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魯迅先生在《“公理”之所在》一文中,講了這樣一段話:
【在廣州的一個“學者”說,“魯迅的話已經說完,《語絲》不必看了。”這是真的,我的話已經說完,去年說的,今年還適用,恐怕明年也還適用。但我誠懇地希望他不至于適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這樣,中國可就要完了,雖然我倒可以自慢?!?/strong>
從那時起,魯迅先生的話,真的適用了十年二十年,舊中國最終果然完了,而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嶄新的中國。這也正是先生早就預言和熱切盼望的:“原先是憎惡這熟識的本階級,毫不可惜它的潰滅,后來又由于事實的教訓,以為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
但是,先生恐怕萬萬沒有料到,近十年二十年以來,他當年說過的話,竟又大多適用于現今的中國了。曾經不被看好的“還是雜文時代,還要魯迅筆法”一說,現在看來,倒是頗有道理的呢!就是不知道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可就要完了”的預言,何時會再次應驗?
本人這幾年陸續在若干論壇上,發了一些由現實問題觸發思緒的帖子。但由于很難直抒胸臆,故而很多都借用魯迅先生的言論、文字,與現實進行對照、剖析。越對照,就越是覺得:“何其相似乃爾”!
這里,就選上若干篇,個別地方稍做修改,分三次貼上,今天是【之一】,望網友們鑒之:
--------------
【之一】一,卅年一覺“共富”夢,換得空頭“復興”名二,說說“領頭羊”這個詞兒三,由央視記者逢人就問“你幸福嗎?”想到《打聽印象》四,也說今年(2012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五,孔夫子已然“尊”了,接下來該是“讀經”了
【之二】
六,由一首歌中的一個人名被改,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
七,“二桃殺三士”與“績效考核制”
八,賣淫嫖娼合法化是男人進化的頗高的階段
九,“雙十節”的由來和《雙十懷古》
十,臺媒記者的“鐵絲穿鼻”和日媒記者的“鐵絲穿手”
【之三】
十一,今天的我們,總不能連七十多年前的小學生都不如吧
十二,由“將心比心”想到胡適的“反過來征服中國民族的心”
十三,建議教育部門將梁實秋先生的一篇經典文章編入中學語文課本
十四,緊急撤銷俺“將梁實秋的一篇文章編入中學語文課本”的建議
十五,“淡化政治”的梁實秋與“晦澀難懂”的魯迅
---------------
【一】 卅年一覺“共富”夢,換得空頭“復興”名
近來聽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
何謂中國夢?據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果然有這樣一統天下的夢想嗎?我們不妨來看看也是近代史上的一件真事:
一九三三年,上海出版的綜合性刊物《東方雜志》,在“新年特大號”中,開辟了一個“新年的夢想”專欄,雜志記者問的是“夢想中的未來中國”和“個人生活”,應答的有一百四十多人。
來答復的幾乎全部是智識分子。首先,是誰也覺得生活不安定,其次,是許多人夢想著將來的好社會,夢“大家有飯吃”者有人,夢“無階級社會”者有人,夢“大同世界”者有人,當然,也另有些夢為隱士,夢為漁樵等等的……。
這些人說的這些夢,都是真的嗎?魯迅先生在為此事寫的《聽說夢》一文中,開首一句就點明了:
“做夢,是自由的,說夢,就不自由。做夢,是做真夢的,說夢,就難免說謊。”
為什么呢?因為,第一,有一位投稿者就揭發,“自說他的答案已被資本家(按指雜志老板)刪改了,他所說的夢其實并不如此。這可見資本家雖然還沒法禁止人們做夢,而說了出來,倘為權力所及,卻要干涉的,決不給你自由”。
第二,由于“文章是醒著的時候寫的,問題又近于‘心理測驗’,遂致對答者不能不做出各各適宜于目下自己的職業,地位,身分的夢來”,“時代是這么變化,飯碗是這樣艱難,想想現在和將來,有些人也只能如此說夢”。
可見,同床尚且異夢,一百多人做的夢豈會一律?更何況拿來說,不是遭刪改,就是經提煉,最后搞得千百人一夢、億萬人一夢,也就與說謊無異了!
