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哭求家長,家長苦求外地親朋,都慌著把孩子送到外地。”目前,西華縣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高中,正刮一股學生“外逃”風。據西華縣多名教育工作者評估,目前流失在外的西華縣學生約有5000人。(08月31日 04:31 大河報)
因為距離近,高考成績好,漯河成為西華縣學生的首選。據一個從西華跳槽到漯河市的老師粗略統計,西華縣在漯河的學生就有近3000人。何以至此?原來“今年高考,周口市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29個,各縣區中,淮陽、項城均8名,鄲城7名,西華縣是0。”據西華縣一退休教師分析,高考成績差是學生大規模外流的直接原因。
又是什么原因導致西華縣高考成績差呢?幾名不敢透露姓名的教師說,學校管理混亂,老師待遇低是主要原因。“各種補貼不能照常發放,有點本事的老師都遠走他鄉了。”對此,主抓教育的西華縣副縣長楊群周表示,他們“已采取多項措施補救”。而西華縣教體局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全縣哪個初中畢業生外出的多,校長就地免職,班主任調到邊緣小學任教;學生外出的少,則給予一定經濟獎勵。
事實上,河南農村學校教育生源流失,教師老化的窘境早在前幾年就出現了,只不過今年西華5000學生大逃亡是必然結果而已。今年不逃,明年也逃;西華的不逃,其他地方的學生也會逃。
近年來,由于適齡人口的減少,一些有條件的家長把孩子送到了城區學校,再加上農民工隨遷子女到城市學校就讀,致使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流失嚴重,不少原先生氣勃勃的學校變得越來越冷清。幾乎與此同時,農村小學中原先那些能吃苦耐勞、默默付出的教師大都到了退休年齡,而由于地理位置、條件所限等原因,新鮮血液的補充不能滿足需要,致使農村小學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另外,由于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一部分相對年輕的優秀農村教師也找門子鉆窗戶地調到了城區。
還在2010年11月,距禹州市區約4公里的梁北鎮羅坡小學全校有3個半教師(其中一名還負責另一所學校),教著18名學生,還分三個年級。“學生不僅想坐哪兒坐哪兒,作業也是當堂面對面批改。”教師王正宏不無自嘲地說。
像羅坡小學這樣的學校在河南省并非個例。固始縣胡族鋪鎮蘇崗小學有3名教師、5名學生,其中一年級3名、學前班2名。在平輿縣,辛店鄉的后劉小學,二、三年級的教師比學生都多。
像羅坡小學這樣的學校也不是河南省獨有!在教育先進省山東濱州市惠民縣姜樓鎮就有一所只有兩個老師、4個學生,還分兩個年級的王判“小學”(去年齊魯臺暴光后,不知現在是否還存在?)。央視臺播出的“邊疆行”第37集中提到的云南雨崩小學更是離奇,一個河北女孩大學畢業后在那里執教5年了,竟然還是吃百家飯不拿工資的義務教師。看到后,簡直就不敢相信。
農村小學教學點的情況如此,那么,成建制的小學和初中的生源情況是不是會好一些呢?非也!平輿縣辛店鄉今年小學畢業生有390多名,但該鄉初中只招收了260多名新生,三分之一的學生流失了。平輿縣清河辦事處的孟莊學校,2005年以前還有200名學生,現在的學生數不足100名。蘭考縣現有成建制小學217所,其中30多所的生源不足240名……面對此情此境,就連平輿縣教體局基礎教育股股長龔洪亮也不無感慨地說:“一所學校人數過少,那就沒法教了。就像唱戲,如果聽的人少了,會越唱越沒勁。”
那么,農村學校的孩子到那里去了呢?顯然,一是計劃生育使適齡孩子自然減少;二是越來越多的孩子隨父母進城了;三是由于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一部分有條件的家長把孩子送到了縣里、市里,甚至省里等大城市去上學了。
行文至此不禁感慨,面對“5000學生大逃亡”這個怪狀,恐怕要問的不應該只是“西華教育怎么了”,而是我國的教育怎么了?在又一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不是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嗎?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