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依據和理論依據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之一
資本主義自其產生,就暴露出對內壓迫和剝削工人階級、對外搶占和掠奪殖民地的品格。殖民地半殖民地構成它的邊緣地帶,并且對這一社會形態的存在和擴張具有決定性意義。從資本原始積累開始,它的歷史每一頁都充滿窮兇積惡、駭人聽聞的暴行。剿殺土著,奴隸貿易,販賣毒品,毀滅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劫掠、奴役、謀財害命獲取的財寶,在它的母國轉化為資本。
這一歷史過程產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論斷:
——現代大工業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系起來,形成世界市場;
——民族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
——奴役其他民族的民族是在為自身鍛造鐐銬,不能成為自由的民族;
——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將隨之消滅;
——民族解放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社會主義革命不會僅僅是或主要是一國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斗爭,終將成為受帝國主義壓迫的一切殖民地、一切國家和一切附屬國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
——無產階級是徹底的民主戰士,必須積極投入和領導民族民主革命,把爭取民主的斗爭和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結合起來;
——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問題的實質是農民問題;
——民族解放戰爭不可避免;
——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團結起來,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斗爭的展開,標志著20世紀初所揭開的世界歷史的一個嶄新階段;
——世界斗爭的結局,取決于占人類絕大多數的被壓迫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
等等。
列寧主義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在發達的資本主義西方和抗擊西方壓迫的東方之間、無產階級革命和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關于列寧主義的世界歷史意義,斯大林說得好:它“拆毀了橫在白種人和黑種人,歐洲人和亞洲人,帝國主義的‘文明’奴隸和‘不文明’奴隸之間的墻壁”。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更不要說革命前比俄國更落后的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都屬于第三世界。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蘇聯的出現、鞏固、發展,是蘇聯無產階級斗爭的勝利,同時是世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共同斗爭的勝利。
十月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成為世界歷史新進程的里程碑。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掀起世界格局新的更大變化的篇章。一方面,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形成,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另一方面,社會主義蘇聯自20世紀中期開始走向自己的反面,世界從美國一個霸主變為美蘇兩個霸主。它們相互斗爭又相互勾結,干涉、盤剝、瓜分第三世界,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
《論列寧主義基礎》,《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122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