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英雄主義情結
作者:劉仰
姜文導演并主演的《讓子彈飛》即將上映,這是一部商業電影。姜文此前曾經參與過一些商業電影,但大都是主演,由姜文作為導演而創作的電影,《讓子彈飛》應該算是姜文的第一部商業電影,由此引起很多期待,便在情理之中。這部電影從商業電影的角度說,質量還不錯。主題非常清晰,一個殺富濟貧的故事,不會讓觀眾對于電影主題云里霧里地搞不清;故事情節比較曲折,但又不至于太復雜而讓觀眾大費腦筋。姜文、周潤發、葛優三個人的表演各有特色。
關于《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我想說一個話題。姜文在影片中扮演的人物,原先是蔡鍔將軍的手槍隊隊長,有一定的革命意識和現代觀念。蔡鍔死后,他在亂世中無奈成了土匪,人稱張麻子。有一次打劫了一個買官后正在赴任途中的縣長,張麻子決定自己去當這個縣長。這個“土匪縣長”在縣城與黃四郎的地方惡勢力展開斗爭,借助群眾力量,最終消滅了周潤發扮演的黃四郎,為當地百姓掃除一害。從這樣一個簡單的主題可以看出,姜文扮演的土匪頭子張麻子,具有一種正義感,而他最終靠智慧和勇氣,在敵眾我寡的局面下獲得了勝利,也完成了一個英雄人物的塑造。如今我們說起英雄,往往容易往政治概念上靠。事實上,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會有英雄,每個時代的英雄,未必只是某一個特定政治概念的產物。
在我看來,姜文從第一部電影《紅高粱》開始,就體現了他本人的英雄主義情結。然而,英雄主義的主題在近三十年的中國電影中,日益被削弱和排擠。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丑星、諧星成為中國電影最為風光的角色。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舊的價值觀被放棄之后,新的價值觀并沒有真正樹立。在缺乏文化價值觀的社會大背景下,英雄主義難以立足,只有丑星、諧星的插科打諢、冷嘲熱諷的俏皮和幽默才能夠生存。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懷有英雄主義情結的姜文未能有施展的空間,雖然他也參與了一些電影的拍攝,但他自己要么不是創作主導,要么只是偶爾地展示自己英雄主義情結還沒有消失。就像他在《太陽照樣升起》中表現的那樣,個人英雄主義在那部電影中,突出體現于姜文扮演的角色,但只是一個主題邊緣的角色。因此,《讓子彈飛》可以說是姜文英雄主義情結重新張揚的一部電影。如果這部電影受到觀眾的歡迎,它是否意味著英雄主義將重回中國的熒幕?我認為,這個結論值得我們期待和觀察。
電影雖然有可以多種主題,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或藝術,英雄主義都應該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即便美國好萊塢也是如此。英雄主義是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體現,它使得一個社會能夠形成凝聚力。盡管我們可以對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展開批評和討論,但是,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主流價值觀,這個社會就會成為對立沖突的撕裂狀態,或者成為一盤散沙。社會需要主流價值觀,也就需要英雄主義,英雄主義是體現主流價值觀最好的載體之一。中國社會近三十年來主流價值觀的缺失,造成英雄主義在熒幕上的消失。張藝謀的電影竭力想把主流價值觀往西方標準上靠,結果兩頭不討好;陳凱歌的電影經常在主流價值觀上猶豫不決,懷疑和隨波逐流大于肯定,使人難以體會他的真誠;馮小剛的電影在主流價值觀方面經常以失敗人物來反襯,使得主流價值觀未能清晰。而姜文的《讓子彈飛》則在樹立主流價值觀上邁出了一步。當然,這一步只是相對于近三十年的停滯不前而言,它是否能夠成為中國電影英雄主義回歸的先聲?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基于上述判斷,《讓子彈飛》中三個主要男主角的關系頗為微妙。我很早就設想過周潤發與姜文在同一部電影中出現的情形,但是,我無法想象他們兩人共同出現時,會是怎樣的關系。周潤發最早被觀眾熟知是《上海灘》中的許文強,此后則是吳宇森的系列暴力電影。應該說周潤發最早的熒幕形象也是英雄。然而,周潤發的英雄形象更多是黑道英雄。在《讓子彈飛》中,周潤發與姜文終于會面。周潤發依然維持了原先黑道英雄的形象,而姜文則繼承了《紅高粱》中正面英雄的形象。不同的是,周潤發以前所扮演的黑道英雄,大都是勝利者,或者是被同情的失敗者。而這一次,周潤發的黑道英雄徹徹底底地敗給了姜文的正面英雄。這只是一個巧合嗎?如果把周潤發以往扮演的黑道英雄理解為黑社會,周潤發在熒幕上難以消失的黑道英雄形象可以看成是黑社會的必然存在與頑強,甚至是被人諒解和接受的,那么,姜文在《讓子彈飛》中,從一個土匪變成幫助窮人殺富濟貧的正面英雄,是否也預示著中國社會的一種變化?
《讓子彈飛》中姜文與葛優的關系則是另一番情形。當我們說姜文是一種英雄主義的回歸時,其實,這種回歸多少也有所保留,顯得有點猶豫。這一給自己留后路的體現,正是葛優在《讓子彈飛》中的出現。近三十年來,英雄主義伴隨主流價值觀的混亂而退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葛優,或者說是葛優所代表的這一類熒幕人物形象:他們缺乏英雄行為,常常是膽小的人物;長相不夠英俊,但不失機智的智慧,卻總是把自己的小聰明用在自私自利的目的上;他們缺乏堅定的信念,只有隨機應變的機靈。在主流價值觀缺失的社會中,他們嬉笑怒罵、插科打諢而游刃有余。雖然也能招人喜歡,但畢竟不能成為長久。換句話說,正是葛優這類丑星、諧星的大行其道,遮蔽了姜文的英雄主義情結。然而,在《讓子彈飛》中,姜文重返英雄主義的軌道,卻大大借助于葛優的諧星效應。從電影效果上說,雖然有不少笑點,但是,總讓人覺得不能有機地結合,有兩張皮的感覺。從背后的寓意上說,它是否表示姜文對回歸英雄主義還沒有充分的把握,所以才不得不借助無主流價值觀的標志性人物來幫忙站樁?在我看來,如果《讓子彈飛》中沒有葛優這個角色,姜文對英雄主義的回歸表現出更加徹底的堅決,效果可能更佳。
殺富濟貧雖然是一個很老套的主題,但是,作為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伸張正義不管如何重復,總是能夠受歡迎。尤其當人們在社會上經常遭遇不公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上的富人們常常被發現非法暴富掠奪的不干凈尾巴時,伸張正義的英雄總是容易引起共鳴。我想,這是姜文《讓子彈飛》能夠被當前中國觀眾接受的主要社會基礎。然而,我們對社會正義的要求,并不能靠熒幕英雄來實現。熒幕上的英雄只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是社會的需求。社會要變得公正,還需要熒幕以外的真英雄。即便一個社會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公正,主流價值觀依然需要,英雄主義依然需要。我希望《讓子彈飛》是中國社會英雄主義回歸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之后,姜文也許能夠讓自己長期存在的英雄主義情結充分地施展。我還希望,日后,這一英雄主義將不用局限在殺富濟貧這個主題上,可以擴展到更廣闊的社會乃至世界性主題。這對于中國電影來說,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以英雄主義的回歸展現新的主流價值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