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學歷的重要地位被空前強化,學歷本位的思想深入人心。人們都知道,沒有學歷就找不到輕松的工作,沒有高學歷就進不了上層社會,學歷成為人們進取的“敲門磚”。而且進了門之后,工資定級與學歷掛鉤,職稱評定與學歷掛鉤,按勞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按學歷分配。所以學歷就是“黃金屋”,學歷就是“顏和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千軍萬馬去擠獨木橋,就是為了搏取一張能讓明自已學歷的文憑。應試教育屢禁不止,素質教育難以推進,原因就在于此。
有一個初中教師,他是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因為能力差被調到初中任教。一個堂堂的數學專業的本科生去教初中數學,應該是游刃有余,而事實卻完全相反。他表達能力差,講的學生聽不懂;他組織教學能力也差,他到課堂上根本搞不攏。領導只好派他去看守學校柑橘園。雖然他工作不行,但在職稱評定中他是幸運兒,因為他有高學歷,硬文憑。學校分得一個高級職稱的參評指標,其他教師不是沒有資格參評,就是資格沒有他老,文憑沒他硬,結果他順利地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而那些在工作中挑大梁的老師只有望洋興嘆的分。這樣的例子雖然只是少數現象,但是它反映了學歷本位的弊端,不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現在中職學校招生困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職學校文憑低,踏入社會后待遇不高,又沒渠道再去提升學歷,永無出頭之日,在這種情況下,誰愿意進中職學校呢?所以現在有人呼吁打破學歷本位的框框,提高中等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并架設高等教育立交橋,讓這些中職畢業生有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這不失為高明的建議。
學歷本位還催生了一個新的地下產業,暫且叫它地下辦證產業。當你在街上漫步時,各種各樣的辦證廣告會投入你的眼簾。只要你按上面的聯系電話進行聯系,什么文憑都可以給你造出來,甚至可以以假亂真。這給那些擠不上“獨木橋”的人帶來了新的"希望"。如果我們以能力為本位,不管你是什么文憑,只要沒有能力,就讓你進不來,兜著走,這樣的地下產業還能生存嗎?
學歷還是要看的,但不能唯學歷論.因為學歷和能力并不是一回事,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尤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歷高能力差早己不是個別現象.看學歷,更要看他有沒有與學歷相當的能力,要把能力放在第一位.這里所說的能力,是指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在應試教育的條件下,學歷反映的能力主要是應試能力,社會不需要這種能力.讓學歷與待遇脫鉤,讓能力與待遇掛鉤.即使沒有學歷,只要他具備崗位所需要的能力,能勝任崗位工作,我們就錄用并給予相應的待遇.如果在全社會建立有效的制度,促成注重能力,淡化學歷的氛圍,那么教育中的許多問題,如應試教育的問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學歷高能力差的問題,制造假文憑的問題等等,都會相應緩解或解決.由此看來,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配合,還需要國家綜合考慮,統籌兼顧,制定相應的政策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