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類歷史的發展看成是一個存在各種聯系的過程的思想 ,是近代科學思想的 重要成果 。從十八世紀初意大利的維科開始 , 即把人類歷史看成是一個有規律的過 程 ,十九世紀的黑格爾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歷史主義精神 ,甚至試圖揭示這種運動和 發展的內在聯系 。馬克思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則明確指出 :世界就是一個有聯系 的整體 。人類歷史 ,就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 毛澤東也曾強調說 :“矛盾是普遍的 、絕對的 ,存在于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 ,又 貫串于一切過程的始終。”“ 舊過程完結了 ,新過程發生了 。新過程又包含著新矛 盾 ,開始它自己的矛盾發展史。”(《毛澤東全集》 第 11卷 36 頁) 當然 ,構成歷史 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著自己特殊的發展過程 , 這樣便形成了一種 “ 過程的集合 體 ”,而每一個發展過程又必然呈現出階段性的發展特點 。科學的認識論認為 ,人 類社會的歷史也總是分階段向前發展的 。一位歷史偉人的業績 ,一個國家的興亡, 一種社會制度的更替 ,都曾與一定時間與空間相聯系 ,構成某一歷史過程 。如何看 待在這一過程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 ,就是對歷史過程的宏觀的社會價值評 判 。與對一般歷史人物進行社會價值評判不同的是 ,在歷史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代 表人物必須是在人類發展史上 ,影響整整一個時代的巨人 ;與對歷史事件的社會價 值評判不同點則在于 ,它所評判的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階段 ,而不僅僅是若干個 重大的歷史事件及其所形成的影響的堆積。恰如毛澤東一九五六年九月在會見參加 中共八大的意大利共產黨代表團時所說的 ,“斯大林的錯誤還是小部分 ,七分是正 確的 ,三分是錯誤的 ,也許還比三分少些 , 只有一分到二分 。看歷史問題是要時 間 ,需要幾十年 ,甚至幾百年 ”。又說 ,精神方面的問題 ,不能用粗暴的方法來處 理。(《毛澤東年譜》 第2卷 631 頁) 這就要求人們在評判一個歷史過程(較長階 段) 時必須做到:
( 1)在研究這個復雜歷史過程時 ,首先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時空邏輯 ,將各種事
件作先后發展的順序排列 ,從而考察歷史時空發展的來龍去脈。
(2)對每一歷史事件本身的研究也不應是孤立的 、簡單的 ,需要弄清它自身的 系統和發展的過程。
(3) 在較長的歷史過程之中的各個具體相關事物 ,必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 系 ,必須弄清這些聯系的性質、程度及因果關系。
第一節 歷史過程與毛澤東時代
公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 。它標志著帝國主 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基本結束 。這也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 的中國共產黨人 , 同國內各民主黨派 ,無黨派人士 ,各人民團體 ,各地區 、各民族 以及海外華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的初步實現 。舊中國滅亡 ,新中國誕生 。它是 二十世紀中葉震驚世界最偉大的事變之一 。中國的歷史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 即毛 澤東時代 。毫無疑問 ,它也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過程的開始。
人生功過 ,后人自會評說 。毛澤東一九三六年二月初到陜北準備東渡黃河對日 作戰時 , 曾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縱情評述數千年中華民族歷史偉人的不朽詞作 《沁園春·雪》。 詞的下半闋借史抒情地寫道 :“江山如此多嬌 , 引無數英雄競折 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 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豪情壯志躍然紙上! 三十年過去 后 , 毛澤東的自我評價又如何呢? 據載 :“到了晚年 ,他曾對自己身邊的同志談 到 ,想寫一部書 ,把自己的一生寫進去 ,把自己的缺點 、錯誤統統寫進去 ,讓全世 界人民去評價 ,他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他說 ,“我這個人啊 ,好處占百分之七 十 ,壞處占百分之三十 ,就很滿足了 。我不隱瞞自己的觀點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我不是圣人。”何等的襟懷坦白!
毛澤東生前自認為做過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領導黨和人民 ,推翻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第二件大事是以帶有 中國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以后 ,努力探索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 與建設道路 ,特別是發動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首先從共產黨內部來清
除掠取人民利益的當權派 ,即那些所謂的“革命同路人”。作為這種探索的開創者 ,在 既無先例又急于求成思想的影響下 , 出現某些失誤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六十年代初, 他老人家曾寫下著名詩句:“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可以說是從某一側面反映了他 的真實心態。其出發點,仍然是力求能在自己生前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然而 ,一個時期以來 , 由于種種原因 ,某些人把否定毛澤東 ,尤其是老人家在 新中國所創立的業績 ,視為一種“思想解放 ”。他們離開具體的歷史環境 ,隨意夸大 渲染其失誤的一面 , 向人們灌輸了許多錯誤的 、歪曲的事實和結論 ,甚至編造了一 些不著邊際的謊言 。如果說 ,這種人不是別有用心的話 ,那至少是從一己的私心出 發 ,對歷史與后人采取了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它是一種比神化領袖更有害的思潮。
我們認為 ,對一個政治領袖人物進行社會價值評判 ,首先看他接手的是個什么 樣的國家 ;其次 ,看他留給繼任者的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我們認為 ,毛澤東在 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不能僅看動機 ,也不能只看一時的結果 ,應該看他的歷史功 績 ,看他的言行對于中國社會發展史的深遠影響 。一九四九年十月 , 以毛澤東為代 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締造了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 當時他們所繼承的是一個千瘡百 孔的爛攤子 ,生產萎縮 ,交通梗阻 , 民生凋敝 ,失業眾多 ,特別是由于國民黨政府 長期濫發紙幣 , 已造成物價飛漲 ,投機猖獗 ,市場混亂的局面 。當年與歷史上最高 水平的一九三六年相比工業總產值減少一半 ,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社會委員 會 ”統計 ,一九四九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二十七美元 ,離整個亞洲平均四十四美元 的標準還相距甚遠 。與此同時 , 國民黨在提取大量黃金 、外匯并裹挾不少科技人才 及文物珠寶潰逃臺灣后 ,卻在大陸遺留了大批反革命殘余力量 。這些人同當地惡霸 勢力相勾結 , 以土匪游擊戰爭的方式同新生的人民政權作斗爭 。他們寄希望于帝國 主義對中國內戰的干涉和“第三次世界大戰 ”的爆發 ,妄圖卷土重來。
面對建國初期的復雜形勢和種種困難 ,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敢地迎接挑 戰 。從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短短的三年內 ,先后卓有成效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政 治斗爭與經濟斗爭 。首先是在國內 ,普遍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 ;接著在城市開展 民主改革建政 。在革命隊伍內 ,尤其是黨內 ,進行的是反對貪污 、反對浪費 、反對 官僚主義的“三反 ”運動 ;在黨外 ,主要在私營工商業者中 ,則開展了反對行賄、 反對偷稅漏稅 、反對偷工減料 、反對盜騙國家財產 、反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
反 ”運動 。這些群眾運動成效 ,至今仍為人們有口皆碑 。鎮壓反革命運動的勝利, 基本上清除了國民黨反動派留在大陸的反革命殘余勢力 ,也使得曾經禍害中國達數 百年 ,為舊中國歷代政府頭痛而又未能肅清的湘西 、廣西等地的“ 匪患 ”,乃至許 多城市的黑社會勢力被消滅 ,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同時還開展了對舊 社會遺留的賣淫嫖娼 、販毒吸毒 、聚眾賭博等丑惡現象的斗爭 , 同樣取得了世人矚 目的戰績 。在很短的時間內 ,使賣淫嫖娼這種在舊社會綿延幾千年的丑惡現象很快 絕跡 ;吸毒 、賭博這些因同舊中國反動統治勢力與黑社會勢力有密切關系 ,為舊時 代社會當政者屢禁不止的東西 , 以及許多在西方社會被視為“不治之癥 ”的社會病 害 ,居然也被基本禁絕。
與此同時 , 國民經濟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 。一九五二年工農業總產值達 九百一十億元 , 比一九四九年增長百分之七十七點五 ;社會主義工業在全國工業 (不包括手工業) 總產值中的比重已上升為百分之五十六 ;工業(包括手工業) 總 產值在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上升為百分之四十一點五 ;其中現代工業產值由 百分之十七上升為百分之二十六點六 ;它清楚地表明 ,我國國民經濟不僅有數量上 的提高 ,而且有性質上的變化和質量上的提高。
新中國短期內如此巨大的變化 ,對愛國的海外學者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 力 , 以華羅庚 、李四光 、錢學森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精英紛紛歸來 ,與留在大陸 愛國的著名科學家一道 ,為造就今天這樣學科齊全 、布局合理的科技教育體系奠定 了基礎 。人們不會忘記 ,正是毛澤東在一九五六年發出的向科技革命進軍的號角, 并將一大批科技英才吸引到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內 ,使科學家們如虎添翼 ,在開拓新 領域 ,提出新學說 ,攻克大難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如今 ,相當一部分自然科 學 、社會科學的科研院所也是在一九五八年前后創建的 。在這一批科技英才中 ,華 羅庚 、蘇步青 、吳文俊 、馮康等在數學領域做出過重大貢獻 ;竺可楨則是促使大氣 科學 、資源綜合考察在我國開展的一代宗師 ;李四光 、錢學森 、錢偉長奠定了我國 現代力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嚴濟慈 、錢三強等對我國物理學 、核科學的研究與發展 貢獻巨大 ;唐敖慶 、盧嘉錫等對量子化學 、物理化學等近代化學研究起了重要的開 拓作用 。王應睞 、汪猷主持的對牛胰島素結晶的研究首次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 蛋白質 ;茅以升 、李國豪等開創的橋梁力學 ,使“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的
