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推新書《安魂》 "對話"早逝獨子
來自: 每日新報 作者:仇宇浩
曾以《湖光山色》摘得第7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周大新,日前推出了自己的最新長篇小說《安魂》,這是他獻給2008年因病英年早逝的獨生子周寧的一份禮物,同時也獻給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災難而失去兒女的父母。 ...
曾以《湖光山色》摘得第7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周大新,日前推出了自己的最新長篇小說《安魂》,這是他獻給2008年因病英年早逝的獨生子周寧的一份禮物,同時也獻給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災難而失去兒女的父母。
現在“失獨”(失去獨生子女)人群問題是社會熱點問題,但這個題材的小說并不多見,周大新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做紙,用靈魂書寫出這部告慰死者、寬慰生者的小說。在29歲的兒子因病去世后,周大新就開始了《安魂》的創作,歷時3年,幾易其稿。全書呈對話體,前半部回憶兒子從出生成長、發病治病以至于去世的過程;后半部則想象了兒子去世后在天堂的所見所聞所想,并融入了自己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與分析。一邊是留在人間的父親,一邊是已在天國的兒子,20萬字的綿長對話,記錄了父子間許多過去想說而沒有來得及說出的話,堪稱一對父子坦誠而揪心的“交談”。
讀周大新的長篇小說《安魂》
來源: 新華副刊
字字無聲淚垂血人間絕唱“安魂”曲——讀周大新的長篇小說《安魂》
文/婉末
近日,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周大新先生繼長篇小說《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廈》、《戰爭傳說》、《湖光山色》之后,他以堅不可摧的頑強毅力,以勇敢無私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沖破個人“五臟攪動”之悲苦磨難,為大眾,為社會,甚至可說是為全人類泣血捧出又一長篇人間大愛新作——《安魂》。
以首篇刊登于201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學刊物《當代》第4期的《安魂》,詳述了周大新先生痛失愛子的苦難歷程及以其無疆的父愛“護送”兒子到達天國享域去履行另一種使命!小說題材原本是一個悲痛錐心、不敢觸碰的話題,但小說卻以“爸爸”和兒子對話回憶的方式,使“爸爸”捶胸追悔兒子得病原因和全家所承受的痛苦磨難。在追悔中,讓世人得到啟悟、受到教益。真可謂“字字無聲淚垂血,拳拳之情勇擔當”啊!讀來,震撼心靈,讓人心海波濤翻滾難平!
小說中,對于人人懼怕的天國,周大新先生卻以殷殷釅釅的父愛,款款緩緩的文筆,細細膩膩地描摹、圖解著天國平等安寧、和樂悠美的風景!這風景會讓你感受到一個胸懷博大、超然挺拔、偉岸脫俗的周大新!字里行間,他在痛念兒子的同時,理性、深刻地思考了人類曾思考過,卻又始終思考不明白而被忽略了的問題。比如人類的“生與死、人世與天國有無隔絕、天國真的令人可怕嗎”等問題,深入獨到地破譯了“人為什么要活著、人該怎樣活著、人該如何做人、人活著的價值是什么”等世間密碼。這同時,還融入了他對當下社會人生及人生行程中由人性深處的弱點引發的社會問題的觀察與思考。如果說周大新先生寫作永恒的底色是家鄉生活場景的話,那么,社會擔當、歷史責任感,卻是周大新先生小說永恒的主題,就連字字噬心的《安魂》也毫不例外!其作品閃耀著普世意義的思想光輝和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織創作手法下,呈現出的理想主義天國景象,成為一個小說家父親凄婉痛楚的父愛絕唱!筆者私下認為:小說《安魂》中有關“天國景象”的描寫,與曹公筆下“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及“太虛幻境”等文墨韻致頗似。在“字字看來皆是血”的文字背后,是周大新先生驚人的淡定與了悟。他以無疆的大愛,譜寫出了莫扎特《安魂曲》般的長篇小說《安魂》作品,為英年早逝的兒子安魂,為自己傷痛不安的靈魂安魂,為千千萬萬如他般罹難者安魂!
《安魂》,令廣大讀者泣讀!敬讀!敬嘆!
