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和以錢為本能否在市場經濟中得到和諧統一?
宋公明
如果是以人為本,那么關系到人們生命健康的食品,就不應當出現安全問題。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假酒,毒奶粉,毒火腿,地溝油,蘇丹紅等等有毒有害食品事件為何一再發生?這與以人為本的宗旨不是背道而馳嗎?難道是說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自古就有“無奸不商”之說。為了賺錢,奸商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哪管他人死活。所以,這次三鹿奶粉事件暴發后,大家都對不法廠商恨之入骨,政府也加大了對廠商的監管力度。然而這樣能不能解決問題呢?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必須以賺錢為目的。某房地產大老板說過,企業以賺錢為原則。企業不賺錢,就無法維持簡單再生產,更無法擴大再生產,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要賺錢,這并沒有錯。
問題是如何賺錢。企業要賺錢,就不能不算成本和價格。如果成本降不下來,價格又抬不上去,那企業就可能虧損。相對來說,價格是由市場和政府決定的,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無法左右。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只好想辦法降低成本。而成本又分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不變成本是不太好降低的,那么只有在可變成本上動腦筋了。
然而由于精英們錯誤的市場經濟理論,導致民眾對市場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政府監管的力度不斷加大,監管的層次和關卡不斷增多,企業的成本也就不斷在上升。一個企業從籌建到生產經營,其中要經過的關卡和領取的證照有多少?恐怕數都數不清。以后每年還要年檢,還要應付各種大檢查,還要通過各種認證,取得各種標志和許可證。而要通過各種認證,拿到各種證照和標志,都是要花錢的,而且不是一次性的。這些支出,無疑大大加大了企業的成本。而且監管的規定越來越苛刻,要全部達到標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企業就不得不弄虛作假,運用潛規則打通關節,例如五毒礦山卻可以六證齊全,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求生存,就只能向生產安全和產品質量下手了。這種情況,三鹿集團有,奶粉企業有,其他企業也有。更為嚴重的是,一旦潛規則形成,奸商們食髓知味,即使不犧牲安全質量也可以賺錢,他們也不干了,因為利潤是要追求最大化的,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就一定會鋌而走險。
這樣就形成了一怪圈,因為產品質量有問題,造成人們對產品的普遍不信任和恐慌,政府就加大監管力度,不斷設立關卡和提高門檻;這樣一來,又造成經營難度增加和成本提高,企業就不得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采取更加狡滑的辦法來逃避監管,在夾縫中求生存,以至于形成惡性循環。這次深圳發生重大火災事故的歌舞廳,竟然什么證照也沒有。你不是關卡多證照多嗎?人家干脆就不辦證照了,照樣開得紅紅火火。而像這樣的企業,決不會只有這一家。
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讓企業能夠賺錢,企業賺到錢,財政才有稅收,地方才有GDP和政績,所以地方政府很自然地要對企業禮讓三分,對老板們給以最大限度的寬容,就不能不以錢為本。然而產品質量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要以人為本,就不能不狠抓質量。這就使政府陷入了兩難境地。
如果繼續聽從精英們的餿主意,把企業全部賣給私人,把市場交給無形的手,指望無形的手能自然地約束企業行為,這個幻想看來已經破滅。企業,特別是私企,根不會受無形的手制約。企業出了重大安全事故,政府也無法辭咎。那么政府就不能不加大監管力度,層層設卡,處處提防,證照滿天飛,而結果卻又是形式主義大泛濫,監管看似嚴厲,實際上是形同虛設。表面是一套由無數法規和部門組成的規章制度,實際上則是另一套潛規則。對于深圳發生火災的歌舞廳來說,所有的監管難道不是形同虛設嗎?這種形式主義的監管和潛規則橫行,難道不是普遍現象嗎?這種形式主義的監管,不僅防不勝防,勞而無功,而且造成機構龐大臃腫,腐敗滋生,每年不知白白花掉多少錢,冤不冤?
在這種情況下,是一條道走到黑,還是解放思想,換一個思路?例如,關系到下一代生命健康的嬰兒奶粉,是不是能由國家專營?國家對生產嬰兒奶粉的企業實行專項管理,定點生產,產品實行統購統銷,保證企業有計劃利潤,員工有固定工資和勞保,這樣企業就沒有做假的必要和可能,也就無須層層設卡處處提防而防不勝防。嬰兒憑出生證領取購奶證,到國家專營的商店或柜臺定量購買平價質量有保證的嬰兒奶粉(當然要有多種規格型號)。而對高檔高價奶粉則完全放開,讓無形的手去管,以滿足一部分有錢人的需要。但是風險自擔,國家不承擔義務。這樣國家和政府既做到了以人為本,又讓企業能夠以錢為本,是為雙贏,豈不兩全齊美,社會和諧,皆大歡喜?
2008,9,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