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地產在當今的中國很奇怪,明明泡沫很大了,但官方說話總使人感覺模模糊糊的:“抑制部分地區(qū)房價過快上漲”。問題是什么叫“過快”?漲一倍是過快,那10%叫不叫過快?弄的百姓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嚴格說這叫“不作為”,但從同情政府的角度考慮,政府的確也有難處。一是顧及老百姓的情緒,二來有太多利益集團打入政府內部的“奸細”搗亂。一般的做法是拿“民生”這個政府最害怕的詞嚇唬政府:“房價跌了經濟就下滑”。擠兌得政府只能“抑制部分地區(qū)房價過快上漲”。于是房地產商們似乎有了依據:“中央從來沒有說過讓房價下跌”、“中央只是說要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中央的真實目的是要房價慢慢漲”、“房價下跌經濟就會下滑”、“房價下跌老百姓的資產就會縮水”、“房價下跌不符合中央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精神”、“限制購房房租就會上漲,就會通貨膨脹”……。造成一個強大的社會輿論:中央不會讓房價跌,要買房趁早買,以后還會漲。
支撐這些說法的還不乏一些自稱“市場經濟衛(wèi)道士”的具有洋博士頭銜的精英們,他們借助人們器重的洋博士光環(huán),力圖顯示他們的權威性,并或多或少地在媒體流露出某種優(yōu)越感,似乎他們才代表市場經濟的正確方向。但令人遺憾的是,既便在這些留洋博士主導中國經濟理論界以后,似乎比原來更亂了。在自然科學中,最起碼的基本定理大家都是認同的,好歹公理還在。而在經濟界,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還在爭來爭去的。這就好比“水往低處流”是大家的共識一樣,今天卻有大牌學者說“水會往高處流”,于是沒法討論問題了。 經濟學復雜的確不假,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但無論如何復雜,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總不是那么復雜吧?房價高到多少會崩盤,這的確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判斷有沒有泡沫總不復雜吧?如果有人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還想解決復雜的問題你能相信么?本人雖不敢枉稱能解決復雜問題,但簡單問題還是有能力解決的。房價有沒有泡沫這么簡單的問題居然還在爭論。尤其是一些具有國外名校博士學位的自稱為“市場派”的人,也稱中國房地產沒有泡沫。看來不得不從小學水平開始掃盲了。 房價漲跌的根據是房價有沒有泡沫,而要搞清楚房價是否有泡沫,首先要搞清楚泡沫的概念。簡單說,價格超過合理水平就是泡沫!什么叫合理水平?簡單講就是大家認為公平的價格。比如做同樣強度的兩個工作,收入就應該大致相等。比如農民種大蒜和辣椒每斤的成本都是一塊錢,那么每斤大蒜賣20塊而辣椒賣兩塊那就超過了合理價格。 價格超過合理水平為什么就有泡沫呢?因為過高的價格就像啤酒的泡沫一樣自然會落下去。有人也許會問:你們總說房價有泡沫,為什么漲了十年還沒破呢?這個問題問的不錯。“泡沫總會破滅”是針對“常理”來說的。所謂“常理”就是合理、合乎道理。它隱含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按常理來做,泡沫也可能不會破。也就是說,泡沫不破就是不合理。泡沫為什么不破?是因為有人在背后鼓搗。比如,不斷搖晃啤酒杯子,啤酒的泡沫就可以不破。而中國的房價不跌,就是有人在不斷搖晃啤酒杯的結果,人為硬撐著這個泡沫不讓它破。不僅容忍零首付,容忍屯地炒作,還有貸款利率優(yōu)惠。但話說回來,人為干預是暫時的,不可能堅持很久,你晃啤酒杯總有累的時候。 現在的房價一跌銷量就下降,這恰恰說明房價的泡沫大,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人們怕它會跌而不敢買了。由于房子的利潤空間太大了!成本每平米只有幾千元,而房價已經到了幾萬!膨脹了十倍,就算跌一倍也有利潤。也許有些開發(fā)商會說:“我們拿地每平米最高已經三萬了,這不是成本”?