作為從豫西南鄉村走出,在部隊學習、鍛煉成長,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政治部創作室主任的周大新先生,三十多年來,他猶如一棵生機盎然的大樹,扎根中原沃土,立足部隊,挺立于軍界,活躍于社會,繁茂于文藝創作園地,斐聲于中外文壇,但他從不張揚,依然敬業愛崗、愛家鄉、愛生活,安靜閱讀,沉靜思考,探古今哲思,究天人之理,釀瓊漿于胸,尋創新之路,捧玉液,奉大愛,給讀者,獻社會。他是時代天驕——農民驕子,合格將士,平民作家!這些桂冠和贊譽,不但從周大新先生曾獲茅盾文學獎的《湖光山色》和有著“中國的百年孤獨”美譽的《第二十幕》等長篇小說,以及被法國評論界稱為“無疑會使《情感教育》的作者福縷拜為之傾倒”的中篇小說《向上的臺階》中得到佐證,就連他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再愛田園》、解放軍報上的《中國軍隊的新變化和軍隊作家的新機遇》和光明日報上的《關于精神財富的思考》等散文、理論性文章,都可讓廣大讀者感受到周大新先生的作品,都是緊扣時代脈搏,堅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作家。這些,即使在作品《安魂》中,也進行了淋漓表達。
深沉父愛,偉大擔當。《安魂》中,周大新先生和兒子仿佛是在長夜里的一次促膝長談。他從兒子出生、養育、小學、中學、大學及戀愛等,進行了點點滴滴、細細密密的回憶。在回憶中,找尋兒子得病原因。在追悔和剖白中,向兒子表達自己的愛意與內疚,把招致災難的原因歸咎于自己,這是一個小說家父親對自己靈魂深處在違拗不過世俗觀念和做法時進行的一場自我人性弱點的深刻剖析與自責,字字句句,他毫不猶豫勇敢地把責任挑起。同時,還給為人父母者,甚至是社會很多有益的啟發和思考。比如,當醫生告訴他兒子這種病可能是由于兒子小時候腦部受過外傷、受過輻射時,他痛苦地對兒子說:“寧兒,你是來得艱難,走得急呀!……你出生時便遇到了難處,醫生用產鉗夾住你的頭拉出,這一拉,讓你的頭部受了傷?為后來的疾病埋下了最早的禍根?我何不早早請假回家,要求醫生剖腹產,那樣,就不會對你使用產鉗呀!我好后悔!”在撫育兒子成長過程中,“我們那時不懂,不知道給你加點奶粉,致使你在最需要營養的時候受了虧,這也是你以后得病的根源之一?……我真蠢是!”在兒子剛上小學時,用余下的五元錢請幾個同學吃飯時,“你到了家,我就命令你:給我跪下!還在你屁股上打了一巴掌。我這是什么管教方法呀!爸爸對不住你呀!”“當你迷上電子游戲時,晚上,我把你帶到河灘里說,我們不要你了……兒子,那晚把你嚇壞了吧?”
在兒子小升初時,“考不上十三中,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哩!我為什么要死死逼你,這到底是我的虛榮心和我的功名心在作怪!”
兒子高中時,由于家剛搬到北京,孩子對氣候、環境的不適應及青春期出現的叛逆心理等,周大新先生在“高考最要緊”的指導思想下,并沒有去了解和關心走路“低著頭”、在教室里“低著頭”,“怕別人看到臉上的痘痘”等兒子成長中的心事與煩惱,相反,還不斷地呵斥:“不要看小說了”、“不要打籃球了”、“不要學文,要學理”等,在這些太多的“不要”約束下,至使兒子叛逆地大聲喊道:“我太不自由了”、“我不參加高考了”,至使兒子“把房間門反鎖”獨處等。對于這些,周大新先生追悔說:“我只知道用強力、用壓服”、“為什么把你當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不知道尊重你?!”“我為何要折騰自己的兒子?”“是我讓你受苦了。是不是這一段日子讓你的身體再一次受到了損害?” ……“當時如果有人教我當高中生父親該多好!”“……歸根結底是我的功名心太強!”