夢想成為現實 ;馬世駿領導下的生態學研究 ,在我國消滅了對農業危害甚烈的蝗蟲 災害 ;李四光等領導的石油勘探研究 ,使我國甩掉了“貧油 ”帽子 ;錢三強 、王淦 昌 、彭恒武 、錢學森 、郭永懷 、鄧稼先 、朱光亞 、周堯召 、于敏等直接參與并研制 成功的“兩彈一星 ”令世界為之震驚 ,它不僅使積貧積弱的中國一舉奠定現代大國 地位 ,更使我們今天在方方面面都受益無窮 。這些卓有成就的知識分子代表大多與 毛澤東有過許多交往 ,有的甚至有很深的私人情誼 ,他們的出色成果也大多是在毛 澤東時代創造的。
毛澤東的有關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實踐活動和思想原則也是給我們留下 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堅決地頂住了來自國外企圖控制我國的任何壓力 ,無論 其來自敵對國家 ,抑或“友好 ”國家 。如一九五八年 ,他就毅然拒絕了當時蘇聯領 導人為了控制我國海岸線而提出搞共同艦隊和長波電臺的主張 ,并一再強調必須建 立獨立的 、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親手制定了“ 自力更生為主 ,爭 取外援為輔 ”這一既是經濟的而又是政治的工作方針 。他說 :“革命是自主 ,建設 也是自主。”并坦率地承認 ,建國之初“ 因為我們沒有經驗 ,在經濟建設方面 ,我 們只得照抄蘇聯 ,特別是在重工業方面 ,幾乎一切都抄蘇聯 , 自己的創造性很少, 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 。 同時又是一個缺點 。缺乏創造性 , 缺乏獨立自主的能 力。”他老人家思想就這樣始終充滿著唯物辯證法 ,如其所說“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是無所畏懼的。”
至一九七六年九月毛澤東逝世時 ,我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已建立了門類較為 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 ,世界首先培育成功的燦米型雜交水稻的推廣 ,使糧食生產保 持了比較穩定的增產 ,一九七六年已達到兩萬八千六百三十萬噸 , 以成昆 、湘黔、 襄渝等鐵路干線和大港 、勝利油田及南京長江大橋建成為標志的我國投資大 、效益 長久的交通 、能源建設也取得了驚人成就 。從搞核技術到氫彈爆炸 ,從人造衛星發 射及回收到運載火箭等尖端科學技術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 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 國甚至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既無內債也無外債的國家(盡管對于這一點 ,我們完全可 以有不同的看法)。
一九八九年前后 ,特別是經歷了東歐逆轉 、蘇聯解體 、南斯拉夫內亂等一系列 突變 , 中國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社會文化現象 ,“毛澤東熱 ”一再掀起 ,并波及
海外 ,如香港等地 ,毛澤東的著作 、畫像 、像章以及有關毛澤東的研究與紀實作 品 ,相當走俏 。甚至連臺灣一些大學校園附近 ,有關毛澤東的傳記書籍公開陳列, 《毛澤東選集》 也很暢銷 。許多年輕人對 《毛選》 一睹為快 ,并以能引用毛澤東的 詩詞作為榮耀 。連他們也認為 ,不了解毛澤東 ,幾乎無從了解中國最關鍵的一段史 實 。在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前夕 , 臺灣夏潮聯誼會等三個社團 ,聯合舉辦了“毛澤 東百年誕辰紀念演講會 ”。這是臺灣社團首次公開集會紀念毛澤東 。演講會中 , 因 白色恐怖入獄達三十二年的林先生表示 ,如果我們能以理性面對毛澤東 ,他的確是 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巨人 , 因為他推翻數千年的封建體制 ,締造一個新國家 ,對 人民的思潮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事工運多年的汪先生說 ,毛澤東是一個內含民族主 義 、愛國主義的社會主義及馬克思主義者 ;他執著追求人類終極理想所產生的影 響 ,不會因他的逝世而消失。
據報載 ,在老人家誕辰九十八周年(1991年)前夕 , 由中國唱片總公司上海公 司出版發行的《紅太陽—毛澤東頌歌》 僅一個月就批發一百萬盒 ,接著預訂數又超 過一百二十萬盒 ,這當然不是一種偶然現象 。從一九八九年下半年至一九九二年春 節期間 ,毛主席像累計發行印數為一千一百萬張 ,其中一九八九年十月新華書店總 店北京發行所僅一個月內發行四十三萬張 。許多機動車輛都懸掛或張貼毛主席畫 像 ,它簡直形成了一股風潮 ,這之中除了表達所謂“驅邪避災 ”之用意外 ,難道不 包括對他那個時代社會安定的一種向往和懷念嗎? 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出于低潮之 時 ,這股“熱 ”卻仍有不斷“升溫 ”之勢 ,實在是社會主義中國 ,甚至是整個共產 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大奇觀 。它形成的原因當然是復雜和多方面的 ,我們似乎可以從 思想、歷史、社會等多方面去追根探源。
當人們從對歷史的追尋中 ,發現了毛澤東作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英雄和馬 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偉大而又真實的形象時 ,思想便產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認同感 。國 際上 ,是毛澤東最早發出“和平演變 ”的警告 ,并提出了防止“和平演變 ”的戰略 任務 ,而當今東歐 、蘇聯所發生的變化 , 已完全證實了他老人家生前的英明預見。 在國內 ,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內 ,正是毛澤東最為痛恨腐敗現象 。他經常關注如何 才能使自己所領導的革命 ,不至于重演李自成的悲劇 ,不至于走向歷史的反面等問 題 。毛澤東反復告誡人們不要被糖衣裹著的炮彈所擊倒 ,不要當騎在人民頭上作威
作福的老爺 ,并轉化為工人 、農民的對立面 ,從而奠定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反“和 平演變 ”理論的基礎 。從五十年代初依法制裁劉青山 、張子善等 ,到他臨終前一直 對自己及親屬的嚴格要求 ,老人家無時無刻不是在實踐著自己的這些光輝思想 ,這 自然成為人們幾度掀起“毛澤東熱 ”的重要思想根源 。如果說 ,七十年代前后不少 人崇敬毛澤東是帶有樸素的階級感情 ,或則具有一定盲目性的話 。那么現在歷經多 次變故的人們 ,則更多的是出于一種理性的思考。
當人們從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 ,最終發現毛澤東正是他所倡導的“立黨為公 ” 思想的楷模時 ,不禁感慨萬分 。他不僅先后親手樹立了像雷鋒 、焦裕祿 、王進喜 、 陳永貴 、董加耕等一批體現著時代精神的工農兵 、干部 、知識青年代表的光輝典 范 ,而且自己身體力行 。人們不會忘記 ,為創建新中國 ,毛澤東家失去了六位親 人 ,他親自送兒子去農村 、上前線 ,這與當前某些身居高位的人送孩子出國撈世 界 ,形成了何等鮮明的對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盡管老人家幾乎是最后一個 贊同某些冒進決策 ,又是最早認識這些失誤的人 ,卻為之而造成群眾的疾苦流淚 , 用不吃肉來懲處自己的正是毛澤東 。這與現今某些干部以吃喝的檔次來顯示自己的 地位 ,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 毛澤東在糾正錯誤方面所花的力量不比他倡導“三 面紅旗 ”來得少 ,第一個提出壓縮空氣的 ,第一個提出要全黨冷靜的 ,第一個要底 下講真話的 ,第一個反對過早進入共產主義的等等 ,都不是別人 ,而是毛澤東 。新 中國在短期內就一舉根治了種種社會丑惡現象 ,并控制住了許多烈性疾病的發生與 蔓延 ,而今天當這些妖霧重來 ,甚至屢驅不散時 ,人們特別是青年人就不會不去力 圖解開過去那段歷史之謎 ,這是“毛澤東熱 ”的歷史根源之所在。
社會上某些腐敗現象愈演愈烈 ,崇洋媚外特別是崇美、恐美思潮的泛濫等 ,引起 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強烈不滿 ,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曾一度重舉經濟制裁 的大棒 ,則從反面教育了每一個具有民族愛國心的人。人們現實的親身感受 ,是形成 “毛澤東熱”的社會根源。不少人對當前較為普遍存在的腐敗 ,以權謀私,賄賂成風等 現狀極不滿意 ,又無力加以改變 , 因此就把感情寄托到過去 。希望能像五十年代那 樣 ,堅決有力地清除種種腐敗現象 ,重現六十年代中期那種淳樸率真“路不拾遺、夜 不閉戶” 的社會風尚。如果任憑腐敗現象滋生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從內部腐爛的“和 平演變”,它最終將導致執政黨脫離人民群眾,其結局也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 ,正如中央一位領導所揭示的那樣 ,“毛澤東熱 ”是直接產生于中國歷史 和現實的社會現象 ,是直接從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產生的 。無論怎么說 ,毛澤東同志 的一生 ,毛澤東時代 、毛澤東思想都引起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不僅空 前地改變了中國現代的歷史 ,而且肯定會極大地影響今后的歷史。
我們很贊同一種公認的對毛澤東的形象化總體評價 , 即 :在一片長滿嫩草 ,開 滿鮮花的原野上 ,一個巨人邁著堅定的步伐 ,迎著太陽走去 ,什么荊棘和泥濘都不 能阻擋他 ,他就是毛澤東 。他的偉大 ,就在于他能從前人沒有走過的地方走出路 來 。我們不能因為他在探索前進中 ,踏壞了一些鮮花和嫩草而否定他 。他是中華民 族史無前例的英雄 ,他開創了翻天覆地的事業 ,他給了我們一代人以精神力量 ,他 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晚 , 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與國家民政部在人民大 會堂舉行賑災義演時 ,一位年輕歌手一曲《太陽最紅 ,毛主席最親》 的民歌 ,竟然 幾次贏得全場觀眾所報以的熱烈掌聲 ,真是如雷貫耳 。這是一種真實的感情流露, 它充分代表著億萬人民的心聲 。毛澤東一生的最偉大之處 ,就在于他相信人民群 眾 ,依靠人民群眾 ,尊重人民群眾 。把群眾的利益與疾苦時刻放在心上 ,容不得欺 壓群眾的事發生 。在紅軍時期是這樣 , 當他聽說受“左 ”傾錯誤思想影響的人 ,燒 群眾的房子時 ,氣憤地批評道 :“群眾的房 ,我們的窩 。我們比兔子還蠢 ,兔子還 不吃窩邊草 ,我們卻把自己的窩給燒掉了!”解放戰爭時期 , 當有人問毛主席 ,人 民解放軍很快渡江成功占領南京 ,用的是什么妙計? 毛澤東笑答道 ,打仗沒有什么 妙計 ,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計 。百萬軍隊要渡江 ,又沒有兵艦 、輪船 。如果沒有 人民的大力支持 ,是不能成功的 。新中國建立后 ,毛澤東也只有在聽說淮河兩岸人 民遭水災 ,或者老百姓吃不飽飯餓肚子時才傷心流淚 ,而一旦聽說人們送走“瘟 神 ”,則夜不能寐 。一生與人民心連心 ,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著想 ,故而獲得了人 民對他的深深懷念與永久的回報。
據不完全統計 ,從一九五〇年元月韶山毛澤東故居正式對外開放起 ,累計接待 國內外參觀者已逾億人次 ,其中有 :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百五十六位 ;來自五大 洲的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近三十萬人 ,他們中有外國元首 、政府首 腦 、政黨和組織的負責人兩百八十多位 。又據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統計 ,從一九七七
年至今共累計接待兩點三億多人次瞻仰者 ,包括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外賓兩百多 萬人 ,其中有一百八十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 ,有超過 200個議會 、外交 、軍 事 、經濟 、文化 、青年 、婦女等重要代表團 , 以及許多民間組織的國際友好人士。 盧森堡—中國友協主席訶道夫·弗郎克先生曾十五次到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 。他 說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領袖 ,也是世界革命人民的領袖 。你們的人民一定要 記住 ,沒有毛主席 ,就沒有新中國 。這不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毛澤東在中國人乃 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嗎!
