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自由主義的帝國主義
馬 也
二十世紀末以來,隨著蘇聯解體和新自由主義風靡全球,“帝國主義”這一概念在主流媒體和研究著作中基本消失。主要是2001年“9?11”事件以后,以美國出兵侵略主權國家伊拉克為標志,出現“新帝國主義”的概念。
但是最早是美國媒體,在熱熱鬧鬧地、煞有介事地進行著這樣一種討論:美國到底是“帝國”還是“帝國主義”呢?日本媒體有一項通過美國報道檢索進行的調查,僅僅在2003年的兩個月里,涉及到“美國和帝國”這個關鍵詞的報道,就達300多條。⑴與此相關的另一個討論題目是:美國是不是已經或正在從新自由主義轉向新帝國主義呢?
我們遇到了偷換概念的把戲。
可以在兩個不同層次上理解“帝國主義”:它是一種思潮、戰略、政策;它是一種社會形態、社會性質。所謂新帝國主義,也是帝國主義。
新自由主義則屬于帝國主義的或者說帝國主義在一定階段所采用的思潮、戰略、政策。
從新自由主義轉向新帝國主義,其字面含義可以理解為指從一種戰略、思潮、政策轉向另一種戰略、思潮、政策,也可以理解為指從一種戰略、思潮、政策轉向一種社會形態、社會性質。但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叫做自由主義或者新自由主義的社會形態、社會性質,后一種理解在邏輯上不能成立。然而無論前一種理解或是后一種理解,都隱含著一堆錯誤的命題:新自由主義不屬于帝國主義,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美國不是帝國主義,現在沒有帝國主義。這是偽問題。這種討論由美國制造、發端和確定主調,正在全球蔓延開來。
堆積如山、瞬間變幻、花樣百出的名詞術語,經常使讀者在眼花繚亂、不知所云的概念夾纏和展銷中東西莫辨,找不到問題的癥結。在本質上,問題恰恰集中于美國社會的帝國主義性質和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帝國主義性質。
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已經100多年。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斗爭,從帝國主義挑起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拯救了人類。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迫使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在所有這一切以后,正是在美國為首的國際帝國主義向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刮起瘋狂的階級復仇、民族復仇的旋風的時候,正是在美國推行全球美國化而這種美國化不過是帝國主義全球化的別名的時候,美國這個確定無疑的帝國主義國家是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它所采取的新自由主義政策是不是帝國主義政策,反倒成為需要重新討論一番的問題了。這是對歷史和現實的嘲弄,是對世界人民偉大歷史創造力的褻瀆。這種現象表明的是,美國和它的全球化制造的人類認識能力和政治辨別力的退化,已經達到怎樣的程度!
患什么病,總是不由自主地嘮叨什么病。由于“帝國主義”已經成為掠奪、屠戮、罪惡、反人民、反民主和反進步的同義語,一個全人類共同認可的貶義詞,越是帝國主義者,就越是在按照帝國主義行事的同時諱言帝國主義,或者挖空心思編造一套帝國主義如何進步、如何積極的謊言。
2002年6月1日,布什正是在提出“先發制人”戰略和開列“邪惡軸心”名單的西點軍校講話中,聲稱“美國并不是一個需要擴張的帝國”。同年11月,他對聚集在白宮的退伍軍人講話,再次表示“我們并沒有建立一個帝國的企圖”。他的主要助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說,“我們不是帝國主義者”。
一些媒體文章在呼應布什和拉姆斯菲爾德,另一些文章則顯然對這兩位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表白,進行挖苦和調侃了。《華盛頓郵報》評論家S?馬拉比的文章標題為《不得已的帝國主義者》。文中援引克林頓時期著名政客勞倫斯?薩默斯的話說:“美國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非帝國主義的超級大國”。⑵除了這里的“不得已的帝國主義”,還有“不情愿的帝國”、“仁慈而自由的帝國”⑶、“不敢說出名稱的帝國”⑷、“不想成為帝國的帝國”⑸,等等。
美國1776年建國時候13個洲,在100年的時間里通過戰爭、強行吞并等手段,國土面積擴大10倍。帝國主義的擴張,成為它的全部歷史的主旋律。它參與列強瓜分世界的爭奪,推行“門羅主義”和“金元外交”,控制、奴役和掠奪拉美各國并把擴張之手伸向其他大洲。在亞洲,首先占領菲律賓,然后和幾個列強合伙瓜分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遏制蘇聯,同蘇聯全球爭霸40年。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不斷發動新的攻勢,企圖確立和鞏固全球永久霸主的地位。帝國主義,無論作為一種歷史運動過程、一種戰略和政策、一種意識形態或是一種社會制度,加之于美國,都最貼切不過。