“寧兒,我此生做的最蠢最不可饒恕的事情就是拆散了你和怡。……給你造成那么大的傷害,我是最劣等的父親,也是最冷酷最無情的父親,我好后悔呀!” ……從上述文字中不難看出,周大新先生一直在捶胸追悔自己在育兒、教子方面的過失,盡管兒子的病不一定與他“不當”的教育方式有關,但他對于自己靈魂深處的世俗觀念,還是毫不掩飾、敢地剖白。
其實,在我們這個有著兩千多年“忠”、“孝”封建文化史的國度里,“子不言父之過”與“父命難違” 的封建傳統思想仍殘存在我們的社會細胞家庭生活中,周大新先生也不例外。家庭生活中,他也是一個平凡的父親;社會生活中,他也希望兒子成為社會的佼佼者。所以,在兒子學習進入關鍵時期,他的“我只知道用強力、用壓服”,一點也不奇怪。尤其是在當下就業競爭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下,這種教子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為人父母者,誰沒在兒子的青春叛逆期得過“焦慮癥”?誰不想讓兒子考上重點大學、有個好前程?誰不希望自家有個漂亮的兒媳婦?……但難能可貴的是,周大新先生能有上述清醒的反思與勇敢的追悔和剖白,這不是深沉的父愛和偉大的擔當與責任又是什么?他用大量充分的事實告訴為人父母者,在育兒、教子上,要講究科學、講究方式方法,使大家在閱讀中收到如下教益:
從家庭教育方面講,孩子與大人有著同樣做人的尊嚴,大人在教育孩子時,要“平”視,勿呵斥,讓家庭環境多一點民主,不要讓孩子受委屈;大人要尊重孩子的獨立個性和獨立空間,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成長學習環境;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志趣、愛好,不要把個人意志強加于孩子,從而“折騰”了孩子,甚至葬送了孩子一生的平安幸福!
從社會心態方面講,人,要多一點善良、平常心,少一點富貴、虛榮心;多一點誠實、進取心,少一點功名、利祿心……
周大新先生的擔當與責任還表現在,當他得知核磁上那個不祥的陰影時,他擦干淚水,以軍人的操守把沉重的消息標上“機密”,“放在我一個人心里。”當他因背兒子上樓累得心前區疼痛時,他首先想到的是“我倒下了,你和你媽怎么辦?”當他在兒子監護室外熬夜、勞累得看著二百米遠的飯店而腿已無力挪步癱軟地醫院門口的水泥地板上時,“……只為了讓自己有力氣再回到你的身邊,足足坐了二十分鐘,覺得一些力氣又回到了身上,我才又站起……”
“我不能倒下,……”這種無聲吶喊與抗爭的頑強意志力,來自于他對兒子、妻子的愛和責任啊。任誰讀到這樣的文字,都會感動和欽佩得淚流不止啊!但不知這種偉大的擔當和責任感閃耀出的愛的光輝,能否讓時下那些“寧坐寶馬哭,不坐自行車笑”的拜金主義者們的靈魂感到絲絲顫栗?!
在兒子葬禮上,他經受著五內俱焚、兩腿如墜“冰山”般的痛苦煎熬,但他咬緊了牙關而屹立不倒,為的是他獨自擔當痛苦,以減少領導、同事和親友們為他的擔憂!這般境況下的擔當境界,不能不使當今那些逐利、求官不擇手段者、落井下石還假仁假義者們的靈魂得到一次大善、大美的洗滌!
人常說,文品如人品。周大新先生可說是“德藝雙馨”!無論家鄉,軍界,文壇;無論領導,同事,親友,甚到是讀者、作者,大家都共認他性格溫厚、善良、樸實、誠實。他對于相識的人,無論高低,他都重情、重義、重諾!記得著名評論家王必勝先生曾在《漫說周大新》中這樣評價道:“他性格平和,脾性溫婉,與世無爭,恪守中庸,重然諾,重友情,與這種人交往作為男人安全,作為女人幸福。”
還有著名評論家行者在《大新真好》一文中評說道“你分明能從他身上體會到一種女性的美,那就是善良。是一種女性的善良,溫和,體貼入微,那目光在關注著你,那話語是溫暖的,那雙耳朵在傾聽。”作為周大新先生的讀者和作者,此刻,我想說:“周老師,你好得過于理性了,好得讓我為那些日子里的莽撞而痛、疚淚流不止啊。
“且不說近幾年來你內心的苦,就說2005年至2008年在兒子生病那三年間,可說是你人生中黑云壓頂、磨難重重的三年,我想像不出你的心有多么地苦、多么痛、多么地難啊!但作為無名讀者和作者的我,在那無知的三年間,無論給你電話,還是短信,你依然平靜地問候、熱情地回復:‘近來寫稿子沒有’?‘有稿子寄來?’記得一次給你電話說稿子的事兒,你說你正在醫院,我驚問:‘誰不舒服了’?你平靜地回答:‘一個朋友。’唉,我好悔我當初的愚鈍啊。我為那時我的無知打擾而痛悔!我為沒能在你累得癱軟在醫院冰涼的水泥地板上扶你起來,哪怕遞給你一碗面、一瓶礦泉水而愧疚啊!