只有人民 ,才是歷史最可靠和最終的社會價值評判者 。毛澤東 ,不管人們怎樣 去進行社會價值評判 , 的確是一代具有超眾的文韜武略與大公無私者 。吃過苦 ,受 過委屈 ,艱難過 ,冷落過 ,嘗遍了人間的悲歡離合 。但他依舊是頂天立地 ,是進入 大境界的人物 ,既能駕馭自己 ,又能領袖大眾 。他對世事的洞察 ,超越了時空的局 限 ,與蔣介石乃至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主較量了一生 ,對手機關算盡 ,卻又奈何 不得 ,甚至敗兵折將 。而他對人民 、對發展中國家 ,卻又極盡人間溫存 ,慷慨之 至 ,顯示出超人的目光 ,偉人的選擇。
恰如江澤民《在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所做出的評價那 樣,“毛澤東同志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 合起來 ,領導我們黨和人民 ,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 ,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任務 ,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確立了 社會主義制度。接著,他又從中國實際出發 ,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在黨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 , 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中國從一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進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 。一個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奴役的國 家 ,變成一個享有主權的獨立的國家 。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 ,變成一個除臺灣等島 嶼外實現統一的國家 。一個人民備受欺凌壓迫的國家 ,變成一個人民當家做主 、享 有民主權利的國家 。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 ,變成一個走向經濟繁榮 、全面進步 的國家 。一個在世界上被人們看不起的國家 ,變成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尊重的國 家 。所有這些 ,都是建立富強 、民主 、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的經濟、 政治和文化條件 ,為我國邁向光明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無產階級革命家 、戰略家和理論家 ,是
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毛澤東同志在艱苦漫長的革命歲月中 ,表 現出一個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得心應手的斗爭藝 術和駕馭全局的領導才能 。他是從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偉大領袖 ,永遠屬于人 民 。毛澤東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 ,他的偉大品格具有動人的感染力, 他的科學思想具有非凡的號召力 。他和他的戰友們所創造的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為世界一切正直的人們所尊重 。他的革命實踐和光輝業績已經載入史冊 。他的名 字 、他的思想和精神永遠鼓舞著中國共產黨人和各族人民 ,繼續推動著中國歷史的 前進 。毛澤東同志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屬于中國 ,也屬于世界 。毛澤東同志 永遠生活在我們中間 ,我們要認真學習他的科學著作 ,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國 出了個毛澤東 ,是我們黨的驕傲 ,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我們對 毛澤東同志永遠懷著深深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指出:“毛 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 ,是近代 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 一代偉人。他早年投身革命 ,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中成長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 體的核心。他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 進行 ,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 獻。毛澤東同志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 ,就是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義 革命的正確道路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確立了社會主 義基本制度 ,并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為古老的中國趕上時代發 展潮流、闊步走向繁榮昌盛創造了根本前提 ,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在舊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 ,毛澤東同志等中國共產黨的締 造者面對著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 ,分散的小農經濟 、小生產廣泛存在 ,又遭受著 西方列強侵略和壓迫的特殊國情 , 中國革命的條件與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所分析 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極為不同 ,要真正運用馬克思列寧主 義來指導中國革命 ,必須緊密結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和時代條件 ,尋找適合中國實際 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 ,并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 。這是關系中國革命能否取得成功 的極為關鍵的問題 ,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史上極其復雜的新課題 。毛澤東同志創造性
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 ,深刻分析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 ,經過艱苦的 實踐和探索 , 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 、對象 、任務和動力 ,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革 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的戰略 ,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開辟了以農村 包圍城市 、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 ,毛澤東同志和他 的戰友們締造了一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 黨 、一個在黨的絕對領導下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奮戰的人民軍隊 、一個團結全民 族絕大多數人共同奮斗的統一戰線 。我們黨依靠這三大法寶 , 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 戰 、頑強奮斗 ,終于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實現了近代以來幾代中國人夢 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徹底結束了一百多年來中 國人民受壓迫 、受奴役 、受侵略的黑暗歷史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四分五裂 、民不聊 生的黑暗歷史 ,徹底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的黑暗歷史 。中國人 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 中華民族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紀元。”
“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驕傲 ,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是中華民 族的驕傲 。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中 ,毛澤東同志表現出了一個偉大革 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和杰出高 超的領導才能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壯麗歷史畫卷中 ,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的錦繡大地上 ,都留下了他作為一代偉人的風采 。他不僅贏得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 民的愛戴和敬仰 ,而且也贏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進步的人們的敬佩 。毛澤東同志作 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屬于中國 ,也屬于世界 。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實踐和光輝業 績已經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 。他的名字 、他的思想 、他的精神 ,將永遠鼓舞著我們 繼續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的講話》中同樣明確指出 :毛澤東 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 ,是馬克思主 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 ,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是黨的第一代中 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新中國成立后 ,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 ,在 迅速醫治戰爭創傷 、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 ,不失時機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 ,創 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 ,使中國這個占世界四分之
一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 會變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 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 ,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是黨面臨的嶄新課 題 。毛澤東同志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 。他以蘇聯的 經驗教訓為鑒戒 ,提出要創造新的理論 、寫出新的著作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 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 ”,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 路 ,制定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思想。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 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不長的時間里 ,我國社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 ”,成 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積累起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 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毛澤東同志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 、社會主義建 設的全面展開 ,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振興 、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 ,作出了彪炳史 冊的貢獻 。毛澤東同志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 ,就是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新 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確 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性成就 ,并為我們探索建設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累了經驗和提供了條件 ,為我們黨和人民事業勝利發展、 為中華民族闊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創造了根本前提 ,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在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中 ,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根據馬 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 ,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 ,這就是毛澤東思 想 。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教育了幾 代中國共產黨人 ,它培養的大批骨干 ,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社 會主義建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也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發揮了重要作用 。鄧小平同志說 ,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 ,丟掉了實際上就否 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 ;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的原則 ,我們將 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
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中 ,毛澤東同志表現出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 遠矚的政治遠見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勇于開拓的非凡魄力 、爐火純青的斗爭藝 術、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懷坦蕩寬廣 ,文韜武略兼備、領導藝 術高超 ,心系人民群眾、終生艱苦奮斗 ,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勛。
毛澤東同志屬于中國 ,也屬于世界 。他不僅贏得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敬 仰 ,而且贏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進步的人們敬佩。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實踐和光輝業績 已經載入中華民族史冊。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風范,將永遠鼓舞我們繼續前進。
作為中國空前的偉大民族英雄毛澤東 ,他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偉人 ,以他為代表 的真正的共產黨人曾整整主宰了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 ,只要略知中國 史的人是不會不承認這一點的。一個時期以來 ,在我們糾正黨的歷史錯誤的時候 ,卻 忽視了黨的歷史繼承關系。某些人甚至人為地把毛澤東時代截然分成前后兩個部分, 并以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爭為界。他們認為毛澤東前時代似乎是可以肯定的 ,而毛澤 東后時代則應基本否定 ,故而向年輕一代灌輸了許多污名化的、歪曲的事實乃至歷史 虛無主義結論。好像共產黨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 ,其主要精力均用于抓階級斗爭 ,而 不大注重經濟建設 ,故而拉大了中國同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的差距。請注意 ,這是某 些人撒的彌天大謊!翻開《毛澤東年譜(1949— 1976)》就可以看到 ,毛主席在發動 每一場群眾政治運動的同時 ,都一再強調要抓好生產 ,甚至提出要以經濟建設的成效 來檢驗政治運動的成敗。某些人似是而非的說法 , 曾經使許多缺乏歷史常識的年輕人 信以為真 ,因而放棄乃至敵視社會主義革命與共產主義信仰。
