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2001年深圳市市長于幼軍先生向外界宣布,深圳有志到2005年時在中國大陸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此論一出,在國內引起很強烈的反響,促成了關于率先實現現代化的一次“大躍進”。全國先后有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北京、上海等城市,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先后提出率先實現現代化、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在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現代化理想沖擊下,全國一時間形成了實現現代化的你追我趕的動人場景。
從于幼軍先生率先提出了2005年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之后,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年了,深圳的現代化進程如何呢?2004年2月18日深圳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市政府提交的《關于我市“十五”規劃有關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及相關指標調整方案的報告》,報告明確:深圳現代化指標體系由原42項減少為38項。深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由2005年調整到2010年。全市到2005年人口規模控制在610萬人以內。
基本實現現代化是深圳“十五”規劃確定的“十五”期間全市總的奮斗目標。到2002年42項指標已提前完成14項,占33.3%,同時也有部分指標的進展不理想。市發展計劃局局長劉佳勝介紹,為體現總體規劃和目標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市委對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和相關指標提出調整建議。
深圳又有了一個率先垂范,率先提出推遲現代化進程,率先提出減少現代化的考核指標。那么擋在深圳現代化進程上的攔路虎是什么?深圳減掉了什么指標?
2003年12月30日,深圳市委書記黃麗滿對外透露,在42項指標中,將有23項指標難以如期完成,特別是“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兩方面的一些指標進展明顯滯后,特區內與特區外的進展情況也有較大差距。
深圳市計劃局規劃處工作人員解釋,這些指標實現不了,并不是因為當初定下的指標過高了,而是因為其中22項是與人口直接相關的。
由此看來,深圳的現代化進程上遇到了兩只老虎,一只是可持續發展,一只是人民生活水平,難以如期完成的23項指標中,有22項與人口直接相關。這是第一次促使戰略規劃專家們認識并且承認人口因素是現代化的決定因素。
深圳的人口因素可以說是外來人口因素。深圳由一個荒村,借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現代城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深圳依靠的是幾百萬來自外地的專家、學者和勞動力。如果排除外來人口的偉大貢獻,深圳幾乎不可能家喻戶曉,不可能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但是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設計者們忽略了這些異鄉人的存在,尤其是忽略了幾百萬民工,沒有弄清楚或者故意不弄清楚這些人的生活水平與現代化的巨大差距。事實上他們在一定時期排除了這些外來人口。
拋棄了人民,尤其是農民,社會是不會前進的。中國現代化,沒有農民,沒有民工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實現的。溫家寶先生在2003年人代會上批露:在城市務工的民工有1.2億人,這就意味著城市勞動力中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是民工。據統計廣東省2002年GDP中至少有20%以上(約2100億)是民工創造的。那么深圳究竟有多少民工?他們創造了多少GDP?他們的生活水平、人均住房、人均用電量是否與現代化指標相距不遠?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深圳在調整現代化指標體系時,去除了“人均生活用電量”這個指標。
浙江呢?在浙江企業中奮斗的外來人口有多少?他們離現代化有多遠?有一點是肯定的,2004年春節以后到現在(可能一直延續)杭州市蕭山區南陽鎮,一天有電,一天斷電。其他地方沒有去過,情況不了解,但是生活在一江之隔的杭州城里人,有沒有想過,這算現代化嗎?深圳竟然把這個指標去掉了!
二、 外來人口基本狀況
1. 外來人口對GDP的貢獻
據統計,目前浙江全省登記在冊并納入實有人口管理的暫住人口已達707萬,僅次于廣東省,位居全國第二。而據公安部門人士分析,實際臨時進出浙江省的流動人口數量估計在1100萬人以上。這意味著,流動人口和浙江的常住人口數量之比為1:4。2003年,浙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730元,按當年匯率折算,達到2384美元。這個數字不小了,浙江的下一個發展目標是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即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目標。人均 GDP 3000美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標志性階段,是浙江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
這個數字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是1:4的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比例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現代化的策劃者們也沒有將流動人口納入省內總產值的折算。流動人口對GDP的貢獻究竟有多少?
