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進入社會的最后一站,大學老師是指揮這一站駛向終點的調度員;大學是奠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后一幕,大學老師是導演這一幕畫上圓滿的設計師。因為,大學老師所描繪的中國圖景,將直接影響學生看待的中國眼光,大學老師所傳遞的中國現狀,將直接影響學生看待社會的心態。很大程度上,當下中國的形象,乃至尊嚴,都將在大學的課堂上被注入到學生的情感底色,被定格于學生的思維方式。是給學生一個“光明心態”,還是一副“有色眼鏡”,決定著他們能否看清楚今天的中國,也決定著他們能否建設好明天的中國。
作為起主導作用的大學老師,覺悟與追求尤為可貴,言傳與身教甚為重要。正如烏申斯基所言,“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對大學老師而言,覺悟遠大于素質。就目前大學老師所具有的普遍素質來說,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備高素質、高水平之余,更重要的是具備高覺悟。這種覺悟,是一種政治覺悟,是一種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更是一種樸素的愛國情懷。當前,一些大學老師,在課堂上動輒“描黑”中國,肆意妄評政治,把中國當成負面典型的案例庫,甚至個別喝過“洋墨水”的海歸派,對中國的特色道路公開質疑,卻對西方的發展道路吹噓渲染。這一現象,歸根到底是缺乏思想覺悟的表現。在這一點上,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代表的老一批科學工作者曾經做出了卓越的榜樣示范。“與國家共榮辱、與民族共進退”,這種思想覺悟,是再高尚不過的價值追求,是再基本不過的理想信念。烏鴉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情。祖國母親讓我們有機會汲取國際先進文化的乳汁,不是為了反過來嫌棄她,讓她難堪,而是為了更好地反哺中華文明。若選擇背棄祖國,即便學富五車,也將同樣被唾棄;若甘心遠離祖國,即便享譽海外,也將同樣被疏離;若無情玷污祖國,即便滿腹經綸,也將同樣被污名。
對大學老師而言,事業遠大于職業。大學老師,對一個社會人而言,是一種社會身份,是一種普通職業;但對整個社會而言,是一個特殊群體,一項高尚事業。在課堂上,大學老師教育的只是一群看似平凡無奇的學生;但是在社會上,他們教育的卻是一個國家不容平庸的未來。擁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標簽,就意味著擁有一項特殊的歷史使命,就意味著事業心必須要比職業感來得更猛烈,更強勁。尤其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責任感,要始終保有“師道有尊,德風無價”的自律心。切不可把大學課堂當成拿中國當前問題開涮的閑聊吧,更不可當成個人滿腹牢騷的吐槽地,而應把大學課堂當成客觀公正分析當下中國的辯論場,當成進一步探尋如何讓中國更健全、更強大的諫言堂。因為,作為“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老師不是把由書本或國外得來的知識文化灌輸給學生的“搬運工”,而是能夠啟發學生迸射出更多智慧火花的“引路人”。我們需要的老師,也同樣不是只會抱怨問題和發泄情緒的愚者,而是能夠直面問題和探尋路徑的智者。若非如此,教育這項事業就失去了發展的價值,教師這個職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對大學老師而言,追求遠大于追捧。從個別大學老師在課堂上“呲必中國”的現象中,可以引申出一個爭議已久的老話題,“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可能這個話題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上難有定數,但關鍵還在于是否具備辯證的思維和發展的眼光。即便某些時候,現在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但不代表永遠比中國圓,正如古代中國的月亮比外國圓,也不代表現在比外國圓一樣。這其中的變數,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現今一些大學老師自我感覺良好的“留學感”,和近代夜郎自大的“排外感”一樣,都是一葉障目,站不住腳的。當下,我們可以承認在一些諸如哲學社科領域,外國擁有開天辟地的先行者,而我們更多是奮起直追的后來者,但也僅此而已。沒有哪個先行者是永遠不能被超越的,也沒有哪個后來者是永遠亦步亦趨的。《禮記•中庸》有云,“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當經濟全球化所引發的文化交流碰撞越來越深遠,當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軟實力較量,逐漸升格為民族之間的競逐,文明之間的交鋒。我們必須摒棄盲目的追捧,我們必須保有自信的追求。因為,一個國家的軍事防線沖垮了,可以重整旗鼓,一個國家的經濟大廈傾斜了,可以重新在建,但是,一個國家的自信追求被壓垮了,就再難站立起來。在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的沖擊下,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大學老師不能由內而外的自我瓦解,必須能夠站得起來,且要站得穩、站得正、站得強,如此才能守住國家尊嚴,守住民族文化,守住中華文明的精魂。
對大學老師而言,醒世遠大于批駁。中國的道路,有它的平坦,就勢必有它的溝坎;有它的優越,就勢必有它的停滯。新中國成立至今尚65載,改革開放也不過36年,我們既要用開放的姿態來迎接世界洪流,更要用包容的心態來反思自身缺憾。對此,發牢騷、講怪話這個可以有,黨和政府既有容納尖銳批評的氣度,更有接納不同意見的胸襟。但是在發牢騷、講怪話的時候,重要的不是說什么,而是以什么身份、在什么場合、以什么形式來說。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大學老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作為一個為人師者,就必須有基本的職業涵養。因為在私下里,只代表個人觀點,但在課堂上,所代表的就是整個學科領域的價值取向,就是整個學校教書育人的立場。“問診中國”不等同于“問責中國”,我們既不愿意看到大學老師成為給中國肆意“潑墨”的偏激者,也不愿意看到大學老師淪為“沉默的羔羊”,相反,我們期待大學老師更充分、更理性、更自由的發聲。因為,思想不需要牢籠,真理無法被壓制,與其“關起門來”講一些不宜外傳的偏頗之詞,不妨“敞開門來”講一些可以驚醒世人的警鐘之言。畢竟,批判與宣泄,一時的過癮之后,徒留的是一片灰暗;鎮定與反思,一時的陣痛之后,灑下的是一地光明。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如果說這個時代,我們的學生,我們的青年,何時何地還能懷揣著求知的夢想,還能激發起報國的志向?那么我想說,不是被作業堆砌的小學,不是被考試磨平的中學,而是崇尚自由的大學,那象牙塔里生長的夢想美好而純粹,那大學課堂上躊躇的志向熱情而激昂。
因此,敬愛的大學老師,當你們思考著如何教導一批人,教導出一批怎么樣的人的時候,請務必把尊嚴還給課堂上的中國,請務必把美好留給講臺下的學生。請務必收起那些社會上膚淺的順口溜和網絡上隱晦的灰色段子,不要在學生還潔如白紙的心靈上過早的涂抹黑暗的色彩,請務必收起那些調侃戲謔的口吻和不屑一顧的眼神,不要在學生還滿懷憧憬的眼睛上過多的蒙上厚重的灰塵。請不要輕易用消極思想去摧殘他們的意志,請不要輕易用反面教化去折斷他們的羽翼。請盡管給他們一個客觀公正的天空,讓他們自顧去拼搏,哪怕風急雨驟;請盡量給他們一雙善良寬容的眼睛,讓他們自由去探索,哪怕暗夜黎明。
最后,我想用北宋大儒張載的一段名言做結尾,寄語各位辛勤耕耘、桃李天下的大學老師,同時也藉以醒己醒心、警世警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委組織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