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三篇《六國論》比較

陳友冰 · 2013-01-11 · 來源:國學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戰國后期,山東的齊、楚、燕、趙、韓、魏六國合縱,對抗函谷關西的秦國, 當時無論是內在力量還是外表聲勢,六國都大大超過偏于西隅的秦國,但其結局恰恰是六國縱散約敗,一個個被秦國蠶食鯨吞。公元前221年,嬴政終于橫掃六合,登上始皇帝的寶座這一引人注目的歷史現象,一直引起歷代學者的深思,紛紛探究其中的原因,力圖對此作出正確的解釋,以為史鑒。北宋蘇氏父子和元代李楨的《六國論》,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三篇。由于他們立場、觀點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六國破滅這一歷史事件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結論雖然不同,但又都能言之成理,史論雖不全面卻又都持之有故,而且選材典型、論證周密,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因此,比較一下他們在確立論點、選擇材料、組織論證時的不同方法,分析一下他們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對我們今天從不同角度思考這一歷史現象,乃至論說文的教學與寫作,是有幫助的。
  蘇洵的《六國論》認為:六國敗亡的原因在于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全文就圍繞這樣一個中心論點來選擇材料、進行論證。
  文章一開頭就緊扣題目,一語破的:“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勝,弊在賂秦。”這里采用不相容的選言判斷:“非兵不利、戰不勝”,目的在于要把“弊在賂秦”這個中心論點突顯出來。然后,作者從兩個方面來說明賂秦之害:一是從賂秦者來說,“賂秦而力虧”,這是破滅之道;另一是從不賂秦者來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結果“不賂者以賂者喪”。全文就是圍繞這兩個方面來組織材料、進行論證的。
  首先,作者從敵我雙方的利弊來分析論證“賂秦而力虧”。從秦國方面來看,它擴大領土、增強力量的渠道,不是靠戰爭而是靠受賂,從受賂中所獲得的好處超過戰勝而得的百倍;從賂方來看,他們想通過割地賂秦的方法來茍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等到力量消耗殆盡,再想抗秦,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結果只有束手待斃,所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在分析賂者破亡之因后,作者再分析不賂者為什么也會破滅的原因。因為從史實來看,當時割地賂秦的只有韓、魏等少數國家,要想使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個論點得以成立,這個問題是回避不掉的。作者是個善于論事的文章大家,為了除去人們心中的疑問,他對當時未割地賂秦的齊、燕、趙三國逐一分析、論證,毫無吞吐含糊之態、避重就輕之意。他把不賂秦的國家分為三類:
  一是齊國,它雖不賂秦卻附秦,“與嬴而不助五國也”,這樣自挖墻角的結果,是唇亡齒寒,“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于是“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在手法上,他采取設疑的方法:“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這就把人們對此的疑問毫不回避地點出來,然后通過條分縷析得出使人信服的結論,以設疑起而釋疑終,正顯出這位文章大家手筆的不凡。
  二是燕國,作者首先贊揚它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指出該國雖小卻后亡,這正是用兵之效。這是對他賂秦卻以武力抗秦的肯定!但它后來卻采取行刺這種企圖僥幸取勝的方式,放棄了武備、用兵這個堅實的國策,就必然導致禍患
  三是趙國,它的敗亡也是由于“用武而不終”,聽信讒言,殺掉了抗秦的良將李牧。
  在對不賂者破亡之因作了上述三方面分析后,作者再從兩點加以總結:一是從現實出發,稱贊“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仍義不賂秦,堅持用兵,“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這就從正面重申了“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這個論點;二是從假設出發:假使韓、魏、楚三國不賂秦,齊不附秦,燕君不用荊卿,趙國李牧仍在,那么究竟誰滅掉誰,還不一定呢!這是從反面再次重申“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個中心論點。