如果尋找今天美國作為帝國主義的精神的、思想的領袖和權威的謀士,人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是一些對白宮政策走向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這就是布熱津斯基、基辛格和布什政權中新保守主義的政治明星。
布熱津斯基幾乎所有的書籍和文章,說來說去就是一個意思:美國必須通過控制歐亞大陸控制全球。首先需要控制的,是東南歐、中亞、南亞、近東和海灣地區組成的“不穩定弧”,奪取“歐亞橋頭堡”,使這一地區永遠不會出現向美國挑戰的力量。布什在中東、中亞的每一個戰略步驟,都烙著布熱津斯基的印記。布熱津斯基一再談到羅馬帝國、不列顛帝國甚至成吉思汗帝國。在他看來,如果要進行對比,那么美國在全球的實力和覆蓋面,是史無前例的。
在各家各派議論世界經濟、政治、軍事力量和其他方面的種種不平衡狀態的時候,基辛格強調的是,人類歷史上本來極少出現均衡體制,歷史長河中帝國是最常見的統治形態。此人似乎懂一點辯證法: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他的不平衡論,無非歸結為美國霸權主義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于是既然是帝國,那就沒有必要維持力量均衡。帝國不需要國際合作體制。在他看來,美國需要進行的戰爭,是一種“既無前線也無地理范圍的戰爭”。⑹
《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認為,“盡管喬治?布什不愿意承認這一事實,但美國今天確實已經成為一貫強權帝國,一心想要建立美國式的世界和平。假裝不是這樣,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既然我們更深地陷入諸如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歷史上的帝國競技場,堅持假裝不是這樣,只會招致災難。”⑺我們已經舉出S?馬拉比的《不得已的帝國主義者》。也是這篇文章,還提出“對布什政府來說,新帝國主義的邏輯極有說服力,布什政府不能拒絕這一邏輯”,“帝國時代已經到來,美國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只不過有責任扮演領袖的角色”。
應該說,從2001年的“9?11”事件起,在美國政界和輿論界,“帝國主義”、“帝國”已經一改其此前的負面色彩而被賦予正面意義了。
在9月之后的美國,“帝國思維”的概念從一個負面的、批評性的符號,變成了正面的、建設性的符號。現在,甚至連溫和的、有威望的報刊,如《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也在100年來首次開始不是以習慣性的自由主義的批評語氣提起有關帝國、帝國思維、帝國重擔的話題,而是像在談論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一樣。??????
古希臘羅馬的歷史就在幾個月里變成了顯學。在美國,現在可以見到關于“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對世界的積極影響的文章。這些文章的潛臺詞不言自明:新帝國已來到了當今世界,世界應該從它身上找到進步的征候和條件。“美國統治下的和平”這個概念去掉了(至少對美國人來說)本身的負面含義。一向克制的《華爾街日報》找到了熱心的受眾。它寫道:“美國不應該害怕為了和平的殘酷戰爭,如果發動戰爭是為了自由帝國的利益”。
“帝國”這個詞發生了最大的變化。幾年(甚至幾個月)以前,極少有人敢于說出這個詞,并且給予其正面的意義。現在談到美國在各地的司令官時,像是在談論“地方總督”一樣,而美國的“責任”和面臨的威脅也與以前的世界帝國有許多相似之處。華盛頓制定規則,全世界必然遵循這些規則。⑻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在全球實行超級壟斷的國家。美國的壟斷,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轉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性標志。這種壟斷,包括全球政治權力壟斷、文化權力即意識形態壟斷、資源壟斷、市場壟斷、科學技術壟斷、金融壟斷。所有這些方面的壟斷,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各大洲都已經有許多研究者,正確地把美國帝國主義的當前特征,概括為金融壟斷資本主義。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在全球進行搶劫和掠奪性積累、靠世界養活的國家。使這個國家的存在和維持的,主要不是它所鼓吹的發達生產力和所謂自由市場,而是搶劫和掠奪性積累。其中包括資源、市場、廉價勞動力人才和超級利潤。美國及其操縱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實行的私有化和金融投機,導致世界范圍的新的“圈地運動”。美國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世界供養,劫持整個世界為自己的泡沫經濟和侵略戰爭融資,使世界經濟空前失衡。
這是美國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蘇聯共產黨與戈爾巴喬夫分道揚鑣的另一位領導人利加喬夫說:
我也到過美國,并在7所大學里發表過演講。當我對他們說,他們是靠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而生活時,他們當中誰也沒有提出反駁。當然,美國人民是天才的人民,他們工作得很好,不過,他們的生活基本上依靠其余的一個世界。⑼
按照1992年6月世界環發大會期間公布的數字,美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4.7%,但是消耗世界石油的40%、天然氣的36%、鋁的46%、錫的25%、銅的23%、鐵礦石的22%。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美國每年的消費比其產出多出7000億美元。流行的說法是:“亞洲借錢、美國花錢”,“亞洲生產、美國消費”,“依賴外部供應、專門進行消費”。法國一家報紙徑直把這種現象稱為“慣例”,“慣例已經形成:從2000年開始,發展中國家一直在年復一年地為最發達國家經濟提供資金支持,也就是說,在為由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組成的最發達國家集團提供資金支持。總的說來,從北方流向南方的資金少于從南方流向北方的資金。窮國的儲蓄居然在救援富國!”⑽該報把這種“慣例”稱為“南北新關系”。從1980年到2000年,第三世界國家流向西方發達國家的資金,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馬歇爾計劃資金的40倍。美國出口增長的70%靠窮國。
美國文章如此評價美元霸權問題:“有關我國對外依賴性的一個最令人震驚的例證,就是美國的貿易赤字。美國僅在2003年對日本和中國兩國的貿易赤字就總計為1900億美元。此外,有近一半的美國長期國庫券掌握在亞洲人手里。”⑾這種美元霸權不僅剝削窮國,同時也剝削其他西方國家。
美元霸權利用目前國際金融體制制造對它的依賴。澳大利亞一家網站文章指出,美國經常項目帳戶赤字超過5000億美元,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的6%,需要從世界其他國家每天流入25億美元。外債3萬億美元左右。亞洲國家中央銀行力圖通過購買美元資產以控制其貨幣價值。如果美元相對于某種貨幣下跌10個百分點,就可以導致其等同于10%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外匯損失。⑿美國金融霸權導致的這種依賴是致命的。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靠“虛擬經濟”(它被吹噓為“新經濟”)勉力維持的國家。巨大的金融泡沫一方面成為食利者得到天文數字般的財富的源泉,一方面成為吞噬這個國家的無底的黑洞。同時存在的是實物經濟的嚴重衰退。證券化即財富以股票的形式存在和流動,極大地增加了經濟運行中的投機性和脆弱性。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國民經濟和GDP衡量,美國的金融-保險-房地產業首次超過制造業。最富的1%,掌握著美國私人股票總量的45%。美國一家雜志一方面把美國稱為“一個收取貢稅的食利國家”,一方面詳盡論述美國實物經濟的衰退,稱之為“非工業化國家”。⒀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靠軍事手段和戰爭維持全球霸權的國家。美國的真正的經濟增長,只在于與國防、軍備有關的的生產和銷售領域。它以2000億美元的巨資,構建把士兵、情報、武器系統融為一體的世界戰爭網。它是唯一通過全球五個軍事指揮部來來充當世界警察的國家。它在世界各大洲和各大洋擁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和上百萬名軍人的武裝部隊。2005年,它的軍費預算超過除它之外世界所有國家軍費預算的總和,是占世界軍費預算第二位的俄羅斯的6倍,是7個被它指為“無賴國家”、“邪惡軸心”國家軍費預算總合的30倍,是它一再散布對它構成威脅的中國的軍費預算的18倍。如果按人均軍費開支計算,它是中國的77倍。⒁它在全世界它認為需要的任何地方挑起戰爭和武裝入侵,并且成為任何一種具有一定規模的局部戰爭的背后指使者和參與者。任何地方的戰爭,對立各方都在使用標有“美國制造”字樣的武器相互殘殺。它已經成為今天世界公認的戰爭的根源和最大的暴力輸出國。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政治上極端地反民主、反自由,熱衷于物質消費、感官刺激因而道德淪喪的國家。日本一家報紙刊出一位法國歷史學家的文章,指美國不僅“世界民主核心的風采不再”,而且成為“世界混亂的根源”。⒂布熱津斯基的《大失控與大混亂》,尤其表示對美國“豐饒中的縱欲無度”及其固有的腐敗的深深憂慮。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越來越走向衰退,國內人民不滿、世界人民厭惡和憎恨的國家,一個無助于世界歷史進步而且成為這種進步的最大阻力的國家。
兩位作者邁克爾?哈特和安東尼奧?耐格里的《帝國》一時風靡全球,冒出一種仿佛頗有新意其實破綻百出的提法。他們發明了“帝國”而不“主義”的奇妙理論,說他們的“帝國”是“帝國主義之后”的產物,現在存在“帝國”卻不存在“帝國主義”。按照他們的說法,“帝國”在空間上沒有界限、時間永恒、在社會上無所不包、在政治上沒有中心。這里所謂政治上沒有中心,純屬謊言或癡人說夢,其他各項倒也具有現實性。這個現實的“帝國”,不過是帝國主義的另一種表述,唯一所指就是美國。美國學者批判這種模糊美國帝國主義性質的奇談怪論,稱“哈特和耐格里所看到的彩虹,只不過是掩蓋星條旗的海市蜃樓”。⒃