記得2007年8月,河南老家你的一個文友因得癌癥突然離世,我在光明日報上看到了你寫的悼念文稿,那時,我透過你深情而悠美的文字,看到的只是你的悼友之情,而不知你每敲出的一個字,都是錐心刺骨般地在罹難啊!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你出現在捐款箱前,把兩萬元人民幣帶著你對社會的擔當與責任一同投進了捐款箱!而作為觀眾的我,哪知道你的家庭也正在經受苦難!
現在想來,那時,你完全可以不接我的電話,可以不寫悼友的文章,……可你鐵肩擔道義、從善向好的人性光輝,讓你細致而周全地獨自挺立著,平靜而堅毅地隱忍、耐受著,而不讓友人們為你分擔毫分的痛苦!這不是一種偉大的擔當精神又是什么?!
2008年10月27日,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你站在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臺上,你依然和從前我見到的你一樣平靜,我竟沒有發現你按壓于胸膛的苦痛。現在明白了,你只愿和讀者分享《湖光山色》獲獎的快樂,而不愿把個人的悲傷帶給喜愛你作品的讀者!這不是一種偉大的擔當精神又是什么?!
我們在追崇你的作品和人品的時候,卻不知道你以軍營男子漢鋼鐵般的意志力和磨難較量著,并在不輟的筆耕中超越!2009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了你的4卷本《周大新中篇小說集》。同年,你的首部當代軍事題材長篇小說《預警》在《十月》刊出。在《預警》中,你表達了三種預警:‘第一種是對戰友們的預警,讓他們關注這場反恐戰爭。第二種是對社會的預警,希望社會關注恐怖主義自身的發展。第三種預警就是對人生的預警,人生會面臨很多誘惑,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其中。’在常人難以忍受的悲痛日子里,你獨自艱難跋涉、隱忍以行,用血淚為人間奉獻著精神大愛,這不是偉大的擔當與責任又是什么?!”
理性思考,鞭撻現實。在兒子靈魂飛升至天國過程中,透過兒子對天國的甄域、滌域、凈魂門、學域、享域、圣域等情況介紹,直讓人感到一個理性、冷峻、深刻思考的小說家周大新!他用空靈輕松的文字,帶領讀者一同去認識天國,把生與死放到一個更大的空間里去審視思考,讓你認識到天國并不是像人間談論的那樣令人可怕,它只不過是人類生存的另一個維度。在兒子靈魂生活的那個維度里,兒子向“爸爸”介紹說,“那是冥河河堤,岸上長的是天柳、天榆,堤上爬滿天簇草,盛開的花叫天霄和天梅,岸邊停的是天船……”
“我滿眼的驚奇:這就是天國的甄域?”
兒子的“新奇與介紹”,不就像兒子一次遠游的見聞嗎?
在兒子的靈魂經過了甄域、滌域、凈魂門、學域、到達享域后,兒子的靈魂住在觀香角,“現在你和我媽都可放心了,我在天國的享域已實現了安居……”
“在天國的享域每個居住點都有一扇天窗,靈魂透過天窗,可以看清下界人間的情況。……觀香角的天窗就在一棵天葵樹下,……我照薄粼粼的指點,天哪,我看見媽媽拎著青菜走進了樓梯間,看見爸爸明顯老多了……爸爸媽媽,我看見你們了,你們要保重身體呀!”