以浙江省慈溪市為例,在慈溪市的外來務工者,目前已突破30萬,占全市從業人員的近43%。據估算,他們人均年創產值15萬元、利潤7600元。依照慈溪市的估算數額,那么浙江省的外來務工人員創造產值可達10000億元以上,2002年廣東省的GDP至少有20%以上是民工創造的,那也才約2000多億元。
如此巨大的貢獻竟然沒有獲得認可,至少在計算人均GDP的時候,沒有考慮民工、外來人口也是價值的創造者,而是將那些由民工創造的價值一股腦的栽到了省內常住人口身上。這樣以來,又一個浮夸風的年代來臨了。據說在大辦人民公社時期,農民將幾處地里的產出搬到一個地方,然后宣揚畝產10000斤不是夢。現在的GDP核算不就是在唱老調嗎?民工、外來人口的GDP在哪里?誰占有了他們的貢獻,誰剝奪了他們的權利?
2. 外來人口的待遇問題
在浙江1:4的外來人口與常住人口比例中,我們看到了外來人口巨大的社會價值,為浙江的現代化做出的巨大貢獻。但是外來人口在浙江生活得如何?他們的各種待遇是否與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或者基本相適應?
在浙江杭州的一家印染企業,總職工有1000多人,外來人口達到50%以上,這家企業管理比較規范,所有員工都簽了勞動合同。但是按照公司的規定,外來人口不辦理養老保險等法律規定的保險。企業有一部分職工宿舍,但是大部分外來人口仍然自己解決住宿問題。其勞動環境比較艱苦,日上班時間大多為12小時。月收入平均在1000元左右。這些外來人口自己解決的住宿條件如何呢?他們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有多少?他們的食品數量、質量怎么樣?沒有人去關心他們,沒有人調查這些數據。但是筆者曾觀察了他們的小屋,在房東的院子里,靠邊的位置,搭建一個低矮的小房子,有的屋瓦會漏水,有的房子簡易的不如建筑工地的工棚(現在的工棚太好了,由彩鋼板搭建,我說的不是這種工棚),墻壁的磚縫里可以透出昏暗的燈光。按照現代化的標準他們的恩格爾系數肯定是非常高的。
他們的工資能夠發出,只不過要拖三個月。在浙江,有許多這樣的企業,也有許多不如這個企業提供的條件的企業。
2003年《都市快報》曾經報道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外國客商帶來了加工一批服裝業務的定單,杭州的服裝加工廠很多,但是找不到一家能夠滿足客戶要求的企業。客戶的要求只是這個廠應該為員工辦理保險,提供宿舍,這個要求很簡單嗎?不,在浙江,在中國,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浙江為外來人口提供了一些待遇,有些待遇還是很前衛的,比如:
永康市:5萬外來務工者行使選舉權
紹興縣:外來務工者參評勞模
義烏市:打工妹當選市人大代表
近日,杭州又有與外鄉人一起跳舞的活動
除此以外,浙江給予了外來人口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如溫州為外來民工建設夫妻房、探親房等居住設施,盡管每個32平方米的小套房內居住著8位民工;義烏一些企業辦民工學校;慈溪市新建、改建公寓448個,入住民工近5.5萬人。全市除建成13所外來員工子女學校外,還向民工子女開放了120所公立學校,就近借讀的學生達4000多名。這些事情為外來人口安心當地,安心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礎,這也是浙江在國內治安環境好的一個原因。但是面對1:4的比例,浙江人能夠說實現現代化了?
在浙江杭州,一個自殺的打工者的窘況如下:2003年1月15日到2004年1月15日收支狀況:總收入6640元,總開支2430元。月收入極不穩定,最好950元,最低149元,每月生活費支出維持在200元左右,在杭州這只能用于維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食品支出。其恩格爾系數將近50%。象這種狀況的外來人口,在杭州有很大一部分,那么杭州怎么能夠不顧他們的生存處境,浙江、發達地區又怎么能夠不顧外來人口的生存處境,大言炎炎,奢談現代化?
2004年2月16日新華網杭州報道:浙江省人大代表呼吁,盡快制訂工資支付管理條例,懲罰拖欠工資行為,遏制拖欠工資現象,切實維護勞動者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浙江省人大去年的一次勞動法執法檢查顯示:浙江各地企業在工資支付方面問題突出,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是工資支付行為不規范。有些私營企業3個月發一次工資,有的半年甚至一年才發一次工資,每月只發給生活費。二是惡意克扣、拖欠工資。三是超時勞動不發加班工資。一些外貿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普遍存在超時加班加點現象,日勞動時間在12小時以上的屢見不鮮。四是以“計件工資”形式變相克扣工資。一些企業或以計件工資規避加班工資,或有意壓低計件單價,使職工延長工作時間又不按規定調整計件單價,直接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比照浙江為外來人口提供的待遇,這種欠薪行為,這種嚴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不能被制止,如何能夠說明浙江將要實現現代化了呢?