關于美國作為帝國主義的新的特點,特別是解體蘇聯以來的新的特點,人們仍然有不同的認識。這是值得討論的、有趣的問題。
比如2004年1月在印度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社會論壇上,印度作家阿倫達蒂?羅伊發表演講,就指出美國發動戰爭、操縱媒體、壟斷資源、封鎖經濟、培植代理人,這種新帝國主義不過是“老帝國主義的改進版”。⒄
比如著名埃及學者薩米爾?阿明,就在《每月評論》上提出多元帝國主義、集體帝國主義這樣的概念,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集體帝國主義取代了永久沖突的多元帝國主義,美國的霸權主義植根于新集體帝國主義體制。⒅
與此有關的,是法國“馬克思園地”網站的一篇文章。該文指出,帝國主義表現為最發達的、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擁有控制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能力。“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國際社會里,所有資本主義大國與外圍的關系都是帝國主義式的關系。但爭斗仍然存在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盡管以戰爭形式表現出來的公開對抗已不再是一個核心特征。美國相對于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立場是霸權主義的。因此,帝國主義國家對其他國家的統治必須被理解為一種雙層體系:帝國主義國家對其他國家的統治,帝國主義集團的領導對其他成員國的統治。”⒆
我們這個世界太熱鬧,一種人和另一種人即使面對同樣一個簡單的事物,認識之間的距離也經常遙遠到仿佛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這不奇怪。這里的世界社會論壇、美國的《每月評論》雜志和法國的“馬克思園地”網站,都會被認為屬于左翼,會被一些帶有偏見人指責為帶有偏見,因此認為說服力不足。那么好,我們還是來引述一些別的意見。
兩位英國作者澤烏爾?薩達爾和梅尼爾?W?戴維斯,著作甚豐,倒沒有人說他們屬于某派某家。他們的一本《誰在恨美國?》就認為,美國的新帝國主義,“與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扭曲世界3/5人口夢想的各種各樣的的帝國主義相比,雖有不同,但并無本質區別。事實上,美國是以前所有帝國主義的集合體”。⒇還可以舉出決不會被劃屬左翼的美國的《紐約時報》和在這里就美國帝國主義問題發表意見的幾位同樣不會被劃屬左翼的教授們的文章。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伊格納蒂夫的文章說:
除了“帝國”這個詞,還有什么詞,能夠用來形容美國變為現在這個可怕東西?她是唯一通過全球五個軍事指揮部來維持世界治安的國家。她在世界四塊大陸上擁有100多萬名軍人的武裝部隊。她在每一個大洋上都部署了巡邏的航母戰斗群,保證了從以色列到南韓的生存。她主導著全球貿易和商業活動,而且還向全球各國人民的頭腦中灌輸了大量美國式的愿望和夢想。然而,作為一個帝國主義勢力,不僅僅意味著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或是最遭人憎恨的國家。它意味著美國要在這個世界上維持帝國主義行事方式,并且按照美國的利益需要來這么做。它意味著制定出美國希望的規則(包括從市場規則到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方面的規則)。而同時還要讓自己不受那些對美國不利的規則的限制(如為氣候變化而制定的“京都協議”和國際刑事法庭)。它還意味著美國接替了那些二十世紀衰敗帝國(奧斯曼、不列顛、蘇聯)的帝國主義功能。(21)
2004年,《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發表《消滅(還是不消滅)美帝國!》。耶魯大學歷史和政治學教授約翰?劉易斯?加迪斯認為,“我們已經是一個帝國”,“我對美國是一個帝國的看法毫無疑義”。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肯尼迪說,“事實是大多數國家都認為我們是帝國,更不用說專橫霸道了”。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是不是一個“自由的帝國”、“負責任的帝國”、“強大而不專橫的帝國”提出疑問,而且憂心忡忡地討論著美國的衰落和力不從心。
同一期《紐約時報?書評》周刊,還有一篇加迪斯評論尼爾?弗格森所著《巨人:美帝國的代價》的文章,題為《現在最后的帝國——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認為既然美國是一個帝國,它就應當更好地熟練運用帝國主義》。(22)
無論他們怎樣地對美國寄予厚望和懷著怎樣的意愿,作為學者總還算夠格,在美國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這個基本事實面前,拿出的不是問號和一堆摸棱兩可的欺人之談,而是肯定的、清晰的、符合實際的判斷。