“…… 塵世上所有人都認為,死是一種徹底的無,生死之間再沒有相通的可能,誰也沒想到還有一扇天窗,天國之神想到了!”“看來,我們只是在不同的空間里,可生活還在繼續,我要跟你媽說說這些情況……,你現在只是換了一個空間做事罷了,這真的和你去外國留學我們看不到你有點類似,孩子,這真給了我極大的安慰……”
看到這些活靈活現的文字,聽到如此父與子親切的對話,你還會感到天國是那么可怕嗎?你還會認為“生死相隔”嗎?直讓人感到兒子仿佛是去了國外,是在履行一項特殊的使命。“天國里需要年輕人”,“兒子受天神之命,在學域里向古今中外的精英們了解他們在人間做人時的感受”
…… 小說行文中,周大新先生借天國里如莊子、魏源、王陽明、達爾文等之口,向讀者表達著他對“社會、人生、死亡”等問題理性而深刻的理解,從而讓讀者領悟出: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生命,無論長短,只要來過,只要不做對不起天地良心的事,就無愧于做人,就不虛此行。反之,如果惡欲膨脹,道德敗壞,人格淪喪,禍國殃民,那么,即使生命百年,也不過行尸走肉,遭人唾棄!比如“天國之神在天國的入口處設立甄域,就是要對人的靈魂進行必要的甄別,且專門設立了“懲域”,懲罰那些在人間做過壞事的人。比如在人間為了毀掉尸體炸死炸傷多人的煤窯老板劉輝煌,還有在人間中國清朝的大貪官和珅……”在靈魂經過“滌域”時,要在“渡河”蕩滌塵埃、凈化靈魂。
……在塵世蒙“灰”的靈魂,戴上阿亮給的“眼鏡”,就能看到自己在塵世做過的錯事、壞事,一定要向天國之神坦白和懺悔!“那副眼鏡其實就代表著天國之神的眼睛”。靈魂們在戴上了“阿亮的眼鏡”后,他們才知道應驗了人間那句試圖規范人們道德良知的那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吶。讓那些“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靈魂、在“官場設暗礁”的靈魂、“只言利用、利益”的靈魂、“落井下石、假仁假義”的靈魂、“無恥風流”的靈魂、“歪嘴股票分析師”的靈魂等“都感到非常震驚”,他們七嘴八舌驚駭地說:“我原以為我的掩飾很成功”,“我也以為我的行為全成了秘密”,我也以為“不會影響歷史對我的評價”…… 這些字里行間告訴人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凡事,都要講“天地良心”,而不要心存僥幸!天國之神目光最銳、最明,它能明察秋毫;天國之神最公平、公道,它最有權威性。無論你位多高、官多大、權多重,只要你不做好事、善事,都將逃不過天國之神的眼睛,都將逃不出天國之神的懲處!……
天國里不容“任何特權、以強凌弱、心懷惡念”的思想存在。天國里講究的是絕對公平、溫馨,其樂融融,這不得不讓周大新先生感喟道:“理性把人類緊緊地拴在這個世界的現實中,而想像能把人類從現實世界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之能洞察超然的屬靈真理。”經兒子對天國情況的介紹,使他感到:“天國享域就是人間人們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那里,逝者的靈魂可以重新生活。”比如靈魂們之間平等友好相處,“悠然地聽音樂,歡樂地做游戲,還能見到祖爺爺、祖奶奶等先祖、先宗祖,并得到他們的佑護,”甚至還有相互欣賞、愛慕的萌芽。比如,那個導游薄粼粼。兒子說:“一聽到她的聲音,我的心里就有一點說不出的興奮……,她屋子里的書香和花香相摻,樸拙和靈巧相映讓人覺得情趣無限……”
天國享域和樂、優美的圖景,不是人間,勝過人間啊!他是一位小說家父親,用雪蓮花般高潔的愛和無限遼遠豐富而神秘的想像力,不僅為兒子的靈魂找到了一個得以安居、安寧的歸宿,還為人間找到了生活的“仙境”,讓父愛如山的周大新先生再次對兒子說:“這給我和將來無數必死的生者帶來極大的安慰……”這話語,是多么地沉深而雋永啊!它在給“無數必死的生者帶來極大安慰”的同時,又給“無數必死的生者”帶了廣闊的思想空間,引發大家理性深入地思索人間、社會、人生啊!以至于使我在閱讀中,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一道“人間、天國”相映照、“大悲、大愛”相交織的奇幻而美妙的景象,直讓我嘆服周大新先生鞭撻社會現實與表達理想主義獨到的匠心和良苦用心啊!這便是長篇小說《安魂》的藝術魅力所在!這不能不說是周大新先生在長篇小說領域里又一次新探索!