3. 關于企業欠薪等違法行為的經濟核算
企業欠薪的邊際收益估算: 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資料顯示,民工被拖欠工資估計在1000億元左右,這1000億元平均被拖欠3個月的話,那么它所產生的邊際收益是多少呢?假如存銀行,按照1.71%的利率計算,將獲得利息收入17億元。這17億元利息是誰的本金呢?又被誰占有了呢?17億能夠拉動GDP多少?假如作為流動資金投入生產經營,那么獲得邊際收入將大大超過17億元。很多時候,企業拖欠的員工工資全部是流動資金。而由此產生的收益完全被企業主無償占有,作為本金的所有人,員工沒有獲得一分錢。這就是企業主拖欠員工工資的秘密。
企業不為外來人口辦理勞動保險的邊際收益估算:以前面提到的印染企業為例,設定外來人口的繳費工資為1000元,個人承擔8%,企業繳費比例為10%,(最高為20%)那么企業為500多名外來人口交納的養老保險數額為每月50000元,一年60萬元。這60萬元應該是屬于外來人口未來可以支配的財產,不屬于企業主。企業主違反勞動法不為外來人繳納養老保險,每年可節省了60萬元,這60萬元作為流動資金投入生產經營和擴張,一年可以獲得的利潤為12萬元(按20%的利潤率)。這樣企業每年可以獲得72萬元的邊際收益,企業將此作為利潤留存,外來員工卻一點好處都沒有。
外來人口在為企業創造顯性價值的同時,為企業主提供了賺取隱性價值的機會,但是他們的生活水平,工作環境,并不因此而有絲毫變化。
三、 城市人口狀況
1. 城市人口老齡化與戶籍意義上的城市人口減少
在中國,城市人口老齡化現象已經很突出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來得急速,老齡化的水平將會更高。2000年,65歲以上老人88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6.96%,負擔老年系數9.9%。而中國60歲以上老人1億多,占總人口的10%,到2040年預計將達2.5億以上,占總人口的23.79%,60歲以上的人口是20多歲人口的2-3倍,一對夫婦負擔兩對老人和一個孩子。
2000年浙江省總人口4501萬,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8.92%。人口年齡結構的這種嚴重不平衡,會廣泛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文化。老年人增加意味著各種形式的社會保障、社會開支、退休金和醫療費用增加,越來越少的就業人口為越來越多的老人提供支出。
從相反的角度看,老齡化現象帶來的戶籍意義上的城市人口減少趨勢將更加明顯。最簡單的公式,城市夫婦按照計劃生育的規定,兩個人生育一個孩子,減少比例50%。從統計資料來看,城市人口(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不高,自1990年以來市鎮人口自然增長率就低于10‰,99年達到最低點為7.67‰,遠低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12.7‰)。有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的自然增長率甚至為負。按照現代化指標,城市人口比例應該達到60%以上,而我國今年的城市人口比例僅僅在34-35%之間。如何實現現代化,在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人口的城市化就是現代化的一個坎。
2. 城市人口的現代化水平
盡管中國已經是一個中等水平的工業化國家,1999年第一產業在中國GDP中只占17.3%,但是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卻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6%)。如何才能夠提高城市人口比例?目前,有1.2億的外來民工在城市務工,有的已經在城鎮工作了十多年,但是因為戶口原因,成不了真正的城市居民,享受不到城市人口的基本待遇。如果戶籍制度進行改革,那么這些已經生活在城市里的外來人口將真正成為城市人口,1.2億的外來人口即使有50%的人獲得了城市綠卡,那么也將會帶動城市化水平8-9個百分點。使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顯然外來人口成為城市人口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外來人口的城市化就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東部發達地區,城市人口的生活條件已經比較現代化。以浙江省的城鎮人口住房為例,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居全國前列,同時住宅質量和居住環境也有了明顯改善,城鎮居民的住房成套率已達到75%。到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15平方米,95%以上家庭擁有一套功能滿足需要的住房。到2010年,完成住宅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建設,普及綠色建材生產技術,普遍使用綠色建材,50%的住宅符合國家康居工程標準,住宅建設和物業管理示范小區經驗在60%的地區得到推廣。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居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平方米以上,生態住區占30%以上,小區智能化水平達到50%以上,住區社會化服務達到80%以上。到2050年,全省城鎮居民居住條件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居住水平。