一位俄羅斯學者發出呼吁,指出需要高度關注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現實意義。他說,“帝國主義作為一種現象并沒有消失,盡管戈爾巴喬夫力圖否認這一點。壟斷變得更為強大。金融剝削變成最精巧的剝削形式。銀行體系成為決定世界經濟發展趨向的主要神經樞紐。帝國主義從民族的轉變為全球的。”(23)
隨著蘇聯解體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隨著大批大批的前馬克思主義者、前共產黨官員的轉向與退縮,在他們那里,馬克思主義關于帝國主義的理論已經被束之高閣。一些見風轉舵的好漢,甚至不惜以公開嘲弄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作為自己“咸與改革”、正在與時代一道前進的籌碼,去向帝國主義者邀寵請賞。依附于帝國主義、參與對本國人民進行盤剝的第三世界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也以各種方式竭力否定或回避帝國主義是我們時代重要世界歷史現象的事實,否定和回避美國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這一事實,直到宣傳美國這個帝國主義國家和整個帝國主義社會形態的“腐而不朽”、“垂而不死”,頌揚它們的無限生命力。這就勢必連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頭號軍師布熱津斯基,也要瞧不起了。
他們仿佛在不經意間“忘記”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的理論,或者輕俏地抹去列寧。但是歷史對他們的嘲笑在于,無論現實進程本身,或是關于帝國和帝國主義、關于美國是不是帝國主義的全部爭論,都不過是在從不同的方面和偉大列寧對話。當代世界歷史運動的道路,始終沒有越出列寧科學地揭示的客觀規律。
一個世紀以前的美國,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相比,還有著較大的活力。今天,唯一超級大國和霸權主義的地位,它的所有戰略和政策,都在使它比任何時候和任何帝國主義國家,都集中著更多的、更深痼疾的和更不可能擺脫的帝國主義的特征。
鄭重的科學研究拒絕打卦算命,而且沒有根據說帝國主義的美國會在近期的某年某月突然崩潰解體。正如列寧所說,如果以為帝國主義的腐朽趨勢排除了資本主義的某些迅速發展,那就錯了,“在帝國主義時代,某些工業部門,某些資產階級階層,某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整個說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比從前要快得多,但是這種發展不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這種不平衡還特別表現在一某些資本最雄厚的國家(英國)的腐朽上面。”(24)這里只需要把括號中的“英國”改為“美國”,就完全適用于今天了。
蘇聯解體前夕,中國共產黨的老一代革命家、以其豐功偉績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樹得到全黨尊敬的陳云同志,特別談到列寧論帝國主義的五大特點:從自由經濟到壟斷經濟,從工業壟斷到金融壟斷,形成財政寡頭,然后是資本輸出,分割殖民地,最后就要打仗。他說,這個問題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列寧論帝國主義的五大特點和侵略別國、互相爭霸的本質,是不是過時了?我看,沒有過時。
列寧寫這篇著作的時候,帝國主義國家為瓜分殖民地而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戰爭并沒有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基本矛盾,卻引起了無產階級的革命。
從歷史事實看,帝國主義的侵略、滲透,過去主要是“武”的,后來“文”、“武”并用,現在“文”的(包括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突出起來,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搞所謂“和平演變”。
那種認為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已經過時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非常有害的。
這個問題,到了大呼特呼的時候了。(25)
以新自由主義作為主要政策、戰略、思潮的西方全球化,本質上是過去帝國主義關系的繼續。它沒有改變帝國主義的性質、沒有取消帝國主義的存在,而是使它得到一種新的實現形式。
人們喜愛或者說天然地傾向于自由,一見“自由”,何況是“新自由”,未盡其詳,就糊里糊涂地興高采烈、歡天喜地,在它的話語霸權下生吞活剝。恰恰在新自由主義主導世界的時候,人類遇到一幕奇特的鬧劇:正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它卻鼓噪起重新私有化和自由市場、自由貿易、自由竟爭了。難道出現一種奇跡,壟斷資本主義現在自動放棄壟斷,實現向自由資本主義的回歸嗎?