就長篇小說《安魂》的藝術性而言,我有如下幾點膚淺認識:
對話回憶方式,創新長篇小說藝術“樣式”。眾所周知,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藝術概括。在小說“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三要素中,人物形象即典型人物的塑造尤為重要。這個典型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長篇小說《安魂》中的典型人物 “兒子”恰恰相反,他是來自于周大新先生生活中的真實,在小說故事敘述中,采用了第二人稱的對話回憶方式,并形成一條主線,貫穿小說全篇,使文脈緊致清晰,而不拖沓松散。同時,還收到了創新長篇小說創作樣式,讓人讀來感到親切、真實、感人的藝術功效。
寫實性與虛構性相結合,創新長篇小說藝術手法。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小說要塑造人物,塑造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離開了虛構性,就很難達到小說創作的藝術境地,而長篇小說《安魂》也不例外。但長篇小說《安魂》的虛構性是在敘事寫實基礎上的虛構,收到了虛實結合、互為表里、相依相存的藝術效果,這便是長篇小說《安魂》創新藝術手法的切入點。《安魂》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從兒子出生到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二是兒子得病抗爭全過程,三是兒子離世飛升至天國。前兩大部分,小說敘事,都采取了寫實的方法,收到了文以真感人、文以情感人、催人淚下的藝術功效!后一部分,小說的虛構性達到了極致,也是《安魂》思想性和美學價值的頂峰所在。
在兒子的靈魂飛升至天國享域全過程中,周大新先生用豐富的超現實的藝術想象力和細膩的筆墨為兒子的靈魂撐開了一張愛的巨傘,使兒子的靈魂得以一路平安,順利到達天國享域。小說豐盈的細節,空靈的文墨,優美的語言,澄明的意境,把讀者帶入了超凡脫俗的空靈世界,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通過兒子向爸爸講述他在天國的見聞和對精英們的訪談,巧妙而藝術地彰顯了《安魂》的思想性——在鞭撻丑惡靈魂的同時,也淋漓地表達了周大新先生渴望人間真、善、美,希望人類靈魂純樸、純凈啊!其個人悲苦中的濟世思想和不凡的藝術才華,堪比杜甫、曹公啊!
豐厚的人文、科學知識支撐了作品多主題的表達。長篇小說《安魂》在“父與子對話”這條主線下,還有無數條伏線串起了人世間、天國里等古今許多人物及其思想、觀點,從而凸顯了《安魂》的多主題性。比如 “深沉的父愛,偉大的擔當與責任”、“對世人天下父母的啟發和教益”,“對人生、社會、生命過程及生死等問題的思考”、“對罹難者心靈的自救與施救等”,其中,“深沉的父愛,偉大的擔當與責任”這一主題貫穿小說的始末,為《安魂》的主旨所在。
至于“對人生、社會、生命過程及生死等問題的思考”,周大新先生巧妙地借兒子對住在天國享域里的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科學家等的訪談,讓他們“談出”的“觀點、哲思”,對社會、人生等相關問題進行解讀、分析,這在使小說熠熠生輝的同時,還支撐起了小說多主題的表達。比如,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去追問人類的由來”;從“喚醒國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對“人生透徹的參悟”,去闡釋“人為什么要活著”;“被中國學界稱為通才、奇才”,在俗、佛兩界生活過的文化大師李叔同,亦即弘一法師回答了“人生沒有可比性”,“人生不可量化”等曾令世人困惑的問題。讓愛因斯坦回答了“人比較的原因是什么”,讓悟透了“生與死”的莫扎特說明他創作《安魂曲》的心路歷程,表達了“死亡并不可怕”的道理。上述充分體現了周大新先生無疆的父愛和廣博閱讀!
地域文化、民間傳說的融入,為《安魂》增添了親情背景。河南豫劇、曲劇等地方戲曲及古宛城商都遺址古今地域文化在作品中的呈現,及“奈河橋”、“地獄”等民間傳說的融入,是周大新先生在囑咐兒子,要他記住家鄉,記住中原那片沃土和土地上的人家,這不但增強了《安魂》的可讀性,還有一種親情意蘊在作品《安魂》中蕩漾開去,讓人體味到周大新先生以獨有的民間視角,創造性地把來源于生活中的民俗和傳說等普通素材轉化成了精神食糧。它充分地表達了周大新先生的生命情結、生命意識、生存體悟及精神訴求。這一點,我不愿茍同方家論者所評說的,“鄉村背景”、“地域文化”的呈現,是為了給其作品增色。其實,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融入血脈里的東西,是周大新先生文學創作的源頭活水,是他寫作文思自然而然地流露與揮灑,是他的寫作性格,是他筆下的審美形態,就像他那難改的鄉音一樣,是生活在豫西南那片沃土上的父母給的,必將伴隨珍重一生!