高價拿地的開發(fā)商應該知道,你拿地的成本高,但有人的成本不高。十年前拿地的開發(fā)商成本就很低,人家就好比股市上的“大小非”,人家賣兩萬一平米還能掙好幾倍。你的成本高并不代表其他人的成本高。 中國房地產有泡沫是不爭的事實。可是有些人甚至包括號稱“著名學者”的人天天宣揚房價還應該漲,這就令人奇怪了。我看了一下,他們所說的各種房價上漲的理由雖然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四個,一是說工資物價都上漲了,所以房子應該漲;二是通貨膨脹嚴重,房子也應該漲;三是說建的房子少而進城的人多供不應求。我發(fā)現他們所謂“應該漲”的理由那一個都不成立。 先說第一個理由:工資、物價都上漲了,房價也應該漲。 最刺激眼球的是網上流傳甚廣的“大白菜”說。說是大白菜都漲了100倍,房子漲100倍很正常。另外還說工資也漲了將近100倍了,房子自然應該相應上漲。表面上看這些說法好象很合理,其實很不合理。 工資、物價這十幾年來的確都漲了不少,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在漲,比如電子產品和汽車,不但沒漲,反而下降了。那又怎么解釋呢?一個東西是不是應該漲是由成本決定的,而不是由工資決定的。所以工資漲房子就該漲的邏輯根本就不成立。既便有些東西應該漲,但一定有一個合理的限度,那就是不能超過收入的上漲幅度。中國改革30年的結果是百姓更富裕了。什么叫富裕?說句通俗的大白話就是:原來一年才能吃一斤肉,現在一個禮拜就能吃一斤肉,這就叫富裕。換句話說,就是百姓的收入比過去能買到更多的東西。如果工資不漲的話,要買到更多的東西,物價必然要下降;如果工資漲了,還要買更多的東西,要么物價不漲,要么物價漲的要比工資少,這樣才能體現出富裕。如果按照某些人的邏輯,工資漲了100倍,房價也漲100倍,就等于沒有富裕。那我們還改革開放做什么?整天起早摸黑累得賊死,反而和過去吃大鍋飯一樣,收入的增加全被漲價抵消了,這不是吃飽撐的么? 如果有人說收入上漲比房價要快,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工資與房價到底漲了多少。以北京為例,從住房制度改革的1988年開始。那時北京的平均工資是多少呢?查一下北京統(tǒng)計局網站1988年職工平均年工資為2000元,到了2009年增加到58140元。上漲了29倍,我們大致算30倍吧。那么房價上漲了多少呢?當年房改房成本價沒有公開資料,我們不妨就用開發(fā)商承認的數據每平米400元。2009年也沒有權威的北京房價統(tǒng)計,但四環(huán)以內的房子每平米基本都在30000元左右。以這個價格為準,上漲了70多倍。這不就等于我們比以前更窮了么? 退一步說,即使工資漲的比房價快,也不能說明房價就是合理的。電視和汽車一直都在降價,正是因為它們的成本在下降。同樣的道理,房價是不是合理也在于它的成本,而每平米的建房的成本只有2000左右,房價漲幅合理不合理是顯而易見的。 再說說第二個理由:有通貨膨脹影響,所以房價應該漲 一位人大副委員長在媒體上稱,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長期來看房價肯定是上漲的”。在當前政府調控房價的敏感時期,高級官員在媒體上這樣說很不合適。其實這種說法是似是而非的,漲還是不漲關鍵要看現在在什么起點。我們說一個股市的例子,2007年股市到達6000多點時,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上市公司的業(yè)績每年大概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如果按照委員長的邏輯,那么過了三年了,是不是現在股市應該漲到一萬兩千點呢?顯然這是沒有道理的。股市該不該漲要看當時價格,沒泡沫當然應該漲,但6000點的時候泡沫已經很大了,當然就不應該漲。房價的道理是一樣的,關鍵看現在的房價在什么位置。如果房價在三千以下,當然應該漲,問題是現在房價都超過三萬了,你還要說應該漲?如果按照這位官員的邏輯,只要存在通貨膨脹,即使現在的房價超過一百萬一平米也應該漲,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理由:房子建的少,而進城的人多,供不應求。 我們還是查北京市統(tǒng)計局的數字。