尤其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 , 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內外社會環境造就了一 批極力推崇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 ,他們通過放寬對經濟學控制的政策 ,迅速成 為思想學術界的主流 ,導致了經濟學思維對整個社會科學的重大影響 ,甚至企圖同 傳媒自身的商業化炒作相配合 ,進一步形成在社會輿論與思想界的話語霸權 。他們 最堅決否定歷史上一切革命 ,否定毛澤東 。反毛 ,親美 ,是中國這類新經濟自由主 義者的最基本特點 。同時 ,他們又有意回避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 和以實證的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并重視社會經濟福利的思想方法 ,充任少數所謂 “社會精英 ”的代言人。
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不妨將被稱之為毛澤東“后時代 ”的一九五七年至一九
七六年這一階段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方面 ,所取得的主要成 就列表說明 :看看在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層層圍困封鎖下 , 中國人民是怎樣自力更 生、艱苦奮斗地建設自己的家園的。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成就(1957—1976)
時 間
主 要 內 容
1957年 10月 15 日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舉行通車典禮。
1957年底
超額完成“一五 ”計劃 , 同 1952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 129% ,農業總產值 增長 25% , 國民收入總額增長 53% ,全國居民平均消費水平增長 23%。
1958年 1月 1 日
寶成鐵路通車 ,全長 668.36公里。
1958年 8月1 日
包蘭鐵路建成 ,全線通車 ,全長 1000公里。
1958年 9月2 日
我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
1958年 9月 9 日
我國第一臺內燃機車在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工廠試制成功。
1958年 9月27 日
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移交生產。
1959年7月 12 日
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增壓室式氣墊船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完成長航試驗。
1959年 8月至 9月
黔桂鐵路通車 ,全長 605公里 。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 ”:人民大會堂、中 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先后建成。
1959年 9月14 日
我國第一臺每秒運算一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在北京試制成功。
1959年 11月 1 日
洛陽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建成投產。
1960年 1月 1 日
黃河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勝利截流 ,形成一個面積達 100多萬平方米的水 庫 ,可灌溉農田 1500多萬畝。
1960年2月 24 日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壩合龍截流 ,它是一個發電灌溉、調節黃河水 量等綜合利用工程。
1960年4月 21 日
鄭州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大橋全長 3公里 ,是中國當時黃河上最大的一座鐵 路復線橋。
1960年4月 23 日
我國自行設計、 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 ”在上海下水。
1961年2月 20 日
北京工人體育館建成能容納觀眾 1.5萬人。
1961年 3月
由中科院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所長朱洗和副研究員王幽蘭人工單性生殖出的 世界上第一只“無父”母蟾蜍產卵 ,繁殖出800多只蝌蚪 ,并成長為小蟾蜍。
1961年
4月 4 日—14 日
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 ,中國隊獲男子團體冠軍 ,女子團體亞軍,男單打、 女單打冠軍等4枚金銀牌 ,系當時中國體育界在世界性比賽中的最佳成績。
1962年 6月
我國第一臺 1.2萬噸鍛造水壓機鍛造試制完畢后投入試生產。
1962年 10月 20 日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作戰 ,徹底粉碎了印軍的進攻。
1962年 11月 20 日
我國第一次自己設計、 自己制造設備的大型氮肥廠—上海實驗化工廠試制出 第一批氮肥。
1963年 3月 5 日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全國掀起學雷鋒的熱潮。
1963年 8月 5 日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斷手再植 ”手術在國內第一次施行成功。
1963年 12月底
中國石油產品已基本自給 ,這是我國自力更生地進行經濟建設所取得的一項 重大成就。
1964年2月 5 日
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推介了大慶石油大會戰的基本經驗。
1964年2月 10 日
《人民日報》 發表題為《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 的社論 , 同時發表 通訊《大寨之路》
1964年 6月 5 日— 8月 31 日
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 ,演出了《紅燈記》、《智取威虎山》 等 一批優秀劇目。
1964年 10月 16 日
中國在本國西部地區爆炸了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 ,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 試驗。
1964年 10月 20 日
我國最大的新建設煤礦豎井開灤煤礦范各莊豎井正式投產。
1965年4月 28 日
居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雙水內冷多輪發電機已在我國研制成功。
1965年 9月17 日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密切合作 ,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學的方法合 成了一種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 ,開創了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新 紀元,并取得了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評價 ,它對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深遠意義。
1966年2月 7 日
《人民日報》 發表了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學習》。
1966年 5月 9 日
中國在西部地區上空進行含有熱核材料的核爆炸成功。
1966年 10月 6 日
中國第一座自動化純氧頂吹轉爐車間在上海建成
1966年 10月27 日
我國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核武器試驗。
1967年 6月17 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8年 9月22 日
中國一支科研隊伍對新疆地區發生的日全食現象進行了綜合觀測 ,取得大量 的資料 ,使中國日蝕研究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1968年 12月 25 日
中國自行設計、施工、安裝的浙江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968年 12月 29 日
南京長江大橋全部建成通車,這座中國當時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6.7公里。
1969年 1月 1 日
我國最大的一座現代化水泥廠—邯鄲水泥廠建成投產。
1969年 5月11 日
《人民日報》 發表署名文章宣布“我國成為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社會主 義國家。”其中外債于 1965年初提前還清 ; 內債于 1968年底全部還完。
1969年 9月 23 日
中國自行設計、制造和安裝的第一臺 12.5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給建成并 運轉發電。
1970年4月 24 日
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7月 1 日
成昆鐵路正式通車 ,全長 1085公里。
1970年7月 2 日
第一條人工河—湖北漢北河勝利竣工,全長110多公里,是漢北水利主體工程。
1970年 12月 26 日
中國海軍第一艘攻擊核潛艇“長征 1號 ”下水 , 1974年 8月 1 日服役。
1971年 9月
中國科學工作者用 X光衍射法完成分辨率為 2.5豬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測量工 作 ,這是在蛋白質研究工作中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19701年
10月 25 日
聯合國大會第 26屆會議以壓到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 23 國聯 合提案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1971年秋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含其所在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用小麥 花粉培育植株成功。
1972年 1月
毛澤東、周恩來先后批準進口化肥、化纖成套設備 3套。
1972年 6月
劉家峽水電站—陜西眉縣的輸電線路建成輸電 ,它是中國自行設計、制造和 施工的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全長 534公里。
1972年 10月13日
湘黔鐵路(湖南株洲—貴州貴陽)正式通車 ,全長 900多公里。
1973年 8月 26 日
我國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在北京試制成功。
1973年 10月4 日
中科院生物學教授童第周和美籍科學家牛滿江合作研究 ,第一次通過動物實 驗證明了細胞質里的信息核糖核酸對細胞的分化、個體發育和性狀遺傳有顯 著作用。
1974年4月 18 日
上海醫學院附三人民醫院彩針刺麻醉在常溫下施行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成功。
1974年 12月 30 日
中國自選設計制造的海洋地質勘探浮船“勘探 1號 ”首次出海試鉆成功。
1975年7月 1 日
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寶成鐵路電氣化工程建成全線通車 ,全長 676公里 ,這 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1975年 11月 26 日
中國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返回式地球衛星 ,12月2 日正常運行后按計劃返回地面。
1975年 12月24日
焦枝鐵路(河南焦作—湖北枝成)鐵路建成通車,全長753公里。
1975年冬
中科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乘飛機5次飛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功 地進行了拍攝考察。
1976年6月6日
我國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級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1976年6月7日
貫穿大興安嶺林區的嫩林鐵路(嫩口—古蓮)建成通車,全長677公里。
1976年7月5日
我國萬噸遠洋科學調查船“向陽紅5號”和“向陽紅 11號”成功地在太平洋海 域進行了首次遠洋科學調查。
1976年7月6日
滇藏鐵路建成通車,全長716公里。
1976年7月 14日
由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建成通車,全長1860公里。
1976年8月23日
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紅旗造船廠建成下水。
建國之初 , 中國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工業基礎 ,甚至連燈油也要靠進口 。經過 二十七年的高速工業化 , 中國成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 。一九五二年 ,工業 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 ,農業占百分之六十四 ;而到一九七五年 ,這個比率 顛倒過來了 ,工業占國家經濟的百分之七十二 ,農業則僅占百分之二十八了 。在毛 澤東領導下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倍 , 即使“文化大革命 ”期間 ,工業平均 發展速度也在百分之十以上 。有人曾以那時物質匱乏 ,大多憑票證供應(在物質產 品尚不豐富時 , 以票據的形式保障供應 ,不失為一種讓社會大眾實現福利資源均等 共享的選擇方式) 為由 ,得出所謂“ 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邊緣 ”的結論 。后據相關 資料卻顯示 :處于“備戰 、備荒 、為人民 ”的需要 ,毛澤東時代給我們留下了五千 億斤糧食(相當于全國人民兩年的口糧)、五百萬噸棉花 、一千二百八十萬盎司的 黃金與二十三點四十五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等 。這在當時已是一筆不少的物質財富。 人們不禁要問 ,“崩潰 ”論何據之有!
有關鍵數據表明 :從一九五二年至毛澤東時代結束期間 ,鋼鐵產量從一百四十 萬噸增長到了三千一百八十萬噸 ,煤炭產量從六千六百萬噸增長到了六萬一千七百 萬噸 ,水泥產量從三百萬噸增長到了六千五百萬噸 ,木材產量從一千一百萬立方米 增長到了五千一百萬立方米 , 電力從七十億千瓦,小時增長到了兩千五百六十億千 瓦,小時 ,原油產量從基本空白變成了一萬零四百萬噸 ,化肥產量從三點九萬噸上 升到了八百六十九點三萬噸 。 同時 , 中國從無到有 ,建立起規模龐大的航空 、航 天 、原子能及門類齊全的軍工體系 ,并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奠定中國大國地位的巨大 成就 。至一九七六年 , 中國已由一農業國發展成為從噴氣式飛機 、運載火箭到工業 成套設備和所有農業機械無所不能造的工業大國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共完成了 一百多萬公里的公路 ,兩萬多公里的鐵路 ,其中絕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嶺和戈壁 沙漠 ,使云南 、貴州 、青海 、廣西 、寧夏 、福建 、新疆等地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 史 。在水利建設方面 :初步完成了主要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 ,興建了將近八萬座水 庫 。在文教衛生方面 :至“文化大革命 ”結束時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 ,教育經費的 投入最高曾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 ,建立了近千所大專院校 、數千所的各類中 專及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 。在“文化大革命 ”期間 ,學齡兒童根本不存在上不起學 的問題 ,與現在相當多的地方存在的失學兒童現象形成鮮明對照 。在各縣城及公社
普遍建立了醫院(衛生院), 并培養了遍布鄉村的赤腳醫生隊伍 。城市居民大多實 現免費醫療 ,農民看病也收費低廉 ,發燒感冒類打針吃藥費用一般在一元以下 。特 別值得一提的是 ,所有這些成就都是在國際環境惡劣 、大戰不斷的情況下 ,通過自 力更生實現的 。在毛澤東逝世時 ,既沒留下外債 ,也無通貨膨脹 ,這在發展中國家 是極其罕見的。
由于建國初期國民生產總值基數低 , 即使保持百分之十的年增長率也難以支持 如此快速的工業化進程 ,支付如此龐大的教育 、福利和軍費開支 。實際上 ,毛澤東 時代的經濟增長數據并沒有完全反映經濟的實際活躍程度 , 只反映了其中的一部 分 。另有一大塊尚未被計入相關的經濟數據 ,如果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測算 ,它是勞 動力的成本 。例如 ,在華北平原上某低洼處修建一座水庫 , 因無需炸藥開山 ,也沒 有機械參與 ,只有發動群眾義務勞動建造 ,這座水庫的建設成本幾乎為零 。這一經 濟活動在當時的經濟統計數字上根本反映不出 。但同樣一座水庫如在市場經濟條件 下建造 ,其勞動力成本將成為投資部分 ,建成這座水庫對經濟發展的直接貢獻將等 于其實際投資額而被計入 。鐵路建設是另一特例 。兩萬多公里的鐵路因多建在地形 復雜的地區 ,工程之浩大是難以想象的 ,最著名的要數橋梁 、隧道占百分之三十以 上的成昆鐵路 。在今日市場經濟條件下 , 國家將難于應付如此龐大的鐵路工程項 目 。但當時鐵路建設是由勞動力近乎零成本的訓練有素的鐵道兵完成 ,在低投資下 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在毛澤東時代 ,勞動力開支的低微對確保重工業發展所需 要的資本積累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以經濟增長速度來衡量領導人是否懂經濟 ,那么在毛澤東領導下年均兩位 數的增長速度(不包括廣泛存在的勞動力零成本所關聯的經濟活動)無疑證明毛澤 東同樣是一卓越的經濟領導人 。是否只有懂得市場經濟才能稱之為懂經濟呢? 市場 經濟是否是人類發展經濟的唯一選擇? 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在短短二十八年間所取 得的輝煌成就無疑給了一個否定的回答。
