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輿論的炮口瞄向了拿了地王的央企。這炮打錯了!難道房價真的是由央企抬高的嗎?不是!香港、臺灣、日本、韓國,這些地方沒有央企、國企,房價不是也被吵的奇高嗎?
再說了,即使央企不拿地王,房價就不漲了嗎?不會!
現在是市場經濟,房子的價格完全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房價飛漲,說明房子不僅能賣動,而且還能賣個好價錢。但現在一些人仍用計劃經濟的觀念看問題,以為房價上漲是由成本決定的,降低地價,減少收費,就可以降低房價。在計劃經濟時代是這樣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價則完全是由購買力決定的。
房產商完全是根據市場來定價,而不是根據成本來定價。如果這房子能賣一平方米10萬元,他絕不會因為成本僅5000元,就把房子價格降下來。這就如冬天里煤炭漲價一樣,市場緊缺了就要漲價,與煤炭的生產成本沒有多少關系。
看了一些人給降低房價出的那些主意,基本上都沒用,因為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是計劃經濟的思路。因為房產商完全是根據市場定價,降低成本的最大好處是增加了房產商的暴利,而不會降低房子的價格。
比如,有些人批評說是地方政府搞土地招標拍賣,抬高了房價。地方政府賣地生財,造成了高地價,進而造成了高房價。那么請問,今后不搞土地招標拍賣了,政府按市場價的一半將土地轉讓給開發商,開發商就會低價賣房了嗎?不會。開發商完全是按照市場定價,政府低價出讓土地,實際上是給開發商讓利,讓開發商獲取暴利。
還有人說,應當降低向開發商收取的各項稅費,讓開發商可以把房價降下來。這同樣是癡心妄想。開發商只會根據市場的購買情況確定房價,能賣高價肯定是要賣高價。如果賣不動,自然會把房價降下來。
降低房價的唯一辦法是遏制需求。買房的人少了房價自然下降,買房的人多了房價自然還會上漲。比如,不許銀行為購買第二套房的人提供貸款。對于購買第二套房加收50%的稅收,要買200萬元的房子,需交100萬元的稅。還有就是,對于高價房加收50%的交易稅,房價高于2萬元,開發商需交5000元的稅,高于3萬元需交1萬元的稅。
還有人抱怨,房價上漲是由于土地供應不足,造成地價上漲,進而造成房價上漲。假設土地供應增加一倍,地價下降一半,房價就不上漲了嗎?不會。房價完全取決于房子的數量,房子多了,房價自然降下來,房子少了房價自然要上漲。因此,第二條措施是,政府應把更多的土地用來多建廉價房,逼著開發商降價。政府手里沒房,就不可能調控市場價格。問題是,政府不可能有那么的錢來建廉價房。因此,向買高價房者多收稅,然后用于建廉價房。讓房地產市場從完全的市場化轉向雙軌制。
還有人抱怨說是國企、央企參與房地產開發,抬高了土地價格,造成了房價上漲。這同樣是沒有道理。央企、國企搞房地產開發,參與土地拍賣,與民營企業一樣,同樣是為了利潤,而不是為了賠錢。他拿下地王,也是經過測算的。有些人以為央企、國企參與土地拍賣,因為企業的資產不是自家的,就不怕賠錢,這是把這些人當傻瓜。以為只有民營企業搞經營才是為了利潤,而國有企業搞經營就不在乎利潤。那么這些國企、央企拿下“地王”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賠錢,為了玩,還是為了與黨中央對著干。沒有人會這么傻吧。
再說了,國企、央企不搞房地產開發了,只讓民營企業開發,房價就不上漲了嗎?只有國企會抬高房價,而民企就不會嗎?不會的。民營企業與國企一樣,都是在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可能只有國企會抬高房價,民營企業會降低房價。
兩會剛一結束,就有三家央企拿了地王。白巖松在央視評論此事時的第一句話是:“央企是聽總理的,還是聽總經理的。”這話很有政治味道,但卻缺乏常識。企業,當然是要聽總經理的。白巖松的評論,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實際上是誤導。如果央企真的聽了溫總理的話,說明中國的企業不是按市場規律辦事,而是按長官意志辦事。不是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而是不能獨立經營的假經濟實體了。
央企不聽總理的話,而是按市場規則辦事,說明央企已經成為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了,說明市場化的改革已經取得了根本的成效。企業追求的是利潤,而不是政治。是董事會決定企業經營,而不是國務院總理。說明現在的企業已經放開了,搞活了,可以不聽總理的話了。要央企聽總理的話,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央企聽總理的話,講政治,在30年前是可以的。現在再這么講,就是要政府干預干預企業經營,就不是搞市場經濟了。
為什么房價會飛漲?因為有人能掏得起高價買房子。雖然很多普通人感覺房子太貴,但還是有很多人有買高價房的實力。房價飛漲的原因是,中國社會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高收入者的購買力抬高了房價。
央企之所以敢拿地王,不僅是有經濟實力,關鍵是他們感覺這么高的房價仍是有利可圖的。他們不會傻到明知房子賣不動,還要爭這個地王,開發賣不動的房子。沒有人這么傻。
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的房價高不高?“地王”的房子能不能賣得動。根據我的判斷,這房子仍然能賣動,這房價遠沒有漲到頂。如果一時賣不動,兩三年后仍是沒有問題的。原因何在?香港、臺灣、日本、韓國的房價遠超北京和上海,而中國的富人總數要比他們多得多,今后幾年還會增加很多,大家都朝北京上海涌,北京上海的房價今后肯定要超過香港、臺灣、日本、韓國這些地方。城市中心就那么大,富人又不不斷朝進涌,必然會抬高房價。