姑且承認整個中華民族十四億人都做著同一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吧,但至今也沒有見到有誰把什么是“復興”,要“復興”到哪里去,怎樣才能“復興”,一旦“復興”了老百姓又會怎么樣,清清楚楚地說個明白。
這就好比你去商店買貨,店家給了你一個“悶包”,上書“偉大復興”幾個大字,還要你等到100周年時才能打開,還要你堅信“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其實,說到什么是“復興”,首倡者恐怕心里也沒數。正如魯迅先生形容那些復古論者時所描繪的,這個“復興”,“可是要復到像清,元,金,唐,漢,禹湯文武周公,無懷氏,葛天氏?他們其實都沒有定見。他們也知不清顏回以至曹錕為人怎樣,‘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過像蒼蠅們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十四年的“讀經”》)
這樣嗡嗡地叫的,無非是一個“空頭的夢,說了出來,也無非教人都進這空頭的夢境里面去”。如此之夢,三十多年來,中國的蕓蕓眾生還做得少嗎?從“先富帶后富”,到“本世紀末實現小康”,從“以人為本”,到“構建和諧社會”……,如今又“向曼遠之將來,構輝煌之好夢”,來了一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個比一個說得五彩斑斕、虛無縹緲!
寫到此,不禁又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首現代詩《夢》:
很多的夢,趁黃昏起哄,
前夢才擠卻大前夢時,后夢又趕走了前夢。
去的前夢黑如墨,在的后夢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說:“看我真好顏色。”
顏色許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說話的是誰?
暗里不知,身熱頭痛。
你來你來,明白的夢!
現在,許多中國人不都在經歷了后夢、前夢、大前夢,“去的前夢黑如墨,在的后夢墨一般黑”之后,卻還在殷殷期待著這“明白的夢”嗎?正所謂:卅年一覺“共富”夢,換得空頭“復興”名!
【二】 說說“領頭羊”這個詞兒
無功無德網友于2012-10-14 19:04:35,在深水區上貼了胡鞍鋼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領頭羊”》一文。
本人不是搞經濟的,所以對此文說不出什么看法,只是這個標題中的“領頭羊”一詞,引起了久已有之的一些想法。
記得1991年春節期間,鄧小平在上海號召,工人階級要做改革開放的領頭羊。一時間,“領頭羊”一詞便頻頻見諸于報刊、文件、講話,各級領導、干部、精英,包括一些省市、地區、單位,紛紛表態,要爭當這樣的領頭羊,甚至整個中國也被譽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了。從此,“領頭羊”熱便蔚然成風,至今不衰。去年(2011),胡錦濤在考察深圳時,要求深圳爭當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今年(2012),溫家寶又把廣東稱做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這么說來,“領頭羊”是一個好詞兒,是褒義的啰——人們也一直這樣認為。但其實,并不盡然。曾經讀過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一點比喻》,其中就說了“領頭羊”的事:
【在我的故鄉不大通行吃羊肉,闔城里,每天大約不過殺幾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雪白的群羊也常常滿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們那里稱綿羊的。山羊很少見;聽說這在北京卻頗名貴了,因為比胡羊聰明,能夠率領羊群,悉依它的進止,所以畜牧家雖然偶而養幾匹,卻只用作胡羊們的領導,并不殺掉它。
這樣的山羊我只見過一回,確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還掛著一個小鈴鐸,作為智識階級的徽章。通常,領的趕的卻多是牧人,胡羊們便成了一長串,挨挨擠擠,浩浩蕩蕩,凝著柔順有余的眼色,跟定他匆匆地競奔它們的前程。我看見這種認真的忙迫的情形時,心里總想開口向它們發一句愚不可及的疑問——
“往哪里去?!”
人群中也很有這樣的山羊,能領了群眾穩妥平靜地走去,直到他們應該走到的所在。……
那時候,人們,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規蹈矩,既不囂張,也不浮動,一心向著“正路”前進了,只要沒有人問——
“往哪里去?!”】
魯迅先生在這里講的,大致有這樣幾層意思:
第一,領頭羊通常是由山羊充任的,它所領著走的,并不是它的同類,而是胡羊,也就是柔順的綿羊;
第二,山羊之所以能充當胡羊們的領導,是因為比胡羊聰明,能夠率領羊群,悉依它的進止,相當于人類中的“智識階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精英”、“公知”)。所以,絕不會殺掉它,反而要精心豢養之;
第三,領頭羊背后還有拿著鞭子的牧人,他只要趕著領頭的山羊,后面的胡羊們便會浩浩蕩蕩跟定他奔向它們的前程;而牧人又得受畜牧家(也就是“頂層”)的驅使;
第四,人群中也很有這樣的山羊,能領了群眾穩妥平靜地走去,循規蹈矩,一心向著“正路”前進。
問題在于:“往哪里去?!”對于胡羊們來說,自然是——屠宰場!那么對于群眾來說呢?則是“他們應該走到的所在”——這就要看“牧人”的鞭子指向哪里了。
這么說來,“領頭羊”原來并不是什么好詞兒,而應該是貶義的,類似于“工頭”、“走狗”,至多是“牧羊犬”的另一種說法罷了,它們都是要聽“牧人”指揮的!