現在人們看到的所謂新自由主義的“自由”,不是早期資產階級用資本主義枷鎖取代封建主義枷鎖的自由,主要也不是資本主義形成時代用資本主義私有制剝奪小生產者私有制的自由,而是一種新的條件下的原始積累的自由。剝奪的對象,主要是1917年十月革命以來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經過艱難斗爭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既包括由于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實現民族獨立、國家主權而獲得的政治的、社會的權利和巨大的物質財富,也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階級、人民大眾的某些社會權利和物質福利。這是顛覆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成果、重新確立和修復全球帝國主義統治體系的自由,是剝奪者被剝奪之后的復仇的自由,因此是壟斷資本獨有的、空前瘋狂、野蠻、殘酷的自由。
西方的坦率的政治家并不諱言新自由主義同帝國主義的內在聯系。布萊爾的外交政策顧問羅伯特?庫珀,在作為新帝國主義論的始作俑者撰文提出這一理論的時候就說,美英全球戰略目的,是建立大英帝國和羅馬帝國那樣的、以美國為核心的新帝國主義全球秩序,對內實行他們的文明準則,對外包括對中國實行“先發制人”一類的“叢林規則”。他說,帝國主義并不是離開現實的新東西,它在現實中已經存在,在推行新自由主義中功不可沒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就既是西方首先是美國的“準政府”,又是“全球經濟帝國主義”的實例。
法國左翼人士達尼埃爾?韋爾內評論庫珀“后現代帝國主義”的提法,直接把美國的“后現代帝國主義”叫做“自由主義”。
當新自由主義被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時候,它主要論證的,就是擴大社會不平等,加劇社會兩極分化,全球資源、市場、勞動力集中于壟斷資產階級手中的歷史合理性和不可逆轉性。當它作為一種現實的戰略或政策的時候,人們看到是二十世紀末以來人類歷史向十九世紀的倒退。
里根在舉起他的新自由主義旗幟的時候,就明確宣布,他的目的是“整治第三世界”和“重新征服第三世界”。西方勞動者,首先是第三世界人民完全清楚,新自由主義怎樣通過各種各樣的經濟法規即他們的所謂“國際慣例”,確保窮者更窮、富者更富,制造、鞏固和擴大世界的鴻溝。為什么美國對孟加拉生產的成衣征收的關稅,比對英國高出20倍?為什么象牙海岸和加納等出產可可豆的國家,如果企圖把可可豆加工成巧克力,將會立即被高額的關稅排擠出國際市場?為什么出產世界90%可可豆的國家,所生產的巧克力只占世界產量的5%?為什么富國巨額補貼本國農民,卻要求像印度這樣的窮國取消所有的農產品補貼?為什么在洗劫了大量國家資源以后,前殖民地國家卻變成了強盜的債務人?這一切都被宣揚為新自由主義的豐功偉業。但是如果說這還不是典型的帝國主義行為,那么它是什么呢?