在浙江城鎮工作的外來人口,比較而言,是沒有住房的,也沒有被規劃到2005年,2010年,2020年,甚至2050年的城鎮人口住房規劃中。在杭州,由于房價不斷上漲能為外來人口提供住宿的單位不到20%,許多民工要自己租房。在生活的其他領域,外來人口與城鎮居民的這種鴻溝一樣的差別依然存在。
3. 農村包圍城市——外來人口進入城市,并將成為城市的主體
農村包圍城市,是無法回避的趨勢。當戶籍意義上的城市人口以50%的比例下降的時候,城市必將淪為一座座空城,假如沒有外來人口的話。只有有序的、不斷的吸納外來人口,才能夠保證城市的繁榮,才能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才能為實現現代化打下基礎。
作為現代化的設計者,誰的目光遠大,誰在設計現代化的時候考慮到了外來人口的要求,誰就能夠率先實現現代化,就能夠基本實現現代化,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推遲現代化進程,一次又一次的率先減免現代化指標。
外來人口進入城市,并且將最終成為城市人口的主要構成。城市發展史實際上就是外來人口的活動歷史,外來人口的遷徙,是城市形成與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中國,外來人口進城以后不能獲得與城市居民同樣的待遇是普遍存在的事實,社會各階層對“進城外來人口是否應該與城市居民享受一樣的待遇”問題持有不同看法,據統計:合肥市、漢川市社會各階層人員對此問題的反饋資料見表一。
表一:進城外來人口是否應該與城市居民享受一樣的待遇的調查
(單位:%)
社會階層 |
非常同意 |
有點同意 |
不大同意 |
很不同意 | ||||
合肥 |
漢川 |
合肥 |
漢川 |
合肥 |
漢川 |
合肥 |
漢川 | |
國家與社會管理者 |
16.1 |
0.0 |
17.3 |
75.0 |
51.8 |
16.7 |
14.8 |
8.3 |
經理人員 |
38.2 |
61.3 |
20.6 |
17.6 |
32.4 |
14.1 |
8.8 |
7.0 |
私營企業主 |
25.0 |
40.0 |
25.0 |
23.7 |
50.0 |
0.0 |
0.0 |
36.3 |
專業技術人員 |
15.4 |
37.0 |
29.9 |
29.0 |
39.8 |
18.0 |
14.9 |
16.0 |
辦事人員 |
23.0 |
34.9 |
33.6 |
26.8 |
32.5 |
24.5 |
10.9 |
13.8 |
個體工商戶 |
42.0 |
35.9 |
25.0 |
42.0 |
25.0 |
15.4 |
8.0 |
6.7 |
商業服務業員工 |
27.9 |
31.1 |
27.0 |
46.6 |
34.0 |
15.1 |
11.1 |
7.2 |
產業工人 |
30.1 |
56.0 |
22.6 |
25.2 |
32.2 |
9.9 |
15.1 |
8.9 |
農業勞動者 |
- |
49.7 |
- |
33.1 |
- |
12.9 |
- |
4.3 |
無業失業半失業者 |
25.6 |
41.4 |
32.3 |
35.5 |
31.3 |
14.7 |
10.9 |
8.5 |
綜合 |
26.2 |
40.7 |
28.9 |
33.9 |
33.2 |
17.0 |
11.8 |
8.4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陸學藝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從資料看出,同意給予外來人口城市人口待遇的情況占優勢,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不接受外來人口。盡管外來人口進城是一個不能阻擋的趨勢,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城市現代化的前提,是拯救城市的必須選擇(戶籍意義上的城市人口大量減少),城市越來越離不開外來人口,但是他們又不愿意對外來人口一視同仁,不愿意放棄自己已經不能保障的一點點特權。外來人口城市化對待的主要反對者是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這個階層的人員正是政策的制定者,他們懷著復雜的心態看待這一現象。
在漢川市的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沒有人非常同意給予外來人口城市居民待遇。那么在東部發達省份,在浙江,這種心態的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的人數有多少?具體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但是從外來人口在浙江所受到的待遇看,浙江的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沒有把他們納入當地社會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的規劃之中,是毫無疑問的。在深圳也是這樣。
所以新的農村包圍城市已經顯山露水,外來人口成為城市主體已經得到歷史的證實,但是仍然有許多人不能看清這種趨勢,不能為外來人口創造條件,不能幫助他們爭取更多的生存生活空間,而躲在戶籍制度的后面,幻想農村與城市的二元體制永遠存在。
4. 避免低素質人口的輪回——人的現代化
既然外來人口必將成為城市人口的主體,那么在外來人口進入城市的重要時期,就必然的存在著城市文明與農村習慣的沖突,是城市文明最終成為主導文化,還是農村習慣淹沒了城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抉擇。
避免一輪又一輪的低素質人口的輪回,應該是城市人口共同承擔的責任。在現代化指標體系中,有許多關于人口方面的指標,而這些指標也正是導致深圳推遲實現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原因。城市人口在享受優越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的時候,沒有為外來人口創造基本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這就是在城市里仍然有貧民窟的原因。