盡管這樣,工人階級也沒能當上改革開放的領頭羊,而是成了一長串挨挨擠擠、浩浩蕩蕩的胡羊,被脖子上掛著“智識階級”鈴鐸的改革精英領到了“他們應該走到的所在”。而這,便是所謂“頂層設計”的“畜牧家”的本意!
由此不禁想到,胡鞍鋼要國有企業當中國經濟崛起的“領頭羊”,只是不知道背后的“畜牧家”要把中國經濟引往哪里去?
由此又不禁想到,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似乎就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領頭羊”,只是不清楚背后的西洋“畜牧家”要把中國文化引往哪里去?
但深圳、廣東這樣的“欽定”的“領頭羊”,包括廣州啊,東莞啊,南方系啊,等等,三十多年來,卻已經把數以億萬計的“綿羊”們,引上了一條用屠宰刀殺出來的“血路”,則是明明白白的!
【三】 由央視記者逢人就問“你幸福嗎?”想到《打聽印象》
據報道,央視新聞聯播在雙節期間,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么?”。央視記者分赴各地采訪包括城市白領、鄉村農民、科研專家、企業工人在內的幾千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而采訪對象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問題:“你幸福嗎?”
這不禁讓俺想起秀才江湖網友在廣州亞運會時說的這么一件事:
“廣州亞運會今晚閉幕,吃晚飯的時候,我看到央視記者又在玩老一套的游戲,美其名曰‘請你表揚我’采訪游戲。每逢奧運會世博會等外國來賓紛至沓來之際,中國記者經常玩這個自娛自樂。只見記者向參加亞運會的外國人提出一個問題:‘請你用三個詞表達你對廣州的感受!’頓時,‘好極了’、‘太偉大了’等等華麗的形容詞一股腦的撲面而來,如果是用這些詞夸一個人,絕對能把人夸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以。不用說,采訪畫面經過精挑細選,如果外國人的回答是對廣州頗有微辭,這一段肯定被掐掉。”
其實,何止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凡是外國來賓紛至沓來之際,三十年來均不乏中國記者蜂擁而上,問感想、問印象的熱烈場面,甚至問題本身就下了釣餌的:“你對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有什么要說的嗎?”
現如今,輪到中國記者問中國人自己了,當然問題不會是“你對中國的印象如何”,而是設身處地的問道:“你幸福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答案只能是二者必居其一:幸福,或者不幸福。說“幸福”,自然正中央視記者下懷;說“不幸福”,難免要倒些苦水,就肯定被掐掉。所以,這問題本身也是下了套的。
由此又不禁想起一篇寫于七十多年前的文章,題目叫《打聽印象》。馬上找來再讀了一遍,方才悟到,這種采訪游戲不過是“古已有之,于今為烈”而已。下面就是這篇舊文,相信大家看了也會似曾相識,會心一笑的:
【五四運動以后,好像中國人就發生了一種新脾氣,是:倘有外國的名人或闊人新到,就喜歡打聽他對于中國的印象。
羅素到中國講學,急進的青年們開會歡宴,打聽印象。
羅素道:“你們待我這么好,就是要說壞話,也不好說了。”急進的青年憤憤然,以為他滑頭。
蕭伯納周游過中國,上海的記者群集訪問,又打聽印象。
蕭道:“我有什么意見,與你們都不相干。假如我是個武人,殺死個十萬條人命,你們才會尊重我的意見。”革命家和非革命家都憤憤然,以為他刻薄。
這回是瑞典的卡爾親王到上海了,記者先生也發表了他的印象:“……足跡所經,均蒙當地官民殷勤招待,感激之余,異常愉快。今次游覽觀感所得,對于貴國政府及國民,有極度良好之印象,而永遠不能磨滅者也。”這最穩妥,我想,是不至于招出什么是非來的。
其實是,羅蕭兩位,也還不算滑頭和刻薄的,假如有這么一個外國人,遇見有人問他印象時,他先反問道:“你先生對于自己中國的印象怎么樣?”那可真是一篇難以下筆的文章。
我們是生長在中國的,倘有所感,自然不能算“印象”;但意見也好,而意見又怎么說呢?說我們像渾水里的魚,活得胡里胡涂,莫名其妙罷,不像意見。說中國好得很罷,恐怕也難。這就是愛國者所悲痛的所謂“失掉了國民的自信”,然而實在也好像失掉了,向各人打聽印象,就恰如求簽問卜,自己心里先自狐疑著了的緣故?!?/p>
最后說明一下,此文是魯迅先生一九三三年寫的。但愿我們今天遇到央視記者問我們“你幸福嗎”,也即“你先生對于自己中國的印象怎么樣”的時候,不要像魯迅說的,答曰:“我們像渾水里的魚,活得胡里胡涂,莫名其妙”!