根據中國的富人比日本、韓國、臺灣多得多的情況看,北京上海的房價可能會比這些地方的房價高出一兩倍,達到每平方米10萬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現在北京上海的房價比這些地方低,說明房價上漲的空間還大著呢。因此,央企敢拿地王,那是有眼光,有魄力。
普通工薪階層喊房價太高了,不奇怪,但沒有用。因為你根本不可能阻斷全中國的富人到北京上海買房,把房價抬的老高。房價的高低是由富人的收入決定的,不是由普通人決定的。全世界都是如此。香港就是例子。
房價高的背后,是中國的富人太多,貧富分化太嚴重。一般人僅知道,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還是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富人多的是,而且錢很多。加上人多地少,北京上海的房價必然將成為世界上房價最高的地方。
有人說,美國比中國發達,但房價也沒有中國高。這有什么不合理嗎?沒有什么不合理。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因為美國人太少,地太多,房價根本炒不到中國這么高。亞洲地區的城市普遍人多地少,房價自然會被炒高。尤其是中國,人很多,富人很多,供求關系決定了房價必然高過美國。
市場經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它的最大問題是容易造成貧富分化。資本家總是想著降低工資,謀求利潤。中國人太多,即使很低的工資,也不愁找不到干活的人。工資水平的定價權掌握在資本家手里,而不是勞動者手里。勞動者的工資高不了。在這樣的人口大國搞市場經濟,最容易出現貧富分化。如果中國人仍迷信市場經濟,貧富分化仍將加劇,房價仍將上漲。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是平均主義大鍋飯。但現在的情況完全變了,變得完全相反了。從世界上最平均主義的國家,變成了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這是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遏制房價上漲的根本舉措是,減少兩極分化,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亞洲地區各大城市,都存在房價奇高的問題。這說明,房價太高與國企沒有關系,主要原因就在于亞洲各大城市人多地少,加之市場經濟造成的兩極分化。對于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土地很少的情況下,將住房問題完全交由市場,可以解決大家的住房問題嗎?現在看,有問題。市場調節,只會助長高收入者抬高房價,而不會增加住房的供應,降低房價。
很多人贊賞讓政府多建廉租房,實際上就是搞雙軌制。高收入者買房靠市場調節,低收入者的住房由政府解決。這實際上就是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長期看,只有縮小兩極分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改革開放中出臺的政策,主要是鼓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擴大兩極分化,而不是縮小。這些政策急需調整。中國至今沒有向高收入者開征遺產稅,應該盡快出臺平衡收入水平的稅收制度。
高房價已是天怒人怨,可惜的是多數人沒有認識到,這是由兩極分化造成的,而兩極分化又是由市場經濟造成的。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而且是整個亞洲大城市的問題。因此這與國情無關,與國企無關,而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
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多是由于兩極分化造成的。經過一二百年的和平發展,少部分人占有了太多的財富,而多數人卻一貧如洗,最終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毛澤東曾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歷史問題,因此他懼怕收入分配不公,堅持搞社會主義。想不到的是,僅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讓中國成了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造成了今天的房價奇高,多數人只能望樓興嘆。長此以往,再過二三十年,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就成了富人的樂園,沒有窮人的立足之地了。
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提高了效率,但也造成了兩極分化,天怒人怨。不能只迷信市場經濟提高效率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缺點,縱容兩極分化。奇高的房價說明了,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而且已經帶來了很大的危機。中國可能還是適合搞雙軌制,或是走中間道路。改革開放的政策應當從讓一部人先富起來,轉向照顧窮人的利益。從迷信一切由市場調節,轉向國計民生要由政府負責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