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含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國在付出了資源消耗巨大潛力減少、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成本極高、勞動力成本極低人口紅利消耗殆盡,最終積累起一份家業,做成了一塊不小的蛋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人均排名很靠后,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我國還積累了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我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擺脫了短缺經濟狀態,大部分日常必需品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國民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呢?它將國家、企業、居民三大主體之間進行合理分配才能保證國家有效履行職能、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居民保持正常的生活。如果把國家作為管理者,企業、居民都可歸為被管理者即民。我國當前收入分配的重要特點是國富民窮、民間層面上又是兩極分化。看看當今中國的資金運行路線圖。
在這里國家主要指政府,又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是如何獲得收入的?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稅,、利、債、費。
1、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是歷來國家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我國目前的特殊性在于政府所訂GDP指標高于實際所達到的程度,而它是與稅收直接相聯系的,每年中央政府的GDP指標下達后,各政府地方為表政績要逐級高于上級的指標,而這牛不是白吹的,要真金白銀的把稅收交上去,不足的部分怎么辦?向銀行貸款,后面中央政府有個稅收返還,返還額大概相當于向銀行貸款額,如此下來,地方政府稅收所得就相當有限了。
2、利是指國家以投資者身份向國有企業或國家參股企業收取利潤的一部分。“財政部下發的《關于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將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類型,由原先的三類調整到四類。具體來看,中國煙草總公司在內的15家第一類企業,收取比例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5%;中國鋁業等78家第二類央企,收取比例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0%;中國核工業集團等33家央企,收取比例為企業稅后利潤的5%;納入第四類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和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繼續免交國有資本收益。除了第四類,其余央企稅后利潤提交比例,和之前相比統一提高了5%。”
3、債部分是指是國家通過發行短產、中、長期國債形成當年的財政收入。
4、費則是當前極具爭議的部分,如公路收費,增加著物流成本,存在量大濫收現象,為社會民眾所詬病,但交通部分領導的解釋很能說明問題:“全部停收公路收費也行,只是每年2萬億的財政收入就沒了”意即交通部分僅交通收費就可向中央財政貢獻2萬億,再如通過壟斷國企移動、三桶油高價收費。另外國家還通過通貨膨脹聚斂一部分錢財。
中央政府的財政支出投向何處?
1、國防軍費,盡管它連年高速增長,但鮮見有異議,好鋼用在刀刃上。國防現代化成就非凡,人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百年恥辱中我們嘗夠了被侵略的苦。
2、三農支出。繼免征農業稅后,相繼推出的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等加強了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村交通通訊條件大幅改善,合作醫療、養老補貼等利民政策使農民得到實惠,農村是我國諸項工作中較成功的一個領域。
3、航天。在國家大體制下,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高投入得到的是更高的性價比產出,實現了我國航天的跨越式發展,這也是靠買所買不來的。
4、包括交通通訊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有長長足的發展,尤其是高鐵,顯示出我國在高端制造中競爭力的提高,對出現的一些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決不能全面否定高鐵。
5、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以上幾方面投資我認為正面效益較明顯。
下面值得商榷的有:
1、過分龐大的維穩經費。中國財政部3月5日公布一份公共安全領域的預算為6,244億人民幣,該數字比2010年增加了21.5%,且超出2011年公開的軍費預算6,011億元人民幣。其顯示了中國用來維護穩定的預算在2011年將達到高峰。以維的方式對待人民不如下大力氣改善民生。
2、過高行政成本。三公經費多年來居高不下,民怨沸騰。毀滅著黨和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
3、過濫的出口補貼。我國財政補錢,外國因我國出口產品過低而定為傾銷從而征收反傾銷稅,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并沒有低下來,相當于我國政府出錢補貼外國政府,道理何在?
4、數額龐大的、不斷增持的美國國債,一萬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成為他們手中的肉票,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前面強友們已經論證了美國已經沒有歸還中國的可能,如果說這里包含政治利益的話,是否意味著中國是花了一萬多億美元買得了美國對中國現階段發展的認可,從而形成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成為最大的發達國家的最大債主的世界奇觀。
5、過分龐大的外匯儲備。我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超出必要的國際支付限度就意味著我們把大好的資源變成了不斷貶值的美元,是用我們的真金白銀換美國的紙。