如前文所提到的浙江的城鎮居民住房現代化規劃,將之與在浙江城鎮打工的外來人口住宿條件相比較,差距巨大。浙江的教育,尤其是中心城市的教育,也存在嚴重的問題,貴族式的教育制度,小班化的教學方式,完全忽略了有許多民工子女無處讀書,無法承擔昂貴的學費和贊助費。許多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同時又培養了一些貴族。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均衡的發展,如果在造就部分貴族的同時,催生了大量的低素質人口,那么不論規劃得多好,也是不會進步的。
在目前城市人口高素質群體不占多數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舉步維艱。一方面,城鎮人口的低生育率會影響未來全國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城市現有人口的整體素質也有待提高。據統計,我國目前國家機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為3062.2萬,相當于0.65個韓國,一個加拿大的人口。但卻只占職工總人數的22.9%,僅占全國人口的2.08%。
另一方面,盡管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吸引人才,對于提高城市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一定作用,但是外來人口進入城市,對城市人口的整體素質造成了重要影響,使得整個城市表現出不平衡的兩極性:一極是較高文化素質的知識分子群體,另一極是素質較低的農村轉移出的外來人口。
避免低素質人的輪回,關鍵在于實現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是一個群體概念。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發展觀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強調以人為中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社會的發展首先應表現為人口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社會人口應保持與社會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增長速度,如零增長狀態。只有這樣,在維持資源存量不致減少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保證當代人與后代人擁有同樣的發展機會和發展潛力。強調人口素質的提高,本質上是要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這包括既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時又給社會成員以公平的分配權和公平的發展權,即消除貧困,消除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
只有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賦予社會成員公平的分配權和公平的發展權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人的現代化,人才能夠以自覺的方式關注人類的再生產。只有幫助外來人口基本上實現了教育、學習、生活、工作與城市人口的同質化,使外來人口的素質有一個相當大的提升,給予外來人口同等水平的分配權和發展權,才能夠使城市文明最終成為主導文明,才能夠避免農村習慣淹沒城市,避免低素質人口的輪回,現代化的實現才有保證。
四、 現代化指標中的人口因素指標
1. 城市現代化指標體系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和中國社科院環境與發展中心的專家成立了城市指標體系課題組,用近一年的時間進行設計和論證,先后征求了30多位專家和市長的意見,經過反復修改,并在深圳市和濟南市進行了試點,最后形成了三套城市指標體系,其中第二套為現代化指標體系。這套指標反映了城市現代化的要求,以此來衡量和檢查各市的現代化實現程度。它是由四個子系統24個指標組成。
第一個子系統是經濟發展,由6個指標組成:(1)人均GDP要求達到5000美元,折合人民幣4.14萬元(目前城市平均為2萬元左右)。(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60%以上(目前城市平均為45~50%)。(3)高技術產業占GDP要求達到8%以上(目前全國平均只占2%左右,城市略高些)。(4)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要求達到3%以上(目前全國平均只占0.7%,城市約在1%以上)。(5)進出口額占GDP要求達到50%以上(目前已達44%)(6)實際失業率要求降至4%以下(目前登記失業率加上國企下崗職工,實際失業率平均達7%以上)。
第二個子系統是社會發展,也由6個指標組成:(1)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要達到85%以上(這是反映城市化的重要指標,目前城市市區已達60~70%)。(2)二、三產業人口比重要求達到95%以上(目前城市市區已達90%左右)。(3)人口自然增長率要求降至2‰以下。(4)每萬人口醫生數要求達到50人以上(目前城市平均為30多人)。(5)公共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要求達到5%以上(目前全國平均只有2.2%,城市略高些)。(6)大專以上學歷者占總人口的比例要求達到15%以上(目前全國平均只占3.6%,城市已達10%以上)。
