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已得到世界民眾的認可。在西方社會,人們對馬克思的關注從未停止過。當二十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廣播公司在全球范圍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網上評選,結果馬克思得票高居榜首,被以西方社會為主體受眾具有極大影響力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公選為千年第一思想家。2003年法國報紙Nouvel Observateur開辟了一個名為“馬克思——第三個千年的思想家?”的板塊,專門討論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2004年,由德國電視公司ZDF發起的“誰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的民意測驗中,50萬的觀眾投票給馬克思,在最終的測驗結果中,馬克思排在總類別中的第三位、“當代影響”類的第一位,馬克思成為德國民眾心目中最具當代影響力的人物。2005年德國周刊DerSpiegel甚至將馬克思的頭像作為雜志的封面,標題為“一個幽靈,回來了。”
2007年末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和深化,不僅宣告了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理念的破滅,同時再一次展現了在資本主義體制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無法克服性。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工具,重新得到世人的關注。美國《社會主義與民主》雜志2010年12月刊刊登了一系列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馬克思主義在南美”、“馬克思主義在英語國家”、“馬克思主義在西班牙語國家”等等。在德國,早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馬克思的手稿就已受到追捧。近年來位于德國特里爾的馬克思故居博物館吸引全球游客前來了解馬克思的生平、著作及影響。德國“馬克思夜校”是由馬克思主義者組織的馬克思主義學習班。埃森“馬克思夜校”組織者貝亞特•蘭德費爾德坦言,在德國,像她一樣的“馬克思主義者”并不多,“或許只有幾萬人”,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正逐漸增長,馬克思夜校的開課地點也在不斷增多”。
為什么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關注度突然上升?究其原因,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2008年9月接受采訪時指出,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們重新燃起對馬克思主義興趣,主要源于兩大歷史事件:一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二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德國國際政治分析師米夏埃爾•道德爾施代特認為,在德國的知識分子中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復蘇”的跡象。“金融資本體制引發的危機給馬克思主義帶來新的現實意義。”也正因如此,一些馬克思相關書籍和研討會愈發受到人們關注。可以說,世界性資本主義金融危機的爆發加速了世界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可進程。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聽到一些“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的雜音。因此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闡發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反映了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日益科學化與深刻化。其次,從西方學者的角度出發,更能有力地回擊西方某些右翼學者和媒體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真理性的污蔑和攻擊。
國外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的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對于分析當前全球性資本主義金融危機的價值
國外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性質的分析有助于解讀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資本主義制度必將導致“生產過剩”危機的產生,這是一種周期性現象,是資本主義本身所無法克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將導致工人運動、革命的不斷爆發。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人們更多地去思考另外一種不同的發展方式。法國人性網(http://humanite.fr/)2010年4月17日刊登了對著名哲學家愛德加•莫蘭與安德烈•多塞爾的訪談錄。安德烈•多塞爾指出:“我認為,今天我們進入了一個歷史轉折期。人們開始重新研究馬克思主義,因為它所蘊含的批判精神依然適合解決我們現時代的難題。”“今天,我們所面臨的緊迫任務是總結全球化了的世界。而且我認為,由資本主義制度所建構的當今世界已到達了一定極限。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回到批判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馬克思,回到思考人類不同發展方式的馬克思那里,是大有裨益的。”
澳大利亞學者戴安•費爾德斯(Diane Fieldes)在《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中指出,馬克思主義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意大利哲學家貝奈戴托•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曾在1907年宣稱,“馬克思主義必定死亡”,而就在十年之后的俄國革命的勝利就徹底擊碎了他的謬論。馬克思、恩格斯毫不留情地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因為該制度將社會創造的大量財富積聚到少數人手中,而且資本主義還會周期性地爆發“生產過剩”的危機,造成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失業。他認為,馬克思主義不僅是關于資本主義如何運轉的理論,還是關于如何驅除資本主義制度的理論。馬克思指出工人自己的斗爭將終結資本主義的歷史,因為工人的勞動是“老板們”利潤的源泉,因此有能力推翻資本主義。他還指出馬克思的理論在很多方面都適合解決當代的許多問題。資本主義剝削、危機和戰爭是資本主義造成社會緊張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導致公開的對抗、罷工,以及未來更強力的斗爭。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二、馬克思主義在分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中的重要價值
國外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特征之一是社會的嚴重不公平,少數財團掌握著大多數民眾的生產資料,并占有廣大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這種占有生產資料的不公平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越來越窮、資產階級越來越富。在國際范圍內,資本主義中心國家越來越凌駕于邊緣國家之上,南北差距越來越大。而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戰爭、危機和貧苦等社會弊端最終只能由社會主義制度根本解決。
