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早就告訴大家溫州要出問題
郎咸平在中國很不受一些人喜歡,覺得這家伙蔑視中國經濟學家,而且動輒語出驚人,離經叛道。貧道也不是每個問題上都贊同郎咸平,比如郎咸平反對征收財產稅,但總的感覺,郎咸平還是比較清醒的一個學者。
溫州老板因為債務問題跑了,我們叫“跑路”,大概是為了好聽點。因為其既不宣布破產,也不回來處理事情,只能起個新名字。跑路有個方向性,如果是在400米跑道里跑,總會轉一圈回來。但越野跑就難說了,況且這些人大多都在國外有資產。
許多人注意到逃跑的溫州老板都是搞實業的,也就是搞制造業的。制造業要雇用很多工人,老板一跑工人失去工作,社會安定出問題,政府就比較著急。實際上搞金融的老板們完蛋的也有,不過他們雇工很少,死了就死了,壓力不大。
關于這個問題,早在2007年郎咸平說中國有八大經濟危機時就說到了。郎咸平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2007年就說,中國面臨八大經濟危機,其中第一條就是他“認為最有沖擊力的原因是由于近幾年來整個國家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因此我們企業家把應該投資而不投資的錢擠壓出來形成虛擬資金打入股市打入樓市。”郎咸平說的后面7條,一是政府GDP為綱,二是西方金融資本可能襲擊中國。第一個反正改不了,第二個幸虧美國金融先垮了沒發生。但虛擬經濟沖擊實體經濟的警示還是說著了。
當然,郎咸平的分析并不透徹。郎咸平說的是“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造成“投資的錢擠壓出來形成虛擬資金打入股市打入樓市”,貧道看不是這個道理。投資經營商的環境惡化是實體經濟里流動性不好,造成了企業經營困難,但為什么流動性不好呢?是應為虛擬經濟,也就是樓市、股市、期貨、匯市等虛擬經濟高速膨脹,像黑洞般得吸納了資金。也就是說,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造成實體經濟環境不好,而實體經濟資金流向虛擬經濟又促使虛擬經濟進一步膨脹。這個惡性循環到一定時候,實體經濟會越來越困難,最終出現今天溫州一幕。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運行規則是相反的。實體經濟中,投入資金過多會形成惡性競爭,利潤攤薄,經營越困難。而虛擬經濟進入資金越多,指數越高,賺錢越多。因此實體經濟投資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而虛擬經濟對金錢來說是多多益善。實體經濟的資金進入虛擬經濟后,使虛擬經濟投資回報趨高,這就使實體經濟的利潤更加相形見拙,促使更多實體經濟的資金進入虛擬經濟。利潤是投資者唯一需要考慮的指標,資本家血液里只流淌著這一種血,與道德無關。
2005年以后,中國樓市開始虛擬化,也就是大部分買房不是為了住房,而是為了投資升值。這就為中國虛擬經濟開了一個巨大的新渠道。2007年達到一次頂峰,讓郎咸平有所感覺。但2009-2010年的第二次房地產投資高潮。2009年住房銷售4.3萬億,2010年銷售4.7萬億,其中不少于7萬億屬于以錢生錢的虛擬經濟。同期房價基本翻了一番,成為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行業。到2010年,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日本為全球第二,達到3.21萬億美元,折合21萬億人民幣。其中在流通中的比例一半左右,也就是吸引了10萬億左右流動性。加上期貨和匯市,不會低于20萬億。而樓市一虛擬化,累計不會少于15萬億資金進來。這對虛擬經濟來講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對實體經濟來講必然成為災難。
目前全球每100元交易中,1-2元是在實體經濟中購買了物品和服務,99-98元是在 股市、匯市、期貨里交易的。中國雖然虛擬化程度不高,但速度很快,現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交易量在1比10左右,接近西方九十年代水平。西方人一直不怕經濟虛擬化,不怕產業空洞化,甚至靠這種方法活得很滋美。現在有些怕了。中國怕不怕?現在有些怕了。
很多人對溫州一些老板昨天還在電視上趾高氣揚,第二天就坐飛機跑美國了很奇怪,對這些企業一夜間資金斷斷裂覺得不可思議。那是這些人沒做過生意,或者沒做過大生意。
中國為什么會有放高利貸者?企業為什么會去借?這是中國銀行放貸體制決定的。比如一個經營實業的企業有20億總資產,其中銀行貸款10個億,分為幾家銀行。實體企業的流動資金都在生產銷售環節中,這樣一個企業循環外的資金就算拼命擠,能有2000萬就不錯了。如果有一筆5000萬貸款到期需要續貸(通常企業與這家銀行是商量好了還了就再貸的流動資金貸款),那么總有2-3天的時間差。這個時候就需要高利貸者了。企業會向高利貸者借5000萬高利貸,比如日息千分之一(年息就高達36%),但2天也就是10萬,這對這么大個企業來講不算什么。這時,銀行、企業、高利貸者三方都高興。如果沒有高利貸者,銀行在財務上沒法解決,企業也找不到出路。
但是事情會發生變化。很快,高利貸者與銀行就成為熟客,他們就很容易勾結起來算計企業。首先,只要銀行續貸時間從2天變成3天,高利貸者就多拿5萬。其次,一旦這個企業本身有風險,比如自己搞點有風險的房產投資,股票期貨等,那么銀行就有抽貸的動機。那么誰來頂替呢?高利貸者。很快,銀行或者銀行具體操作人員就會和高利貸者聯合“做”這家公司。抽貸越多高利借款占企業借款比例越大,企業越困難,越不得不忍受更高的利息。本來把借高利貸作為周轉用,最后逐漸把高利貸做貸款重要來源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企業就被“做死”了。貧道就知道一些高利貸者與銀行開會聯手做實體公司的情況。相信溫州很多企業也是這樣被“做死”的。
有人會說,這些高利貸者不是傻么?企業死了,政府出來干預,貸款按銀行利息還,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還不如讓這個企業不死不活,長期吸血不是更好么?這里面有這樣的動機:如果這個企業只有一個高利貸者,這個高利貸者就有把套越放越多,看準時機收緊套,最終吃掉這家實體企業。這樣的例子電視上放過很多。另一種是有很多高利貸者參與,由于企業越來越壞,一些高利貸者就怕最后出事,于是動用黑手段想先拿走自己那一部分,這樣企業老板就害怕生命危險,趕緊跑。溫州老板大多都是后一種情況。
凡是出現實體企業陷入高利貸陷阱的,要么是自己冒險投入到了虛擬經濟部分,讓銀行緊張,讓高利貸者看到縫隙;要么是過度擴張造成頭寸緊張,讓銀行進賬,讓高利貸者看到機會。實體老板也知道高利貸像鴉片一樣,吸了就不容易借,一般不會沾這東西。可怕就怕溫州這樣本來地下錢莊就是資金主要來源,而地下錢莊本身就與高利貸分不清關系,于是不知不覺就被套住了。其他地方本來沒私人融資渠道,但在很多人忽悠下,中國成立的大量所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一些公司甚至有官方性質。這些公司與高利貸者并沒有界限,于是也在這場做死實體企業發揮到關鍵作用。
貧道這里不做評述,也不建議什么,因為都沒用。只是想告訴大家這里面各種關系和程序是什么樣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