西方主流媒體把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歸結為商品、資本、生產和技術的全球流動。事實卻展現給人們,全球化的主體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代表的國際壟斷資本,全球化的客體是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壟斷資本及其操縱的跨國公司,不論在廣度或是深度上,不論在國內或是全球,對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剝削正在空前地加重,資本無論作為物質形態或是作為社會關系都在空前地擴張。
商品、資本、生產和技術的全球流動,和下述現象成為同一過程。這就是,亞洲、非洲、拉美仍然專門提供資源、市場、廉價勞動力和初級貨物的出口,被迫接受附庸的地位、環境污染和驚人的剝削率。利潤和好處流向資本,貧困、疾病、災難、受侮辱、被剝奪流向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在這種單向的全球流動中,沒有所謂“雙贏”和“共榮”。
在這種全球化中得到好處的人們,宣揚資本的萬能和貶低勞動,高歌贊頌不平等的加劇和貧富差距的擴大,用博士教授的頭銜、名目繁多的獎項和大部頭著作,堆積謊話、廢話、套話,論證所以如此的“別無選擇”、“不可逆轉”。我們要說,連這種話語霸權本身,也是一種侵奪人們思想自由和社會選擇自由的帝國主義行徑。
迄今為止,委內瑞拉是從第三世界崛起,擺脫新自由主義危害、呼吁轉向“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的唯一國家。關于新自由主義同帝國主義的關系,倒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有一番透徹的見解:
新自由主義的話語得以逐漸消滅了一個詞匯、消滅了一個定義——帝國主義。而正是這個詞匯和定義,許多年來曾引導世界人民看清事物的本質。已經有許多年沒有人提帝國主義了,全球化的話語譴責這個詞的使用,將之冷凍起來。我認為,應該重新把它擺到為正義、平等和自由而斗爭的人民所使用的字典的第一頁。我們應該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的行為。(26)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新自由主義帝國主義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新自由主義的帝國主義天天制造全球罪惡的時代,我們卻不得不再來討論是不是還存在帝國主義、美國到底是不是帝國主義、新自由主義是不是屬于帝國主義這樣一種本來無須討論的——或者時尚家譏刺為“小兒科”的——問題,為此花費精力、時間和篇幅。這是一種悲哀。
然而這又使我們再次找到了時代倒退的證據。
注釋:
⑴《不想成為帝國的帝國》,日本《日本經濟新聞》2003年2月18日。
⑵S?馬拉比《不得已的帝國主義者》,美國《外交事務》2002年3/4期。
⑶見《美國的帝國困境》,美國《外交》2003年11/12期。
⑷《不敢說出名稱的帝國》,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03年4月13日。
⑸《不想成為帝國的帝國》,日本《日本經濟新聞》2003年2月18日。
⑹基辛格《回到界定世界新秩序上來》,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004年11月6日。
⑺《我們擁有強權,現在如何使用它?》,《華盛頓郵報》2003年4月20 日。
⑻《在新帝國的庇護下——美國相信自己的例外性》,俄羅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2002年第11/12月號。
⑼《最后一名布爾什維克——訪葉戈爾?利加喬夫》,俄羅斯《星火》2002年4月22日。
⑽《南北新關系》,法國《費加羅報》2004年4月22日。
⑾《美國淪落為一個嚴重依賴他國的國家》,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04年2月9日。
⑿《入侵伊拉克與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的危機》,澳大利亞http://www.wsws.org網站2005年1月17日。
⒀《關于戰爭與帝國的政治經濟學》,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評論》2004年夏季號。
⒁《誰更具威脅,中國還是美國?》,西班牙《起義報》2005年6月29日。
⒂《美國才是世界混亂的根源》,日本《朝日新聞》2004年2月4日。
⒃《〈帝國〉的幻象》,美國《每月評論》2004年6月號。
⒄阿倫達蒂?羅伊《新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征》,世界社會論壇網站2004年1月17日。
⒅薩米爾?阿明《美帝國主義、歐洲和中東》,美國《每月評論》2004年11月號。
⒆《二十——二十一世紀之交的美帝國主義經濟學》,法國“馬克思園地”網站2003年12月8日。
⒇澤烏爾?薩達爾、梅尼爾?W?戴維斯《誰在恨美國?》第147頁,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21)邁克爾?伊格納蒂夫《負擔》,美國《紐約時報》2003年1月5日。
(22)《消滅(還是不消滅)美帝國!》,美國〈紐約時報?書評〉周刊2004年7月25日;《現在的最后帝國——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認為既然美國是一個帝國,它就應當更好地熟練運用帝國主義》,同上。
(23)瓦連廷?克羅米伊采夫《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的檢驗》,俄羅斯《對話》1996年第12期。
(24)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第685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5)《帝國主義本性沒有改變》,《陳云文選》第3卷第370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查韋斯2004年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演講,見劉承軍《拉美左翼思想動向》,《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5期。
(《環球視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