廣州日報:《安魂》選摘
周大新 著
作家出版社
28
內容簡介
著名作家周大新在人到中年之際成為一名“失獨”父親——他的獨子周寧于2008年因病去世。在無盡的哀傷、彷徨之中,他歷時三年創作了這本書。在書中,他與兒子進行了坦誠而揪心的靈魂對話。
難受的夜晚
爸爸,當我從麻醉狀態中醒過來,確認自己還活著時,真是非常高興。不過我隨后便想去抓頭部,頭太疼了,而且被繃帶纏得非常難受,可我發現我的兩只手被分拴在兩側的床幫上,原來醫生已經預見到了我會去抓頭。我很生氣,大叫了一聲。護士走過來,才知道我醒了。你跟在醫生身后進監護室看我時,我之所以迫切地提出想回到普通病房,是因為一個人躺在監護室里太難受了,不僅要忍受刀口上的疼痛之苦,還要忍受獨自面對一切的寂寞之苦。
這次手術讓我真切地懂得了兩個道理,其一,是人活著值得珍惜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最值得珍惜的是自己的身體,好身體可以讓一個人少受多少罪呀;其二,是疾病帶來的痛苦不僅要個人承受,還要所有家庭成員跟著承受,一個人要是想心疼家人,就該愛惜自己的身體……
兒子,當天晚上,因為你要在監護室,不讓家人陪護,我和你媽得以回家歇息。這天晚上,是我自出事以來,第一次請來了睡眠,算是睡到了天亮。
醫生告訴我,第二天上午十點,可以和你見個面。早飯后,我早早去了監護室門外。表針終于指向了十點,那位醫生準點出現,讓我隨他進到監護室里,那天監護室里只有你一個病人,你果然完全清醒了,手腳都已能自如動彈,已可以開口說話,這說明手術沒有傷及你的神經,我心里有些輕松。
病理切片檢驗的結果出來了,這種病分四個級別,你的病屬于一至二級,算是較輕的。但它畢竟屬于惡性瘤子呀!
次日,你回到了普通病房。你恢復得很快,但我和你媽媽卻高興不起來,醫生明確告訴我們,這只是暫時打退了癌魔,癌魔隨時可能反撲和卷土重來,人類目前還沒有完全消滅它的能力和手段。
你到普通病房的當天晚上,醫生開始為你化療。所謂化療,就是把一種由日本進口的化療藥通過輸液,輸進你的體內,以殺滅血管里可能殘存的癌細胞。化療藥裝在一個黑色的大液體瓶子里,往床頭上一掛,就給人一種可怕的感覺。你問:這是啥藥?我故作輕松地告訴你:是一種補充能量的藥液。
我從沒有想到,輸這種藥液會令你那樣痛苦。輸液針剛扎上五分鐘,你就叫道:難受。我問:怎么個難受法?你說:煩躁,全身的每個地方都不舒服。我以為是藥液有問題,忙去問醫生,醫生說:輸這種藥液人人都會覺著難受,這是正常反應。那天晚上,我幾乎一直站在你床頭,你一會兒要我扶你坐起來,一會兒要我扶你躺下,一會兒要我揉你的后背,一會兒讓我揉你的前胸。能看出你有一種難以言傳的痛苦,到后來,你可能是真的忍耐不住了,呻吟著說:爸,我難受得真不想活了,你去求求醫生,能不能不給我輸這種藥。我心疼至極地勸你:孩子,醫生說,你這個病輸這種藥液最好,再堅持堅持,這點難受一定能扛過去!爸媽相信你……你強忍著難受,咬了牙說,好,好,那我就堅持……
天亮的時候,那瓶藥液總算輸完了。你因忍受痛苦,身上的病號服幾乎被汗水濕透。我想讓你吃點東西,可那種藥液還有另一種反應:致病人惡心嘔吐,沒有任何食欲。你為了抗病,勉強吃了幾口。這一夜的恐怖經歷留在了我的腦子里,正是因為這個,我后來在為你選擇治療措施時,受到了干擾,令我犯下了另外的錯誤。
我當時以為,這個夜晚是我們度過的最痛苦最難受的夜晚。我哪里知道,比這更難受的夜晚,還有無數個在前邊等著我們。我是后來才明白,當一個人和痛苦遭遇時,永遠不要感嘆“這是我最痛苦的時候”,那樣就會讓造物主以為你在抱怨,他就會生氣,就可能給你更大的痛苦讓你嘗受,以讓你明白,他給你的痛苦其實是很少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