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拆北宋近千年古寺建商品房
來源:新京報 2010年08月17日
[提要] 安徽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被曝因開發地產遭破壞,原址通過競價拍賣,成當地“地王”。記者來到泗縣釋迦寺發現,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的商品房。釋迦寺距今有900余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釋迦命名的寺廟。更令人痛心的是,泗縣釋迦寺被毀并非孤例,全國多地已多次發生“毀遺”事件。[我來說兩句]
安徽泗縣當地群眾拍攝的釋迦寺毀壞前的文物古跡照片與在原址興建起的商品房形成強烈對比(8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健 攝
“閑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從江蘇鎮江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宋元糧倉遺址,到安徽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一些地方頻頻爆出文物古跡在商業開發中被毀事件。
焦點
北宋釋迦寺被拆原址成地王
泗縣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但這個“文化先進縣”最近爆出一樁“丑聞”:為開發房地產,將文物保護單位釋迦寺毀壞,原址通過競價拍賣,成當地“地王”。
千年釋迦寺變成商品房
釋迦寺建于北宋年間,距今有900余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釋迦命名的寺廟。據當地縣志等記載,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曾在該寺住宿,并留下詩作,是泗縣百姓引以為榮的歷史人文古跡,早在1981年就被列為該縣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近日來到泗縣釋迦寺發現,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的商品房。當地群眾指著工地入口處一塊被包裹起來的石碑告訴記者,現在就剩下這塊刻有釋迦寺文保單位的石碑,其他物件都已拆除。
在工地旁的售樓處,銷售人員介紹說,由于位置優越,中小學、廣場、菜市場等配套完善,還在建設中的這一樓盤銷售很好,售價達2700元/平方米,是當地高價樓盤之一,目前只剩下一種戶型的房子可供選擇。
泗縣許多百姓深感痛心。曾熱心為釋迦寺保護而奔走的泗縣退休文化干部閔麟說,早在2008年,得知縣里將該文保單位賣掉搞房產開發時,他和一些老干部就積極奔走,縣里不少群眾也曾聯名寫信給有關部門,要求自己出錢修繕古寺,保住文物古跡,但當地領導置之不理,最終沒能阻擋古寺被拆厄運。“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所謂文化先進縣,簡直是莫大的諷刺啊!”
全國多地頻爆“毀遺”事件
泗縣釋迦寺被毀不是孤例。近期,全國多地爆出“毀遺”事件。在江蘇鎮江,上月初13座宋元糧倉雖有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護身符”,但無濟于事,最終被毀于叫做“如意江南”的樓盤開發中。
在湖北鄂州,始建于東晉時期的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同樣面臨被開發商拆除的命運,當地百姓甚至組建了“護廟隊”……
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有超過3萬處登記在冊的文物消失。其中大部分為類似宋元糧倉和釋迦寺這樣的不可移動文物。有關專家感慨:歷經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來的文物,最終卻毀在經濟發達的今天,發人深省。
監管
文保部門監管“形同虛設”
頻頻發生的“毀遺”事件顯示,開發企業之所以敢于強勢推進,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背后“撐腰”。而文保部門則“無可奈何”,導致監管成為擺設。
記者從泗縣國土局了解到,釋迦寺所在地塊屬國有劃撥土地,2007年7月,縣國土局按領導要求對包括釋迦寺在內的25畝土地競價拍賣,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成為當地的“地王”。
但泗縣文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縣里出讓包括釋迦寺在內的土地用于商業開發,并未征求文化部門意見。2008年,縣文化局得知釋迦寺保護區遭到施工破壞后,立即派人趕往現場,雖然當時下達了文物保護通告和停工通知,但開發商仍繼續施工。隨后,他們向上級文化部門反映,國家文物局甚至來函要求報告釋迦寺保護情況,但終究“沒頂住地方政府的壓力”。有關負責人透露,在縣政府召開的協調會上,文化部門堅持原址保護,但領導強令異地重建。
按照文物保護法,像釋迦寺這樣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保護重建需報省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批準,但泗縣僅以縣政府會議紀要形式就協調了各方意見,決定了文物的命運。而且,異地重建的意見已提出兩年,至今卻仍未見動工。
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長林留根認為,正是開發商仗著“紅頂商人”的特殊性,才敢對如此重要的文物下手。
據新華社電
一、熬得過千年,熬不過今朝
——歷經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來的文物,最終卻毀在經濟發達的今天,發人深省。
【江蘇】宋元糧倉遺址被毀續 開發商自稱無過錯
【河南】3萬年前遺址遭毀 采礦者揚言后臺硬無人管
【大連】新石器三堂遺址損毀嚴重 當地政府不作為
【云南】大理為修路拆毀唐代古城墻龍首關遺址被毀
【重慶】重慶3000年前陶器被當垃圾扔掉 遺址大部遭毀
二、文物保護為何跑不過開發商的挖掘機
——破壞歷史文物、搞房地產開發,與爭名人故里的發展思路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GDP焦慮的產物。
(廣州日報)在這一系列事件背后,暴露的是城市經營理念上的房地產思維,以經營房地產的模式來經營城市。于是,一切都可以為房地產的開發讓路,哪怕是歷史遺址,其結果或是被強拆,或是想方設法地添加進房地產因素,讓地價增值。[詳細]
名人故里爭奪戰:故里經濟,最重要的不是名人
三、監管缺位,有法難依
拿錢噤聲是文物保護的悲哀
對施工部門的破壞文物行為,文物部門下發過兩次停工通知,無人理會。這一點,在交通局趙勇超書記“輕聲笑了一下”的回答里,似乎也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文物部門不就是要錢嘛!要我們出考古發掘的費用。談不攏就下達停工通知。現在我們已經把錢打給他們了,所以他們也就不說什么了。 ”交了錢,“也就不說什么了”的事實,讓人五味雜陳,胸中平添莫名的憤怒。因為交了錢,所以文物部門就不再阻止這樣的施工了。[詳細]
地方政府背后“撐腰” 文物保護法規成擺設
頻頻發生的“毀遺”事件顯示,開發企業之所以敢于強勢推進,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背后“撐腰”。而文保部門則“無可奈何”,導致監管成為擺設。[詳細]
王國信:行政問責不努力 文物保護徒傷悲
問責不努力,文物保護徒傷悲。此外,在文物、遺產保護工作中,國內外有一個共識,就是對文物、遺產本著少干預或不干預的原則,保護好其原始生態。在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等世界著名人文景點里,少數游客若高聲喧嘩甚至腳步重點都會受到工作人員的勸阻和他人的譴責。我們一直說與國際接軌,這里為什么不接軌?[詳細]
四、文物保護,應與國際接軌
韓國文化遺產廳廳長因崇禮門火災事故引咎辭職
2008年2月10日,韓國第一號國寶崇禮門(又稱“南大門”)突然發生火災,4個多小時后,崇禮門的二層樓閣完全被火魔吞噬,并導致木制框架完全坍塌。12日,韓國文化遺產廳廳長俞弘浚表示,為對崇禮門火災事故負責,他已向總統遞交了辭呈。[詳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