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歷史上,斯大林是一位叱咤風云的大人物。他在生前受盡了贊揚和歌頌,有時簡直被神化了。但是在他逝世后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以反對個人崇拜為名對他進行了批判。在這之后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非斯大林化的浪潮,把他完全否定,給他加上了種種罪名,幾乎把他妖魔化了。這股浪潮也波及到我國。蘇聯國內和西方的那些批判和否定斯大林的書籍被翻譯和介紹進來,廣為流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讀者的看法。有人也就認為斯大林殘暴,不講民主,動不動就搞鎮壓,沒有干什么好事,因而對他沒有好印象。
可是在斯大林本國,隨著形勢的發展,對斯大林的看法和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面對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的悲劇及其造成的一系列嚴重的后果,相當多的人進行了反思,開始懷念強國的締造者和建設者斯大林。斯大林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有了明顯的恢復和提高。與此同時,俄羅斯左派學者在澄清事實,批駁各種造謠誹謗,恢復歷史真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發掘、整理和出版了斯大林的遺著,使人們對斯大林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是在我國,對這些情況很少有系統的報導。而出版新發現的斯大林著作的問題,根本沒有提上日程。這就使得國內讀者沒有能及時了解到變化了的情況,有的人對斯大林還基本上保持原來的看法。我認為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
我本人原來對斯大林也只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不過在最近二三十年來跟蹤研究當代俄羅斯文學的過程中,關于如何看待斯大林的問題引起了我的重視。我開始收集有關斯大林的材料,寫過一些報導俄羅斯國內對斯大林的看法變化的文章。然而我的專業畢竟是研究俄羅斯文學,因此在做完俄羅斯文學現狀研究的課題后,首先研究的是斯大林與文學的問題,寫了一本專著。在這之后,我想利用所積累的材料,把對斯大林其他方面的活動的看法和想法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但是想要動手寫這本書時,我已年老體衰,患了眩暈癥,記憶力嚴重衰退,只能斷斷續續地做點事,已無力寫大部頭專著了。于是決定寫一點散論。具體做法是:選定一些題目寫單篇文章。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寫了十篇文章,最后編成了這本書,冠以《尊重事實,全面分析——也談怎樣看待斯大林》的書名。
第一篇的題目是《斯大林與列寧》,用大量事實說明斯大林是列寧的學生和他的事業的繼承者,批駁把他與列寧分割開來和對立起來的種種論調。
第二篇的題目是《斯大林如何重視理論學習,講他如何以身作則,刻苦學習理論,使自己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家,同時又講他如何重視干部的理論教育以及為提高干部理論水平采取的措施。
第三、四篇文章的題目分別是《斯大林與社會主義建設》和《斯大林與衛國戰爭》,講的是他一生做的兩件大事,即領導全國人民把蘇聯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和打敗德國侵略者,捍衛祖國的自由和獨立,批駁了種種歪曲事實、貶低和否定他的功績的謬論。
第五篇文章講斯大林與蘇聯1937年肅反。文中把這場運動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具體說明了實施的過程、解決的問題以及產生擴大化的嚴重錯誤的原因和斯大林應負的責任。
第六篇文章的題目是《斯大林與個人崇拜》,敘述了個人崇拜形成的過程和斯大林對它的態度,批駁了赫魯曉夫捏造的斯大林鼓勵對自己的個人崇拜的謊言。
第七篇文章的題目是《斯大林與知識分子》,講斯大林對知識和知識分子的重視以及他采取的具體政策。
第八篇文章的題目是《斯大林與文學》。這篇文章說是由我的同名專著高度壓縮而成的,十分概括地敘述了斯大林的文學思想和文學政策以及他與作家的關系。
第九篇文章的題目是《斯大林與電影》,寫了他對電影的愛好和重視,為發展蘇聯電影事業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十篇文章的題目是《斯大林的家庭和日常生活》。這篇文章除了介紹他的家庭情況外,特別講了他作為最高領導人大公無私、生活儉樸的高尚品德。
以上十篇文章可以說已基本上講了斯大林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活動。從中可以看到他的為人和品格,了解他一生的主要建樹和一些難以避免的失誤。
寫關于斯大林的書,是一件責任重大的事,需要采取十分認真嚴肅的態度。首先,我研讀了斯大林的著作、文章、講話、書信等材料,尤其是在領會新發掘出來的著作方面花了很大工夫,同時瀏覽了常年來積累的有關資料,力求弄清在各個問題上斯大林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在弄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努力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進行歷史的、具體的、全面的分析。也就是說,盡可能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顧及到問題的各個方面,力求做到不發抽象的議論,不下缺乏根據的、片面的結論。這是我努力的方向。當然要完全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也還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敬希讀者指正。
還有一點需要作一些說明。本書是由獨立成篇的文章組成的,類似論文集,而不是一般的專著。有時在不同文章里需要引用一些同樣的能說明問題的典型實例,來說明不同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重復現象。在把這些文章編輯成書時已注意到這一點,同一事例在第二次引用時盡可能改得比較簡明扼要些,但是重復仍不可避免。這是要請讀者原諒的。
張捷: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俄羅斯蘇聯文學的研究工作,現為外國文學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資深翻譯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張捷原籍浙江諸暨。1950年考入山東大學外文系。院校調整時,轉到哈爾濱外國語學院繼續學習,1957年畢業。分到北京師范學院外語系任俄語教師。1979年調入到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蘇聯文學的研究工作。
他譯著了《屠格涅夫文論》(合譯)、長篇小說《沼澤地上的人們》、《雙重身份的人》、《暴風雨》。以及退休后又譯作《戰爭與和平》和專著《俄羅斯作家的昨天與今天》等。還有專著《文藝學中的形式主義方法》、《藝術家托爾斯泰》、《藝術創作·現實·人》等。
張捷進入老年,繼續追蹤蘇聯、俄羅斯問題研究動向,繼續進行著翻譯和研究工作。張捷夫人教他學會上網后,天天都要到俄羅斯的網站上查看俄羅斯的主要報刊。看到有價值的就下載保存,查閱了許多珍貴蘇聯書籍,因而積累了許多相關的歷史資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