而對央視記者來說,他們卻正像先生所言,似乎“失掉了國民的自信”,因為這樣向各人打聽“你幸福嗎”,“就恰如求簽問卜,自己心里先自狐疑著了的緣故”。
其實,這種不自信,正是當政者色厲內荏的反映,別看他們天天高喊“輝煌十年”,坐在火山口上的那種感覺,卻時時折磨著他們!
【四】 也說今年(2012年)的高考語文試題
一九三四年,上海舉行中學會考(類似于如今的畢業考或高考吧),作文試題是《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論》。當年《新語林》雜志第三期刊載埜容的《擁護會考》一文,根據《上海中學會考特刊》引錄了一份優秀試卷(相當于今天的高分或滿分試卷吧)中的這段文字:
“若德業已立,則雖饔飧不繼,捉襟肘見,而其名德足傳于后,精神生活,將充分發展,又何患物質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諦,固在彼而不在此也。”
觀七十八年后的2012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的作文試題,大都是與《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論》相似的,比如北京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上海的《心靈中閃過的微光》,江蘇的《憂與愛》,浙江的《綠葉對根的情意》,山東的孫中山“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遼寧的“沈陽全民讀書月”,安徽的《生活給我智慧》,新課標卷的《船主與油漆工》等等,總之吧,均是勸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必在意物質境遇好差的,“人生真諦,固在彼而不在此也”!
應該說,這些試題的用意可嘉,確實體現了所謂“主旋律”的要求,但細細察之,總覺得只涉及了生活萬象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并非可以忽略的另一方面。
這另一方面是什么?其實當年魯迅先生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大家且看吧——
【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開不完,新近就看見了兩種,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當。
一種是教人對于職業要發生興趣,一有興趣,就無論什么事,都樂此不倦了。當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須是輕松一點的職業。且不說掘煤,挑糞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廠里做工至少每天十點的工人,到晚快邊就一定筋疲力倦,受傷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時候的。“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體之中”,連自己的身體也顧不轉了,怎么還會有興趣?——除非他愛興趣比性命還利害。倘若問他們自己罷,我想,一定說是減少工作的時間,做夢也想不到發生興趣法的。
還有一種是極其徹底的:說是大熱天氣,闊人還忙于應酬,汗流浹背,窮人卻挾了一條破席,鋪在路上,脫衣服,浴涼風,其樂無窮,這叫作“席卷天下”。這也是一張少見的富有詩趣的藥方,不過也有煞風景在后面??煲餂隽?,一早到馬路上去走走,看見手捧肚子,口吐黃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約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窮真是這么有趣,現在的闊人一定首先躺在馬路上,而現在的窮人的席子也沒有地方鋪開來了。
上海中學會考的優良成績發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論》,其中有一段——“……若德業已立,則雖饔飧不繼,捉襟肘見,而其名德足傳于后,精神生活,將充分發展,又何患物質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諦,固在彼而不在此也。……”(由《新語林》第三期轉錄)
這比題旨更進了一步,說是連不能“充腹”也不要緊的。但中學生所開的良方,對于大學生就不適用,同時還是出現了要求職業的一大群。
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有這么的彰明較著,其實,據我的愚見,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橫豎永遠是沒有用的?!?mdash;—《安貧樂道法》
看看吧,時光過了78年,出的題目,仍然回到了勸人安貧樂道這個“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豈能不被眼下的事實“打得粉碎”?這真應了那句“名言”:“倒退死路一條”!