第三個子系統是生活質量,有6個指標:(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求達到1.5萬元以上(目前已達6280元,大城市已達萬元以上)。(2)人均生活用電量要求達到400千瓦小時以上(目前城市平均只有200千瓦小時,已進入生活現代化的深圳已達800千瓦小時)。(3)每百人擁有電話機80臺以上(不包括移動電話)(目前城市平均已達40臺)。(4)電腦普及率要求達到50%以上(目前普及率雖只有6%,但需求量很大)。(5)平均預期壽命要求達到75歲以上(目前城市平均已達73~74歲)。(6)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要求達到30平米以上(目前城鎮已接近20平米)。
第四個子系統是基礎設施及環境,有6個指標:(1)人均道路面積要求達到12平米以上(目前為9平米左右)。(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要求達到10平米以上(目前為7平米左右)。(3)燃氣普及率要求達到98%以上(目前已達82%,大城市已達95%)。(4)第4~6項均為環保指標,大氣質量等級要求優于2級,生活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這三項指標距目前水平有較大差距,但環保是今后治理的重點。
這套指標體系在深圳進行了試點,從前文可知深圳執行的現代化指標為42個,顯然比這個體系中24個指標多,但是在深圳調整現代化指標體系時,仍然宣布有23項指標不能如期完成,其中22項與人口直接有關。從上述指標體系提供的一些數據看,指標的達成狀況純粹圍繞戶籍意義上的城市居民來計算,據深圳市統計局初步統計,200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55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50萬人,暫住人口407萬人。在戶籍人口與暫住人口比例為1:2.7的情況下,拋開大多數的外來人口,計算現代化指標,除過為官員增添政績外,沒有了任何意義。
2. 外來人口與人口因素指標
在目前中國,不論深圳,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或者北京、上海、浙江,實現現代化是要讓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是要對照現代化指標的要求,尋找差距,突破困境和制約,最終體現為全面的提高了人口素質,提高了生活質量。從戶籍人口看,城市的現代化似乎很近了,但是戶籍人口不能滿足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城市化水平。另外戶籍人口創造的GDP根本就沒有計算的那么多。
城市現代化由于有了外來人口的加入,在從現實意義上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時,降低城市人口素質,并使城市的人均GDP值,實際失業率,每萬人口醫生數,大專以上學歷者占總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用電量,每百人擁有電話機,平均預期壽命,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人均道路面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指標的實際實現程度大幅度下降。
單從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指標看:2000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萬人,其中3/4分布在農村。城市、縣鎮和農村之間勞動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況為:具有大專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是20∶9∶1;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為0.91∶1.01∶1;受小學教育的人口比為0.37∶0.55∶1。可見,我國城鄉之間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層次結構存在明顯差距。而且,地區間勞動力文化素質也呈現出較大的不均衡性。按照現代化的指標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者占總人口的比例要求達到15%以上,顯然差距很大,尤其是農村,農村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33年,外來人口中有90%以上來自農村,文化素質嚴重制約了城市現代化的實現。
所以如何對待在城市中的外來人口,如何使外來人口在城市中擁有公平的發展權和公平的分配權,如何提高外來人口的素質就成為城市現代化的焦點,是質量控制點。外來人口素質、外來人口的生活質量決定了城市現代化的速度,決定了城市現代化的步伐。
五、 改善外來人口境遇,提高外來人口素質,和外來人口一起實現現代化
1. 改善外來人口境遇
外來人口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城鎮經濟、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建設者。改善外來人口境遇的重點從關心外來人口的生活出發,依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創造平等的發展空間。