從2000年到2009年共十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注意包括所有外地戶口的人)從1360萬增加到1760萬,十年增加了400萬人,年均增加40萬;同期住宅竣工面積總計約22300萬平米,年均2230萬平米;同期北京城鎮(zhèn)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大約24平米增加到29平米,我們取一個大致平均數26平米。 現在我們來算一下。每年竣工住宅2230萬平米,除以新增人口40萬,約等于56平米。什么意思呢?假如北京市每年新完工的住房全部供給新增人口,可以滿足人均56平米,而北京市人均住宅面積只有26平米。也就是說,每年新完工的住房,完全可以滿足新增人口的住房要求還有富裕。如果有人說房子少人多,其實完全是在忽悠人。 房價上漲完全是炒作的結果,根本不是所謂“剛性需求”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有人利用土地收錢,還有人囤積房子炒作。另外,還有兩個很能忽悠人的說法,很有必要說說。一個是說如果房價跌了經濟就會下滑;另一個是說要解決多數人的居住問題要多建保障房。 第一個說法往往被開發(fā)商用來嚇唬政府。據說理由是這樣的:房價一跌,人們就不敢買了,沒人買開發(fā)商就不敢建了,沒人蓋房鋼材水泥就買不出去了,裝修公司和家具公司也沒活干了,所以GDP就下降了。聽起來似乎是天經地義,但仔細一想其實很弱智。更令我驚奇的是,一些所謂的“大牌經濟學家”也這么講,例如一位黃皮膚的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就在媒體上這樣講。以本人的了解,美國大學教授的是西方經濟學,其中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基本的原理,那就是供給/需求原理,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搞的那么神秘,這個道理很淺顯,小學水平的完全可以理解。無非就是價格下降,需求就上升,價格上升,需求就下降。這與我們的生活常識完全吻合。商家都是降價促銷,沒聽說過有漲價促銷的。房價降了應該銷量上升才對,怎么會銷量下降呢?如果真下降了,那一定市場出了問題。因為它違反了基本的經濟原理。這個時候政府應該解決市場出現的問題,而不是挺房價保增長。退一步說,即使挺房價也不見得就能保增長。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買房花的錢多了,雖然鋼鐵水泥是賣出去了,但購房人其他消費就減少了。你都成了房奴了,還有很多錢消費其他產品嗎?難道只有鋼鐵水泥可以增加GDP,其他消費就不增加GDP?難道耶魯大學的教授連小學生都能理解的道理都理解不了?我詫異! 最后要說說保障房。這個東西最能忽悠人。盡管窮人都喜歡聽,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一個特別能忽悠人的邏輯正在占據主導地位,那就是把土地價格抬的高高的,賣地的錢用來建“保障房”。之所以它能忽悠人,是因為它是一個不“得罪人”的說法。站在開發(fā)商的立場,保障房政府出錢,他們還能維持商品房的高利潤;而站在購房者的立場,能得到便宜的房子,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大家都不反對。但到底可行不可行就沒人分析了。 常識告訴我們,“保障”是政府的責任,說白了,意思就是賠本也要做。那么問題就來,根據調查,現在80%的人都賣不起商品房,而根據銀行的數據,20%的中國居民占有全部存款總額的80%。那么商品房只能賣給20%的有錢人,而其他人都要住“保障房”。如果這樣劃分,全國住宅市場上80%都應該是保障房。這么多保障房,錢從哪里來?更重要的是,如果住宅市場80%都是保障房,那不是回到計劃經濟了?三十年前之所以要改革,就是因為政府投資效率太低,所以讓市場來解決。那么今天又讓政府來管住房,到底是改革還是倒退?前兩天某電視臺討論保障房問題,有嘉賓說保障房成本每平米最多2000塊,既然成本這么低,為何不允許市場上多出現每平米3000元、4000元的房子呢?開發(fā)商能掙錢百姓也買得起,政府也沒有負擔。這樣不是挺好么?為什么還要抬高地價來回折騰?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