶回到華西村。因為1974年,吳仁寶調任中共江陰縣縣委副書記、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兼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1975年,吳仁寶調任中共江陰縣縣委書記、縣革命委員會主任,仍兼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 到了1981年,吳仁寶被免去了中共江陰縣縣委書記、縣革命委員會主任職務,又回到華西村。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吳仁寶肯定不能全心全意抓華西村,華西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這么輝煌。
[我愛孫]說“華西村什么也不是”,大于給他補充兩個字,“華西村其它什么也不是”,就是一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并且走出一些經驗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農村光明燦爛的希望。在經過五十年風風雨雨艱苦的奮斗后今天,能夠讓人們看到中國農村未來的光明燦爛,確實可喜可賀。所以,應該感謝那些支持過華西村的各級領導,在大慶的時候理所當然應把他們請來聚一聚,華西村就是送他們每人一斤黃金,“愛資派”也只有眼紅的份。
愛資派”在華西村問題上的思維梗塞(10)
有“天下第一村”美譽的華西村隆重舉行建村50周年紀念大會,報道的標題《華西村人均資產過百萬 家家住別墅開轎車》不但讓所有的勞動者羨慕讓所有的農民心動,也叫一些“愛資派”人士很坐不住了,于是想方設法來消除這種影響。可是因為他們唯利是圖,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思想指導,所有在討論華西村問題時常常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思維梗塞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關于《如果華西村當年走了小崗路》的討論中表現得很明顯,有些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說說個人的看法——
[十八掌+5]在“愛資派”里連思維梗塞都算不上,這孩子完全給打傻了。其它“愛資派”盡管思維梗塞,還知道讓小崗村躲開華西村,可[十八掌+5]還傻傻的來“談南街村、華西村、小崗村、大寨之間的比較問題”,而且比得滑稽又可笑。如他把“大寨與小崗比”,那有可比性嗎?一個是大災大干,不要國家救濟款、救濟糧、救濟物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還向國家交售了公糧。一個是遠近聞名“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一個在 1977年畝產就達到了690公斤;一個有著550多畝耕地1979年才產糧13萬斤。一個講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精神;一個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極端的個人主義。這不是拿墳丘比泰山,以家雞比鯤鵬,能夠比嗎?
至于把華西村與小崗村進行比較,大于在《[研究小崗](四十四)思想的差距》比較過一次,照抄如下——
在前面的兩個“第一村”中比較了小崗與華西不同的發展模式,模式的差別根源在于思想的差距,下面看看小崗與華西的思想差距。
華西村從昔日人人窮得沒飯吃,發展到今天成為戶戶住別墅,家家有汽車,人均存款超過百萬的“天下第一村”的“神話”,離不開吳仁寶的作用。吳仁寶,這個真正的共產黨人,這個在中國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最小官位上任職最長的人,有文章這樣說他:
吳仁寶帶領華西村的百姓改變命運的事跡,可歌可泣,如果說這些事跡是一串珍珠,那么串起這些珍珠的紅線,就是吳仁寶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巨大人格魅力。金錢是檢驗一個人品質的最好的試金石。吳仁寶有一句名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多年來,吳仁寶一直堅持“三不”:一是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二是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三是不拿高額資金。近四年,華士鎮人民政府,每年批準他拿100多萬元獎金,他都一分沒拿。幾年來他交給村集體的獎金,累計有5000多萬元。也許對一般人來說,5000多萬元是什么概念已難確切體會,然而任憑是誰,聽到這個把5000多萬元悉數奉獻的故事,也就一定會理解,這位老共產黨員為什么會在華西村一呼百應,為什么會成為中國農村大地上一面不倒的旗幟。
而他是思想基礎是:“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吳仁寶為華西村編寫的村歌,開頭兩句是“華西的天是共產黨的天,華西的地是社會主義的地。”吳仁寶常說的一句話是:“華西村堅定不移地發展集體經濟,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起來,讓已經富裕起來的人能長久地、健康地、越來越好地富裕下去。這就是我吳仁寶一生的追求和愿望。”這位有著堅定信仰的老共產黨員深情地說:“信仰是目標,信仰是動力,信仰是精神。有了信仰才能不怕困難,有了信仰才能化不利為有利,有了信仰才能乘勝前,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再來看看小崗帶頭人的思想狀況,“經濟參考報”的文章《小崗村:探行在新的十字路口 解放思想沒有止境》中有這樣的描述:
一位知名的“三農”問題專家曾對小崗村作過深入調研,他說:“這一派當權者干事,另一派說不好。另一派當權者干事,這一派說不好。小崗村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的派性斗爭,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立坤至今不能理解:分田到戶后,小崗村很長時間沒有一次黨員會或村民大會能從頭開到尾,各家為自己的利益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
據了解,因為改革“功臣”們互不服氣,難成合力,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當年大包干的18戶人家大都輪流當過村組干部。
縣有關領導向記者介紹,小崗村內耗太多,宗族勢力太強,影響了發展。當年大包干的兩位生產隊負責人,至今還在爭論當時誰是“一把手”(生產隊長)。
這“當年大包干的兩位生產隊負責人”一個是嚴俊昌,一個是嚴宏昌。這一代鬧矛盾,下一代也在各致各的富。現在嚴俊昌的兒子嚴德友一邊當鎮副書記,一邊當老板經營葡萄園。嚴宏昌和他的兒子嚴余山辦了好幾個工廠,結果收的給上面收了,炸的被人不明不白給炸了,現在最有希望的是正在辦的節能系列設備項目。他們雖然方向不同,但經營模式基本相同,就是自己當老板,請小崗村民給他們“打工”,即“先富帶后富”的模式。
嚴德友書記的思想境界在他做客強國論壇嘉賓時我們已經了解了,據說嚴余山也打算明年競選村工業黨委書記,第一步基礎扎穩后再競選下任小崗村黨委書記。這讓人想起嚴德寶當兵回鄉時,嚴家家庭會上給德寶的重要任務——要在小崗村當村干部,使自己家在小崗村成為有話語權的家庭。
在談到小崗為什么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時嚴宏昌說:“農村的發展它只是在三大問題上來解決,如何發展,一個是地方上有人,第二個我們有土地面積,第三個我們要有資金,這三個我們當時具備一個我們有勞力,第二我們有土地,但是我們當時資金非常欠缺,所以想做什么也不好做。”
其實,小崗最缺的東西他并沒有說對。這個東西在他們分田單干是時候缺,現在仍然缺;嚴俊昌嚴宏昌這一代缺,嚴德友嚴余山這一代看來還是缺。希望他們看了我的這個比較,能夠從華西村和吳仁寶身上找到這個寶貴的東西。
這是差不多四年前的文章了,此期間,小崗村里還氣死累死了一個好人沈浩。如今是南街村更“紅”了,華西村更“華”了,大寨村更“大”了,小崗村也就顯得更“小”了。
不過[十八掌+5]這樣一比,讓大于想起一副很有意思的對聯——
上聯: 嘆烏鴉與鳳凰爭鳴
下聯: 笑侏儒同巨人比肩
橫批: 自取其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