(1)有步驟的松動戶籍制度的限制,吸納外來人口成為城市居民。
城市管理者應該從戶籍意義上城市人口減少的現實狀況出發,主動的、有選擇的接納外來人口,落實外來人口的戶籍關系。這從體制上能夠保證外來人口當地化,能夠促使當地政府重視外來人口的生活狀況。真正樹立全面現代化的概念。
接納外來人口,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趨勢,對發展規劃中的重點產業的技術專家,管理人員,直接納入城鎮戶口。對技術工人,服務人員,制定一個吸納速度,可以規定外來人口當地化率這樣一個指標,通過外來人口當地化來消除城市人口的負增長,并使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從戶籍關系上明確外來人口的地位,這是為改善外來人口境遇,使他們當地化、與城市人口同質化的基礎。
(2)遵守法律規定,切實保障外來人口的權益。
對不能夠接納的外來人口,應該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簽定勞動合同,辦理法律規定的險種,享受法律規定的假日和待遇。
在經濟發達省份,用工單位與外來人口簽定勞動合同是很不完善的,真正為外來人口辦理法律規定的保險的企業很少。這從根本上導致了外來人口沒有歸屬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地方勞動監察部門應該本著發展觀和全面觀,檢查監督用工單位的勞動違法現象,嚴厲打擊一批嚴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企業。從建立勞動合同和辦理養老保險兩個方面為外來人口的當地化創造機會。
上海于2002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這項由用人單位全額繳費的綜合保險,已使77萬外來從業人員享受工傷保險、住院醫療、老年補貼等三項待遇。這個“率先”率先得好,這反映了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一個理念,盡管它的覆蓋面很少。
上海人外地人外國人實行統一的勞動標準。在上海就業的本地人、外來從業人員、外國人,全都實行統一的勞動標準:工作時間規定每日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不超過44小時;目前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為570元/月(小時工最低工資標準是5元/小時),享受相應的勞動保護。
上海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在關注外來人口問題上,上海無疑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同樣在東部發達地區,同樣處于長三角地區,浙江的外來人口政策沒有達到這個高度。浙江有些地區對外來人口存在的剝削程度還是相當嚴重的。單從工作時間看,一些外貿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普遍存在超時加班加點現象,日勞動時間在12小時以上的屢見不鮮。這種現象存在于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存在于原始資本積累初期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是存在于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期,就不能被容忍了。
所以在浙江,在想要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地區,首先要維護法律的尊嚴,切實貫徹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
(3)關注并提高外來人口的生活水平和住房水平,將之納入城市現代化的指標體系之中。
生活水平決定了城市能否實現現代化,那么外來人口的生活水平、住房水平與現代化的差距如何來處理?我們以往的做法是,攫取外來人口的創造的價值,擯棄外來人口對生活水平和住房水平的要求。
現在我們應該在現代化的指標中寫進外來人口的生活水平和住房水平指標。外來人口由于基礎低,享受不到城市的住房政策,那么能否通過社會干預機制,由用工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速度解決外來人口的住房問題?比如用工單位必須建立職工宿舍,全部解決職工住宿問題;設定職工宿舍面積占用工單位建筑面積的比例;單位面積最大允許住宿的職工數等指標。
外來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也是關系現代化實現的關鍵問題,城市可以建立一些專門針對外來人口子女讀書的學校,但是更重要的是改變城市人的心態,因為我們要一起實現現代化,所以城市的公立學校沒有理由拒絕外來人口子女入學讀書。
在目前,不適宜倡導貴族化教育、小班化(20人以下)教育模式,這樣做沒有充分的利用教育硬件和軟件資源,造成社會成員不能公平的獲得學習機會,對社會的協調均衡發展沒有任何好處。目前,我國政府教育經費不足、教育資源短缺的狀況尚未根本扭轉,財政性教育經費占 GDP的比例為 3.19%,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5%的現代化指標也有很大差距。
應該開放城市的一切教育資源,為城市居民子女,為外來人口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這是實現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2. 提高外來人口素質的關鍵是提高其管理者的素質
提高外來人口素質,是要從城市人口身上下工夫。提高外來人口素質根本上是提高城市人口素質,提高作為外來人口領導者、管理者的素質。
