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與構建和諧社會相對立 | |
新自由主義與構建和諧社會相對立 中國人民大學 周新城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決批判新自由主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要為之奮斗的一個重要目標。需要指出的是,并非任何社會都可以形成和諧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在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社會制度下,社會矛盾主要是階級矛盾,這種矛盾具有對抗性,它只能通過激烈的階級斗爭和沖突來解決,希冀在這樣的社會里構建和諧社會,那必然是緣木求魚。統治階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但絕不可能形成階級之間和諧相處的局面。馬克思、恩格斯把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消滅剝削視作未來和諧社會的根本條件。很明顯,只有在非對抗性矛盾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才能形成和諧的關系,才有可能構建和諧社會,因為非對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這種矛盾可以通過民主的方法、討論和協商的方法,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得到解決。在目前歷史條件下,非對抗性矛盾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就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以,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論及構建和諧社會的問題。 在我國,全國解放以后,通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大規模階級斗爭已經過去,階級矛盾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對抗性矛盾已經不占主導地位。在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對抗性的階級矛盾,但大量的、主要的是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而從性質上說,屬于非對抗性矛盾。在人民內部矛盾是主要矛盾的我國,已經具備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所以,胡錦濤同志不是一般地談論和諧社會問題,而是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把和諧社會同社會主義制度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制度抽象地討論構建和諧社會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社會,和諧關系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只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它要成為現實,還需要通過我們艱苦的工作,不斷解決出現的矛盾,同各種不和諧因素進行斗爭。胡錦濤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在妥善處理各種矛盾中不斷前進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增加和諧因素的過程。” 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迫切任務是,必須排除新自由主義的干擾,清除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新自由主義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不和諧因素之一,是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對立的。新自由主義,作為反映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世界性思潮,集中表現在美國極力倡導的“華盛頓共識”上,它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私有化、自由化、非調控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主義國家里推銷新自由主義及其政策,目的是把社會主義制度演變成為資本主義制度,在他們手里,新自由主義不過是“和平演變”的工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著重清理已有的思想理論體系,同時提出要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經濟學中的有益內容,在此背景下,新自由主義逐步傳入國內。國內有的學者把新自由主義當作靈丹妙藥,主張用新自由主義那一套來指導我國的改革。新自由主義一度成為“顯學”,占領了我國大學的講壇。不可否認,新自由主義已經對我國學術界和實際工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同新自由主義作堅決的斗爭。 二、新自由主義主張私有化,勢必會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 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生產資料歸勞動人民共同所有,在生產資料占有方面,勞動者都是平等的所有者。“全體公民在同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關系上處于同等的地位,這就是說,全體公民同樣可以利用公有的生產資料、公有的土地、公有的工廠等進行勞動。”這就排除了個人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無償地占有他人剩余勞動產品的可能,從而為消滅壓迫、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進而為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奠定了基礎。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條件。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比較落后而且發展又不平衡的狀況,客觀上要求有多種所有制與之相適應,因而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成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們始終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這一點是毫不動搖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有計劃地利用外資,發展一部分個體經濟,都是服從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個總要求的。”“我們吸收外資,允許個體經濟發展,不會影響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這一基本點。相反地,吸收外資也好,允許個體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也好,歸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發展生產力,加強公有制經濟。”我國的改革是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開展的。這一點,既是我國社會制度保持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則是反對和攻擊公有制,主張私有化,這就從根本上破壞了社會和諧的基礎。全面體現新自由主義思想的“華盛頓共識”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國有企業實施私有化”。一度對我國理論界、學術界頗有影響的新自由主義分子張五常公開叫嚷:“私有制是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私有產權是真正的市場的先決條件”,“共產制度遲早會瓦解”,唯一的出路是“走私有化道路”,而且斷定“中國會逐漸改變而成為一個類似私產的體制”。我國一些經濟學家深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也希望中國的改革按照私有化的方向發展。有人公開宣布:“人間正道私有化”,喊出“私有制萬歲”的口號。如果按照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去做,用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必然出現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平等現象,生產資料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里,大多數人則喪失生產資料,淪為一無所有的雇傭勞動者。在此基礎上,必然出現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對抗性矛盾,社會和諧的根基就遭到了破壞。新自由主義的私有化主張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南轅北轍的。 三、新自由主義鼓吹極端個人主義,勢必會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是要正確處理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之相互協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人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與人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但是,由于生產力水平以及其他條件的限制,社會主義還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不是生活第一需要,因而不可避免地還存在個人利益。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工業與農業之間的本質差別還沒有消滅的情況下,人們之間的具體利益還是有差別的。我們必須重視并保護每一個人的個人利益。但是公有制決定了除個人利益之外,還存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要求三者利益兼顧,不能只顧一頭。當三者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這樣,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才是協調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使是實行按要素分配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由于受到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的影響和社會主義國家法律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按這一原則來處理利益關系。