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溫州模式”風光多時,私人與資本敢為人先,這些人"如沐春風",小日子過得不錯,形勢一片大好。與此相反,很多看上去還很不錯地國營或集體企業卻都莫名其妙地地從市場退出。然而,“私人”和“資本”難以承受中國市場之重。
什么是中國市場之重?估計誰也說不清,但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市場現實是:以溫州企業為例,這些企業做的大多是鞋子、服裝等,甚至于打火機也被溫州人做成了響當當的國際化產業。由于材料價格上升、匯率升值及國外訂單突然減少,這些低端的產業大多無法成功轉型。不同于小家電或其它消費電子行業,中國企業可以依附或投靠在國外大牌的市場空間找個空閑的地方“蝸居”。象溫州這樣的企業,沒有自已的靠山,也沒有國際大佬來收留處置,投機和炒作就成了他們拿手的好戲。很不幸,高利貸讓他們走上了“不歸路”。
此情此景,大家都會在思考,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和挑戰?
很自然,人們想到的是政府,也就是權力如何界入市場。以溫洲企業為例, 上至有關高層,下至基層官員,有關部門試圖努力化解企業危機。權力,在市場中要有所作為,但是,不要被自由派忽悠,也不要被“凱恩斯”利用。
最近有公開的說法就是,要支持中小企業,比如減免稅收、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等。這些做法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通常是老生常彈,實際上也行不通。中小企業大都有自已變通的法則,從來就不指望政府扶持。真正需要支持的是那些沖出市場重圍的“強者”,比如支持這些企業的技術改造,化解這些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風險,創造條件讓這些企業更好地順應市場。這樣做,不僅可以阻止很多企業拼價格搞亂市場,而且,也會讓真正有實力的創新企業迎難而上。
如果有足夠強大的“中國制造”能夠支撐和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接下來要做好的就是人民幣應當貶值。也許,人們會擔心中國制造再次傾銷國外市場,讓中國人自已吃大虧。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賺了錢的中國人自然會舍得消費,沒必要鬧哄哄地把產品賣給外國人,而且,由中國人主導的企業,必然會帶動人民幣的堅挺和發展,也就是是抑制“國內通貨膨脹”。當然,人們也就不再需要開個“國際板”求助于洋大人來幫助中國人用好“人民幣”推動經濟發展。
除了面向國際市場以外,我們更不可能忽視的是國內市場“大后方”,這就要認真反思國企改革創新及新興的產業工人的出路,并因此而擴大內需。由于全球化,中國人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市場化”,到了今天才真相大白,原來華爾街是騙子,糟踏了體制和中國市場之根基。央企和銀行成了國際大佬身邊跑腿的貨色,農村務工人員徘徊在城市與鄉村,“市場化”正在以“全民”的名義轉移和掠奪了所有中國人的財富和血汗。
關注溫州商人跑路建設中國市場,但也要警惕有人以溫州企業危機亂彈“深化改革”再次肆意糟蹋體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