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陽節,本應當為老人們高興,但看到一篇文章后,很不高興。“養子防老,積谷防饑”,這是一句民間諺語,折射出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一個傳統習俗。此習俗至今仍被廣大民眾視為傳統美德。這本不是一個問題,但到了一些新自由主義專家的嘴里,竟成了問題。最近,美籍歸國講學經濟學家陳志武在公開披露的給女兒的信中聲稱,“養子防老對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晚霞報10月14日)
古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父母把子女養育成人,到老了,不能自理了,此時做子女的贍養他們,是人之常情,怎么能說這是一種“天生的不公平”呢?即便現在我們搞市場經濟,我國相應法律仍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再從老人的現狀看,不容樂觀。我國從1997年進入老齡化以來,老齡化加快,老無所居,老缺所本,老缺所養的大有人在。有些家庭甚至由“尊老愛幼”,變為“遵小愛幼”,進而歧視老人,虐待老人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像陳先生那樣的高知階層,有豐厚收入,養尊處優的老人并不多。再說了,養老不僅僅是經濟物質層面上的,很大程度還在精神層面上,這一點就連西方國家家庭也有很大的需求,何況中國乎?在我們中國,即便現階段不少老人吃穿不愁了,但精神需求仍很旺盛。最近,南充市有位叫“哈金”的讀者,講了一段他教93歲高齡父親學電腦,由此增強了父親“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心,精神為之很受鼓舞,身體為之很受益的故事,就是明證(見晚霞報10月14日)。再從社會角度看,子女關愛老人、維護老人的權益,為老人盡一份贍養責任,就是為社會盡一份責任,即便有些子女經濟不寬裕,也當盡力而為,重在精神上贍養好老人,做好“常回家看看”這篇文章。
陳志武吃了幾年洋面包,喝了幾杯洋墨水,就想用西方所謂的道德來否定中華傳統美德,只能讓吾等嘆服專家修煉成“磚家”很容易;如此不講國情民意,堅決崇洋媚外,必將遭到廣大民眾的斥責。但愿陳志武之“養子防老自私”論不要影響到新時期我們重建的孝敬觀,更不要成為一些人拒養老人的擋箭牌。倘若真的影響到了,那才真的是一種誤人子弟的“不道德的自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