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31日“騰訊新聞”載文:黨報稱窮人缺乏改變命運機制 呼吁加快戶籍改革。
文章開端說道:“窮二代、富二代、體制外的二代與體制內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帶來的代際分化已成為轉型期中國的突出問題。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何面對代際分化?”
代際分化作為轉型期中國存在的實際問題,已經突出至不容忽視的程度。既然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已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證明確實無法再刻意隱瞞了。但要改變此一問題的方法,企圖借助戶籍改革來做到的解答卻無異于南轅北撤。依然是“改革中產生的問題要靠深化改革才能解決”的翻版。
為了凸顯戶籍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該文舉出這樣的例子:安徽巢湖籍農民工子弟王東隨在北京打工的父母居住。但因外地戶口無法解決而不能在北京地區參加高考,所以只能在初中畢業后返回原籍上學,后在當地考上了大專學校。畢業后只能回鄉,至今未能找到穩定工作。
就如該文所示,假使戶籍問題不再是問題,王東可以在北京繼續求學乃至參加高考,是否表明他就可以找到穩定工作?
我以為最后答案依然是未知數。
該文還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些年,確實有一些二代農民工通過自身努力擺脫了貧窮、成就了事業,但大多數人還是由于家庭條件差、生存狀況難而游蕩在城鄉之間,成為‘邊緣人’。他們來自農村,卻由于長期在城市生活而對農村疏遠;他們向往城市,卻因生活壓力、戶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納,很難分享現代生活的快樂。”
對于現實社會暴露的問題,“專家認為,面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困惑,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地要求他們回到農村,安心務農;也不能一味指責他們貪圖享受,他們有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權利。政府應當加速戶籍、就業、醫療、社會保障、農村土地等相關制度的改革,盡快消除造成城鄉差別和工農不平等的體制性障礙,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管理模式,為他們在城市提供更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我們知道,中國社會的現實狀況是無法消除城鄉差別,但為什么不試圖縮小城鄉差別呢?而加快戶籍改革,再如什么“磚家”呼吁的加速“農村土地等相關制度的改革”,卻是人為逃避所謂的城鄉差別。以改變窮人命運機制為幌子,呼吁加快戶籍改革的意圖在于盡快加速實行農村土地流轉的步伐。讓更多的農村貧民變為流落城市的無業游民,變為真正的流氓無產者,他們未來失去土地后的命運很可能是流動在不需要什么從業技術的勞務市場和建筑工地上,再或者享受城市低保,變為社會的寄生階層。而他們進城后相應騰出的農村土地空間,再為大的資本階層進入提供了可能。
這是改變了農村貧民的命運嗎?
在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問題上,該文表示了如此的憂郁:
“一定程度上來說,決定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往往不再是成績、能力,而是家庭出身、社會關系。”
這應該是現實社會的實情表現。
“‘知識改變命運’,曾經是多么響亮的一句口號。如今,這句曾經被無數人奉為真理的話語,卻引來了諸多質疑。近年來,很多大學畢業生發現,一定程度上來說,決定他們就業狀況的不再是成績、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會關系。套用一句網絡語:‘找工作變成了比拼父輩財富和權勢的"拼爹"游戲’”。
對于大學生畢業后難就業的現實,郎咸平早已給出了解答。那是中國現有社會在國際化分工中的實際定位造成的。中國所從事的是最末端產業鏈的制造,而需要技術化含量高的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等領域中國根本進入不了,只能從事高耗能,高污染,剝削勞工的制造。而制造只需要熟練工藝就能勝任,于是中國幾十年所謂的發展就是以大量耗費不可再生的資源,嚴重透支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環境,無數工人、農民工的血汗付出換來的。所以說,不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大學生畢業后就業難的問題根本就得不到徹底扭轉。
但以中國現在的狀況,發展資本主義只能是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庸。這個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毛主席早就看到了。
關于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選擇,毛澤東曾在1956年,對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說過:“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具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么可能讓落后的中國獨立發展,后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該文也給出了答案的:
“增強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加快戶籍制度等改革,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是否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此前不夠更加公開和透明,所謂的公共服務也不均等?但怎樣界定這個問題?由誰來界定才算客觀可信?仍然存在爭議的話題。一個問題的最終判斷是否真實可信,是要取決于有權利具資格判斷問題的人持有怎樣的標準,還是人民才是最后的評判者?無論是什么事,最后都要讓人民評判滿意方為事物的滿意化標準。而不是神馬“磚家”信口胡說了事。
“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郭大水教授認為,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現在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階層固化,底層社會成員改變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減少。‘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代際之間的社會壁壘,造成教育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對于促進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社會和諧穩定都非常不利。’”
“專家分析,近10年來,中國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基尼系數已接近0.5,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嚴重滯緩,這是造成‘窮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體制障礙讓社會流動機會減少、流動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現代社會流動的最主要機制,然而,由于高校擴招后全面收費以及就業難的出現,貧困家庭子女通過教育向上流動也越來越難了。”
如上文所示,一個社會的基尼系數已接近0.5,社會流動機會減少、流動成本提高,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嚴重滯緩,現在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階層固化,底層社會成員改變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減少……我們應該承認階層差距存在,但造成階層間流動固化,知識既已不能改變命運,那改變命運的除了“拼爹”還能有什么?難道“官二代”“富二代”永遠是恒定不變的一種社會形態?難道窮人的后代注定永遠將作窮人?難道改變之道還是要借鑒美國、日本的經驗?實施所謂“體制改革”就會奏效?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窮人的命運得不到改變,而知識也無法改變命運,社會基尼指數早已超出危險線,且社會各階層間的流動已經固化,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和諧”社會?這樣的社會里如何看到所謂“正義”“陽光”“公正”“公平”?該作者開出的戶籍改革方法只能是讓社會更加趨向于迅速增加基尼指數,拉大貧富差距。不要被其替窮人說話的假象所迷惑,關鍵要看所說的話是為誰代言。
一個經濟私有化的社會,任記者怎樣地抱著為窮人說話的假象,再任說得怎樣的動聽,其結果都不會產生什么效果。更遑論是神馬報紙發出的聲音,都改變不了“替富人拉皮條,為窮人開毒藥”的本質。
附文:黨報稱窮人缺乏改變命運機制 呼吁加快戶籍改革
http://news.qq.com/a/20110331/000182.htm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