或許有人會說 , 同一時期大陸經濟發展水平與臺灣相比 ,在許多方面仍有很大 差距 ,并企圖以此來全盤否定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大陸的社會主義經濟建 設 。很顯然 ,這種社會價值評判是不公正的 。我們并不否認大陸在處理一些重大政 治與經濟問題時有過的嚴重失誤 ,不然的話 ,大陸會發展得更快一些 。但臺灣經濟
之所以也能迅速發展 ,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因為當時它較之大陸具有許多獨特的 優越條件 :一是日本人占領臺灣達五十年之久 , 已在各方面為臺灣的經濟發展打 下一定基礎 。其經濟水平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已領先大陸各省約三十年 ,那個時候 其農業人口就已只占一半 。二是美國人向臺灣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并 提供了軍事保護 。三是國民黨逃往臺灣時 ,帶去了大量的資金 、技術人才 。 四是 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所帶來的軍事等工業訂貨 , 以及由此刺激起來的 出口導向型經濟 , 給臺灣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五是參加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 系所獲得的種種優勢與既得利益 。六是國民黨統治中國二十余年中所積累的經驗 以及失敗的教訓 ,迫使其搞了一系列爭取民心的改革 ,如采用贖買地主土地的方 式實現耕者有其田等。
只要是沒有政治偏見的人 ,在進行兩相比較后 ,就決不會只看到臺灣所取得的 經濟成果 ,而否定大陸的重大進步 。事實證明 ,我們在批評與糾正黨的歷史錯誤 時 ,必須注意維護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成就與曾經有過的光輝形象 ,而不要把過去 糟蹋的一無是處 ,來凸現今日的正確 , 因為事實也并非如此 。對敵方都不宜采取歷 史虛無主義的態度 ,更何況是對自己過去的歷史呢?記得有人曾大肆抨擊六十年代 中期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所推行的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政策 ,發了一通似是而非的謬 論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 ,截至二〇〇四年三月底 , 中國外債余額折合兩千零二 十三點二一億美元 , 比上年末上升百分之四點四九 。其中 , 中長期外債余額和短期 外債余額分別占外債余額的六成和四成 。據了解 , 自一九九四年(當年發行國債一 千零二十八點五七億元) 以來 , 中國的國債發行一直呈增長趨勢 ,二〇〇三年中國 內債發行再創新高 ,達到六千而百八十三點四億元 ,超過二〇〇二年的發行規模五 千九百二十九億元 ,增幅約百分之六 。發行內債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明顯的拉動作 用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百分之零點五到百分之二 。大多數外國經濟學家曾預 計 , 中國內債余額目前已超過二〇〇三年的一點二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 。換句 話說 ,也就是中國內外債余額已達一點四萬億美元 ,人平欠款一千零二十八美元。 盡管這種一定限度內的負債建設 ,也許并非壞事 ,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得出既無內債 也無外債是壞事 ,而債臺高筑絕對是好事的結論 。如果我們至今仍像某些人所要求 的那樣 ,把戰略決策思維的重點放在清理糾正所謂的黨內歷史錯誤 ,而不是放在建
立當今黨內反腐敗 、反官僚主義的有效機制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并防止執 政黨脫離人民群眾上 ,那就極有可能被政治反對派利用 ,為他們的改朝換代制造輿 論 ,渙散人心 。前蘇聯的“和平演變 ”,可謂是前車之鑒。
第二節 宏觀的社會價值評判
當然 ,一個國家由興而亡也并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 ,是有著其深刻的社會根 源與歷史根源的 ,需要我們多層次地 、多角度地來加以考察 。現試就蘇聯的解體過 程作一個宏觀的社會價值評判 。人類社會是一個活的 、發展著的有機體 。社會的發 展是由自然的 、經濟的 、政治的 、社會的 、文化的 、心理的各種因素 , 即許多不同 方向的意志交互作用的結果 ,是無數個力的四邊形所產生的總體力量的結果 。而作 為戰后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在存在了六十九年之后的 意見建議 ,一九九一年底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一分為十五 ,它是二十世紀國際共運 史上最嚴重的曲折 。這場歷史大悲劇之所以會發生是發人深省的。
成立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 曾經是社會主義陣營 的領導中堅 ,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 ,作為反法西斯聯盟的主要國家 ,又曾英勇地抗擊并打敗了德國法西斯等 ,為爭 取世界和平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然而 ,正是這樣一個世界級的超級強國 ,進入二十 世紀八十年代末之后 ,卻日益衰落 ,在戈爾巴喬夫“新思維 ”思想路線的斷送下迅 速解體 。聯盟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來既有歷史原因 ,也有現實原因與外 部原因。
從歷史上看 ,蘇聯是一百二十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 ,俄羅斯民族只占全 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點八 ,其余均為非俄羅斯的少數民族 。同時它又是一個聯邦 制國家 ,聯盟的成員都是由一個主體民族的名字命名的 。除俄羅斯聯邦之外 ,十四 個加盟共和國主要是由非俄羅斯族組成的 。這些共和國歷史上都曾受沙俄統治 、壓 迫 , 民族間的隔閡和仇怨早已存在 。再加之蘇聯后期的民族政策存在著的這樣或那 樣問題 , 主要是大俄羅斯主義思想嚴重 ,試圖過早地實現各民族的“ 同化 ”與融 合 , 民族感情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等。
另一方面 ,蘇聯在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后 ,面對國際資本主義勢力的武裝顛覆 和封鎖包圍 ,歷史地選擇了一種在經濟和政治上都高度集中化 , 以行政領導和國家 統一計劃為特征的體制 ,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 ,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起到 了巨大的歷史作用 。然而 ,這種體制也埋下了蘇聯社會日后發生危機的禍根 。它的 主要弊端一是表現在經濟生活中缺乏激勵機制 ,造成勞動生產率低下 。二是表現在 政治生活中缺乏民主機制 ,使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產生挫折 感 ,從而化作了要求改變現狀的愿望和內在壓力。
從現實原因看 ,主要是戈爾巴喬夫上臺的六年多 ,大搞政治多元化及所謂公開 性原則 ,蘇聯的過去被徹底否定 , 民族主義 、分立主義情緒被鼓動起來 。已從揭露 社會主義的弊病發展為全面丑化社會主義歷史 ;通過鼓吹政治多元化培植反共反社 會主義的反對派 ;在反對政治專制的旗幟下 , 自動放棄共產黨的領導 。戈氏推行錯 誤的“改革 ”路線 , 以倡導“人道主義 ”為名 ,使蘇聯從對外由搞霸權主義的極端 跳到投降主義極端 ;對內由搞教條主義的極端跳到反列寧主義的極端 ,甚至不惜全 面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轉而從西方資本主義經濟 、政治模式中尋找擺脫困 境的出路 。這就引發和導致了經濟 、政治 、社會和民族的全面危機 ,使整個社會陷 入了極為嚴重的失控狀態。
從外部因素看 ,蘇聯演變是在國際上東西方兩種社會制度斗爭的大背景下發生 的 ,蘇聯在激烈競爭的對抗中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 :從總體上講 ,其當代經濟科技 發展落后于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 ,蘇聯的失敗決不在于軍事科技本 身 ,而在于整體國民經濟水平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中期 ,蘇聯在核武器的數量方 面已同美國追平 ,質量上也日益接近 ,而在常規軍備方面對西方占了壓倒優勢 。兩 霸爭奪的態勢從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 , 曾一度出現了攻守易位的局面 。當然 蘇聯在軍事競爭中這一優勢的獲得 ,是以犧牲經濟發展與普遍提高國內人民生活為 代價的 ,最終也以經濟較量的失利而導致政治制度的危機 。與此同時 ,西方乘機鼓 動民族分裂 , 以削弱蘇聯的大國地位 。波羅的海的立陶宛 、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 國的脫離聯盟 ,顯然得到西方的支持 。接著 ,人口和經濟實力占蘇聯第二位的烏克 蘭先是不參加新聯盟條約 ,繼而表示要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 。而在此之前 ,美 國就已公開表示 ,如果烏克蘭大多數人贊成獨立 ,美國準備予以外交承認 ,盡管這
一作法也曾使戈爾巴喬夫感到是對蘇內政的干涉 ,但此時的他已無力回天 。具有諷 刺意味的是 , 當蘇聯解體之時 ,西方各國首腦對戈爾巴喬夫表示了異乎尋常的高度 評價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高度評價戈爾巴喬夫使蘇聯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 ,并贊揚 他在改革其國家方面的勇氣和領導作用 , 日本前首相宮澤喜一則發表評論說 :“戈 爾巴喬夫總統的功績 ,如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那樣 ,將留在本世紀的歷史上, 它將受到很高的評價 ,我對此表示深深的敬意。”英國前首相梅杰說 ,“世界上很 少有人能夠改變歷史的進程 ,但是戈爾巴喬夫做到了。”德國總理科爾也表達了 其對戈爾巴喬夫在使德國由長期分裂而實現統一所發揮的作用的感激心情 。德國 要統一 ,蘇聯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等應分裂 ,這大概就是某些西方政要的 政治心態及雙重價值標準 。西方輿論界也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們不同的社會價值 評判 。美聯社說 ,戈爾巴喬夫被他自己實施的改革葬送 。“ 四年前 ,戈爾巴喬夫 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的首領 ,共產黨是他的強大后盾 ,得到世界各國領導人的 贊揚 。可是現在他成了一個正在崩潰的聯盟的傀儡領袖 ,這個聯盟負債累累 ,孕育 著出現混亂的危險 。他被他的公眾所唾棄。”路透社也評述說 ,這位克里姆林宮領 導人(戈爾巴喬夫) 引發了一場最終把自己也埋葬掉的大雪崩 。沒有了聯盟 ,戈爾 巴喬夫也就威信掃地 。在十一個共和國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以后 ,他發現自己沒有 了權力 ,也沒有了工作 。他不斷受到他的前門徒后對手的葉利欽的羞辱 ,最后被迫 通過電視廣播宣布辭職。
而在前蘇聯輿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自我社會價值評判則是極其悲痛的 ,“一個 偉大的國家 ,神話般強盛的國家 ,全世界都尊重它 , 向它鞠躬致意 ,而結果它卻成 了軟弱無力 、貧窮落后的國家跪倒在全世界面前 ,伸手要援助 ,喪失了全部強大的 威望 ,失去了全部尊嚴 。這個國家已處在歷史的荒野 ,準備成為文明國家的原料附 庸 ,這是美國和西方國家一直求之不得的 。令人懊喪的是 ,我們沒有聚集起來 ,沒 有動員起來 。踐踏了自己全部旗幟(我們是有東西值得自豪的), 繼續毫不可惜地 糟蹋自己神圣的歷史 , 以迎合西方之歡心。”在這里 ,我們覺得很有必要將某些前 蘇聯著名人士對蘇聯解體前后動蕩局勢的見解作一敘述 。一九八八年 , 曾任蘇共前 中央主席團委員 、蘇聯副總理的卡岡諾維奇(時年九十七歲)發表談話時不無痛心 地說 ,現在已不是批斯大林 ,而是批列寧 、馬克思 、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了 。我們
這些辯論實際上是一個調子 ,公開性變成了單行道 ,人民中的另一方沒有聲音 。從 電視上看蘇聯政府會議 ,感到痛苦 、憤怒 ,雷日科夫真可憐 。他說 :“同志們 ,如 這樣繼續下去國家要崩潰 ,要死亡…… ”總理應當說出當事人的姓名 ,迫使貪官污 吏上法庭 ,進監獄! 現在國內一出什么事 ,全推到斯大林頭上 ,說全是斯大林的 錯 ,斯大林已死了三十五年 ,他跟今天發生的事有什么相干 。斯大林是個很謹慎的 人 ,看得很遠 ,沒有工業化和集體化能戰勝法西斯嗎? 沒有斯大林的政策 ,我們攻 克不了柏林 ,我們會滅亡。
與其持截然不同的社會價值評判的是曾任前蘇聯軍事史研究所所長德米特里 · 沃爾科戈諾夫所撰寫的新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他把社會主義說得像法西斯主 義一樣壞 ,著作中描寫斯大林進行鎮壓的內容太多 ,描寫人民的英雄主義的內容很 不夠 。蘇軍前總參謀長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元帥說 :“沃爾科戈諾夫把二十年代 和三十年代的事情全部顛倒了 。所有事情都受到抨擊 ,都說成是社會主義造成的問 題。”整部書稿好像是對共產黨的“起訴書”,聯想到在斯大林執政初期 ,沃爾科戈諾 夫的父親被處決,母親被流放的史實 ,此人的這番評述倒也似乎并不奇怪。“八一九” 事變之后 ,這位蘇軍前總參謀長自殺身亡。他的對手與朋友 , 曾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 議主席的小威廉·克勞海軍上將在緬懷他的文章道出其自殺的原委 。謝爾蓋·阿赫 羅梅耶夫曾對克勞說:“你們沒有摧毀共產黨 ,我們卻這樣干了 , 當這一切發生的時 候 ,我的心都要碎了 。當人們告訴你 ,你在過去五十多年中所為之奮斗的一切都錯 了的時候 ,確實令人感到非常沮喪和憂郁。”在沉重的精神負擔壓得他喘不過氣的時 候 ,他斷定自己再也無法繼續忍耐下去 。一位戈爾巴喬夫的軍事顧問德高望重并身 居軍界高位的共產黨人 , 尚且無法理解戈氏的這場所謂的政治改革。那么占蘇聯人口 大多數于戰后才出生的第四代、第五代的蘇聯普通群眾 ,在關鍵時刻的迷惘與倒戈 , 則是可想而知的事。毫無疑問,從整體上看 ,蘇聯的演變無疑是一場歷史悲劇。
第三節 社會系統論是把握宏觀社會價值評判的核心
任何一個國家都應當有一整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相對完備的上層建 筑系統 ,其中當然也應當包括社會價值評判體系 ,它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健康持續
發展的重要保障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各種思潮相互激蕩 、不同觀點交鋒活躍的時 代 。原有的社會價值評判話語體系已遭到市場經濟的嚴重沖擊 ,共同的思想基礎與 新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亟待普遍建立 。現代系統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 已經為人們提 供了觀察世界的全新視野和思維方式 。它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方法論革命 。系統論認 為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 、人類思維 ,都是自成系統或互為系 統的 。社會系統論研究的是社會運動的基本形式 ,它為人們科學地認識事物提供了 科學的思維方法 。它從事實的總和出發 ,也就是事物的整體出發 ,始終遵循著整體 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 、動態性原則去認識事物的發展 ,并強調社會的生態系統決定 著事物的發展方向 。歷史唯物主義和現代系統科學的社會系統論都把社會看作有機 系統 ,都主張社會要素經過復雜的相互作用后會形成社會系統的整體性質 ,會導致 社會系統結構的有規律演變 。這些共同點為我們提供了把它們結合起來用以觀察研 究歷史的思想理論基礎。
第一 ,社會系統論表現在由其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是廣 泛性與持久性的統一。六十年代前后 ,我們的黨和國家樹立過一大批各行各業的 先進典型 ,在他們的身上充分展現著那個時代的風采 。盡管今日這些先進典型大多 遭到市場經濟大潮的猛烈沖擊 ,但大浪淘沙方現出真金的可貴 。據有關報刊透露,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 ,仍不愧為人生楷模 。六十年代 ,解放軍內著名的學習毛澤東 著作積極分子豐福生 ,后由福州空軍司令部政治處副主任改任管理處副處長 ,退休 后又當上家屬工廠廠長 。他數十年艱苦奮斗 ,不計名利地為人民工作 ,精神境界始 終如一 。其留給孩子禮物中沒有遺產 ,有的是伴隨他幾十年的珍貴無價的精神財 富: 毛主席的書 、幾套舊軍裝 、軍功章與榮譽證等 。他期待著孩子像他那樣生活, 那樣做人 ,永遠保持勞動人民本色。
呂玉蘭十四歲時就擔任農業合作社社長 ,帶領十幾個姑娘改造村里的荒沙地, 因而成為全國勞動模范 、全國三八紅旗手 。后又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 ,她 是黨的九 、十 、十一屆中央委員 ,“文化大革命 ” 中曾是全國婦聯籌備組副組長, 還作為青年 、農民的代表出訪朝鮮 、阿爾巴尼亞 ,給曾生活在五六十年代中的人們 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大革命 ”前期 ,她本想回家鄉搞農業生產 ,然而時代的浪 潮把她推上了河北省委書記的崗位上 。一九八〇年又墜入低谷 ,任正定縣委副書
記 。她寵辱不驚 ,甚至在四十出頭(1981年)還邁進河北農業大學的校門 。整整刻 苦學習了四年 ,后又調任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 ,繼續兢兢業業地為人民工作 ,直至 生命最后一刻。
在每一歷史大發展的階段 ,作為時代最為活躍的群體——青年都會有自己的旗 幟 。董加耕(六十年代初與邢燕子等一道被視為知識青年楷模) 的風雨歷程 , 同樣 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一九六一年春 ,這名品學兼優的江蘇省鹽城縣龍岡中學 應屆高中畢業生 ,放棄穩上大學的機會 ,決定回鄉務農 ,建設新農村 ,這成了他數 十年矢志不移追求的目標 。無論是過去他在共青團“ 十大 ”籌備組副組長的崗位 上 ,還是后來任鹽城市郊區鄉鎮企業管理局副局長 。針對有人對他當年抉擇的不理 解乃至潑污水 ,董加耕真誠地說 ,我們不是一味追求艱苦 ,不想幸福 ,而是要通過 艱苦奮斗 ,從奮斗中追求真正的幸福 。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不號召青年到艱苦的地 方去鍛煉創業 ,難道要提倡到條件優越的地方去坐享其成嗎?