  從結構上看,文章至此,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也完備了,但作者為了增強說服力,又增加了一層主觀感慨的抒發,認為六國如能招賢納士,并力西向,那么秦人就會愁的連飯都吃不下,而他們卻未能認識到這一點,反為秦人積威之所劫,采取割地賂秦的方法,結果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作者用“嗚呼”和“悲夫”這些嘆詞來表達他對賂秦之弊的深沉感慨,又用“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這個感嘆句式進一步的重復和強調,使“弊在賂秦”這個中心論點得到進一步的論證和發揮。從內容上看,這段是以上論據的重復和擴大;從效果上看,也使文章變得更加感人和富有說服力。
  最后一段是從六國談到當前北宋的對外政策,慨嘆北宋以天下之大,而延續六國賂秦之故伎,所以連六國還不如,這是對本文論點的引申,也是本文創作主旨之所在。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弊在賂秦”,而且開篇就予以確定,以下幾段則圍繞賂秦的兩個弊端,選擇典型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最后再引申到當今統治者要引以為戒,點破本文的創作意圖。
  蘇轍的《六國論》雖然同是探討六國破亡之因,但得出的結論和論證的方式都不同于他的父親。他認為六國的破亡之因在于他們不明白天下之勢,不能全力保住韓、魏,失去這個屏障和緩沖地帶,因而導致滅亡。其論證方法也不同于蘇洵:它不是圍繞中心論點分別從幾個方面加以論證,而是探取演繹的方法,逐層推進、步步深入。
  文章一開頭,蘇轍就提出一個很奇怪的歷史現象:六國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奮向西攻秦,結果卻以失敗告終,六國亦相繼滅亡。作者以此引起讀者的注意,和他一道來思索這個問題。蘇轍的結論是:六國破滅,是由于他們“慮患之疏,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至于這個天下之勢是什么,為什么不知天下之勢就會破亡?作者并不急于馬上告訴我們,而且也沒有直接作答。他首先著眼于六國與秦的軍事態勢,分析韓、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讓我們知道齊、楚、燕、趙的失策之處,在于他們不了解這個天下之勢。這樣層層推進、步步演繹,使我們對六國破滅是由于“不知天下之勢”這個中心論點一步步明確起來。首先,作者從韓、魏的地理位置來闡明他們在諸侯攻伐中的重要位置:魏國東有淮潁,與宋、齊為鄰;南有鴻溝,與楚為鄰;北有酸棗,與趙為鄰;西有函谷,與秦為鄰。韓國西當秦的函谷要沖,更是秦吞并六國的第一個障礙。蘇轍認為,從這個軍事態勢來看,無論是秦還是六國要爭天下,都要在韓、魏郊野發生沖突。對秦來說,韓、魏是他的心腹之疾;對山東諸國來說,韓、魏卻是他們的翼蔽和屏障,作者由此得出結論:“故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以上是從地理位置來分析天下之勢,接著,作者又從歷史事實、秦與六國的國策來分析齊、楚、燕、趙等國不審天下之勢,“慮患之疏,見利之淺”,從而導致六國破滅。蘇轍從秦、山東諸國和韓、魏這三個方面逐一加以剖析:首先分析秦國:秦如不先吞并韓、魏,而去貿然進攻山東諸國,就會造成“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這樣一個兩面夾擊之勢,這是“危道也”;而秦之所以敢于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也正是由于韓、魏已依附了秦國。這樣一反一正,就把韓、魏在秦吞并六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明白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在列舉史實時也是如此:秦孝公用商鞅之策,先擊敗魏,逼魏從安邑遷都大梁,這樣秦就可以憑藉黃河、函谷天險,出兵進擊山東諸國,從孝公到始皇都執行這個既定國策。秦之所以能統一天下,與這個正確的方略是有一定關系的。至于范睢說昭王收韓也是出于同樣的戰略考慮:韓國山地多、平原少、物產貧乏、人口稀疏,在七國中最為貧弱,易于擊破。更重要的是,它扼守函谷大門,秦要東攻齊、魏,北擊燕、趙,都必須先吞并韓。所以范睢認為“秦之有韓如木之有蠹,人之有心腹之病也”。蘇轍在此段引用范睢、商鞅先收韓、魏的言論,就在于說明商鞅等人明“天下之勢”,他們采取先收韓、魏的方略是正確的,所以能吞并六國。與此相反,山東諸國卻不明白韓、魏是他們的屏障,輕易地讓秦人得以出入其間。作者反問一句:“此豈知天下之勢耶?”