6、過濫的對外援助。動輒上億,完全不顧國內有大量貧民缺醫少住的現實,一旦得了大一點的病,最大的可能就是等死,只因為缺錢。內外有別,民情何堪?真到了國內民生需要錢的時候,各級政府紛紛叫窮!汶川地震捐、校車捐、社會養老基金缺口巨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投入的部分嚴重不到位,我們不是國富民窮嗎?國家的錢呢?又說大規模減稅的條件已經成熟、時機已到。怎么國家手中用于民生時還是沒有錢呢?一個不成器的形象工程如運動會動輒上百億有多大的收益?再說地方政府,稅收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中央拿去了大頭,讓地方政府只喝西北風?高房價中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各分45%,原土地使用者有些即被拆遷戶最多得10%,這樣就很容易理解我國財富巨頭資產連年翻番、地方政府熱衷于強拆不至于唐福珍現象連綿不絕的原因了。還有行政規費,如幾年前向各事業部門征收的計算機考試費(每科80元)、培訓費(每科180元),規定如果不交培訓費不發準考證。現在只收考試費了。嚴重時每年要有一個月工資被收回去,因此不是13個月工資,而是11個月工資。中央政府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原因在哪里?完全是地方政府的原因嗎?決不可能。自古以來賦稅都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方政府是行政管理機構,也是財政收入的享受者和主要使用者,除此它沒有自身獨立的經濟利益,獨獨到了今日中國,通過土地財政推動高房價與民爭利,與房地產商分享暴利,中央政府揣著明白裝糊涂,他們各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大干不如小干,小干不如蠻干,只要政治正確,一定都不是問題。這是政府管理的大問題。
廣義的民部分包括企業與居民。企業含:大型國企它們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它們屬于全體勞動者通過國家的形式共同占有,與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共同構成我國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實現按勞分配的所有制基礎。它們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企業成果的分配應該充分考慮所有權、經營權、發展權等關系,目前國有企業高管的高工資、高福利不是靠本領,而是沾了國家壟斷地位的光,是損公肥私的行為,是對全體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侵犯。目前國企中存在對個人的過度傾斜性分配問題的實質是部分凌駕于全體之上的本位主義,只顧現在不要將來的敗家子做派。行業之間的不公平是經濟生活中極不合理的部分,形成原因是生產要素的不自由流動或稱壟斷性占有。正所謂男怕入錯行,一旦進入某行業,就取得對其他行業的壓倒性優勢,這與他的貢獻與能力無關。暴利性行業包括電力、醫院、移動、國有銀行等及政府的幾個強力職能部門如工商、稅務、物價、財政還有嘴大壓死人的法院等。民營企業,分大型與中小型私企及個體戶。大型外企它們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產物,現在構成出口的主體。長期以來建立在大幅壓低工人工資基礎形成的對外依賴型經濟在限制我國工人購買力的同時還為美國等提供了大量廉價產品,維持了它們物價的穩定,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還推動著國內的通貨膨脹,人家今天的勤勞在加劇著昨天財富的縮水。大型民企往往挾權貴資本侵吞國有資產的優勢與底氣,部分與黑惡勢力與勾結,在社會占有經濟政治輿論優勢,它們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實際是資本積聚,它不是伴隨財富的增長而產生的,而是主要依靠對國有資產的轉移而產生,因而帶有原罪,是不能見光的。以房地產為典型,與地方政府相配合,暴利加暴力,造成現代文明社會中極不和諧的音符,從而形成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房價遠超美國最大發達國家的泡沫和鬧劇。再以上市公司為例,它們上交了七千萬元的申請費成功上市后就取得了股市圈錢的資格,交納了國家要求實際自己根本沒有達到若干增長率即稅收后,剩余的錢就是自己玩,中央政府也管不了它,所謂拿了人家的手短,誰還管股民的死活。中小型企業為解決我國的就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卻面臨著一系列的發展限制,尤其是融資難,往往是銀行里貸不到款,只得到大企國企轉貸,他們任重道遠。今年全國人大上國家提出發展小微企業,真正落實政策的有多少。
居民分為富人與窮人。富人分為巨富與中產。巨富含靠權力尋租的實權官員、租用權力侵吞國有資產從而使私有合法化的權貴資本家、以溫洲商人為代表的與地方政府相配合的從事房地產牟取暴利的房地產商、以依靠黑惡起家已經做大、牢固把持各地最有利的行業和領域的人們(多數已具備顯赫的社會身份)、也有少部分依靠自己的經營才能積累起大量財富的藍海精英。對私營企業主及民營企業家,八十年代起我們不再強調剝削這一概念,認為他們也是社會的建設力量,屬于人民范疇。經濟上認可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理性,組織上允許他們入黨(黨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以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政治上給予較高待遇,可以擔任省政協付主席一職(付省級)。當時是有道理的。今天他們兩大傾向:外逃、成批外逃,這是對中國民族財富的再掠奪;留下的把持政權,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這樣的危險在于使中共的社會基礎吞噬著它的階級基礎,從而改變中國國家政權的性質。中產階層,目前主要由大型國企職工、一些壟斷性高福利的行業的員工、中小型私營企業主、有些個體老板等,大夫、律師屬于這一行列。生活表現有房有車,一個人工作,全家衣食無憂,過著殷實的生活,從現狀說他們這類人范圍擴大的難度相當大,甚至有收窄的趨勢。
窮人或叫中下層收入者主要靠勞動過活。目前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所占比重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所占比重偏低,他們就是兩者的交集,前者體現在我國基尼系數已遠超國際警界線,達到0.46以上,后者則是指他們在與資本、管理、房產等要素的分配競爭中處于下風,并不是他們懶、笨,而是他們付出大量辛勤勞動后得不到合理的報酬,造成勤勞不致富的悖論。這集中表現在城市的弱勢群體身上。他們人數較多,又身受高物價、高房價的折磨,新三座大山(教育、醫療、養老)是他們無法逾越的坎兒。相對而言,農村的農民處境要好一些,尤其是與過去相比。不過隨著農民工潮的出現,留守婦女、兒童、空巢老人及農民自身的工作待遇、生活條件(含性生活)及在城市中的角色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看來,人應該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在我國蛋糕已經做大、資本原始積累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完全有條件時讓中下層人民享受到建設、發展的成果,現在到了分勻蛋糕,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大幅增加勞動者的收入,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才有利于實現生產發展與生活水平提高之間的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