自五十年代初期起 , 由部隊轉業官兵再發展到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的一大批青 年知識分子 ,積極響應黨的號召 ,主動前往黑龍江 、內蒙古 、新疆 、青海 、云南、 海南等邊遠貧困地區墾荒戍邊 ,為促進民族地區的團結與經濟發展 ,做出了巨大貢 獻 。他們在承擔了很大個人犧牲的同時 ,所創造出的輝煌業績 ,是任何人也否定不 了的 。盡管 ,后來的知識青年工作的確也曾有過某些失誤 。但我們始終認為 ,毛主 席 、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倡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與創 業 ,決非權宜之計 ,而是一項造就新人的戰略措施 ,尤其是在那樣一個艱難困苦年 代的特殊背景下 。時代造就了英雄 ,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 。當他們失去了許 多光環后 ,人們仍然敬重他們 。如后來僅僅只是擔任著天津北郊區人大副主任的邢 燕子等人 ,只要她仍牢記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其榮耀就很自然地會從歷史中延伸 過來 ,得到人們的尊重與理解 。在她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她 ,故而邢燕子被戲稱為 “路路通 ”。這當然不是她個人的神通 ,更不是邢燕子有什么威懾力量 ,而是人民始 終牽掛著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 ,而成為一代青年人生楷模的英雄 ,人貴有志 ,志貴 不移 。一個人對理想與事業的追求是最根本的 ,也是其人生道路中的試金石 。喜歡 勤學多思的人 ,對人云亦云是不屑一顧的 。他們始終認為 ,知識分子甘為公仆 ,立 志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一定要堅持 ;顧全大局 ,替黨分憂的精神一定要發揚 ; 自
覺奉獻 ,追求理想的意志一定要堅定 。當然 ,在這里董加耕 、邢燕子等所代表的還 不僅僅是一兩個人 ,而是那個時代青年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代表 。恰如 某些老一輩人所評說的那樣 ,現在證明 ,絕大多數下過鄉的知識青年 ,辦事我們放 心得多 ,應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那條古訓 。聯想到當年曾經下過鄉的知識青年 如今的國家棟梁——黨和政府主要領導人習近平 、李克強以及曾當過“赤腳醫生 ” 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衛生部部長陳竺等 ,事實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第二 ,社會系統論也表現在其社會價值評判是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近些 年 ,在農村里那些黨群關系緊張 、農民負擔過重 、農業生產得不到可持續發展的地 方 ,往往就是那些集體經濟乏力 ,甚至是空白的地方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首先 ,從宏觀判斷上看 ,有的領導肯定過高地估計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曾一度通過直接向農民攤派來實現“達標 ”的項目太多 。據農業部同國家計委的調 查 ,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 , 由中央國家機關“紅頭文件 ”規定的要農民出錢出 物的“達標 ”和名不叫“達標 ”卻實質是“達標 ”的活動就有四十三項 ,加上地方 黨委政府下達的“達標 ”項目就多達七八十項 。其中 ,包括教育 、衛生 、文化 、體 育 、計劃生育 、廣播電視 、程控電話 、國防教育 、民兵訓練 、民政勞動保險 、農村 社會化服務體系 、基層組織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 、文明村鎮建設 、綠化工程 、社會 治安綜合治理等等 ,幾乎涵蓋了所有農村工作領域 。大到小康縣驗收 、教育“雙 基 ”達標 、衛生“初保 ”達標 、計生服務達標 、創精神文明衛生縣 、鎮 、村等等, 小到訂報 、滅鼠 、改水 、改廁等等達標 ,引起了農村干部群眾的強烈不滿 。人們甚 至編了“這驗收 ,那驗收 ,都要縣鄉干部籌 ;這達標 ,那達標 ,上面從不掏腰包; 這大辦 ,那大辦 ,都是農民血與汗 ”的順口溜 ,來表達這種狀況的怨憤之情。
其次 ,從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上看 ,農村實行“大包干 ”的經濟體制改革之后, 國家減少了對農村工作的直接管理 , 鄉鎮政府機構反而過度膨脹 。早在一九五二 年 , 中央就有明確規定 ,每鄉脫產干部三人 。即便是以后 ,擴大了鄉的行政區劃和 設置機構 ,鄉政府各委員會委員也都是群眾中的積極分子擔任 ,均為不脫產人員。 加上當時政令暢通 ,紀律嚴明 ,世風日上 ,脫產 、半脫產和不脫產的干部 ,大家基 本上能上能下 ,能進能出 ,能官能民 。可以說 ,從五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初 ,鄉鎮 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皆由縣財政撥款 , 鄉鎮政府無權也無錢增設機構或供養編外
“幫辦 ”。就是在人民公社化時期 ,相當于目前鄉鎮一級的人民公社實行的政社合一 的體制 , 當時 ,黨 、政 、武裝 、經濟合為一體 ,領導班子除了公社黨委書記 、公社 主任 、若干副職 、武裝部長 、團委書記 、婦聯主任 、司法助理(無需設派出所等機 構) 以外 ,便是 “八大員 ”:農機管理員 、畜牧管理員 、水利管理員 、農技推廣 員、林業管理員等 。當時的農村基層工作機構還是非常精干的。
從一九八三年開始對“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組織體制進行改革 。在歷時三年 的“撤社建鄉 ”的工作中 ,全國五點六萬個公社改制為九點二萬個鄉鎮 。國家允許 鄉鎮政府可將鄉鎮企業上交的利潤和管理費 、各種集資和捐款收入及各種罰款收 入 ,都作為鄉鎮財政的自籌收入 ,這就為鄉鎮任意增設機構與人員 ,亂征收 、亂集 資 、亂罰款的“三亂 ”打開了方便之門 。八十年代是中國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分流 工作力度最大的時期 ,但它又恰恰正是縣鄉機構和人員增長最快的時期 。我國在編 的黨政機關干部 ,一九七九年是二百七十九萬人 ,一九八九年則上升為五百四十三 萬人 。其中上升最快 ,幾近失控的當數縣鄉兩級 , 同期至少增加了十倍 ,一九九七 年就已達到了八百多萬人。
再次 ,我們可以從微觀層面上具體剖析一兩個村二十余年來的發展情況 ,也許 人們就不難找到答案了 。就以率先在全國農村中實行“大包干 ”并被社會各界認為 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第一村 ”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為例。 據《中國農民調查》 一書的作者敘述 :從一九七八年開始 ,小崗人因為獲得了承包 土地上的生產自主權 ,糧食連年大豐收 ,這以后至少有五年時間 ,小崗都是屬于比 較富裕的生產隊 。后來 ,隨著國家改革的重心由農村轉向了城市 ,靠種田打糧過日 子的小崗人 ,就一下變得雄風不再 。盡管家家戶戶都有糧食吃 ,都有衣服穿 ,解決 了溫飽問題 ,但改革開放快二十年了 ,也就一直停留在了“溫飽 ”二字上 ,蓋不起 樓房 ,修不起馬路 ,用不起電話 ,吃不上自來水 ,沒有一所學校 ,沒有一家企業, 甚至沒有一處稱得上衛生的廁所 ,作為引發了中國一場偉大變革的發軔之地 ,竟也 建不起一個可以供人參觀的展覽室 。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這個“ 閃光點 ”,這么多 年卻無人刻意為它“打磨 ”。各地都在大搞“形象工程 ”,而足可以大大提升安徽形 象的這一“小崗工程 ”,安徽省 、地 、縣三級黨委政府 ,均無人問津 。這事看上去 似乎有點怪 ,很是讓人不得要領。
當然 ,話說回來 ,小崗村二十年“江山依舊 , 舊貌猶存 ”,類似的情況 ,在中 國廣大農村中 , 同樣有著一定的代表性 。且不說西部欠發達地區 ,就是沿海城市, 周邊先富起來的也是有限的一部分 ,絕大多數農村其實并不比小崗好到哪里去 。從 這一點上來看 ,認真解剖一下二十年“江山依舊 ”的小崗村 ,對認識中國的農業、 農村和農民 ,肯定會有著“經典 ”意義 。不過 ,就在小崗村實行大包干臨近二十周 年的日子 ,突然有消息傳來 ,說它有了一個嶄新的變化 。變化之大 ,就連小崗人也 感到像是做了一場夢 ,確實又不是夢 ,恰恰驗證了當下一句時興的話 :夢想成真。
變化是從一九九八年的六月開始的 。六月中旬 ,省委一位領導親率省交通廳、 省建設廳 、省教育廳 、省水利廳 、省衛生廳 、省新聞出版局等省廳局的負責人來到 小崗 。當時 ,小崗人并不清楚這么多領導的到來 ,會給小崗帶來什么樣的實際好 處 。因為這么多年來小崗參觀 、訪問 、視察 、指導工作的領導太多 ,他們來這兒轉 轉 、看看問問 ,來來往往 ,小崗人也就沒把它當回事 。可是 ,這一回大不一樣 。一 場改天換地的工程很快在小崗村拉開了序幕。
首先趕到的 ,是鳳陽縣教委主任徐彪 ,他給小崗帶來了福音 :一所可容納師生 一百六十人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一條龍五個班的小崗村小學 ,六月動工 ,八月竣 工 ,確保九月一日正式開學的工程開始了 。接下來 ,省建設廳 、省水利廳和省衛生 廳聯手要為小崗建造一座水塔 ,說干就干 ,并于七月底完工 ,讓小崗人破天荒地像 城里人一樣吃上了自來水 。據說 ,原約定由三部門平攤的五十萬元資金 ,只有建設 廳的十萬元到了位 ,水利廳和衛生廳的承諾卻打了水漂 ,那四十萬元工程款的缺 口 ,最后只好由鳳陽縣水務局墊付 。緊接著 , 由鳳陽縣建委統籌 ,縣委 、縣政府六 部門聯合出資 ,為小崗村家家戶戶住房的墻面 ,一點不拉地刷上一遍涂料 ,涂料一 上墻 ,整個村子就好像搖身一變 ,光鮮了許多 ; 為提高文明的程度 , 又為一家一 戶建造了衛生廁所 ;“大包干 ” 的展覽館 ,也隨后平地而起了 ;村支部的辦公室 也因為裝修美化而“ 土槍換炮 ” 了 。這當兒 ,縣建設局還按照省廳的要求 ,設計 出了四十套村民住宅的規劃 。工程掃尾之后 , 總共用資二十三萬元 。原是由縣委 宣傳部 、計生委 、衛生局 、供銷社 、人武部和縣建委大家伙一道 “ 抬石頭 ”,誰 知五家變了卦 ,建委賴不掉 , 咬著牙墊付了其中的二十一點二萬元 ,剩下的一點 七萬余元就不愿再出 ,害得施工單位上門討債 ,直到作者采訪結束 ,此項“狗頭
