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理念、民生”兩詞
——意識形態的威力比美國軍事力量的作用大
高吉昌
2011年3月11日
一定的語言是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氛圍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但并不都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和反映。從五••四運動以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以毛主席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文件、講話、法令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截然不同。
在許多反映解放戰爭的題材中,延安的廣播和南京的顯然不一樣。一個是生氣勃勃的新型語言。如打了勝仗,表達的語言方式是“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英勇殺敵”,“再傳捷報”等。國民黨是另外的,如“國軍官兵”,“固若金湯”是常用詞。語言、語調、風格區別明顯。毛主席時代無論到什么地方,稱呼同志天經地義,現在需要有多大的勇氣,不論到任何場合、地方才能說出“同志”二字。“同志”被“先生、老板”所替代。文革前日本留蘇學生新谷明生等合著《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一書,從意識形態變化的角度分析“同志”稱呼消失的后果,真是“一葉知秋”。
“理念”是1997年香港回歸時,董建華在致辭中用了這個詞語,也可能是崇拜港澳臺吧!此后,“理念”出現在各個場合,到處引用,表現了思想文化水平的貧乏。這是個沒有準確含義的詞匯,中國懂語言文字的人很多,大小學校里語文是一門主要課程。分析分析,看看此詞的思想、語言的先進性在哪里?
本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執掌主要大權開始,“民生”兩字鋪天蓋地,張口閉口不厭其煩的使用。“民生”是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為主要點的“三民主義”的內容之一。以后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失敗袁世凱復辟,軍閥混戰,孫中山先生在1921年前后將舊三民主義改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民生”一詞逐漸淡化。
蔣介石在4.12反共之后一直到死,都是用三民主義對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有人講過去到福建沿海,還能用望遠鏡看到“用三民主義光復大陸”的大幅標語。因而“民生”等說法在新中國的公文和語言環境中是一個不再使用的貶義詞。
“改開搞”幾十年,中國經歷了“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漸進性變化過程,政治、經濟、思想同民國時期的同一性比例越來越多。在語言表達中反復講“民生”也不是奇怪事,類似的很多,是思想水平退步的表現。真正的社會主義,有很豐富新穎的語言表達推進人民生活水平問題的提高。頻繁的使用“民生”一詞,似同“包產到戶”從一個被唾棄、批判的詞句,變成有進步意義的贊揚性的革新意境。
兩種政治思想兩種語言。現在,“解放軍指戰員”變成“部隊官兵”,“公安干警”變成“警察”,法檢人員叫“法官、檢察官”。許多各級機關的名稱刻意取掉“人民”二字,那樣干不是鬧著玩的吧?
這不是吹毛求疵。意識形態對全社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是十分巨大的。在日積月累中的漸進性變化中會形成驚人的后果。誰也沒有發過文件禁止,幾十年過來,再高唱“社會主義好”,“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員都是藤上的瓜,藤越壯、瓜越甜”,就顯得和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的思想輿論氛圍很不“合拍”,還使相當多的人十分驚詫。相反的另外“氣息”的歌曲,則認為“合理正常”。
舊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腐蝕、影響、熏染,在瓦解社會主義的威力,比美國、北約軍事武力合在一起的作用大。蘇東“共社”是自行以“和平演變”的方式滅亡的。希特勒那么猖狂,進攻到莫斯科附近,最終失敗,也沒有摧毀蘇共、蘇聯和社會主義。西方一切帝國主義把“毛共社”攻擊了幾十年,難以得逞。怎么走到這一步?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幾十年來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文件、會議、報告、影視、廣播、論壇、教課書等,全方位的進行思想輿論引導、宣傳,走資派們一步一步的,一點一滴的,終于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趕到不起眼的角落里,被“束之高閣”。誰再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精神?鄙夷的不是少數。一時無法改變許多人對真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的陌生、冷漠諷誹。
表現意識形態的語言、詞匯有多大的作用?列寧、毛主席向來極其重視,魯迅認為列寧的認識非常深刻準確。民運的代表人物劉曉波則認為在文革中抓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批判舊思想文化,不演舊戲,把許多帶有舊時代色彩的城市、街道名稱改為反帝路、紅旗街、前進巷、東方紅大道是正確的,符合毛主席鞏固社會主義主張的內在要求。講這些的起因是有人問劉在“8964”的情況時說了“動亂”兩字,劉變臉講:“不能說‘動亂’,要說‘民運’,雖是無意的,那樣講,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人灌輸了‘民運’是動亂的意識,于‘民遠’不利”。你看他多精明!這可能是取得博士學位的智力基礎吧!
今天改一點,明天變一點,毛澤東思想、真正共產黨的一套政策和主張,社會主義到現在還剩下了什么?現在的黨章和憲法,還能找出多少和“十大黨章”、(四屆人大通過)“1975憲法”的相同點。美國幾百年憲法不變,一再要同其“接軌”。盡管還有共產黨、社會主義的名義,為何非要“脫軌”,說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自行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一條街道,你扔一點,他丟一片,終于變得骯臟不堪。千百萬人的點滴行為是可怕的。小車可以推出戰爭的勝利,慢慢的“修正”也可以葬送革命。因此,左翼不宜用“理念”、“民生”一類帶有舊社會印痕的詞語。“舊世界的根基是深厚的,新運動非有更大的力不能動搖它什么,”魯迅說。“不要以為有了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太平無事了”,領袖40多年前特意強調,意義不可謂不深遠!
中國歷來復古倒退的氣氛濃、勢力重。魯迅先生曾批評“不要把過去的粗碗拿出來”趕時髦,表示與眾不同。從歷史角度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是最先進的最時髦的,歷史上什么時候有過此類學說。現在到處紀念無進步主義的歷史人物,燒香拜佛進教堂成為普遍現象,毛澤東思想被塵封冷落。
天安門立孔子像,到處辦孔子學院,再繼續賦于孔學以近乎國教的地位,使其意識形態化,把往昔學說捧至國家思想基礎的地位,都是為取代、抵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和作用,是思想觀念上的落后與倒退。在這種社會環境中,講些有明顯帶有舊社會烙印的詞語,也是不正常的正常事情。
社會發展到今天,企圖維護西周奴隸制,落后于封建社會,現今到處張揚,可見復辟倒退的勢力是多么的強勁。所謂的多元化并存社會,實質上是一元化,難道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公有制社會主義不算一元,為什么千方百計的“告別”、打壓、貶低、減弱?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中國一敗涂地,就必然需要繼續革命。堅持進步,反對落后;堅持革命,反對復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防微杜漸開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