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還敢說話嗎?》——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
憲之
《解放日報。報刊文摘》摘載《新聞晨報》3月10日文章:曰《吳敬璉還敢說話嗎》,乍見標題驚詫莫名。中國精英的頭面人物,勢居主流、侍讀備問、舉足為法、出言若典、領著時代的風騷、牢牢壟斷著話語霸權,即以此種苦惱而論,發行量極大的《報刊文摘》幾日內就連摘兩篇文章,另一為《中國財經時報》3曰5日文章《吳敬璉:當委員就不能怕挨罵》。用老百姓的話說,他們的“嘴大”,主流平媒,基本上是他們的一言堂,他們何來“敢說話嗎”的苦惱?
拜讀全文方才明白:原來他們的煩惱來自網絡。
東坡云“萬事古難全”,看來,大紅大紫的時代驕子也有其美中不足的苦惱。以“言論自由”論,他們占有了90%,已夠“自由”的了;剩下的相當于10%的比例,不過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區區網絡,這就像 “暴民”的“四大”一樣,不好立法廢除,從而妨礙了精英的“民主”。
稍加思考問題就來了:袞袞諸公不是民主的斗士和掮客嗎?“言論自由”本是“民主”的重要組成部部分之一,時下的中國,話語權與財富的占有一樣,與人口的多少是成反比例地的:10%的人占有90,90%的人占有10%——是否連大眾這10%甚至話語權也剝奪了,才算與“民主”接軌了?
近日《炎黃春秋》刊發謝滔呼叫“民主社會主義”的文章,作似曾相識的“終結”思索,戈爾巴喬夫前總統的“新思維”一下跳了出來——“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比起謝先生還多一個“人道”呢!只可惜后來不幸 “休克”了。中國精英們忽然撿起這面破爛旗幟來揮舞,我想是否與“新自由”的行情看落有關?從“多元”中撿出這新的“一元”,看起來似乎是從葉利欽退到戈爾巴喬夫,不過能有多大的魅力則令人懷疑。如果從《炎黃春秋》同期所刊發的咒罵土地改革的文章看,他們是“退一步進兩步”——黃世仁、劉文彩們卷土重來,老百姓如何“民主”?
在中國,希缺民主的是多數草民,是老百姓。體現執政為民的政改,首先要看到這一點,逐步擴大大眾的民主。袞袞諸公所設計的“民主”,是否吧大眾排除在外了——就像俄國的“改革”一樣。
對于這“罵”,在下的感受有異于精英:
一,老百姓能夠“罵”,乃是生活“啟蒙”的結果,是覺悟的表現,難得。是文謂:“吳敬璉不敢說話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雖不無故作聳人聽聞之意,但從這里也多少能夠感受到草民輿論的力量。
二,網絡目前已成大眾言論的主要窗口,應該十分珍惜才是。而且,主流媒體與網絡傾向的這一巨大反差,也應該引起當局執政為民的思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