賬 ” 尚未扯清 。要說 ,還是鳳陽縣電信局雷厲風行 ,接到任務 ,立馬就替小崗村家 家戶戶裝上了程控電話 ,而且事情辦得漂亮 , 明說收費 ,實際并沒讓小崗人掏多少 腰包 , 電信局是用貸款解決的 ,從銀行貸了一百萬元 ,至于將來連本帶利這錢誰 還 , 自然成了糊涂賬。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 ,在這之前 ,小崗人雖然修不起路 ,但并不說明小崗村就 沒有一條像樣的路 。再早 ,江蘇省張家港市長江村曾投資一百二十萬元 ,無償地為 小崗村鋪了一條取名叫“友誼路 ”的水泥路 。只是美中不足 , 四公里路段的兩邊光 禿禿的 ,不好看 ,現在鳳陽縣林業局的隊伍開進了小崗 ,雖然正值酷熱難當之際, 他們卻自有辦法 。不但自籌資金從百里之外的鳳臺縣林場買來八百三十棵蜀檜 ,每 棵都在兩米高以上 ,而且搞起了科學試驗 ,將起運的蜀檜都在根部包上營養土 ,趁 夜搶運 , 當天入土 ,還專門雇用了兩位懂業務的工人 ,吃住在小崗村 ,精心澆水、 培土 、看護 。高溫植樹 ,棵棵成活 ,為了這樁奇跡 ,鳳陽縣林業局的技術員由此撰 寫出的論文 ,后來還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獎。
以上各項工程總投入二百七十點一四萬元 ,無償的人力以及各家自備的材料, 當然不在其中 ,那是無法統計的 。這一項又一項工程 ,變戲法兒似的出現在小崗人 的眼里 ,對他們而言 ,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直到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江澤民 總書記來到了小崗村 ,小崗人這才恍然大悟 。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中偏偏總是發生這 一類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呢?有人說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面紅旗 ,接受一 點支持和惠顧 ,算不上過分 ,而且也是受之無愧的 。有人說 ,小崗村對整個中國的 改革都有著歷史功績 ,各行各業各個部門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解囊相助 ,是理所當 然的 ,無可非議的 。有人說 ,為迎接“大包干 ”二十周年 ,迎接江總書記視察 ,對 小崗村面貌進行一次籌劃和必要投入 ,沒什么不對的 ,不過是例行必辦的公事。
可是 ,小崗人似乎對這種“改天換地 ”的事情并不領情 。水塔建成送水時 ,修 水塔的工人老大哥想喝口水 ,小崗村卻有人站出來制止 ,說 :“那不行 ,拿啤酒來 換! 修路植樹要用土 ,對不住 ,要動小崗土 ,每平板車要付十元錢 ,少一文也不 成 ,這比在鳳陽縣用土貴上一倍!好像這些工程與小崗村毫無關系 。當然 ,這只是 個別小崗人干出的不體面事 ,但飲水者不一定思源 ,卻讓貼錢幫扶小崗的人傷了一 回腦筋 。這恐怕是對幫扶者只幫物不扶志的一種報應吧 。小崗人還感到委屈 ,他們
說 :你早不幫 , 晚不幫 ,單揀江總書記要來看望小崗了 ,小崗村的小學校就開辦 了 ,墻也帶彩 ,路也變平 ,“大包干 ”的展覽館也冒出來了 ,兩排沖天的蜀檜也平 地而起了 ,家家戶戶電話也通了 ,廁所也變了 ,也都喝上自來水了 。除非傻子看不 出來 ,小崗村由“溫飽 ”一下成“小康 ”,顯然不是變給小崗人看的。
最初聽到小崗村的這段故事 ,人們確實感到過震驚 。靜下來一想 ,這事發生在 安徽 ,但類似的故事即便在別的省市自治區 ,又有多少人會感到大驚小怪呢 。不少 干部為什么敢于樂此不疲 ,倒是值得人們深思的 。人們甚至這樣想 :假如 ,小崗村 沒有這個“火爆三個月 ”的故事 ,江澤民在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看到的就是改革 開放二十年“江山依舊 ”的小崗村 ,說不定會使總書記對中國的“三農 ”問題有著 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那樣 ,必將會給九億中國農民帶來更多更實惠的好處 ,給中國 農業和中國農村帶來更加令人鼓舞的明天。
這段故事能給人的啟示可以是多方面的 ,典型的宣傳 、業績的考核 、執政黨的 誠信等等 。小崗村二十余年來沒有一點集體積累 ,沒有鄉鎮企業 ,沒有上規模的家 庭養殖 ,村民們仍過著各顧各的傳統的種糧吃飯的生活 。這一切 ,難道僅僅歸咎于 小崗村人缺乏第二次開拓精神嗎?客觀地說 ,“分田分戶 ”那只是對打破平均主義大 鍋飯起作用 。其先天不足的可悲之處 ,也就在于它很難再去依靠集體的積累 、集體 的力量、集體的智慧 ,走共同富裕之路。
在這里 ,我們不妨將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做一對比介紹 。華西村憑著集體經濟 的實力 , 由原來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成以工業為主導的 ,兼有服務 、建設 、運輸、 商業 、農業 、旅游等多業并舉的經濟格局 。農業實行集體化經營 ,全村只有七人從 事農業生產 。三十八家工廠中 ,有五家中外合資企業 ,一九九三年實現產值五點一 六億元 ,利稅兩千零五萬元 。他們第一步實現了先讓集體當億萬富翁的計劃 ,接著 就是讓家家戶戶都成為百萬富翁 。這個非常明確指導思想 ,早在農村開始搞家庭聯 產承包責任制時就形成了 。他們從本村實際出發和未來發展考慮 ,堅持集體經濟的 架子不散 ,不搞分田分地 。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在剖析自己時說過 “ 聽 、頂 、拼、 醒 ” 四個字: 五十年代聽話 ,六十年代頂錯 ,七十年代拼命學大寨 ,改善生產條 件 ;八十年代清醒 ,對過去干對的就堅持 ,干錯的就糾正 。這條思想發展變化的脈 絡 ,可以說道出了華西村人共同富裕的全部秘密 。堅持真理 ,修正錯誤 ,不“ 唯
書 ”不“唯上 ”,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九九九年 ,華西村的集體經濟又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年七月十三 日 ,經中國證監會批準 , 以江蘇華西集團公司為主發起人設立的江蘇華西村股份有 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華西集團百分之即百分之九十是集體資產 ,百分之 十是村民個人股金 。華西村的資料顯示 ,華西在二〇〇一年 、二〇〇二年兩年實現 的可用資金為十點八八二三億元 ,村民分配資金一點九五億元 ,村民個人資本累計 已達三點零四億元 。據透露 ,吳仁寶目前的存款只有一百五十萬元 ,而華西村“一 般人都有三五百萬 ”。鎮里每年給吳仁寶的超目標獎均在百萬元以上 ,一九九六年 是一百零八萬元 、一九九七年是一百五十八點八萬元 、一九九八年一百六十八萬 元 、一九九九年一百八十八萬元……但他一直分文未拿 ,領路人的高風亮節由此可 見一斑 。華西村以集體經濟為主 , 同時也允許村民搞個體經營 ,為了防止集體資產 的流失 ,華西村不允許“一家兩制 ,一人兩制 ”,也就是說村民可以選擇參加集體 經濟 ,也可以干私營個體 ,但是一家人要么全都參加集體經濟 ,要么全都參加個體 經營 。對于參加集體經濟的村民 ,華西村把“合理分成 ”作為激勵機制。
二〇〇三年七月 ,新任黨委書記吳協恩在有關報告中披露 :二〇〇一年一月到 二〇〇三年六月 ,整個華西實現銷售收入一百四十七億多元 ,平均年增長率為百分 之二十八 ;效益平均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三十 ,為一九九八年到二〇〇〇年八點三六 億的一點四五倍 , 即十二點一四億的利稅總額 。二〇〇二年十二月 ,華西的十四大 公司合并成了新的八大公司五十八家企業 ,為邁上新臺階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〇〇 三年 ,華西村實現銷售收入一百零五億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五十九 ,上繳 稅收超過三億元 。全村現有集體資產三十多億元 , 中心村人均超一百萬元 ;私人資 本五億多元 ,人均三十多萬元 ,成為中國農村的首富 。他們的成功經驗主要是“三 個不搞 ”和“一分五統 ”的機制 。“三個不搞 ”是指發展不搞重復建設 、生產關系 不搞一個模式 、黨員干部不搞名利先得 ;“一分五統 ”機制是指村企分開和經濟統 一管理 、干部統一使用 、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 、福利統一發放 、村建統一 規劃 。但尤為難能可貴的是 ,他們在成績與榮譽面前深知不足 :一個是華西雖然企 業多 、經濟總量大 ,但產品的知名度不大 。另一個是在資本上還沒有做大 。為此, 他們不斷追求創新發展 。據相關材料統計 ,從十六大到十七大的這十年中 ,華西就
提升了“三個多 ”:一是為國家多交稅 。總共上交稅款五十七點六四億元 ,老村民 人均每年交稅三十二點五一萬元 。二是為集體多積累 。總共積累(可用資金)二百 一十二點六二億元 ,人均每年一百一十九點九二萬元 。三是為村民 、職工多分配。 發放工資 、獎金總共六十六點五六億元 。這當中 ,發給職工的共有三十四點二七億 元 ;發給村民的共有三十二點二九億元 ,人均每年十八點二一萬元(其中 ,村民現 金收入人均每年四點六七萬元 ,村民預獎股人均每年十三點五四萬元)。還有 ,小 華西零點九六平方公里(一千四百四十畝) 的土地上 ,通過多借天 、少占地 , 向空 中發展 ,總共建了房屋九十點五萬平方米 ,折合一千三百五十七畝 ,但只占用了四 百二十七點五畝土地 ;總共種了八十七點八三萬棵樹木 ,平均每人五百九十八棵。 其中 ,成材木有兩千一百八十八立方 。像最大的一棵櫸樹 ,直徑有四十九厘米 。這 些 ,確實達到了他們所提出的“地創高產出 ,人創高素質 ”。華西能有今天 ,主要 得益于 “ 兩句話 ”:解放思想要有思想 ,改革開放要有方向 。有關領導高度評價 說 ,“華西精神 ”是與時俱進 、率先發展的精神 ;是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的精神; 是求真務實 、創新創優的精神 ;是以人為本 、共同富裕的精神 。是協調發展 、團結 和諧的精神 。吳仁寶提出的“有福民享 、有難官當 ”,充分體現了黨的執政為民的 宗旨 。華西人不僅自己富 ,而且富裕不忘國家 、不忘集體 、不忘左鄰右舍和經濟欠 發達地區 ,先后在省內外幫助多個貧困村脫貧致富 ,并采用互動方式幫助培訓了一 大批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干部。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對任何事物的分析與社會價值評判都不能就事論事 ,而 應把它放在歷史過程的長河中去把握 ,不可只求一時一事之利 。一哄而上與一哄而 散的做法 ,只會把人們的認識引入誤區 ,貽誤振興中華民族的大業 ,損害國家與人 民的長遠利益。
第三 ,社會系統論還表現在其社會價值評判是全面性與動態性的統一。作為 一個歷史過程 ,某種社會制度的基本終結 ,就可以成為過程轉折的顯著標志 。我們 不妨仍把前蘇聯及東歐的現狀作一闡述 , 以供借鑒 。一九八九年秋冬以來 ,執政四 十多年的波蘭 、匈牙利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阿爾巴 尼亞和民主德國等東歐各國共產黨相繼喪失政權 ,絕大多數先后由執政黨論為在野 黨 ,在強大的反共浪潮沖擊下分化演變 ,有的停止了活動 ,有的甚至被取締 。以右