關于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不公平性。美國獨立學者阿爾蒙•巴格多亞(Armen Baghdoyan)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對中國當代市場經濟的價值》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和資本主義性質的揭露具有重要意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掠奪性。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中心問題是經濟體間的不平等關系。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剝削型的生產關系,不能解決勞動成果的平等分配。在一種所謂的自由市場條件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只能導向不平等的商品交換,大量財富從邊緣地區流向中心地區。隨著經濟差距的深化,欠發達國家長期被束縛在發展無力的狀態,最終導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停滯。對于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剝削性,他指出,經濟勢力強大的國家利用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甚至是世界貿易組織不僅獲取大量財富,而且同時獲取弱小國家的生產資料。這些國家利用各種手段來拓展其壟斷實力,加強對世界市場的操控。因此,在由實力不對等的市場競爭中,強者總是獲勝,弱者總是失敗,中心地區總是以犧牲邊緣地區的經濟利益來攫取剩余價值。美國學者康尼•福爾德克(Connie Furdeck)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性》中指出,認為社會主義已經死亡、馬克思主義不適合當今世界的觀點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發展動力和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的揭示仍具有現實意義。他認為,馬克思解釋了在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所有的工人都受到經濟上的剝削,雖然這種盜竊是隱藏在“工作一天,獲得一天工資”的辭藻之下的。獲取利潤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貪得無厭,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內確立優勢地位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為一種商品。馬克思還解釋了財富如何積聚到少數人手中的過程,以及小資本主義者和獨立生存者將失去其財產而淪落為無產階級。
三、馬克思主義在思考當代工人運動和人類未來發展道路問題中的重要價值
國外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揭示為工人運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獲取自己創造的剩余價值,要認真研讀馬克思的著作,以此指導當前的工人運動。而對于未來建設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主張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同樣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性》這篇文章中,美國學者康尼•福爾德克指出,對于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雖然沒有具體闡述一些細節,但確實提出一些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在巴黎公社得到最高程度上的體現。當然公社是一個工人的政府,尚未達到真正社會主義要求,但遠比二十世紀一些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民主得多。
澳大利亞學者桑德拉•布魯德沃斯(Sandra Bloodworth)在《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相關性》中指出,社會主義是工人階級實現自我解放的手段。馬克思認識到工人階級推翻資本主義的巨大力量,當工人們采取革命行動時就會導致罷工的出現,為了獲取勝利,工人們就要鼓動每個人參與到斗爭中去,這里就產生了民主運動組織。在工廠(今天還包括一些學校)中,選舉產生自己的代表,他們沒有特權,且隨時能被更換。這些民主組織就成為未來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后實現社會管理的組織基礎。更進一步講,工人沒有自己的財產,所以他們不會剝削別人,他們不會瓜分工廠、醫院、公司從而靠犧牲別人利益而賺取私人利益,他們只會共同地管理社會,因此財產屬于每一個人。
對于馬克思主義對工人運動的指引作用,美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馬薩諸塞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史蒂芬•雷斯尼克(Stephen A.Resnick)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當前的經濟危機,使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或者回到馬克思那里去,開始認識到資本主義是如何影響他們生活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讓他們極為震驚的答案:資本主義的經濟成就是與工人所承受的階級剝削的不斷加重密切相連的。對此,資本主義的伎倆是試圖給市民帶來經濟成果,同時試圖剝離這些成就與階級剝削的關系。馬克思提出了一個方法,即建立一個新社會,使生產剩余利潤或總利潤的工人共同地、直接地得到同等的剩余利潤或總利潤。這種階級關系將終結對工人的剝削。”他指出:“今天的工人運動需要把追求更高實際工資或更好工作條件放在斗爭的日程中去,使工人獲得自己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這一點正是大多數工人運動所缺乏的目標。”
此外,加拿大特倫特大學肖恩•卡爾頓(Sean Carleton)博士給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怎樣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故事》(How to Change the World: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一書所作評論中,對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實意義進行解讀。他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預想的未來全球化資本主義世界與現時代極為相似。霍布斯鮑姆指出,不應該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看成是某種圣經、教條或者正統,而是把它看成是廢除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理論指導。”他認為:“霍布斯鮑姆很謹慎地指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并不是對其他社會主義觀的簡單取代或社會主義替代觀的終結,而是提出了一個在政治意味上尖刻、在當代仍具有現實性的規劃。”“因此,《怎樣改變世界》做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倡議,即我們學者和活動家要更多地研讀馬克思、恩格斯與葛蘭西的著作,從以往的馬克思主義運動中吸取經驗教訓,研究制定新的斗爭戰略與策略,爭取在二十一世紀實現激進的社會主義變革。”
毋庸置疑,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解讀不乏真知灼見。但我們同時需要警惕某些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分析難免站在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立場上,最終目的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的體現應當最終由實踐來回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