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他的部下也是強有力;一個文明的領導,他的部下也是文明的;一個素質高的領導者,他的部下素質也是高的。這就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的道理;就是英國人怎么都是紳士的道理。
在許多時候,我們總埋怨外來人口素質不好,雞鳴狗盜,想一想作為外來人口主管的人員,他們的素質如何,他們在違反國家法律,他們明知故犯。
加強外來人口管理者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加強他們的文化教育,對提高外來人口的素質事半功倍。
所以提高外來人口素質的根本途徑是提高外來人口管理者的素質,是學習老板好榜樣。外來人口通常處于社會最底層,他們對別人的影響微乎其微,他們是接受別人指揮、帶領的,他們的行為受到社會其他階層的影響,尤其是受到上級行為的影響。
提高外來人口素質的途徑除了對其管理者、領導者進行法律法規教育,通過領導者的言傳聲教來實現外,還要大力興辦各類培養“高級藍領”的技校、中專、職業高中、高職院校、職工技校,國家要強制規定企業對在職員工每年必須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脫產學習,以提高文化知識和技能。
提高外來人口素質,不能僅僅停留在提高其專業技能,不能僅僅將外來人口當作有利用價值的工具,還要從人的現代化方面,幫助外來人口發展,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提高其文化素質,加強其文化知識培訓。文化下鄉不是到農村去唱幾首歌,而是要改變農村的精神面貌,改變落后觀念。假如幾首歌就能解決問題的話,不是太容易了嗎?城市里的外來人口,有一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他們也需要文化。城市人給予了他們多少影響,城市里那些外來人口的管理者、領導者又給予了他們多少好的影響,給予了多少好的榜樣?外來人口的素質就是城市文化的一個縮影。
3. 和外來人口一起實現現代化
外來人口最終不是外來人口,而是真正的城市居民,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城市的現代化就是外來人口的現代化,沒有外來人口的現代化,城市的現代化是殘缺不全的,最終是失敗的。
所以在現代化指標設計的時候,在計算GDP的時候,應該心中有外來人口,應該想到他們離規劃的現代化藍圖有多遠,城市離不開外來人口,城市現代化也離不開外來人口。現代化是一個國家、地區發展階段的標志,它體現了整個國家、地區的綜合實力。沒有考慮,沒有計算外來人口現代化的程度,是現代化設計的誤區。
由于我們在對待外來人口上有一些誤區,所以我們遇到了這樣的困境,這個困境在今年尤其明顯,這就是:浙江省各地普遍出現招工春荒現象。不僅浙江,全國范圍內都在鬧“民工荒”。杭州外來勞動力市場登記用工的單位2004年2月2日就達到了5455家,共提供了56841個就業崗位,但各大勞動力市場的進場人數總計只有35668人,而做了求職登記的僅有7195人。需要1007位縫紉工,只有10個縫紉工登記。在寧波,進場的42145人中,只有14703人登記求職。臺州、溫州、紹興這些經濟發達地區也遇上了同樣的尷尬。北京需要的民工首次突破100萬人,但供應遠遠不夠。甚至連中部的武漢都出現了民工短缺現象。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北京、天津、深圳等使用農民工較多的26個城市2600多家企業展開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企業雇用的農民工人數將比2003年增加13%。但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調查也顯示:在我國26個大中城市的2600多家企業中,外地員工的流失率為7.4%,比上年增加1.7個百分點,最高的城市達到19.1%。一方面外來人口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外來人口流失率居高不下,而且不斷加劇,這形成了一個供需矛盾,這個矛盾促使城市人口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外來人口是城市生產經營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城市得以延續、存在基礎。當城市對外來人口多取少予,忘記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的時候,外來人口就會拋棄城市,城市也就殘廢了,也就逐漸消亡了,如何還談得上實現現代化呢?
外來人口對城市實現現代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決定了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應不斷改善外來人口境遇,提高外來人口素質,和外來人口一起實現現代化。
六、主要參考資料
1.《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陸學藝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 教育部: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報告
3.《城市人口可持續發展對策》作者:高雪蓮
4.《有多少民工當上勞模?》www.rednet.com.cn
5. 《浙江發展新階段的大趨勢》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
6. 新華網、南方都市報、文匯報、錢江晚報等
7. http://61.133.123.2/tjxw/csxdh.htm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