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仲尼走了,去了他該去的地方。人心向背,涇渭分明。謹以此文與這出百日鬧劇做個了結。
事件回放:2011年1月1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北廣場,樹立起了一座大型的孔子青銅雕像。據說,這座雕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所作,高9.5米,雕像正對著長安街,孔子雙手合于胸前,目視前方,左側腰間佩戴著一把寶劍。雕像樹立之后,立即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有人雙手歡迎,表示熱烈贊同;也有人痛心疾首,認為請孔子進入昔日的革命中心,簡直不可理喻。
一、有人說,孔子雕像的樹立,對海內外華人而言,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也有利于對臺統戰工作的開展。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進入近代以來,任何國家最能凝聚人心的是讓公民能自由施展才華和過上日益富裕生活的制度。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轉瞬傳遍世界,政府一舉一動都牽動世人感官。有數以百萬計的臺胞和各國華人在大陸生活,他們眼光銳利,耳聞目睹,信息豐富。難道靠豎起一座孔子像,就令他們接受“統戰”,增加向心力?只能適得其反。具有現代公民意識的人會把它看作是追求文化大一統的標志,與現代社會應有的自由的多元文化制度背道而馳,增加疑慮甚至反感。
二、伴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經濟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亦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文化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有人拿出孔子在文化上充當中國的“形象大使”。經濟大國需要文化強盛,文化強盛自然需要文化巨人。真的如此嗎?
這里包含兩個問題:
第一.所謂“文化強盛”的內涵是什么?
文化強盛與否的分水嶺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的局面是否形成。為此需要高水平的現代教育、現代出版、現代文化產業和學者、藝術家、作家、各領域的大師大顯身手的自由天地;從而促使一批又一批引領世界學術文化巨星在中國土地上冉冉升起。
第二.孔子是不是在文化上足以充當中國的“形象大使”?
孔子僅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人之一。把他奉為唯一的文化“形象大使”,嚴重歪曲了春秋戰國時期多元文化自由爭鳴的實況,重演“獨尊儒術”的錯誤,從而損害中國的形象。
三、在國博北廣場上的這尊孔子像,可以全面向世人和后人展示孔子形象?
如何塑造孔子,體現著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及其思想立場。兩千多年來,人們把他描繪為帝王之師,在表面的尊榮下,孔子實際淪為統治者的御用工具。終其一生,孔子從政時間不長,值得肯定的政績不多。他充其量是一個民間的教育家和思想家。21世紀的學者和藝術家,理應掙脫思想枷鎖,還原一個在困境中奮斗不息的民間杰士:清苦,堅韌,大義凜然。不幸,孔像創作者達不到這個高度,依然把他塑造為雍容華貴的御用偶像。
四、隨著“國學熱”、“儒學熱”的升溫,許多地方都有意樹立象征中華文明的孔子雕像。這樣的實體孔子像有必要出現在各地嗎?
有一些人愿意奉孔子為偶像,應該尊重他們的信仰自由和表達自由。如果各地大建孔子像,這樣的偶像崇拜,說到底是一種愚民術。
五、這座孔子雕像高9.5米,象征著九五之尊。我們知道,這樣的禮遇在君主時代乃是為帝王所獨享。設計者難道是在說明孔子或中華文明的至高無上、無比尊崇?
在現代公民眼中,歷代帝王都是有待史家們冷靜、客觀、公正地剖析的研究對象,九五之尊一說,意在愚民而已。目睹九米五的雕像就要跪拜的博士、教授,其奴性使然。
鼓吹“孔子在中華文明的至高無上、無比尊崇”,無非是沾染了愚不可及的民族主義自閉癥,即曾經導致中國向現代社會轉型舉步維艱的民族自大狂大發作,是與改革開放背道而馳的。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接受這樣極端觀念的人早已寥寥無幾。
六、網上有這么一種聲音,他們更希望可以多“請”幾位偉人(如老子、孟子、莊子、孫子等)來這里。如何看待這種聲音?
老子等人對后世的影響絕不比孔子小。讓一批先秦思想家矗立在長安街上,符合歷史實際,重現百家爭鳴的風采,糾正獨尊儒術的謬誤,善莫大焉!
七、孔子是否可以進入首都核心地段,以及該不該進入,很明顯,這關系到對孔子的歷史評價與現實評價問題。這本身就說明了孔子及儒學的魅力所在?
所謂“孔子及儒學的魅力”,見仁見智;前景如何,有賴信奉儒學的正人君子更新觀念,適應新的時代和公民社會正在浮現的環境。知識階層各流派關注的熱點應該是:珍惜多元文化雛形顯現的局面,致力于建構百家爭鳴的制度環境。
八、 有人說,在今日中國的民間及學界,存在著相當一批依舊“倒孔”、“批孔”的人,他們的學說,放棄了應有的冷靜與理性,無理取鬧。有如此言論者,甚至還是身居高校的高級知識分子。我們如何將孔子評價問題納入理性的發展軌道上來?
孔子不過是個跑官要官的跳梁小丑,“倒孔”云云,無從談起。“批孔”則與“尊孔”一樣,都是學術自由日益深入人心之時的正常現象,今后會長期存在;彼此應該互相尊重,熱烈辯論,力求為學術爭鳴樹立榜樣。
九、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一直有這么兩種聲音:復古與創新。理智者總會選擇后者。儒學界創新大體有三種思路:返本開新、綜合創新、推陳出新。今天的中國,我們到底更需要以何種方式來創新儒學?
在制度領域,現代社會大同小異,儒學基本上無能為力。所提三條思路,在實踐中似乎成效不彰。真正繼往開來的大思想家,不必拘泥于某家某派,也不要讓民族狹隘遮蔽自己,勇于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切切實實研究古今中外的成敗得失,就會有所建樹。
別了,孔丘仲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