【五】 孔夫子已然“尊”了,接下來該是“讀經”了
據說,北京,天安門東、長安街南、國博館北,巍巍然豎起了一座“九五之尊”的孔子像,儒家13學者說,這是為了尊崇“萬世師表”、“大成至圣先師”孔夫子,是謂尊孔。
據說,追根溯源,“和諧社會”就是孔夫子首倡的,《論語》里即有“和為貴”一說,實乃源遠流長。古語曰“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是“一個‘和’字定乾坤”,故須頂禮膜拜、日日誦讀。
據說,近年來,學國學、誦經典,已蔚然成風,始作俑者,乃以儒家13學者為代表的耳順、古稀、耄耋專家精英,以及若干學齡兒童、莘莘學子,如讀《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之類。
據說,尊孔讀經,古已有之,尊孔必須讀經,不讀經不成其為尊孔。目下,孔夫子已經“尊”起來了,接下來便應該是讓“讀經”推向全社會了。
據說,儒家經典有十三,即《詩》、《書》、《易》、《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穀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和《孟子》。此所謂十三經也。
據說,不通讀、精讀這十三經,就不算真尊孔、真崇儒。(呵呵,怪不得儒家學者發“聯合聲明”,也得湊成“十三人”,真所謂名正言順也!)因此,為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儒學傳統”、實現“偉大復興”,當務之急,就得來一個全民的“讀經”運動。
據說,尊孔,崇儒,讀經,復古,由來已經很久了。那結果,究竟如何呢?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讓我們來聽一聽“民國十四年”,也就是一九二五年的一位“幾乎讀過十三經”的老人是怎么說的吧:
【自從章士釗主張讀經以來,論壇上又很出現了一些論議,如謂經不必尊,讀經乃是開倒車之類。我以為這都是多事的,因為民國十四年的“讀經”,也如民國前四年,四年,或將來的二十四年一樣,主張者的意思,大抵并不如反對者所想像的那么一回事。
尊孔,崇儒,專經,復古,由來已經很久了?;实酆痛蟪紓?,向來總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詔天下”,而且又“以貞節勵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現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節婦和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歷史上裝不下去了;那么,去翻專夸本地人物的府縣志書去。我可以說,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節烈的婦女的名冊卻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幾卷??鬃又降慕?,真不知讀到那里去了;倒是不識字的婦女們能實踐。還有,歐戰時候的參戰,我們不是常常自負的么?但可曾用《論語》感化過德國兵,用《易經》咒翻了潛水艇呢?儒者們引為勞績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識丁的華工!
所以要中國好,或者倒不如不識字罷,一識字,就有近乎讀經的病根了。“瞰亡往拜”“出疆載質”的最巧玩藝兒,經上都有,我讀熟過的。只有幾個胡涂透頂的笨牛,真會誠心誠意地來主張讀經。而且這樣的腳色,也不消和他們討論。他們雖說什么經,什么古,實在不過是空嚷嚷。問他們經可是要讀到像顏回,子思,孟軻,朱熹,秦檜(他是狀元),王守仁,徐世昌,曹錕;古可是要復到像清(即所謂“本朝”),元,金,唐,漢,禹湯文武周公,無懷氏,葛天氏?他們其實都沒有定見。他們也知不清顏回以至曹錕為人怎樣,“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過像蒼蠅們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況且既然是誠心誠意主張讀經的笨牛,則決無鉆營,取巧,獻媚的手段可知,一定不會闊氣;他的主張,自然也決不會發生什么效力的。
至于現在的能以他的主張,引起若干議論的,則大概是闊人。闊人決不是笨牛,否則,他早已伏處牖下,老死田間了。現在豈不是正值“人心不古”的時候么?則其所以得闊之道,居然可知。他們的主張,其實并非那些笨牛一般的真主張,是所謂別有用意;反對者們以為他真相信讀經可以救國,真是“謬以千里”了!】——魯迅《十四年的“讀經”》
最后再來一個“據說”:據說,現在的“讀經”,已不僅僅是為了救國,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必須。其目標,可謂“危危乎高哉”。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問他們此番“復興”,“可是要復到像清,元,金,唐,漢,禹湯文武周公,無懷氏,葛天氏?他們其實都沒有定見。他們也知不清顏回以至曹錕為人怎樣,‘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過像蒼蠅們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