派政黨為中心的勢力奪取了國家的領導權 ,他們全盤引進資本主義社會政治 、經濟 乃至文化模式 ,大力推動私有制進程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在這些國家已不 復存在 。這種劇變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事業 ,對東歐各國的政局 、經濟 和社會發展以及對東歐人民的命運 ,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和后果。
首先 ,東歐的演變導致國際共運史上最嚴重的挫折 。近些年來 ,全世界尤其是 在東歐各國 ,反共浪潮此起彼伏 ,各國共產黨 、工人黨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 力 。民族矛盾激化 , 國家走向分裂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解體后變成了十五 個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 ,變成兩個國家 ;前南斯拉夫地區一直內亂不止, 已分裂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克羅地亞 、馬其頓 、波黑和斯洛文尼亞五 國 。東歐共產黨人的處境凄涼 ,他們中大都受到了殘酷的非人道的排斥 、歧視 、壓 制 、侮辱和迫害 ,紛紛失業顛沛流離 ,生活在社會的低層 ,連早已逝去的著名國際 共運領袖季米特洛夫也未能幸免 ,遺體被火化 ,墓地已遷移 。更有甚者 ,各國資產 階級右派(這些人大多是原執政的共產黨內部的異己分子)利用執政地位 ,通過限 共 、反共的方法欲將他們置于死地則后快 。同時肆無忌憚地對共產黨及其領導人施 行審判 ,進行政治誣陷和詆毀 ,橫加逮捕 、審訊 、判刑 ,迫使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 或深受屈辱或意外病故或自殺身亡。
其次 ,東歐的演變使相關各國在經濟轉型期間元氣大傷 。據世界銀行的數字, 東歐地區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四年間的 GDP平均下降率為百分之十六 ,與美國三十 年代大蕭條期間情況相似 。而捷克《經濟報》 的報道也認為 ,東歐國家在十年改革 期間 ,平均生產下降幅度高達百分之四十 。又據美籍波蘭學者卡·波茲南斯基在其 專著《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東歐國家的民族資本被剝奪》 中披露 ,東歐各國政府 將大部分國有資產以相當于這些資產實際價值的百分之十的價格賣給了外國人 ,結 果使這些國家在私有化過程中損失了百分之九十的國有資產 。就是從經濟轉型遭受 打擊最輕的匈牙利情況來看 ,這也是基本符合實際的 。據匈牙利社會黨主席霍恩 · 久洛在議會競選(獲勝后任政府總理) 時揭露 ,截至一九九四年 ,政府已售出五萬 一千億福林的國有資產 ,其收入僅為三千一百九十億福林 , 即實際上只收回百分之 六的資金。
在東歐 ,無論是以公開拍賣的方式還是以所謂大眾私有化的方式實行的私有
化 ,最終都未能逃脫被國際資本收購的命運 。截至二〇〇三年 ,波蘭 、匈牙利等東 歐國家的工業部門 、銀行等金融部門的資產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都被外國人 買走 。卡·波茲南斯基通過對世界各國產權結構中外國所有權所占比重的比較 ,說 明東歐各國最終將國有資產大量出售給外國人的私有化改革 ,既違背了改革的初衷 ——通過將國有資產轉移到本國公民手中的辦法對所有權進行激進的改革 ,也不符 合標準市場經濟體制的慣例 , 因為目前東歐形成的這種以外國所有權占主導的所有 制結構即使在發達的西方經濟體中都找不到樣板 。在德國 、法國 、美國等主要西方 國家中 ,外國資本所占的比重不超過百分之二十五 。 目前東歐國家的所有制結構倒 是與拉美國家相仿 , 因此東歐經過這樣的私有化改革 ,并沒有如想象的那樣走上 “歐洲化 ”的道路 ,卻意外地走上了拉美的道路 。私有化將東歐國家人民幾十年積 累起來的資本轉化為主要來自于西歐的買主們的利潤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沒有一個 西歐國家允許私有化成為外國人大規模接收本國經濟的手段 , 即使在新自由主義最 受青睞的英國 ,也從沒有將任何關鍵性的國有資產出售給外國人。
目前 ,東歐國家的經濟轉型已基本結束 ,波蘭 、匈牙利 、捷克以及斯洛文尼 亞 、斯洛伐克等國經濟逐步穩定 ,并出現較高的增長率 。特別是已成為歐盟成員國 的東歐國家力求借助入盟后更開放的市場 、更自由的貿易和更優惠的補貼 ,來振興 本國經濟 。西方國家和東歐國家的主流媒體對這一轉型給予充分肯定 ,而卡·波茲 南斯基卻持有相反的觀點 ,認為東歐國家的經濟轉型是不成功的 。他通過相關的比 較分析后指出 ,東歐國家進行的經濟轉型 ,其目標是想把原有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 中央計劃經濟體制轉變成西歐那樣的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 ,但后來的改革卻 產生了一種畸形的即沒有民族資本的資本主義經濟 ;東歐的轉型 、尤其是私有化沒 有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反而對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用經濟和社會指標衡量 ,東歐 國家都出現了倒退 ;東歐的倒退不是暫時的 ,沒有自己民族資本的東歐很難再從經 濟上翻過身來。
再次 ,東歐的演變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災難 。東歐各國的大小政黨和組織置 國家統一 、民族團結 、民眾安定于不顧 ,不斷地制造矛盾 、對立和沖突 ;那些被推 翻的剝削階級——國王 、大地主 、大資本家及其后代 ,紛紛回國 ,進行反攻倒算。 要求退還被沒收的財產 ,其中特別是土地 ,農民 、工人和其他勞動者則憂心忡忡。
有的國家治安狀況惡化 ,法制遭破壞 ,社會秩序處于戰后空前混亂的狀態 ,社會犯 罪活動日趨猖獗 ,行兇殺人 、搶劫銀行 、走私販毒 、狂賭賣淫等現象司空見慣 。東 歐各國社會中下層廣大群眾 ,缺乏生活與人身安全保障 ,大多已開始從以往對演變 的過高期望值和幻想中清醒過來 ,轉而對現實和資產階級右派政權逐漸失望與不 滿 。對從前和平 、安寧 、穩定的生活記憶猶新 ,開始轉向持溫和立場的左翼政黨。 因而在原蘇聯東歐地區前共產黨力量已悄然回升 。匈牙利社會黨曾以百分之五十四 的絕對多數奪回了失去四年的組閣權 。一九九三年九月 ,波蘭前共產黨人同農民黨 結成的民主聯盟曾在議會選舉中擊敗團結工會 ,組成左翼政府 。烏克蘭共產黨及其 盟友社會黨和農民黨仍是議會中的最大黨團 。以伊利埃斯庫為首的羅馬尼亞前共產 黨人一直掌握著國家政權 。在立陶宛和斯洛伐克 ,選民們將前共產黨人選進了聯合 政府 。俄羅斯共產黨在一九九三年議會選舉中曾一躍而成為國家杜馬中的第三大 黨 。保加利亞前共產黨人在議會二百四十個席位中也占了百分之四十四等 ,都是明 顯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 ,東歐各國左翼力量在國家發展方向上與執政的右翼政黨的主張 大同小異 ,但在變革的具體模式 、方法 、速度等問題上 , 同后者存在著明顯分歧。 其主要特點 :一是絕大部分不再提搞社會主義 ,均主張實行多黨制 、議會民主制。 二是主張歷史地評判前幾十年“功過 ”,實現“ 民族和解 ”。三是實行漸進的 , 以混 合經濟所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市場經濟 ”,重視社會福利和保障群眾權益 。這同執 政的右翼政黨全盤否定過去 ,強行植入西方模式 ,大幅度削減補貼和福利 , 以犧牲 人民生活水平和就業為代價 ,試圖一步到位建成“ 自由市場經濟 ”的主張 ,還是有 一定的差別 。當然 ,東歐國家左翼力量始終受到國內右翼勢力及西方的排斥和打 擊 ,正在為自身生存艱苦斗爭 ,一時在政治上還難以形成大氣候 。此外 ,左右兩派 政治分野也并非一成不變 ,不斷出現新的分化組合 。但總的看 ,東歐各國政治上均 形成穩定的權力中心 ,形勢仍在發展變化之中 。然而 ,東歐各國劇變后發展方向基 本已定 ,無論何種力量上臺執政 ,都會把推行多黨議會民主制 、推行經濟市場化等 作為既定的發展方向。
通過對毛澤東后時代和當今前蘇聯 、東歐現狀的比較分析 ,我們可以清醒地 認識到 :對歷史過程的社會價值評判 ,不應拘泥一時一事之得失 ,而要站在全局
的宏觀的角度上來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脈搏 ,需要我們進行系統綜合的整體評 述 。 因此 ,在短期內 ,人們是很難做出事物發展變化絕對好 ,抑或絕對壞的簡單 結論 。不過 , 有一點 ,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 一個國家無論實行那種社會制 度 ,作為執政黨都將會或多或少地推動國家經濟向前發展 ,否則 ,它的政權將一 天也維持不下去。
在這里 ,我想起胡繩先生說過的一段話 :“馬克思主義對非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應是分析批判的態度——吸取其中有價值的東西 ,否定其中無價值的東西 ,一筆抹 殺的否定是不對的 ,只否定不吸取是不對的 ,甚至應該說 ,否定是為了吸取 ,在一 定的意義上吸取比否定更重要。”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能夠引導研究者達到正 確的結論 ,但是不能以為 , 只要是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進行研究, 他的結論都是正確的 。也不能以為 ,凡不是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進 行研究 ,都是錯誤的 。這兩種看法都不符合事實 。前一種看法之錯誤有事實證明, 許多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犯過錯誤 。后一種看法也有事實可證明 ,馬克思主義創始 人并不是憑空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的 ,他們從前人那里接受了許多正確的意見和有 用的思想資料 ,而前人并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自己當然不可能只是讀馬克思 主義的書 ,列寧如果只讀馬克思主義的書 ,就寫不出帝國主義論 ,現在的馬克思主 義者如果不讀非馬克思主義的書 ,就無法進行關于當代資本帝國主義的研究 。馬克 思主義經常從非馬克思主義那里接受有用的東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