  最后再分析韓、魏。作者強調他們是強秦窺覦對象,又加上本身弱小,被吞并是在所難免的。韓、魏一旦被吞并,秦人就可以此為跳板去進攻山東諸國,使天下遍受其害。在這里,作者表面上為韓、魏開脫,實際上是在強調韓、魏被吞并的嚴重后果,這樣就愈能顯示出韓、魏的重要,愈能讓人們感到燕、趙諸國不助韓、魏,不明天下之勢的愚蠢和不可原諒
  文章至此,是著重分析韓、魏在軍事位置上的重要,告訴人們六國破滅主要在于他們不明白這個天下之勢。那么,怎樣做才算是明白天下之勢呢?作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齊、楚、燕、趙諸國厚韓、魏而摒秦。為什么必須這樣做呢?作者仍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對秦國來說,它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諸國;對齊、楚、燕趙來說,它可以得以自完于其間;對韓、魏來說,有四國之佐就可以有強大后盾,放心地與秦國抗衡。總之,六國之間如能“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 那么就可以應對萬變,不至于為秦所亡。這樣,作者就從正面闡明了六國救亡圖存的根本之道,實際上也就是要明天下之勢。
  正面闡述之后,作者再從反面指出六國沒有采取上述做法,而是為著尺寸之利背盟敗約,自相屠滅,這正是六國的可悲之處,再次點明六國破亡的主要原因是“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所以從本文的結構上看,它是圍繞上述的中心論點,采取一正一反的手法,從秦、齊楚燕、韓魏這三個方面逐層演繹、步步深入下去的。因此,無論是論點、論據還是論證方法都不同于乃父的《六國論》。
  元代李楨的《六國論》也是一篇探討六國敗亡原因的專論,但他認為二蘇之說都是厚六國而薄秦的偏頗之論。他認為六國和秦一樣,都是暴虐無異。六國之亡,就亡在他們力量弱小而又欲為秦所為。而要想免于滅亡,只有行仁義。在論證方法上,他也不同于二蘇:不是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圍繞論點選擇材料進行論證,而是先破后立,首先排除對六國敗亡原因的偏頗之論,然后再闡明自己的看法,直到文章結尾時,才點明論點
  文章一開頭,李楨先簡要地提出二蘇的論點。二蘇的論點對不對,他先不置可否;本人的論點是什么,也只字未提,而是筆鋒一轉,去駁世人對秦的偏頗看法。作者采用設問的方法:“夫秦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耶?”然后針鋒相對地指出:“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為了證明這個論點是正確的,作者從六國本性、六國謀士、秦國謀士言行等三個方面加以論證。李楨認為六國本性與秦國無異,也是“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弱肉而強食”如果他們得逞,未必不是又增加一個暴秦。作者又以六國的主要謀士蘇秦的言行加以證明:蘇秦掛六國相印,力倡合縱,好像誓與六國共存亡,合縱之法也似乎真可抑秦,其實并非如此。作者指出:蘇秦為人朝秦暮楚,惟利是圖,他起初投秦,因為他知道秦必將統一天下,只是秦不用他,他才轉而去倡合縱、說六國的。況且,他也并非不知道縱約之不可保,只不過靠其來沽名釣譽、謀取財富罷了。這樣就會使人覺得六國合縱之不可靠,蘇秦為人之不可信。接著,作者又以秦國謀士張儀的言行來證明:張儀認為父母手足之間尚要爭錢財、耍手段,更何況六國之間呢?再說國家興亡又遠非錢財之類小事可比,又加上秦國的威脅利誘,縱散約敗是不可避免的。作者認為張儀之說雖然露骨,但卻道破了哀世之人情。作者通過以上三方面的論證,無非是要得出一個結論:六國與秦無異,合縱之述違反人情,只不過是蘇秦之類朝秦暮楚之士,攫取名利的一種手段罷了。
  在論證方法上,作者的安排也是很巧妙的。他的本意是要說明六國破滅之因在于他們力量弱小卻又欲為秦所為,但在上面兩段中卻大談六國本性,絲毫未提及上述論點,這是否離題,顧左右而言它呢?不是的!這是采取側面進擊、迂回包抄之法。因為作者要指責包括二蘇在內的后人袒護六國、專門罪秦的偏頗之論,就必然要證實六國與秦一樣都很暴虐;作者要論證六國必然破亡,當然也必須首先論證六國的所為是違背了天道人情。作者開始不提自己的論點,而首先論述六國的本性,正是要排除人們對六國與秦的偏頗看法,這樣才便于接受作者關于六國敗亡之因的正確解釋。
  那么,六國敗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作者終于在第三段開頭加以點破:“誤于秦之所為也”,七國都想稱帝,只不過秦得天助得以成功罷了。那么,天意為什么要助秦呢?作者接著解釋道:春秋以來,兵連禍結;迄乎戰國,百姓更受其荼毒。蒼天是愛民的,不愿再任其下去了,這是其一;如果讓六國也稱帝,那么百姓頭上就有七個君主肆虐于其上,那就更加不堪忍受,這是其二;不讓秦極強,它就不能滅六國而稱帝;秦不稱帝,就不能讓其惡貫滿盈,加速滅亡,這是其三。作者從這三方面代天立言,認為秦滅六國是天意,也是秦與六國各自暴虐行為的必然結果,因此,后人關于六國敗亡的議論,是站在六國立場上的偏頗之言,這樣就與第一段二蘇的言論暗相對照,只不過未點出二蘇而以“后之論者”泛言之,批判的范圍顯得更為寬泛。
  最后一段,作者以設問設答的方式指出六國要想自存,只有實行仁義,這樣不但可存,甚至可王可惜的是,六國之君不能施行此道,這是令人感慨不已的。最后一段雖短,確是本文主旨所在,作者無論強調天意助秦,還是指責六國欲秦所為,都是從這個主旨出發的;作者否定包括二蘇在內的后人偏頗之言,也是以此為立論根據的。另外,這段雖只有四十多字,章法上卻極富變化:首先它采取設問設答之法來設疑釋疑。強調“其術”極為重要。但究竟是何術并未點破,這是一變;以孟子以“仁義”說梁、齊之君之故實,暗示“其術”就是施行仁義,這是再變;梁、齊之君不納其說,終遭破亡下場,讓人感慨萬端,這是三變。通過如此曲折變化,使作者在篇末點破的主旨,深深地印入讀者的腦中