鄧小平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歸根結底,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統一的,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是統一的,暫時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統一的。我們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多種利益的相互關系。”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處理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內部的利益關系,就有可能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就有可能構建和諧社會。如果違反統籌兼顧的原則,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利益,勢必加劇利益矛盾,使不同利益集團的矛盾尖銳化,甚至導致對抗和沖突,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前提是“經濟人假設”,即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一個人都在追逐個人的私利。新自由主義認為,個人的自由權利、個人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無上的。他們鼓吹極端個人主義,主張“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認為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違反人的本性的、不合理的事情。他們甚至公開反對公平,提出“當公平取代了自由的時候,人們所有的自由權利都將處于危險之中。”“自由比平等更重要,試圖實現平等就可能危及自由。”他們明確反對“以經濟再分配的手段來增進窮人的自由”,反對政府的福利開支,反對工會維護工人利益的斗爭,提出“不能為了公平犧牲效率”。從理論上講,“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這一“經濟人假設”,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荒謬命題;從實踐上說,按照經濟人假設來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人人都只顧自己的個人利益,那么,人與人之間必然形成一種對抗關系。例如,在被新自由主義者譽為最合理的、永恒的社會制度的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家追逐最大限度利潤,必然要盡可能多地榨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階級對抗是不可避免的。顯然,鼓吹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那是不可能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協調人民內部的利益關系的,更不可能建設“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實行新自由主義那一套主張,就從根本上破壞了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 四、新自由主義反對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勢必會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 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政局穩定、社會安定,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從政治上說,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政局保持穩定、社會保持安定的根本保證。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使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保持政局的穩定,保證我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沒有共產黨的領導,肯定會天下大亂,四分五裂。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同樣,“要爭取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人民民主專政不行”。必須一方面對人民群眾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另一方面對敵對勢力實行專政。“只有人民內部的民主,而沒有對破壞分子的專政,社會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把現代化建設搞成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教訓表明,一旦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取消無產階級專政,蓄意奪取政權的敵對勢力就會乘機制造動亂,各派政治力量紛爭不休,整個社會陷入混亂狀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就蕩然無存。 新自由主義標榜捍衛個人的自由權利,打出“民主”、“自由”的旗幟,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是“通往奴役之路”。在政治上,他們集中攻擊的就是共產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他們主張實行西方國家的以議會民主、三權分立為特征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這一套主張,在我國一度甚囂塵上,2003年的所謂“民間修憲”就是一個例證。然而一旦按照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去做,社會主義制度就會被推翻,政局就會動蕩不安,國家就會四分五裂,這同人民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愿望是背道而馳的。 五、新自由主義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勢必會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 任何一個社會,在意識形態領域,總是政治上、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思想處于指導地位,也就是說,指導思想總是一元化的。在社會主義國家,掌握國家政權和生產資料的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共產黨,理所當然地要把反映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不可否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國際形勢和國內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的存在,社會上出現非無產階級思想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指導思想來說,不能、也不應該多元化,更不允許它們取代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始終占居指導地位,在建黨立國的基本原則問題上統一思想,在此前提下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就構成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 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后果極其嚴重。由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著強烈的反作用,各個階級都抓意識形態,都力圖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如果我們在指導思想上不堅持馬克思主義,而搞什么多元化,客觀上就是支持和放縱資產階級思想的蔓延,勢必造成人心大亂、天下大亂,給黨和國家帶來災難,破壞社會和諧的思想基礎。蘇聯的政治動亂就是從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開始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之所以會瓦解,具有光榮斗爭歷史的蘇聯共產黨之所以會失去政權并頃刻瓦解,人與人之間平等互助的關系之所以迅速為階級壓迫和剝削關系所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理論上、思想上出了問題,從赫魯曉夫丟掉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公開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前后經過30多年,指導思想多元化,導致黨內思想混亂,思想政治上徹底解除武裝,最終導致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從根本上遭到了破壞。這個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新自由主義在思想領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仇視馬克思主義,要求取消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這方面,張五常最為典型。他公開主張用新自由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改革的指導思想。1999年,他還為中國的改革開出了一個新自由主義的方案。如果實行這一方案,公有制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必將徹底消失,重新恢復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關系,這哪里還談得上構建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出現矛盾、而又不斷解決矛盾的歷史的過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只有在不斷排除各種干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當前,新自由主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大的障礙,因為它破壞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社會基礎、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從而從根本上破壞了和諧社會的建設。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批判新自由主義,肅清它在各個領域的影響,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 |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奔騰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