  以上,把三篇《六國論》 論點、論據以及主要的論證方法分別加以闡述,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如何為各自的論點選擇論據、組織材料的。為明確計,再把上述三篇主要不同之處列表如下:

作者
蘇洵
蘇轍
李楨
論點
弊在賂秦
不明天下之勢
六國皆欲為秦所欲
論據
1、韓、魏賂秦先亡
2、齊國附秦,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1、韓魏舉足輕重的地理位置
2、秦與六國對天下之勢的不同分析和所導致的不同結果
1、六國皆不施仁義
2、六國謀士蘇秦言行
3、秦國謀士張儀言行
論證
1、開頭點明論點
2、圍繞“賂秦力虧”和“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進行論證
3、用抒情方式對兩個論據進行重復和發揮
4、從歷史聯系現實,點明題旨
1、開頭點明論點
2、先分析韓魏重要的地理位置,再論述韓魏、秦、其它四國對此天下大事的不同認識和不同結局
3、正面提出六國免遭破滅的正確做法
4、指出六國由于沒有這樣做而終遭破滅
1、引用二蘇論點作開篇
2、從六國本性、六國謀士、秦國謀士這三方面來說明六國與秦無異。合縱之法根本行不通。
3、正面指出六國敗亡是由于他們欲為秦所為,天意不助的結果
4、最后點題:六國只有施行仁義才能圖存。

附: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論
蘇轍
  愚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韓,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而范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見矣。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耶?委區區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韓、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入得通其兵于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
  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入得何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國論
李楨
  宋二蘇氏論六國徒事割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知佐韓、魏以擯秦:以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紓。
  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作,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當蘇秦之始出也,固嘗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誠知其易也。使秦過用之,彼其所以為秦謀者,一猶夫張儀也。惟其不用,而轉而說六國以縱親,彼豈不逆知天縱約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茍以弋一時之富貴,幸終吾身而約不敗。其激怒張儀而入之于秦,意可見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齊、魏之師已為秦出矣。夫張儀之辨說,雖欲以散縱而就衡,顧其言曰,親昆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而欲恃詐偽反覆,所以狀衰世人之情,非甚謬也。彼六國相圖以攻取,相尚以詐力,非有昆弟骨肉之親,其事又非特財用之細也。而衡人方曰挾強秦之威柄,張喙而恐嚇之,即賢智如燕昭者,猶且俯首聽命,謝過不遑,乃欲責以長保縱親,以相佐助,豈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哉?則以誤于秦之所為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嗟夫!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驅無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終于乎?其必不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后之論者,何厚于六國,而必為之圖存也哉!
  曰:“若是,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曰:“奚為其無術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子嘗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嘆也夫!”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9.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